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术数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乙卯 郑注、李训用事,贬李德裕袁州长史,罢李宗闵相,贬为潮州司户。用李训、贾餗、李固言、舒元舆为相。出郑注为凤翔尹。李训诛宦氏不克,走南山。中山尉仇士良屠宰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及王播、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十余家。监军张仲清屠郑注于凤翔。李训野死。引郑覃、李石为相。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并为大将军,遣内养驰四方,交杀州县官吏。
丙辰 改元开成。李固言为相。
丁巳 陈夷行为相。河阳军乱。
戊午 盗杀宰相李石于亲仁里。杨嗣复、李珏为相。易定军乱。皇太子有罪,卒于少阳院。
己未 崔郸为相。册陈王成美为皇太子,监国。
庚申 帝有疾,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册颍王瀍为皇太弟,废皇太子成美复为陈王。帝崩,皇太弟瀍立,是谓昭肃皇帝。杨嗣复行冢宰,杀陈王成美、安王溶于邸,二中尉封国公,崔郸、崔珙、陈夷行为相。葬文宗于竟陵。杨嗣复、李珏罢相,李德裕复相。
辛酉 改元会昌。用李绅为相。贬相杨嗣复、李珏为州司马。幽州军乱。
壬戌 李德裕专政。
癸亥 刘稹以泽、潞叛。
经世之午二千二百六十三
甲子 唐昭肃皇帝四年。太原军乱。邢、洺、礠三州叛。泽、潞二州平。杜悰、崔铉为相。贬相崔珙为州司马。
乙丑 罢崔铉、杜悰相。李回、崔元式、郑肃为相。大除相教。
丙寅 帝饵金石有疾。命光王怡为皇太叔。帝崩,太叔怡立,是谓献文皇帝。用白敏中、卢商、韦琮为相。葬武宗于端陵。
丁卯 改元大中。贬相李德裕潮州司马。
戊辰 周墀、马植、崔龟从为相。
己巳 罢周墀、马植相,再贬李德裕崖州司户。崔铉、魏扶为相。幽州军乱。
庚午 魏扶罢相,令狐綯为相。
辛未 魏謩为相。
壬申 裴休为相。
癸酉 郑郎为相。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魏謩出尹成都。崔慎由、萧邺为相。
戊寅 刘瑑、夏侯孜为相。宣洪寇乱。
己卯 蒋伸为相。册郓王温为皇太子。帝崩,皇太子温践位,是谓恭惠皇帝。令狐綯行冢宰。
庚辰 葬宣宗于贞陵。令狐綯出尹河中,杜审权、杜悰为相。改元咸通。宣洪寇乱。
辛巳 相萧邺出尹太原,蒋伸罢相。林邑蛮入寇。
壬午 徐州军乱。林邑蛮陷交阯及安南都护。
癸未 杨收、曹確、高璩为相。蛮陷安南州。
甲申 杜审权出刺润州。萧寘为相。蛮寇邕管。
乙酉 徐商为相。高骈平林邑蛮,复安南都护。
丙戌 夏侯孜出尹成都,路岩为相。
丁亥 杨收观察浙西,于琮为相。
戊子 湘潭戍军乱,立庞勋为帅,归陷徐、宿、滁、和、濠五州。贬杨收端州司马,移驩州赐死。
己丑 蒋伸罢相,刘瞻为相。徐商出尹江陵。命十八将伐徐,以康成训为军帅,徐寇平。蛮
