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术数
- 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
柳、七星、张,周之分野,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于辰在午,为鹑火,南方为火,言五月之时,阳气始隆,火星昏中,在七星朱鸟之处,故曰鹑火。(《尔雅》曰:柳、鹑火也,柳、七星、张,南方之中宿也,故曰火。《周礼》曰:鸟与七游,象以鹑大也。郑玄注《礼记月令》曰:季夏者、日月会于鹑火,斗建未之辰也。《周礼》曰:天井一名致方。注《天官书》曰:七星、张、三河。《淮南子》曰:七星、张,周也。费直曰:自柳五度至张十二度,为鹑火。蔡氏曰:自柳三度至张二十度,谓之鹑火之次。《未央》曰:周星得注张。)今之河南雒阳、谷城、平阳、偃师、巩维氏(北七县,属河南郡。)并周分也。(《周世家》曰:周之先曰弃、秦生有神怪,长好稼穑,为舜播植百谷,舜封之于邰,扶风是也,号曰后,稷姓,为姬氏,曾孙公刘、国于分扶风是也,十世孙曰太王,为狄所侵,迁于歧挟风之美阳是也,大王孙,文王有圣德,周室方隆,从都于酆、酆在京兆之杜县、文王子武王,灭商,徙都于镐,镐在京兆之长安县,武王子成王营雒邑都河南郡之河南县是也,或云成王居雒邑,六世孙懿王,迁大丘也。)属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三郡是也,案周之将亡,惟河南一郡,故以为周分野,其河内河东,乃在魏次中,未详周分野称三河之谓矣,《未央》曰:周治洛阳,西至华山。东至荣泽,少室,北至河南。至濮水,今为河东、陈留。)
翼、轸,楚分野,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于辰在已,为鹑尾;南方朱雀七宿,以轸为尾,故曰鹑尾。(郑玄注《礼记月令》曰:孟秋者,日月会于鹑尾,斗建申之辰。《周礼》曰:鹑尾一名鸟帑。皇甫谧曰:鹑尾一名鸟注,一名天根,一名旄,一名柳。《天官书》曰:翼轸到。《淮南子》曰:翼楚也。费直曰:自张十三度至轸六度为鹑尾。蔡氏曰:自翼十二度,至轸六度,为鹑尾之次。《未央》曰:楚星得翼轸也。)今之南郡、(秦置)江陵、(江陵即南郡,所部县,即重见矣)江夏、(汉高帝置)零陵、(郡,汉武帝置。)桂阳、武陵、(二郡,汉高帝置。)长沙,(郡,秦为郡,汉高帝改为国。)及江中、(秦置)汝南,(汉高帝置)皆楚之分也。周成王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十余世,至熊通,号武王、浸以强大,后五世,有庄王,并有江汉之间,吞陈蔡县,申息服随唐,后十世顷,王徙于东焉。(《楚世家》曰:鬻熊,祝融之苗裔也,姓芊氏,丹阳,今南郡之枝江县是也,武子文王,都于郢,江陵是也,庄王曾孙昭王、为吴所破,吴兵入郢,昭王奔随,楚大夫申句胥求救于秦,秦乃救楚,大败吴师,阖庐弟夫梁王反,自立为王、阖庐班师,昭王乃得反国,更都于郡南郡,郑县是也。)属荆州。(《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周官》曰:正南曰荆州,《未央》曰:楚治,南至九江、北至淮水,东至海、西至鱼腹山,今为淮阳、汝阳、庐江、长沙、南海,故楚治南郢也。)
