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须知

钗股峡

此乃正钗股峡格也,吉。
此为偏出,不可言峡。
玉带峡




此为玉带峡正格,主贵。 此偏尤甚,何可言峡? 此偏脉,极凶。
方城峡




此为正峡,最贵。 此亦正峡,最贵。 此偏出之龙,不问左右,皆凶。
玉池峡




此池当脉,至贵。 此脉从池中过,两畔皆水,大贵。 此脉偏出,不可谓峡,凶。
按:蔡西山曰:“峡之为格,其名不一,兹但举其形体与正格相类,而脉从旁落者辨明之。大抵回环如峡,而脉从中出,则乃所谓峡也。若回环如峡,而脉从峡两旁出,则是偏行之龙,不可谓之峡。今世俗之见,不问脉在中及在左右,但形体如峡,即以峡名,何其谬耶!夫所谓峡者,谓关峡之类。峡以蔽龙,关以收局。今脉在旁而犹谓之峡,则是两旁惟一旁有蔽,一畔孤露风寒,何以谓之峡与?故录诸格以见其旨焉。”
张子微《峡诀》
子微《峡诀》共二十格图






幕内美女照妆台,出皇后、贵妃及一品夫人。 出台鼎大贵。 此出神仙、清高贵人,吉。 出大贵。 此至贵






主大富贵,王侯地位。 出内相翰苑才名。 出豪贵。 出将入相,先斩后奏。 至贵。






出禁穴 出王侯 浊富 大贵大凶 出妖术贼将等,大凶。






出草冦大盗,极凶。 主贵 半吉 半吉 大凶
上张子微《峡诀》二十格,皆以左右护峡之形状吉凶,定峡之美恶者也。
以上峡图,载为式耳。山形变化,岂止于斯?智者察其情性之眞,触类而长之可也。夫蔡氏之论龙脉者,固有偏中之正,正中之偏,有似偏而实正,似正而实偏。有正出而偏落,有偏出而正落,有前偏而后变于正者,前正而后变于偏者。有脉虽偏于一边,而外山照应亲切,不至风吹者。有星顶正于左边,而脉则出于右畔者。有星体偏于右边,而左边枝脚反多者。有双脉相合者,有三脉五脉隐怪难明者,有石脉奇异及闪迹偷踪偏正难辨者,有微而至于无形者,岂图之所能尽哉!其张子微之论护山者,则有不切之弊。如所谓玄鱼、圭璧之吉应于两旁,而或龙脉偏枯死弱,岂可以圭璧而谓之吉哉!盖必以蔡氏为主,而子微之说兼之可也。大抵山形之微妙无穷,龙脉之变化不一,可以理推,难以形定。固有似吉而凶,似凶而吉者,有半吉半凶及可吉可凶者,有先吉后凶,有先凶后吉者。毫厘之间,祸福所系,岂按图索骥者可窥测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论龙枝脚桡棹
龙有贵贱美恶之不同,观其枝脚桡棹而可见。盖枝脚桡棹,龙之分气也,其形体各以类从。故龙之长远者,其枝脚桡棹亦长远;龙之短小者,其枝脚桡棹亦短小。龙之吉者,其发为枝脚亦起星辰,带贵气;龙之凶者,其见于枝脚亦必恶陋,类凶形。是盖龙气吉凶不同,故迸露发泄于枝脚桡棹间,美恶情状亦自不可掩耳。姑就易见者论之,如枝脚之山广袤起伏,蕃衍拥从,或如仓如库,如剑如印,如旗如鼓,或成天乙、太乙而侍立两边,或成御屏、展帐而盖乐于后,或带金箱玉印,或带简笏牙刀,或结天关地轴,或如武将文官,或类天马贵人,或类龟蛇狮象,或如玉带金章,或如玎珰珂佩,或拔若文笔,或连如串珠,或圆如覆釜倾锺,或方若列屏贮柜,或森若排衙唱喏,或拥如队仗仪从,或济济如子孙丁壮之繁,或簇簇如奴仆畜养之众,云从雾集,侍卫森严,护定我身,不敢他往,此皆吉气之发见者也。《明山宝鉴》云:“天以太乙者,富贵之本原;天禄天马者,富贵之任用;文官武库者,富贵之应验;左辅右弼者,富贵之维持;男仓女库者,富贵之设施。”