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集成

  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陈闳,又似阎令。时有杜景祥、王允之,并画迹与仲晖相近也。
  
  卷十
  
  唐朝下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年十九进士擢第,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官至尚书右丞。有高致,信佛理。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白娱。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尝自制诗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馀习,偶被时人知。诚哉是言也。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
  
  张诬,官至刑部员外郎。明易象,善草隶,工丹青。与王维、李颀等为诗酒丹青之友。尤善画山水。王维答诗曰: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李颀诗曰:小王破体闲支策,落日梨花照空壁。书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勃敌。画一作书。
  刘方平,工山水树石。开国公李勉甚重之。
  王熊,官至潭州都督。尝与张燕公唱和诗句。善湘中山水,似李将军。意绪不卑,但笔迹轻细。
  王象,有画卤簿图传于代。或云是熊兄弟。
  田琦,雁门人。武德功臣兵部尚书德平之子。善写貌人物。官至汝南太守。尤善八分小篆。写洪崖子橘术图传于代。
  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初为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官至太府卿,银、坊、邙三州刺史。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
  江都王绪,霍王元轨之子,太宗皇帝犹子也。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垂拱中官至金州刺史。
  时有李逖者,工画蝇蝶蜂蝉之类。
  李平钧,宗室也,淮安王神通之曾孙。为江陵府法曹参军、汴州陈留令。平钧工山水小篆。平钧之叔李权工八分,叔枢工小篆。
  崔阳元、李炅、张惟亘、李滔、张通、耿昌言、弟昌期,已上七人并工山水杂画,通尤精赡。
  周古言,中宗时,善写貌及妇女。有宫禁寒食图、秋思图传
  
  于代。
  时有严呆、杨德本,并吴人,善杂画。
  贝俊、李韶、魏晋、孙、蒯廉。已上四人并工花鸟,俊尤工鹰鹘,蒯廉最为妙。
  白曼,官至同州澄城令。工花鸟鹰鹘,嘴爪纤利,甚得其趣。曼善歌,常醉酣歌阕,便画自娱。
  韩嶷,工妇女杂画,善布色。
  时有宇文肃,善小画,金玉镌刻之样,禽兽葩叶之能。
  高江、车道政,二人并善写貌。道政兼善佛事,迹简而笔健。
  嗣滕王湛然,贞元四年为殿中监,兼礼部尚书、回鹘使。善画花鸟蜂蝶。官至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年八十四。
  齐皎,高阳人。父圯,检校兵部郎中。皎善外蕃人马,工山水,学小楷古篆,善射,晓音律。建中四年官至泽州刺史。年五十五。彦远大父高平公有重名,皎每以书画及篇章求知焉,至今予家箧笥中犹有齐君少年时书画。观其意趣虽高,笔力未劲。后见其功用至者则雄壮矣。
  皎弟映,性雅正好学,善山水。贞元元年为中书舍人,二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河间县男,三年贬官夔州,七年为桂府观察使转江西观察使。十一年赠礼部尚书,谥日忠,年四十八。初映于东都举进士应宏词,彦远曾祖魏国公为河南尹兼留守,爱其艺,每加奖焉,奏为河南府参军。及魏公罢相为左仆射,映已拜相矣。魏公再入中枢,映已贬官夔州。
  朱审,吴兴人。工画山水。深沉瑰壮,险峻磊落,湍
  
