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绘画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法士弟法轮,(中品上。)李云:“属意温雅,用笔调润,精密有馀,高奇未足,舆马之际,难与比肩。比其兄为劣。及其辟台苑,恣登临,罗绮如春,芳菲似雪,亦为绝尘也。”僧悰云:“法轮精密有馀,不近师匠,全范士体。先图寺壁,本效张公,为步不成,谅非高雅。前贤品第,以此失之。”
法士子德文,(中品。)李云:“笔迹纤懦,英灵销歇,与法轮、刘乌同。”
孙尚子,(上品中。)睦州建德县尉。僧悰云:“师模顾、陆,骨气有馀,鬼神特所偏善,妇人亦有风态。在法士下、子华上。”窦蒙云:“鞍马树石,法士不如,与顾、陆异迹,岂独鬼神而已。”李云:“孙郑共师于张,郑则人物楼台,当雄霸伯;孙则魑魅魍魉,参灵酌妙。善为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唯须发独尔调利,他人效之,终莫能得,此其异态也。在上品,郑下,董、展上。”(《美人图》、《屋宇鬼神》,传于代。)
董伯仁,(中品上。)汝南人也。多才艺,乡里号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中将军。僧悰云:“综步多端,尤精位置,屏障一种,亡愧前贤。在陈善见下。”窦蒙云:“楼台人物,旷绝今古,杂画巧赡,高视孙、田。乃变化万殊,何止屏风一种?”李云:“董与展皆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足使先辈名流,动容变色。但地处平原,阙江山之助,迹参戎马,少簪裾之仪。此是所未习,非其所不至。若较其优劣,则欣戚笑言,皆穷生动之意,驰骋弋猎,各有奔飞之状。必也三休轮奂,董氏造其微;六辔沃若,展生居其骏。董有展之车马,展亡董之台阁。汝南今多画迹,是其绝思。”石泉公王方庆观之而叹曰:“向使展、董二人与江东诸子易地而处,张侯已降,咸应病之。”鉴者以为知言。初董与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则见轻,后乃颇采其意。古来词人,亦有此累。(《周明帝畋游图》、《杂画台阁样》、《弥勒变》、《弘农田家图》、《隋文帝上厩名马图》,传于代。)
杨契丹,(上品中。)官至上仪同。僧悰云:“六法备该,甚有骨气,山东体制,允属伊人。在阎立本下。”(窦云:“契丹之迹,非不雄富,比之董、展、则乏精微。”)李云:“田、杨声侔董、展。”昔田、杨与郑法士同于京师光明寺画小塔,郑图东壁、北壁,田图西壁、南壁,杨画外边四面,是称三绝。杨以簟蔽画处,郑窃观之,谓杨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障蔽?”杨特托以婚姻,有对门之好。又求杨画本,杨引郑至朝堂,指宫阙、衣冠、车马,曰:“此是吾画本也。”由是郑深叹服。(光明寺后为大云寺,今长安怀远里也。)又宝刹寺一壁,佛涅槃变、维摩等,亦为妙作,与田同品。(《隋朝正会图》、《幸洛阳图》、《豆卢宁像》、《贵戚游宴图》、《杂佛变》,传于代。)
刘乌,(下品。)僧悰云:“师于郑,屏障有功,其于绵密,独越伦辈。”李云:“学于郑,不少风格,但未遒耳。”
陈善见,(下品。)僧悰云:“准的于郑,遒媚温润,则不及之。”裴孝源云:“二阎、袁、陆、张之外,学者陈善见、王知慎之流,万得其一,固未及于风格,尚汲汲于形似。今之所蓄皆善见写拓,都非杨郑之真矣。”
江志,(中品。)僧悰云:“笔力劲健,风韵顿挫,模山似石,妙得其真。”
李雅,(下品。)为滕王库直。(或云秦王。)僧悰云:“神气抑扬,独越伦伍;圣僧形制,是所尤工。”窦云:“佛像鬼神,法士以下,僧繇之亚。契丹、善见未可比之。”
王仲舒,(下品。)僧悰云:“北面孙公,风骨不逮;精熟润媚,推于名辈。”
阎思光,(下品。)解悰,(下品。)程瓒,(下品。)已上三人并隋朝名手。
尉迟跋质那,西国人,善画外国及佛像,当时擅名,今谓之大尉迟。(《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又有《婆罗门图》,传于代。)
天竺僧昙摩拙义,亦善画,隋文帝时自本国来,遍礼中夏阿育王塔。至成都雒县大石寺,空中见十二神形,便一一貌之,乃刻木为十二神形于寺塔下,至今在焉。(具《三宝感通记》。)
第九卷
唐朝上。
唐高祖神尧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并神武圣哲,艺亡不周,书画备能,非臣下所敢陈述。
汉王元昌,高祖神尧皇帝第七子,太宗皇帝之弟,少博学,能书画。武德三年封鲁王,十年封汉王,为梁州都督,坐太子承乾事废。(画《汉贤王图》、《鞍马》、《鹰鹘》,传于代。)李嗣真云:“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裴孝源云:“六法俱全,万类不失。”)
汉王弟韩王元嘉,亦善书画,天后授之太尉。善画龙马虎豹。
滕王元婴,亦善画。