廖氏云:“惟有本身枝脚重,队仗眞得用。”大凡好砂,列于前者是客山,众人所共。其在本身枝脚者,乃自家之物,一己之受用亲切者也。故傅伯通云:“不贵其见而贵其不见”。廖氏云:“谁知不见乃为奇,福应没差移。”其或龙无枝脚桡棹者,谓之奴;虽有枝脚,不踊跃拔卓者,谓之弱;散漫委靡而无收拾者,谓之虚;反背无情而不顾本身者,谓之逆;凶恶尖利而反射本身者,谓之杀;拖拽太重而奔走东西者,谓之刦;及有枝脚不均,或边有边无,边长边短,边顺边逆,边美边恶者,谓之病。又或两旁垂落,如抛枪揷竹、卧尸提箩,如绳如刀,如斩指断头,如茅叶之乱,死蛇之靡,灰囊投算、鹅头鸭颈,种种不吉之形,皆凶气之发见者也。似此龙神,纵有形穴,皆为不吉。若误下之,主长病痨瘵而枉死少丁,或瘟癀灾火而莫可援救,或官讼连年而田产退尽,或淫乱风声而败坏人伦,亦各以其类而应也。故桡棹枝脚为龙身发泄吉凶之验,讵不信夫!具图于后。
此龙身枝脚间所带诸贵格之略也。傅国师云:“凡后龙节节枝脚垂落处,要起星辰,成形像,如天马、仓库、交床、旌鼓、剑印、展帐、列屏、天乙、太乙、文官、武将等件,而顺护龙身,前去必结大地。”《一粒粟》云“不贵其见而贵其不见”者,乃此谓矣。天乙、太乙主位居台阁,日月、辅弼主位至公孤,玉佩、文武主王侯极品,男仓、女库主人财富盛,展旗、顿戟主威武,左右侍从主尊荣,旗旄、诰轴、御屏、锦帐、马旗、相台主出将入相,印笏主神童状元。
右龙身枝脚所带诸凶之大略也。《快捷方式》云:“凡后龙枝脚节节垂落处,或尖利带杀,或瘦弱崚嶒,或臃肿丑恶,反背走撺,或拖拽太重,或大小无伦,或长硬如枪,或细绕如索,或如重尸,或如断头,或如烟包,或如投算,种种丑形,则为凶恶,纵有形穴,亦不可下。
左回龙顾祖之地,本身秀气呈露于前,作我朝对。《经》云“未作穴时先作朝”是也。前谓“不贵其见而贵其不见”,若此者,见又何害?大抵贵通活变,莫泥陈言可也。
以上所论龙身枝脚吉凶大概,皆以垂落之形言之,未及自身发出均匀、长短、有无之亲切也。并述于后。
右龙身枝脚对节均匀之格,至贵。盖龙身枝脚,贵其对节生出,两边均匀,有无、长短、大小相同,正脉中出,乃为上格。术家名曰梧桐枝。张子微曰“停均惟有梧桐枝,双送双迎两平势。对节分生作穿心,祖宗儿子都相类”是也。蔡西山云:“龙之所以贵其枝脚对生,如梧桐枝为龙中第一贵者,其理易见。今不问名花卉木,对生为贵。凡野生草木花卉,若对节间生枝发叶者,皆可为医药,用以拯疾。此可见天地间凡对生者,皆受天地之灵气。人之手足筋骨,鸟兽之足翼,皆对生者也。其有药中木瓜、荳蔻、缩砂、大黄、黄连、黄芩等,皆不对生,然却有奇处,终与凡草有异。龙之奇者亦然。故之玄屈曲,与特地耸拔,又皆不可以穿心论。此惟圆机通变,知识过人者可与语此。”
余按:西山此论精当明切,论龙枝脚之妙思过半矣。
右龙身枝脚桡棹虽长短不对,而交互停均,脉却穿心,术家名曰芍药枝格也。张子微云“一等名为芍药枝,左右相生亦相似。分处光圆有枝叶,交互亦有停均理”是矣。愚谓此龙格枝脚虽长短不同,然左股或先一节长,必后一节短;右股虽先一节短,必后一节长。两相抵对,却有停均之理。况节节正脉穿心,虽左右长短不齐,不害其为贵龙也。
左图龙身枝脚虽不对节,而左右交互停均,术家名曰蒹葭叶。子微云:“左有右无过一节,右有左无本非异。此名原是蒹葭样,但要星辰得地位。”愚按:此与梧桐枝对节力量殊异,而与芍药枝颇同,其枝叶亦是来去开枝,但枝末多生丫丫,带力差重者也。此蒹葭叶枝末无丫,故力轻耳。然力量虽有不同,融结本无二理,乌可以其力轻而弃之?
