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秘谱


  【评注:本文讨论了梅花桩技击中的几种常用打法。文章开始讲述了交手十失,此十失皆交手之大忌,练功中必须注意。梅花桩交手不拦不架,应闪过敌手上步靠近敌身,且以一手制住敌之膊根,自有开寸进尺之巧,此时若他动我亦动,即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截气捣虚之法。我出前手再以前手击敌,此即以逸待劳的前手法;我若已出一手,我再换手打人,前手落点后手即发,其动只在瞬间不容毫发,此即后手法,多在迎人冲打时用此,未见有失着。】
 
  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醒,似皮肤燃火星,似寒浸腠理打战悚,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意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俗学不悟元中窍,丢却另寻那得醒。着人肌肤坚刚莫敌者形也,而深入骨髓截断营卫则在乎气。气之所著未有不疼,疼则不通,理应然也。能断血气之道路使不接续,能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可以粉骨绝筋,毙性命于顷刻,气之为用大矣哉。但须明其聚,知其发,神其用,方能入壳如射之中的,形体不偏不倚,如矢之端直镞羽停匀,神凝气充,圆如开弓,弓圆劲满,其中的之神勇,可穿杨叶彻七札,则在乎撒放之灵与不灵也。故气发如炮之燃火,如弩之离弦,陡然而至。熟玩此词,自然得之心而应之手,切勿作闲语观也。

  【评注:梅花桩技击打人称为点气,交手之中敌我双方内气都在活跃,我乘敌之势而打其气还是比较容易的,所谓点穴因有一定之位置,反而不易打准。当打敌人之气时,发手于猝然之间,且一落即起,故称为点气。本文在开头时用“梦地着惊”、“悟道忽醒”、“皮肤燃火星”、“寒浸腠理打战悚”等描述发手击敌时之“忽然”。此“忽然”而动不是由意念指挥的,而是由灵感激发后攸忽而至的自然之态。文中的“原来是真意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写出了技击者出手摧敌时,拳法已达神化之境的内心体验。一团真意由玄牝一窍攸然而发,忽然,震雷迅发、离火焰烘。此情此景正是气擎不散,停停均匀之时,学者应细心领悟。

  文中又讲了点气之威力,能断血气之道路,雍塞气血之通途,可粉骨绝筋毙性命于顷刻。点气之要点,应“明其聚,知其发,神其用”,气擎不散、内丹充实谓之聚;停停均匀、不偏不倚谓之发;而神其用者全在于撒放之灵不灵也,气发如炮之燃火、弩之离弦,陡然而至,此时全在于灵感的激发,应熟玩此词,方能悟其真谛,用之得心应手。】
 
气论

  阴阳字之祖,应为气之先,阳者耸乎上,其势不可攀,阴者伏于下,如云之覆山,莫作呼吸论,只以升降言。承者承乎上,停者气不偏,擎者不可动,沉者气下钻,开劲如荡舟,入者似水淹,尽劲多回转,崩如飞炮烟,创劲势猛勇,劈劲如刀砍,牵势似拉绳,推势似推山,敌势直不回,吃势如运钳,粘者即不离,随者如星赶,闪势多旁落,惊势弩离弦,勾者势多曲,连如藕丝牵,进者不可遏,退者似龙蟠,踏似石触地,挂如钢钩搭,次序休紊乱,大势须分辨。

  【评注:梅花桩武功是神气合一和形气合一的,形也就是气、也就是神。本文谈了练功与技击中各种拳势的内气特点。阴阳是最基本的,以下便是承、停、擎、沉、开、入、尽、崩、创、劈、牵、推、敌、吃、粘、随、闪、勾、连、进、退、踏、挂等25种劲【势】的内气运行特点。本文旨在提醒练功与技击者,不仅要注意外形的劲【势】,还要注意其内气运行的特点。】
 
