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绘画
-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顾恺之《论画》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小列女 面如恨,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不以自然。然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且尊卑贵贱之形,觉然易了,难可远过之也。
周本纪 重迭弥纶,有草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
汉本纪 季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至于龙颜一像,超豁高雄,览之若面也。
孙武 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醉客 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幔之,亦以助醉神耳。多有骨,俱然蔺生变趣,佳作者矣。
穰苴 类《孙武》而不如。
壮士 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
列士 有骨,俱然蔺生,恨急烈不似英贤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见也。于秦王之对荆卿,及复大闲。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
三马 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蹑虚空,于马势尽善也。
东王公 如小吴神灵。居然为神灵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
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 二。皆卫协手传,而有情势。
北风诗 亦卫手。巧密于精思,名作;然未离南中。南中像兴,即形布施之象,转不可同年而语矣。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不然,真绝夫人心之达。不可或以众论。执偏见以拟通者,亦必贵观于明识。末学详此,思过半矣。
清游池 不见金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
七贤 唯嵇生一像欲佳,其馀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
嵇轻车诗 作啸人,似人啸;然容悴不似中散。处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
陈太丘二方 太丘夷素似古贤,二方为尔耳。
嵇兴 如其人。
监深履薄 兢兢之形。异佳,有裁。自《七贤》以来并戴手也。
又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曰: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写自颈已上,宁迟而不隽,不使远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又《画云台山记》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婉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涧。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画险绝之势。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荫。宜涧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超升神爽精诣,俯眄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馀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中段东面,丹砂绝崿,及荫,当使嵃嶘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涧。涧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涧。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狐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涧。后一段,赤岓,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涧,涧下有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已上并长康所著,因载于篇。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
史道硕,(上品下。)孙畅之云:“道硕兄弟四人,并善画,道硕工人、马及鹅。”谢云:“硕与王微,并师荀、卫,王得其意,史传其似。”(《古贤图》、《金谷图》、《鹅图》、《牛图》、《七贤图》、《七命图》、《蜀都赋图》、《三马图》、《八骏图》、《服乘箴图》、《酒德颂图》、《琴赋图》、《嵇中散诗图》、《田家十月图》、《马图》、《王骏戈船图》、《梵僧图》、《燕人送荆轲图》,并传于代。)
谢稚,(下品。)陈郡阳夏人。初为晋司徒主簿,入宋为宁朔将军,西阳太守。(宋《邓琬传》有《稚子》、《列女》、《康侯像》。《列女形仪图》、《列女贞节图》、《列女贤明图》、《列女仁智图》、《列女传》一、《游仙翡翠篇》、《列女辩通图》、《三马伯乐图》、《鸂鶒图》、《孝子图》、《十弟子图》、《三牛图》、《濠梁图》、《轻车迅迈图》、《列女画》、《秋兴图》、《孝经图》、《列女图》、《大列女图》、《康侯图》、《晋宣王及魏名臣像》、《杂画》一、《梦令尹泣岐蛇图》、《孟母图》、《游仙图》、《秦王游海图》、《洛阳门翻车并水图》、《汾阴醮鼎图》、《狩河阳图》,并传于代。)
夏侯瞻,(下品。)谢云:“气韵不足,精密有馀,擅名当代,事非虚美。在第三品毛惠远下,戴逵上。”(《郢匠图》、《高士图》、《倕山图》、《楚人祠鬼神图》,传于代。)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晋不仕,自以高洁难期,所与神交者,唯王戎、山涛等,为竹林七贤而已。性巧绝,与向秀共锻于柳树下,钟会,贵公子也,往访之,康不礼焉。会构祸康于文帝,时年四十。(见《晋书》。《狮子击象图》、《巢由图》,传于代。)