月所主国二
《荆州占》曰:“正月,周;二月,徐;三月,荆;四月,郑;五月,晋;六月,卫;七月,秦;八月,宋;九月,齐;十月,鲁;十一月,吴越;十二月,燕赵。”
日辰占邦三
石氏曰:“甲、为齐;乙、为东海;(司马迁、班固并以甲乙日月不占;晋灼注曰:海外远甲乙日、时,故不占之。)丙、为楚;丁、为南蛮;(司马迁、班固并以丙丁为江淮海岱)戊、为魏;(一云戊为韩。司马迁、班固并以戊已为中州,河济也。)已、为韩;(一云已为魏)庚、为秦;辛、为西夷;(司马迁、班固。并以庚辛为华以西)壬、为燕;(司马迁、班固、并以壬为赵。《淮南子》;壬为卫。)癸、为北夷。(司马迁、班固并以壬癸为常山北。《淮南子》癸为赵。)石氏曰:“子,为周;丑,为翟;(一云丑魏翟梁)寅,为赵;(《淮南子》荆州并以寅为楚)卯,为郑;辰,为晋;(班固、刘表、韩扬并以辰为邯郸,一云辰为赵也。)已,为卫;午,为秦;未,为中山;(一云宋)申,为齐;(一云申为晋魏。《荆州占》申为晋。)酉,为鲁;戌,为赵;(班固云:戌为赵。《荆州》云:戌为吴。)亥、为燕。”
灾变期应四
巫咸曰:“五星之合,金星以金日,木星以木日,水星以水日,火星以火日,土星以土日。月期十二辰,候其灾之变,以其杀时;甲乙日,应在金;丙丁日,应在水;戊已日、应在木;庚辛日、应在火;壬癸日、应在土;五星皆同法也。岁星主木也,日以甲乙;荧惑火也,日以丙丁;填星土也,日以戊已;太白金也,日以庚辛;辰星水也,日以壬癸。二十八舍以十二子,故金应在火,木应在金,水应在土,火应在水,土应在木;故木期十二日、十二月、十二岁;火期四十三日、四十三月、四十三岁;土期二十八日、二十八月、二十八岁;金期八日、八月、八岁;水期十日、十月、十岁;又曰:五星守二十八舍,左为春应,右为秋应;前为夏应;后为秋应;其法随气所制前后。”石氏曰:“凡五星行犯列合,前为春应;后为秋应;左为冬应;右为夏应;假令春以东为前,西为后,北为左,南为右;夏以南为前,北为后,东为左,西为右;秋以西为前,东为后,南为左,北为右;冬以北为前,南为后,西为左,东为右。”
宋均曰:“灾祥见在正月则应在七月;灾祥见在二月,则应在八月;灾祥见在三月,则应在九月;灾祥见在四月,则应在十月;灾祥见在五月,则应在十一月;灾祥见在六月,则应在来年四月,灾祥见在十一月,则应在来年五月;灾祥见在十二月,则应在十二月;灾祥见在七月,则应在来年正月;灾祥见在八月,则就在来年二月;灾祥见在九月,则应在来年三月;灾祥见在十月,则应在来年四月;灾样见十一月,则应在来年五月;灾祥见在十二月。则应在来年六月。”《荆州占》曰:“甲乙日有变,期百二十日;丙丁日有变,期八十日;戊已日有变,期六十日,庚辛日有变,期四十日;壬癸日有变,期二十日。”
顺逆略例五