  濑激人,平远极目。建中年颇知名。
  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窳窆,峻嵯巧峭。
  毕宏,大历二年为给事中。画松石于左省厅壁,好事者皆诗之。改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树石擅名于代。树木改步变古,自宏始也。
  杨公南,名炎。华阴人。孝著三代,门树六阙。风骨俊秀,神情爽迈。善山水,高奇雅赡。大历四年为中书门下侍郎,建中元年迁左仆射。流贬,年五十五。余观杨公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也。
  史瓒,官至省郎,善画鞍马人物。
  裴谓,字士明。河东人。以明经进。画山水极有思。贞元中为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四年为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五年为兵部侍郎、河南尹。贞元元年年七十五,赠兵部尚书。
  韦鉴,工龙马,妙得精气。
  鉴弟銮,工山水松石。虽有其名,未免古拙。
  鉴子鸥,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善小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鸥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干寻,骈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飕飑,轮困尽偃盖之形,宛转极盘龙之状。天竺胡僧图、渡水僧图、小马放牧图并传于代。
  张璪,字文通。吴郡人。初,相国刘晏知之。相国王缙奏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批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司马。尤工树石山水。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词多不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彦远每聆长者说,璪以宗党常在予家,故予家多噪画。曾令画八幅山水障,在长安平原里,破墨未了,值朱此乱,京城骚扰,璨亦登时逃去。家人见画在帧,苍忙掣落。此障最见张用思处。又有士人家张松石障。士人云亡,兵部李员外约好画成癖,知而购之,其家弱妻已练为衣里矣,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在焉,嗟惋久之,作绘练纪,述张画意极尽。此不具载。具李约员外集。
  陈昙,字元成。国初丞相叔达之后。明经出身,河南尹严武荐为参军,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辟为从事。贞元十四年官至衡州刺史、邕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工山水,有情趣,但峰峦少奇,往往繁碎。
  顾况,字逋翁。吴兴人。不修检操,颇好诗咏,善画山水。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入为著作佐郎。久次不迁,乃嘲诮宰相,为宪司所劾,贞元五年贬饶州司户。居茅山以寿终。有画评一篇,未为精当也。
  郑审,事具彦远所撰彩笺诗集。
  沈宁,亦善树石。山水有格律。师张噪而少劣。
  刘商,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少年有篇咏高情。工画山水树石。初师于张王臬,后自造真为意。自张贬窜后,尝惆怅赋诗曰:苔石苍苍临涧水,溪风袅袅动松枝。世间惟有张通会,流向衡阳那得知。或云商后得道。
  刘整,任秘书省正字。善山水,有气象。时有刘之奇,亦能山水。
  边鸾,善画花鸟,精妙之极。至于山花园蔬,亡不遍写。为右卫长史。花鸟冠于代而有笔迹。
  于锡,善画花鸟及鸡。
  
  强歉,善水鸟。
  梁广,工花鸟,善赋彩,笔迹不及边鸾。
  陈庶,扬州人。师边鸾花鸟,尤善布色。
  陈恪,工山水。师张、郑,有气韵。人物、鞍马、虫禽并精。子积善,山水妙过于父。一云陈格。
  戴重席,工子女,极精细。
  周防,字景玄。官至宣州长史。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蜂蝶图、按筝图、杨真人陆真人图、五星图传于代。
  赵博文,尚书左丞涓之子也。画子母犬兔,善写貌。应进士不第。兄博宣,亦解画。
  太原王黜,终剑南刺史。师防画子女菩萨,但不及防之精密。余大父高平公首末提奖之。
  张寓,善果之后也。学防画天王菩萨,有思。
  韩混,字太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浙东西两道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封晋国公。贞元三年,年六十五,赠太傅,谥忠肃。工隶书章草,杂画颇得形似,牛羊最佳。
  戴嵩,韩晋公之镇浙右,署为巡官。师晋公之画,不善他物,唯善水牛而已。田家川原亦有意。
  嵩弟峄,亦善水牛。
  李渐,官至忻州刺史。善蕃人蕃马骑射射雕放牧。川原之妙,笔迹气调,古今亡俦。
  子仲和,能继其艺,而笔力不及其父。今相国令狐公奕代为相,家富图画,即忻州外孙。家有小画人马障,是尤得意者。宪宗曾取置禁中,后却赐还。尝以示余。
  