八方论

  何为八方?八方为散手之母,又名群步,有大八方、中八方、小八方之别。看敌从何来,以何方应之。小八方落三点,中八方落五点,大八方为乱点。步随身换,脚随手出,非学不悟此为交手之活步,为梅花拳之特长。所谓上步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阴出阳入,阳出阴入,总揽四面,支撑八方。所谓八方是也。

  五势梅花拳之练法,分桩步与行步。桩步以五势为本,行步以三法为宗。五势者: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三法者:摆法、撤法、扎法。五势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大势属金,金能生水,所以能变顺势;顺势属水,水能生木,所以能变拗势;拗势属木,木能生火,所以能变小势;小势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能变败势;败势属土,土能生金,所以又能变大势矣。五行相生者顺,相克者逆。摆法为行步之首,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行东就西,忽上就下,妙在活步。撤法为抽撤之迅。扎法求进攻之疾。初步学习务必求真为要。

  【评注:八方之要点是步随身换,脚随手出,即上步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这是全身协调成一整劲的关键。小八方、中八方尚有一定之步点,它们主要用以练功,至大八方已无拘无束,随意变化,因而常用以技击。梅花桩之桩步五势,为诸拳势的5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特长是可以变化,其变化之规律要与五行的相生相克之理相合。行步三法为诸般行步之基础,其中摆法最为难练,为行步之首,忽东忽西,忽进忽退,活步之妙,常出乎敌人意料,使敌处处受阻,走投无路;撤法在于抽撤之快,扎法为长驱直入,它们都可进可退,可长可短,迂回包抄。,埋伏截击皆在其中。梅花桩步法之用最为灵活,其练法亦无穷尽。】
 

二十四气

  二十四气为一周年,每年有十二个月,每月有两节,每节与每节的气候之不同,即合与拳之二十四势,有二十四种不同之气。

  阳 猿猴献桃  阴 犀牛望月

  承 双虹驾彩  停 仙人捧盘

  擎 白鹤亮翅  沉 双龙入洞

  开 提戟搜山  入 巨蟒入穴

  创 猛虎翻身  劈 悬崖擂鼓

  牵 千金坠石  推 双手推山

  敌 真符送书  吃 猛虎探爪

  粘 片胶入麻  随 流星赶月

  闪 白虎靠山  惊 飞燕投林

  勾 螃蟹合甲  连 童子拜佛

  进 蝴蝶对飞  退 狸猫捕鼠

  踏 石柱触地  挂 钝镰割谷

  【评注:此24气各有不同的意境。梅花桩练功与技击都要进入一定的意境,要求一定的心态。如练架子时要求无思无住,一切皆空,把自己与天地溶为一体,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又如上戳天下拄地,上摘星下伏虎,两臂前后成一直线,伸向前后极远之处,上劐下挑于天地之间划一条鸿沟,等等。梅花桩与敌交手之时心中无我无他,如入无人之境。俗语常说: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这都是对意境、心态的要求。文中二十四气的各个意境,练者应悉心体验领悟,必有所得。】
 
易筋经说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是故习练之功,全在易筋培养气血为要。欲求易筋之道,须求新陈代谢,欲求新陈代谢,在于汗液,汗液不出,肌肉筋骨气血,都不起变化。是故要出汗,初行功始见汗,是为微汗,微汗后当加功倍练,要出大汗,是为大汗,大汗后有汗,是为微汗,经过三层出汗水,全身气血大变矣。初期三年为小期,十年为大期,小期能易筋肉,大期能易气血。待到二期三期,定达上乘矣。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意行。“龙者为气,虎者为血。气使血行,周身贯通,所谓浑元一气。”