巫咸曰:“五星之行,东行为顺,西行为逆。”韩公宾注《灵宪》曰:“当东反西,则逆。”石氏曰:“日行五寸、一尺,为平行;日行一寸、二寸,为迟。”甘氏曰:“逆日,迟。”韩公宾注《灵宪》曰:“五星之行,近日则迟。”石氏曰:“日行一度,为疾。”韩公宾曰:“五星之行,远日则速。”石氏曰:“未应去而去,为出;未当来而来,为入。”甘氏曰:“同形为入。日月五星与宿星同舍,为合。”石氏曰:“芒角相及,同光,为合。”巫咸曰:“诸舍精相沓,为合。”《荆州占》曰:“相去一尺内,为合。”孟康曰:“合,同舍也。”石氏曰:“星光曜相逮,为合。”郗萌曰:“留三日,为合。”孟康曰:“合宿也,入宿度,为舍。”甘氏曰:“共行在一宿,为舍。”石氏曰:“行度所居,为舍。”甘氏曰:“阙为宿。”石氏曰:“留二十日以上,为宿;宿犹守也。”甘氏曰:“行所当至,过二十一日,色润泽,为居。”石氏曰:“以度至而不去,为居。”石氏曰:“不东不西,为留。”郗萌曰:“住不移,为留。”石氏曰:“居之不去,为守。”甘氏曰:“徘徊不去其度,为守。”《文耀钩》曰:“留不去,为守。”郗萌曰:“二十日以上,为守;东西正当,为中。”甘氏曰:“在上而下,为乘。”石氏曰:“五星入度,经过宿星,光耀犯之,为犯。”郗萌曰:“五星所犯,木火土水同度,去之七寸,为犯;太白一尺以内,为犯。”韦昭曰:“自下往触之,为犯。”甘氏曰:“未当入度,经入为侵。”甘氏曰:“在下犯上,为陵。”石氏曰:“在上犯下,为陵。”郗萌曰:“星围宿,周廻一匝,为环。不周,曰绕。”石氏曰:“东西为勾。”甘氏曰:“去而复还,为勾。”郗萌曰:“星行如勾,为勾。”石氏曰:“南北为已。”甘氏曰:“再勾、为已。”郗萌曰:“星行如已字,为已。”石氏曰:“西入东出,为贯。”甘氏曰:“在下相侵,为贯。在傍,为刺。”郗萌曰:“直至为抵。星相触而止,为触。”甘氏曰:“相切为磨。”石氏曰:“相至为磨。”甘氏曰:“去之寸,为靡。星相灭,为抵。”巫咸曰:“两体相著,为薄。”甘氏曰:“不于晦朔者,为薄。”(虽非日月同宿,阴气隆奄者为薄日光也。)石氏曰:“不交而食,曰薄。”《帝鉴嬉》曰:“赤黄无光,为薄。”孟康曰:“日月无光,曰薄。”京房曰:“日月赤黄为薄。”韦昭曰:“气往迫之,为薄。”石氏曰:“相陵,为斗。”甘氏曰:“倚视,离而复合,合复离;为斗。”韦昭曰:“星相击,为斗。”郗萌曰:“边侵,为食。”京氏曰:“相侵之食,日体三毁三复,行异处,是为相侵食也;三分日取一也。”韦昭曰:“亏毁曰食。”石氏曰:“光五寸以内,为芒。”巫咸曰:“光一尺以内,为角;岁星七寸以上,谓之角。”郗萌曰:“色非其常,为变。光耀摇艳,为动。”甘氏曰:“润泽和顺,为喜。”石氏曰:“五星光芒隆,谓之怒。”郗萌曰:“壮大色强,为怒。”石氏曰:“超舍而前,谓之赢。”《七曜》曰:“超舍而前,过其所当舍之宿,以上一舍、二舍、三舍;谓之赢。”《易萌气枢》曰:“大进曰赢。”班固曰:“出为赢。”石氏曰:“退舍而复,为缩。”《七曜》曰:“退舍,以下一舍、二舍、三舍;谓之缩。”《易萌气枢》曰:“大退,曰缩。”班固曰:“晚出为缩。”甘氏曰:“相近,为就聚。”甘氏曰:“相远,为离徒。”石氏曰:“星月相近,俱隆明,为同光。”巫咸曰:“凡五星入月中,星不见,为月食星;星见,为星食月。”
开元占经卷六十五
石氏中官占上一
摄提占一