复寇东西二川。
庚寅 相曹確病免,韦保衡为相。大黜官吏。王鐸为相。
辛卯 相路岩出尹成都。
壬辰 刘邺出刺幽州,于琮出刺襄州。赵隐为相。大行黜陟。命沙陀李国昌移镇云中,国昌以大同阻命。
癸巳 征李国昌。萧仿为相。册普王俨为皇太子,魏保衡行冢宰。帝崩,皇太子俨践位,是谓恭定皇帝。两军中尉居中用事。黜冢宰韦保衡,仍赐死。复前贬官吏。
经世之未二千二百六十四
甲午 唐恭定皇帝元年。葬懿宗于简陵。崔彦昭、郑畋、卢携为相。改元乾符。蛮寇两川。
乙未 浙西及曹濮寇乱。王鐸复相。
丙申 相萧仿病免。浙西寇平。曹濮、王仙芝陷江淮南北十五州至江南,乞符节于朝,不听。李蔚为相。
丁酉 冤朐寇黄巢陷害沂、郓,南会王仙芝将尚让于蔡之查牙山,破隋及江陵。沙陀李国昌
寇朔州。
戊戌 江陵寇平。黄巢扰淮北、淮南及江南、广南。李国昌陷岢岚。昭义军乱。郑从谠为相,李蔚出守东都。
己亥 黄巢据岭表,乞符节于朝,不听。罢卢携、郑畋相,以崔沆豆、卢瑑为相。卢携复
相。
庚子 改元广明。郑从谠出尹太原。沙陀军败北。黄巢军北逾五岭,破湖、湘及江淮、扬州。高骈距之不利,发徐、兖、许军赴溵水以捍东都。溵水军溃,黄巢陷东都,西攻陕、虢,潼关失守。罢卢携相,王徽、裴彻为相。黄巢陷长安,称帝,国曰齐,元曰金统。帝出南山。
辛丑 帝移军兴元。萧遘为相。郑畋为都统,杨复光为监军,羽书飞天下。沙陀顺命,请勤王。黄巢攻凤翔,帝移幸成都,改元中和。以韦昭度为相。河中王重荣军屯沙苑,泾原唐弘夫军屯渭北,易定王处存军屯渭桥,鄜延托跋思恭军屯武功,凤翔郑畋军屯盩庢,邠宁朱玫军屯兴平,荆襄王鐸军至自行在,王徽都督潞州。
壬寅 帝在成都。黄巢保长安,其将朱温以同州降,锡名全忠。沙陀李克用自代北至,军
屯梁田。
癸卯 帝在成都。诸将合攻,大破巢军于渭南,巢走蓝关,遂收京城。以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使朱全忠为宣武军节度使。黄巢东走,图陈、蔡,蔡州秦宗权以城降贼,合巢兵攻陈州,以舂磨围陈三百日,陈刺坚守,不陷。
甲辰 帝在成都。以郑昌图为相。汴州朱全忠及关东诸侯镇帅兵会河东李克用兵,大破军巢于太康及西华,又北破之于中牟,又东灭之于冤朐,巢寇平。朱全忠图李克用于汴之上元驿,不克,自此二师交恶。朝廷封李克用陇西郡王以和解之。
乙巳 帝至自成都,改元光启。秦宗权保逆陈蔡,王鎔专兵镇阳,李昌符抗兵凤翔,王重荣擅兵蒲郏,诸葛爽拥兵孟洛,孟方立控兵邢、洺,李克用阻兵并、代,朱全忠凟兵汴、滑,时溥弄兵徐、泗,朱瑾穷兵齐、郓,王敬武握兵淄青,高骈玩兵淮南,刘汉宏恃兵浙东,王处存结兵易、定,李可举坚兵幽、蓟。中尉田令孜取河中王重荣解州,盐池不克,引邠宁师伐河中,重荣会太原师攻令孜,京师军乱,邠将朱玫败归邠州。神策军大掠都市,令孜以帝幸凤翔。封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沛郡王,钱鏐始受封为杭州刺史。