温峤,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鉴,善画。明帝时官至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赠侍中大将军,追封始安公,谥曰武。(见孙畅之《画记》、《晋史》。)
谢岩、曹龙、丁远、杨惠、江思远,已上五人兼见孙畅之《画记》。思远,陈留圉人,有孝行高节,征西将军庚亮请为儒林参军,其他辟召皆不就,年四十九。(有传。)
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庚翼,丹青甚妙,颇希高达,常往驴肆家画輀车。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画,但人有饮食美酒精绢,我何不往也?”特善清言,为时所重。卒时年三十九,官至司徒左长史。(《晋书》有传,事见《中兴书》。)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人。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馀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逵尝就范宣学,范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范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阴灵宝寺,郄超观而礼之,撮香誓曰云云。既而手中香勃然烟上,极目云际。前后征拜终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见《晋书》及《宋书》及逵《别传》、徐广《晋记》、《会稽记》、《郭子》、刘义庆《世说》、宋朝临川王《冥验记》,此像今在越州嘉祥寺。今亦有逵手铸铜佛并二菩萨,在故洛阳城白马寺。隋文帝自荆南兴皇寺取来。)谢云:“情韵绵密,风趣巧拔,善图贤圣,百工所范。荀卫之后,实称领袖。”刘义庆云:“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见之。谢本轻戴,见之,但论琴书而已,戴亡咎色,而说琴画愈妙,谢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庚道秀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惟务光当免卿此语耳。”(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鼓琴,服蒲薤根。汤将伐桀,谋于光。光曰:“非吾事也。”汤曰:“伊尹何如?”光曰:“强力忍诟,不知其他。”汤克桀,以天下让于光。光曰:“吾闻亡道之世,不践其土,况让我乎?”负石自沉于泸水。见《列仙传》。戴逵画有《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濠梁图》、《董威辇诗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三牛图》、《尚子平白画》、《嵇阮像》、《嵇阮十九首诗图》、《五天罗汉图》、《名马图》、《渔父图》、《狮子图》、《吴中溪山邑居图》、《杜征南人物图》,并传前代。)
逵子勃,(下品。)有父风。孙畅之云:“山水胜顾。”晋义熙初,以散骑郎征,不至。(见《宋书》。有《曹长孺像》、《三马图》、《九州名山图》、《秦皇东游图》、《朝阳谷神图》、《风云水月图》,已上并传于前代。)
勃弟颙,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一门隐遁,高风振于晋宋。传父之琴书丹青,凡所征辟,并不起。宋太子铸丈六金像于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迎颙问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铝(音虑)减臂胛,像乃相称,时人服其精思。年六十四。(见《宋书隐逸传》及王智深《宋记》。)
彦远曰: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长丈六,黄金色。帝乃使蔡愔取天竺国优瑱王画释迦倚像,命工人图于南宫清凉台及显节陵上。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阿育王像至今亦有存者可见矣。后晋明帝、卫协皆善画像,未尽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释氏,范金赋采,动有楷模。至如安道潜思于帐内,仲若悬知其臂胛,何天机神巧也!其后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朝吴道玄、周昉,各有损益,圣贤肸蠁,有足动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
第六卷
宋
陆探微,(上品上。)吴人也。宋明帝时,常在侍从,丹青之妙最推工者。(《宋书》有名。)谢赫评云:“画有六法,自古作者鲜能备之,唯陆探微及卫协备之矣。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激扬可至,铨量之极乎,上品之上,亡地寄言,故屈标第一。”(第一品第一人。)李嗣真云:“‘亡地寄言,故屈标第一。’此言过当,但顾长康之迹,可使陆君失步,荀勖绝倒。然则称万代蓍龟衡镜者,顾、陆同居上品第一。”张怀瓘云:“顾、陆及张僧繇,评者各重其一,皆为当矣。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比之书,则顾、陆,钟、张也;僧繇,逸少也。俱为古今独绝,岂可以品第拘?”彦远以此论为当。(有《宋孝武像》、《宋明帝像》、《孝武功臣》、《竹林像》、《豫章王像》、《严龙像》、《宋元微像》、《羊玄宝像》、《宋景和像》、《蝉雀图》、《建安山阳王像》、《巴陵王像》、《江陵王像》、《江夏王像》、《建平王像》、《江智渊、王悦像》、《王粹像》、《王嗣像》、《阮田夫像》、《勋臣像》、《孙高丽像》、《一人像》、《勋贤像》、《沈庆之像》、《顾庆之像》、《柳元景像》、《王道隆像》、《王翼之像》、《沈昙庆醉像》、《范惠景母子像》、《高丽赭白马像》、《阿难维摩图》、《鸂鶒图》、《王莹像》、《朱异像》、《庥超之徐僧宝像》、《十一人图》、《五白马图》、《刘亮騧马图》、《猕猴图》、《齐高帝像》、《孔子像》、《十弟子像》、《宋元微像》、《钟期图》、《荣启期孔颜图》、《竟陵王像》、《殷洪像》、《任侯伯像》、《释僧虔像》、《徐爰李献王凯像》、《孙夐著高丽衣图》、《刘硕钱灵度像》、《徐爰周饰之像》、《谢超宗像》、《宋桂阳王宠姬像》、《刘牢之板像》、《王献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捣衣图》、《施修林摇锡像》、《江智渊刘季之像》、《太宰像》、《灵基寺瑾统像》、《蔡姬荡舟图》、《诗新台图》、《斗鸭图》、《萧史图》、《叙梦赋服乘图》,并传于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