  萧祜,画山水,甚有意思。为桂州观察使。
  周太素,终尚书郎。善画花鸟佛像。
  麴庭,善山水,格不甚高,但细巧耳。
  萧悦,协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
  张志和,字子同。会稽人。性高迈,不拘检。自称烟
  波钓徒。著玄真子十卷。书迹狂逸。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肃宗朝官至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本名龟龄,诏改之。颜鲁公与之善。陆羽等尝为食客。
  侯莫陈厦,字重构。工山水,用意极精。
  会稽僧道芬、郑町处士、荥阳人。梁洽处士、天台项容处士、青州吴恬处士,一名玢,字建康。已上并画山水。道芬格高,郑町淡雅,梁洽美秀,项容顽涩,吴恬险巧。恬有画山水录,记平生所画在绢素者,凡百馀面,传之好事。自云初梦寐有神人指授画法。恬好为顽石,气象深险,能为云而气象蓊蔚。
  王默。师项容。风颠酒狂。画松石山水,虽乏高奇,流俗亦好。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王默早年授笔法于台州郑广文虔。贞元末于润州殁,举柩若空,时人皆云化去。平生大有奇事。顾著作知新亭监时,默请为海中都巡。问其意,云要见海中山水耳。为职半年解去,尔后落笔有奇趣。顾生乃其弟子耳。彦远从兄监察御史厚与余具道此事,然余不甚觉默画有奇。
  
  笔法记
  荆浩,字浩然,山西沁水人。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代舌,退藏不仕,隐于太行之洪谷,因自号洪谷子,常画山水树石以自娱。关仝为其门生。画史以荆关并称。《笔法记》又作《画山水录》,为系统论述山水画创作的第一篇,对后世李成、郭熙以降的山水画论影响极大。但文格颇驳杂,忽雅忽俗,又似小说,故后人颇有疑非荆浩所作者。又《唐六如画谱》收有荆浩《画说》一篇,亦伪托者。
  
  笔法记
  [五代梁]荆浩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予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耶叟曰:子岂知我所怀耶闻而惭骇。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矣。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花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谢曰:故知书画者,名贤之所
  
  学也。耕生知其非本,玩笔取与,终无所成,惭惠受要,定画不能。叟曰: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子既亲善,但期终始所学,勿为进退。图画之要,与子备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复曰:神妙奇巧。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妙者思经天地,万类性情,文理合仪,品物流笔。奇者荡迹不测,与真景或乖异以致其理,偏得此者,亦为有笔无思。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谓实不足而华有馀。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夫病者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于山,桥不登于岸,不可度形之类是也。如此之病,不可改图。无形之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删修。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原。夫木之为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从微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柏之生也,动而多屈,繁而不华,捧节有章,文转随日,叶如结线,枝似衣麻。有画如蛇如素,心虚逆转,亦非也。其有楸桐椿栎榆柳桑槐,形质皆异,其如远思即合,一一分明。山水之象,气势相生,
  
  故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希远近。夫画山水无此象,亦非也。有画流水,下笔多狂,文如断线,无片浪高低者,亦非也。夫雾云烟霭,轻重有时,势或因风,象皆不定。须去其繁章,采其大要,先能知此是非,然后受其笔法。曰:自古学人,孰为备矣叟曰:得之者少。谢赫品陆之为胜,今已难遇亲踪。张僧繇所遗之图,甚亏其理。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故张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麴庭与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项容山人树石顽涩,棱角无踺,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然于放逸,不失元真气象,元大创巧媚。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陈员外及僧道芬以下,粗升凡格,作用无奇。笔墨之行,甚有形迹。今示子之径,不能备词。遂取前写者异松图呈之。叟曰:肉笔无法,筋骨皆不相转,异松何之能用我既教子笔法。乃赍素数幅,命对而写之。叟曰:尔之手,我之心,吾闻察其言而知其行,子能为吾言咏之乎谢曰:乃知教化圣贤之职也,禄与不禄而不能去,善恶之迹感而应之,诱进若此,敢不恭命。因成古松赞曰:不雕不荣,惟彼贞松。势高而险,屈节以恭。叶张翠盖,枝盘赤龙。下有蔓草,幽阴蒙茸。如何得生,势近云峰。仰其擢干,偃举千重。巍巍溪中,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