丙午 帝在凤翔。河中王重荣条罪攻田令孜,令孜以帝移幸兴元。相萧遘、裴彻、郑昌图召邠军迎帝还都。朱玫军至自凤翔,令孜以帝移军过散关,朱玫追帝不及,至遵途获皇子襄王煴。兴元节度使石君涉合朱玫军破栈,以绝帝归路。帝至兴元,石君涉弃城走朱玫军。帝以孔纬、杜让能为相,出田令孜为剑南节度使。李铤、杨守亮、杨守宗败朱玫军于凤翔。朱玫逼萧遘立襄王煴于凤翔,玫称大丞相,率百官还京,奉煴称帝,改元建贞,罢萧遘相,以郑昌图、裴彻为相,宣谕四方,加诸镇官。常山、太原、宣武、河中不受命。王重荣、李克用败朱玫将王行瑜于凤翔,行瑜退攻兴元,以邠军还长安,杀朱玫,大掠京城。裴彻、郑昌图以襄王煴奔河中,王重荣杀襄王煴以献。蔡将孙儒陷郑及许、洛、怀、孟、陕虢,荣将诸葛爽据河阳,李罕之据泽州,张宗奭据怀州,秦宗权称帝陈蔡,王潮据福州。
丁未 帝自兴元移军凤翔,以张浚为相。扬州军乱,牙将毕师鐸囚帅高骈。召秦宗权之宣州观察,秦彦为扬州节度使。蔡兵攻汴,兖郓之师败蔡军于边孝,蔡将孙儒弃郑及许、洛、怀、孟、陕、虢。张宗奭取洛阳,李罕之取河阳,同附于全忠。张宗奭赐名全义。京师杨守立、李昌符争道,战于通衢,昌符败走陇州。河中军乱,牙将常行儒杀其帅王重荣,立其弟重盈为留后。杨行密与蔡将孙儒争扬州,行密拔扬州。秦彦、毕师鐸奔孙儒于高邮,复攻行密,行密求救于汴,汴军援行密于淮口。东川顾彦朗、壁州王建攻成都。
戊申 帝至自凤翔,改元文德。观军容使杨复恭专命,李铤为相,册寿王杰为皇太弟。帝崩,皇太弟杰践位,是谓景文皇帝。韦昭度行冢宰。魏州军乱,杀帅乐彦贞,小校罗宗弁为留后。张全义拔河阳,李罕之走泽州,蔡将孙儒拔扬州,杨行密走宣城,朱全忠攻徐州,蔡将赵德諲以荆襄降于汴,全忠败蔡人于龙坂,蔡将申叢执秦宗权降于汴,淮西平,全忠兼领蔡州节度使。王建大寇剑南。韦昭度出尹成都。葬僖宗于靖陵。
己酉 改元龙纪。以刘崇望为相,封朱全忠东平王。王建陷成都,称留后。太原李克用攻邢、洺。杭州钱鏐拔宣城,获刘浩。
庚戌 改元大顺。孟迁以邢入于太原。李克用攻云州,幽州援之,败李克用于蔚州。幽州李匡威、云州赫连鐸会汴兵攻太原李克用。潞州军乱,杀李克恭降于汴。克用将安建以邢、洺、礠三州降于全忠。宰相张浚帅京兆尹孙揆、华州韩建出阴地关,会汴将葛从周兵入潞州。太原兵攻潞州,幽云兵攻雁门。太原将康君立入潞州,克用败幽云之兵于雁门,将李存信又败张浚、韩建兵于阴地,遂收晋、绛,朝廷复克用官,贬张浚连州刺史。崔昭纬、徐彦若为相。克用将李存孝以邢入于汴。
辛亥 中尉杨复恭致政,复恭不受命,陈兵于昌化里,命天威军使李顺节讨之不利,两军中尉刘景宣、西门君遂杀天威兵,破李顺节于银台门,顺节兵散,大掠京城。复恭奔兴元。郑延昌为相。太原李克用攻邢州,责叛己也。宣武朱全忠攻魏州,责不助讨也。镇州援邢州,克用攻镇州,幽兵援镇州,汴兵攻宿州,幽、镇兵攻定州。处存求援于太原。宣州杨行密灭孙儒,据有扬州,封行密为淮南王。
壬子 改元景福。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同州王行约、泰州李茂庄兵陷兴元,杀守亮及杨复恭。在军中尉西门君遂杀天威军使贾德晟于京师,部下奔凤翔。太原李克用会易定兵,败镇兵于尧山。
癸丑 凤翔李茂贞举兵犯阙,败覃王兵于盩庢。帝诛中军西门重遂、李周僮,贬相杜让能,歧兵乃止。进茂贞中书令,封秦王,以王行瑜为尚父,王博为相。成都王建与李茂贞争东川。幽军乱,逐其帅李匡威于镇,以其弟匡筹为留后。汴兵灭徐,兼领其镇。李克用败镇州王镕于平山,鎔乞盟,遂许盟而还。