阎立德,(上品下。阎让,字立德,以字行于代。)父毗,在隋以丹青知名。(已在第八卷中具载。)与弟立本俱传家业。武德中为尚衣奉御,造兖冕大裘等六服,腰舆伞扇,咸得妙制。贞观初为将作大匠,造翠微玉华宫称旨,官至工部尚书,封大安县公。显庆元年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康。(《文成公主降番图》、《玉华宫图》、《斗鸡图》,并传于代。)
立德弟立本,(上品下。)显庆初代立德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拜右相,封博陵县公。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初为太宗秦王库直,武德九年命写秦府十八学士,褚亮为赞。(《秦府十八学士写真图序》曰:“武德四年,太宗皇帝为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右卫大将军,新命为天策上将军,位在三公上,乃锐意经籍,怡神艺学,开学馆以待四方之士。乃降教曰:昔楚国尊贤,存道先于申穆;梁园接士,比德至于邹枚,咸以著范前修,垂光后烈。顾惟菲薄,多谢古人,高山仰止,能亡景慕?于是芳兰始被,深冠盖之游;丹桂初丛,广旄俊之士。既而场苗盖寡,空留皎皎之姿;乔木徒迁,终愧嘤嘤之友。所冀通人正训,匡其阙如。侧席亡倦于齐庭,开筵有惭于燕馆。属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及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察,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道,天策仓曹李守素,秦王记室虞世南,参军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典签苏勖等,或背淮而致千里,或通赵以欣三见。咸能垂裾邸第,委质藩维,或弘礼度而成典则,畅词学而路风雅,优游幕府,是用嘉焉。宜可以守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及薛收卒,征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入馆,寻迁库直,阎立本图形貌,具题名字爵里,仍教文学褚亮为之像赞,勒成一卷,号十八学士。并给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每军国务静,参谒归休,即引见,论讨坟典,商略前载,考其得失,或夜分而寝。又降以温颜,礼数甚厚,由是天下归心。奇杰之士,咸思自效。于是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州”云。)贞观十七年,又诏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上自为赞。(贞观十七年诏曰: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名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赵国公无忌,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孝恭,故司空蔡国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郑国文贞公征,司徒梁国公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申国公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兖国忠壮公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统基,故尚书左仆射忠国公通,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郧节公开山,故荆州都督谯襄公绍,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唯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帏幄,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授命庙堂,辟土方面,重氛再朗,王略遐宣。契阔中后,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翼鸿化于隆平,茂绩嘉庸,冠冕列辟,昌言直道,模范缙绅。固以瞻伊吕而连衡,迈方召而长骛者矣。宜酌故实,弘兹盛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庶念功之怀,亡命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时天下初定,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图。