东海渔歌

定庵以道光十九年,年四十八乞休,二十一年,五十岁殁于丹阳。其殁也,实以暴疾,外间颇有异词。初定庵官京曹时,常为明善堂主人上客。主人之侧福晋西林春太清,慕其才,颇有暧昧事。人谓定庵集中《游仙》诸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人引》诸阕,惝恍迷离,实皆为此事发也。后稍为主人所觉,定庵急引疾归,而卒不免,盖主人阴遣客鸩之也。或又谓:定庵晚年,所眷灵箫,实别有所私。定庵一日往灵箫处,适遇其人,因语灵箫与之绝,箫阳诺之,而踪迹愈密。半岁后,定庵一日又见其人从灵箫家中出,因怀鸩以往,语灵箫,其人倘再至者,即以此药之。药方固出禁中,服之不即死,死亦无伤痕可验也。灵箫受药,即置酒中以进,定庵饮之,归即不快,数日遂卒。(葛虚存编)
满族女词人顾太清和《东海渔歌》
顾太清,姓西林觉罗氏,是清代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鄂昌因胡中藻诗钞狱得罪赐死,家产籍没,家道中落。鄂昌的儿子鄂实峰以游幕为生,后来移家香山,娶香山富察氏女,生一子二女,长女即太清,本名春,字梅仙,号太清。严格说,应当写作西林春才正确,若用字称,也应写作西林太清。至于姓顾是因为太清入为贝勒奕绘侧室,呈报宗人府时,假托的姓氏(冒护卫顾文星之女)。这一点连太清的外孙富察敦崇《哭砚诗》注中所称“外祖母姓西林觉罗氏……幼育于祖母顾氏,故又姓顾”也不对。富察敦崇有意掩没事实,故意这样写。主要目的是当时避忌和鄂昌的关系。所以词人正确的姓氏、名号和旗分,应写作:西林春,字梅仙,号太清,满洲镶蓝旗人。但因为中外沿用“顾太清”之名久而广泛,也可以写作:西林春(即顾太清),姓西林觉罗氏,因系鄂昌之裔,改姓顾氏。字梅仙,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也自署太清老人椿。
奕绘与太清由诗词唱和,而互相倾慕,由倾慕到成为夫妻,很经过一番波折。主要是因为太清乃“罪人之后”的关系,受到舆论和家庭的压力。最后由于二位词人的冲破一切阻力,才使太清改换姓氏,成为奕绘的侧室。
奕绘在清宗室中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和王引之合编过《康熙字典考证》。他的著作很多,有《子章子》、《妙莲集》、《集陶集》、《明善堂文集》、《明善堂文集流水编》等,《南谷樵唱》包括在《流水编》中(按:此词集不包括在《流水编》中,而是《明善堂文集》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又善篆书,在管钦天监事务时,又向西洋传教士学了拉丁文,家中藏书极富。太清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除了自己已有的学问外,在与奕绘的谈论中,得到了很多教益,迅速扩大了知识面。又加奕绘交游很广,如和阮元、潘世恩、王引之等当代学术界名流都有来往,太清便也和这些人的内眷时相唱和。就是这些外部条件使太清成为清代第一流的女词人。
太清生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五日,死于光绪三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年七十九岁,凡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金启孙)
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书法
……至于传世的顾太清书迹,远比有印本的《天游阁集》、《东海渔歌》少得多。见于著录的太清遗墨,除前引况蕙风所称的《天游阁集》手稿外,别有:一、清阮元旧藏宋刊《金石录》,有太清亲笔题跋;二、番禺叶恭绰先生所藏宋赵子固画兰二幅长卷,有太清题诗;三、清文廷式曾得太清手书《金缕曲 题行有恒堂诗集》稿。诸家著录虽盛称太清“楷书秀整”、“书法秀丽”、“书法亦雅静”云云,然均未能影刊真迹,使人不能见其本真。一九八八年,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为纪念建馆三十五周年,曾举办馆藏书画展览,极为罕见的顾太清书法真迹才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并于同年八月由该馆编印出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建馆三十五周年纪念册》一书,顾太清在道光十七年(按:应为二十七年)丁未( 一八四七年)所书团扇,便收入纪念册中。这一团扇写《消寒》诗六首,俱作小行书,笔法清隽美秀。其诗云:(诗文从略)道光丁未夏日,录旧作《消寒》诗六首,书于红雨轩北窗,太清西林春。(按:《消寒》诗写于道光二十二年壬寅,故称旧作。原为九首,此处所书为六首。)
此为太清四十八岁(按:应为四十九岁)时书,距太素逝世已九年,空寂悲凉境际跃然纸上。在此书件名款下,加钤“太清”白文印、“西林春”朱文印各一方。笔法醇厚清华,意态安祥雅静,从晋唐中来而不尽拘于点画法式,体势自然,天真焕发,通篇神韵渊永,无琢磨求工之态。似不曾受宋以后人书影响,更无干禄书柔甜俗媚之习。这一书件笔法近龚定庵书风,而以谨重为别致,堪称为文人书之高者。此件原是叶恭绰先生珍藏品,后归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其初为邓之诚(文如)先生故物。原件裱为挂轴,民国初年在邓家时,曾遍徵题咏。有曾习经、张尔田、崇彝、陈庆、林止、丁传靖、叶恭绰、冼玉清等人题跋十四事。(王贵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