甲寅 改元乾宁。崔胤为相。王博出镇湖南。李茂贞拥山南十五州以抗王室。汴兵败兖、郓之师于东阿。朱瑄、朱瑾求救于太原。李克用拔邢州获李存孝,拔云州获赫连鐸,拔幽州获李匡筹,其幽人请以匡筹将刘仁恭为留后。
乙卯 河中王重盈卒。太原李克用请以王珂袭重盈,封于朝。邠州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请以王珙袭重盈,封于朝。朝廷先许克用,陕州王珙、绛州王瑶以兵攻珂于河中。王行瑜、李茂贞兵入长安行废,不克,杀宰相韦昭度及李蹊,各以兵二千留京师而去。李克用渡河称讨,同州王行实弃郡奔京师,与两军中尉骆全珍、刘景宣逼帝西幸,以李筠、李君实兵出次南山,都官毕从命延王戒丕、丹王允从李克用西讨,封淮南杨行密鸿农王,亦从西讨,克用败邠军于梨园,帝还京,邠州平。行瑜野死,封克用为晋王。克用还太原。崔昭纬罢相,徐彦若为相。董昌以浙东叛,称王,国曰罗平,元曰大圣。
丙辰 歧兵犯长安,韩建逼帝幸华州,建进封中书令兼两京军。陆扆、王博、崔胤、孙偓为相。魏州罗弘信败太原之师于莘,以绝李克用。兖、郓之援克用攻魏,下十城。湖南军乱,立马商为留后。钱鏐平浙东,获董昌,授中书令。相王抟观察浙东,陆扆出刺硖州。
丁巳 帝在华州。孙偓罢相,郑綮为相。册德王裕为皇太子。封韩建为昌黎王。郑綮病免,朱朴为相。韩建杀禁卫李筠,以散卫兵,罢八王兵柄,仍杀之,贬相朱朴,杀帝侍卫马道殷、许岩士。帝封两浙钱鏐吴王,俾救难王室。汴将庞师古拔郓州,朱瑄野死。汴将葛从周拔兖州,朱瑾奔淮南。兖、曹、濮、齐、棣、沂、密、徐、宿、陈、蔡、许、郑、滑尽入于汴。全忠以八郡兵攻淮南,朱瑾以淮南兵败汴兵于清口,获将庞师古,又败汴兵于淠河,走葛从周,杨行密遂据有江淮。幽州刘仁恭败李克用于安寒。福州王潮卒,弟审知继事。
戊午 帝在华州。以崔远为相,册何氏为皇后。帝还长安,改元光化。以华州为兴德府。韩建进封颖川王。汴将葛从周拔李克用之邢、洺、礠,氏叔琮拔赵匡凝之随、唐、邓,泽州李罕之拔克用之上党,归于汴,幽州刘守文拔汴之沧州。魏博罗弘信卒,子绍威称留后。
己未 复陆扆相。蔡军以崔珙奔淮南。幽兵寇赵、魏,魏引汴兵破之。汴将氏叔琮攻太原不利。陕州军乱,牙将杀其帅王珙,立李璠为留后,又杀之,降于汴。青州王师范将牛从毅以海州入于淮南。
庚申 相崔胤诬杀宰相王抟、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朱全忠会魏军攻幽之苍州。李克用拔汴之邢州,又以三镇兵攻镇州,王鎔乞和乃还。汴将张存敬攻幽之沧、德州,又拔祁州,又败定州王处直于沙河,进攻定州,处直以定州降于全忠。罢崔远相,以裴贽、裴枢为相。徐彦若观察青海。中尉两军刘季述、王仲先幽帝于东内,令皇太子裕监国。相崔胤、张浚告难于全忠,全忠自定还汴护驾。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诛刘季述、王仲先,帝自幽所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