石氏曰:“摄提六星,夹大角;(入角八度少,去北极五十九度半,在黄帝道内三十二度太。)一名环枢,一名天枢,一名阙丘,一名致法,一名三老,一名天鈇,一名天狱,一名天楯;一名天武;一名天兵。星东西三三而居,形似鼎足,常东向,天子吉昌。若北向,即大人失位,圣人更制,天下有事,期三十日,兵出,复三十日,兵罢。若摄提北向,向格而治,十日而令出,其反故位,十日而兵罢。”《天官书》曰:“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故曰摄提格。”巫咸曰:“摄提三星,如鼎足,左右角,西南向,主易姓。”《乐纬叶图徵》曰:“摄提为楯,以其夹捧帝席也。”《合诚图》曰:“摄提主九卿。”《洛书》:“摄提移,政更权。”《帝览嬉》曰:“仁道不行,摄提失衡。”《含文嘉》曰:“王者敬师长,有尊,则摄提如列;无则反折。”(宋均注曰:师者所以教人为君也,长者所以教纳人为长也,大角为帝席,摄提六星携纪纲,以辅大角,师长象也,如列者,如鼎足,俱东向。)《春秋纬》曰:“摄提,斗携角,以接下化,而东向,令乖行,则天下更纪,王者灭。”《文曜钩》曰:“代提天下更纪,世有名师。”(宋均曰:主德不一,则摄提代移更纪,授有令名为天下师表者也。)《援神契》曰:“摄提远度,主接灵。”石氏曰:“摄提色欲黄而润泽,温温不明,天下安;明大者,三公恣,天子弱,鈇钺用。”《元命包》曰:“摄提反衡,天下大乱,易姓与。”(宋均曰:反衡,谓不东向也。)《春秋纬》曰:“摄提移向北,王者以过见灭;摄提疏润,大夫僣差。”焦延寿曰:“摄提星近大角,若不居其故,近戚有谋贼王者。”《石氏赞》曰:“摄提六星携纪纲;建时立节伺机祥。”
大角占二
石氏曰:“大角一星,在摄提间;(入亢二度半,去极五十八度,在黄道内三十四度少。)一名格;一名汉星。”《诗纬》曰:“大角,一曰帝筵,成统理。”《纪历枢》曰:“大角为天栋,以正纪纲;一曰大角为火,以其赤明也。”《春秋纬》曰:“大角为坐候;一曰大角为帝席,以布神厚德。”又曰:“大角者,天王帝筵也。”甘氏曰:“大角者,栋星也;其星光泽明大,扬芒奋角,强臣伏诛,天下安宁;芒之所指,兵所从往者,吉。”石氏曰:“大角,天栋也;明则天子威行。”《雒罪级》曰:“栋星亡,不吉,王失号。”《尚书纬》曰:“栋星亡,罪深重,诛。”《春秋纬》曰:“大角不见,苍帝失势。”《含文嘉》曰:“王者敬诸父有差,则大角光明以扬。”(宋均曰:诸父,伯仲叔季也;角坚刚而居帝前,帝敬诸父,感天,故应之也。)《钩命决》曰:“赤灭乱,栋星去。”《论识》曰:“栋星亡,主旷之。”石氏曰:“大角,贵人象也,主帝座;光润明大,则吉;光不明者,若有他色;青忧,赤兵,黑疾,白丧。大角不明,王者失天心,强臣凌主,天下有忧;秦之亡也,摄提不动,而大角亡去。”焦延寿曰:“大角星,角起扬光,若近天帝;左右有以席荐害主者。”郗萌曰:“大角变色,有芒角,大动;不出三月,兵大起。大角数动,人主好游,不居其宫,驰骋天下。(《晋阳秋》曰:孝武太元二年七月乙亥,大角摇。三年二月乙巳,作新宫,帝及二年移会稽。)大角不明,则天子耗衰。栋星明大,天子辅强。”《荆州占》曰:“栋星亡,王者死。”韩杨曰:“大角动摇,主不安,臣下有恶事劫主者。”(《宋天文志》曰:安帝隆安五年七月癸亥,大角星散摇,五色,元兴二年,桓玄纂位,迁帝浔阳。)《石氏赞》曰:“大角帝席,色欲明,光隆润泽,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