又鄠杜间有苍虎为患,天皇引骁雄千骑取之。虢王元凤,太宗之弟也,弯弓三十钧,一矢毙之。召立本写貌以旌雄勇。《国史》云: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上爱玩不已,召侍从之臣歌咏之,急召立本写貌。阁内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素,目瞻坐宾,不胜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然性之所好,终不能舍。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务。恪曾立边功,立本唯善丹青。时人谓《千字文》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言并非宰相器。咸亨元年复为中书令,四年薨,谥曰文贞。僧悰云:“阎师于郑,奇态不穷,像生变故,天下取则。”(窦蒙云:“直自师心,意存功外,与夫张、郑,了不相干。”)裴云:“阎师张,青出于蓝。人物、衣冠、车马、台阁,并得其妙。历观古今,法则巧思,唯二阎、杨、陆,迥出常表。张家父子,稍居其次。”(彦远云:二阎、杨、陆,虽则尽美,张家父子,品第居最。裴云张在阎下,此论未当。)李嗣真云:“博陵大安,难兄难弟,自江左陆、谢云亡,北朝子华长逝,象人之妙,号为中兴。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人情,二阎同在上品。”(田舍屏风十二扇,位置经略,冠绝古今。元和十三年彦远大父相国镇太原,诏取之。《西域图》,王知慎亦拓之。《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传于代。)彦远论曰:前史称魏明帝起凌云阁,敕韦诞题榜。工人误先钉榜,以笼盛诞钓上,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须发尽白,才馀气息。遂戒子孙,绝此楷法。谢安尝论其事,子敬正色答曰:“仲将,魏之大臣,岂有此事?若如所说,知魏德之不长。”彦远尝以子敬为有识之言。阎令虽艺兼绘事,时已位列星郎。况太宗皇帝洽近侍有拔貂之恩,接下臣亡撞郎之急,岂得直呼画师,不通官籍?至于驰名丹青,才多辅佐,以阎之才识,亦谓厚诬。浅薄之俗,轻艺嫉能,一至于此,良可於悒也!
张孝师,(下品。)为骠骑尉。尤善画地狱,气候幽默。孝师曾死复苏,具见冥中事,故备得之。吴道玄见其画,因号为地狱变。(窦云:“迹简而粗,物情皆备,除谢、顾、陆、张、杨、田、董、展外,难可比俦也。”)
范长寿,(下品。)师法于张僧繇,官至司徒校尉。(《风俗图》、《醉道士图》,传于代)。僧悰云:“博赡繁多,有所雅尚,至于位置,不烦经略。”(窦云:“掣打捉笔,落纸如飞,虽乏窈窕,终是好手。”)
何长寿,与范同师法,但微劣于范。范何并有《醉道士图》传于代,人云是僧繇所作,非也。(刘竦传记云:张僧繇为《醉僧图》,僧敛钱与立本添冠子,改为道士,殊不近理矣。)
尉迟乙僧,于阗国人。父跋质那。(具第八卷。)乙僧国初授宿卫官,袭封郡公,善画外国及佛像。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僧悰云:“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窦云:“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陆为友。”)
刘孝师,僧悰云:“点画不多,皆为枢要,鸟雀奇变,甚为酷似。”彦远云:不止鸟雀,曾见画他物皆好。
靳智异,僧悰云:“祖述仲达,改张琴瑟,变夷为夏,肇自斯人。在范长寿上。”
王定,官至中散大夫、尚方令。贞观初得名,笔迹甚快。(《本草训戒图》,传于代。)僧悰云:“骨气不足,遒媚有馀,菩萨圣僧,往往惊绝。在张孝师上。”(彦远按:定画骨气不甚长,既亡骨气,何故惊绝?)
梁宽、吴智敏,僧悰云:“智敏师于宽,神襟更为俊逸。”
康萨陀,(中品。或云善陀。)为振威校尉。僧悰云:“亡所服膺,虚心自悟,初花晚叶,变态多端,异兽奇禽,千形万状。在尉迟下。”(窦云:“曾见画人马,措意非高,悰公之评过当也。”)
王知慎,(中品下。)终少府监。工书画,与兄知敬齐名。僧悰云:“师于阎,写貌及之,笔力爽利,风采不凡。在张孝师下。”
王韶应,(或作韶隐。)画鬼神,深有气韵。(窦云:“善山水人马。”)
檀智敏,(中品。)为振武校尉。窦云:“师于董伯仁。”僧悰云:“栋宇楼台,阴阳向背,历观前古,独见斯人。”(《游春戏艺图》传于世。)
杨须跋、(中品。)赵武端、(下品。)范龙树、(下品。)周乌孙、(下品。)杨德绍,(下品。)已上五人,国初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