  【评注:此为通过武功锻炼,改变练功者筋肉及气血的学说,梅花桩武功是内外兼练的,武功练成后练功者的筋肉、气血都要得到彻底改造。】

  大势变化

  气练丹由站当中,留神细看来人形。

  南来顺他向北往,东来顺他向西行。

  见劲使劲借他劲,不可争力逆进行。

  顺势变化

  单鞭伸开一条线,四路来人能改变。

  一变昆锤挂裹手,二变豁山锤当先,

  三变手眼身法步,四变扫腿带地盘。

  拗势变化

  拗势伸开似龙形,合肩扣步走西东。

  横走竖撞迎风掌,斜身拗步令人惊。

  左翻右转横摆腿,栽锤快锤不留情。

  小势变化 

  小势站稳赛如钉,踢点截撞似猴形。

  刁拿锁带靠身肘,勾挂踩蹁步法精。

  摧腿劈腿迎风腿,上下变转快如风。

  败势变化

  败势伸开回头看,左劈右扣随时变。

  前后左右撑拨腿,前豁后跳上下翻。

  脚打七分手打三,千变万化快为先。

  【评注:从本文可以看出,五势之变化只要符合阴阳转结之理,就无拘无束,无穷无尽。在技击中,大势可看作是一脚实、一脚半虚半实的预备姿势,这时主要是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短长,因敌人之动而动,见手使乎,借劲使劲。梅花桩技击只有出手引手,见手使手,没有自己先出手击敌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是梅花桩技击的原则。后发先至,后发制人是梅花桩技击的特点。顺势是顺身顺步,两脚俱实的击敌之势,它的变化很灵活,能四面出手上步,不单只攻一路。拗势之特点是拗步斜身,能横走竖撞,出手迅速而又威力强大,各种腿法也使用方便,任意变化,故有梅花桩得意手之称。小势为一脚虚一脚实之击敌姿势,多在小踢小打、小捉小拿时用之,它变化迅速,出腿方便,如猿猴一样灵活。败势为梅花桩特有之拳势,世间只有梅花拳敢于言败,且专设一势称为败势,其意深远。观败势之形态有抽撤、闪化之象。梅花桩的技击原则认为“抽撤即攻,闪化即打”。而事实也确如此。梅花桩之练功于平凡中见伟大,在其技击中又能败中取胜,出敌意料。要注意此败中取胜绝不是诈败佯输的诱敌之法,因此并没有任何主观意念挑选,交手之时并没有设什么圈套,考虑什么计谋,而是真败,但此败却成了启动灵感的信息,故转败为胜是因势利导、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之结局,这也正是梅花桩武功的精深博奥的特点之一。梅花桩武功可使敌惨败于他最得意的一刹那间,这就是败势之能为。

  五势之变化虽为练法,但却包藏了技击的精华,这也就是“绝手乱拳皆包藏于其中”的道理。若把学习梅花桩五势之基本变化称为“立”,那么本文所介绍的五势之变化就是“破”,也就是说本文所说的五势变化的口诀,是使梅花桩架子打破基本套路的框框,而上升到无形无态的高级阶段的方法和规律。

  五势的变化是梅花桩架子变化的基础,当然此外还有行步的变化,正是由于架子可以千变万化,也能提高练功者的悟性,所以它才可以万法归宗、隐于无形。】

  五势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是一种,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磐,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在昆仑山,所以有昆仑派之称。五势梅花拳为僧门道派,又名父子拳,一名长拳,在家为僧门,出外为道派。此为僧门道派五势梅花拳,共为一路,内包括四门五势八方,四门八方为行步,五势为桩步。行步有三法,一摆法,二撤法,三扎法。桩步为五势:一大势、二顺势、三拗势、四小势、五败势。按图中方向去练习,图分八方,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也。坎离相对,坤艮相对,兑震相对,乾巽相对,是二人相对也。甲在坎北,乙在离南,相对而练也。周而复始为一趟,桩步为静,行步为动,此为初学习之门路,俗名盘趟子。桩步练全身之力,行步练两脚之快也。练习时有甲乙二人,互相旋转对练者,有四人对练者,有八人对练者,此为练法也。梅花拳有三成,上成、中成、下成,下成为身化,为初步练习,中成为气化,上成为神化,此为三个阶段也。第一个阶段是练手眼身法步一身之法也。第二步为成拳,是练习应用之手法也,互相对打有一定之手。第三步为拧拳,有了胜败此为赢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