右龙一边有枝脚而长,一边微有枝脚之状,术家名曰杨柳枝。子微:“又有偏生杨柳枝,边有边无极乖异。”又谓:“若有形穴,缠送山周密,亦可下。”愚谓此等龙,公位不均,一位富足多子,一位贫寒废疾绝嗣,偏枯太甚,纵有形穴,亦不可下。公位虽不必泥,然若此者,计子孙利害之重,亦当审择可也。
左龙一边有枝脚,一边全无枝脚,乃是奴龙,不结地也。其有脚边乃为山面,以顾乎主,无脚边乃为山背耳。张子微谓此格合柳星亦能出贵,但公位偏枯。愚谓此等龙是奴仆之山,决无融结道理。虽合柳星,有形穴,亦当弃置,不可下也。子微虽或有见,予不敢附和耳。大抵龙之枝脚,贵于均匀为美。如人手足,如鸟兽之翼脚,缺一边则不能飞走,其不至于废弃也寡矣。此理势之必然,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地理之与物理,相为流通者也,奚可以差殊观哉!
右龙枝脚一边长一边短,本自不均。却是节节中出,其枝短一旁又有一大枝缠送到头,亦为贵格。术家谓之卷帘殿试格。张子微云“却有偏生极贵龙,名为卷帘登殿试,不问偏斜,黄甲及第”是也。
右龙虽一边枝脚长,一边枝脚短,本自不均。然短边却傍祖山,贴身障护,又不可以长短不均论也。谚云“一祖当千山”,如人之奴仆、护从虽多,不若祖宗之庇荫福泽所及为大也。
左龙枝脚一畔美一畔恶也。大凡龙神枝脚,欲其两边均匀为美。若一边好,一边不好,或边有边无,边长边短,边顺边逆,边多边少,皆为不吉,纵有形穴,亦不可下。
龙之枝脚桡棹,亦如人之手足,固宜其长而忌其短。然亦有短而吉者,须是节节均匀,从中出脉,两边护山贴身缠从方可。即术家所谓蜈蚣节龙格也(如右图)。张子微云:“两旁有护,极清极贵。”《发挥》云:“此格脚短,必假外山缠护周密,而后可以极其清贵。”愚谓此等龙须要到头穴星开窝开钳,有龙有虎,不假外山护卫而穴场自暖方可。否则不吉,不可下也。
左龙全身活动摆折,如生蛇出洞、仙带飘空,即芦鞭袅、之玄龙、九天飞帛等格也。此等龙不论枝脚,但要缠从周密,又必起顶结穴,有本身龙虎,不藉外山而穴自暖,乃为眞结。此格最贵。若出自台屏帐盖之下者,主神童状元,才名冠世。
以上所论龙身枝脚桡棹之美恶,及均匀、长短、有无等说,姑就浅近者言耳。至于大龙,又难如此拘执。蔡文节公曰:“迎送、交互、手脚、桡棹,此看龙之常法也。然大龙渐近融结处,多是单行,无手脚桡棹可见。其逶迤转折,平行低度,状如流水。或忽然断绝,无踪可寻;或小如引线,不认悠往。其低平之处,或为平田旷野,横阔多至数十里。或为沟池田畴,或为人烟园堑,或为小关墟市。或迥无人居,弥望无际;或渺茫沙阜,不堪步履;或隐隐隆隆,忽似鼋鼍;或堆堆累累,忽如古墓。前去则逢弥漫巨浸,江湖交会,然无山可依,无形可辨。此大龙之大尽处也。巨眼见此,知为大地,或可为京畿,或可为藩镇。从头检点,来龙分明,缠护无缺,之玄曲屈,手足摆布,无不具备,特人不识造化之广狭耳。”愚按:此论大龙,不可以枝脚桡棹常法拘之,最为切当。子微亦云:“且如龙行看送迎,手脚交接如蟹动。”不知大龙百十里,或数十里,俗眼以常法拘之,岂能识此?是故龙身桡棹枝脚之说,又须辨认龙之枝干大小,而后始尽其微妙。若徒以常法拘之,则未免坎蛙之见矣。
论龙护送
《黑囊经》云:“龙要有盖送,盖送龙神重。”《发挥》云:“贵龙全在护从多。”卜氏云:“德不孤,必有邻,看他护从。”《龙经》云:“眞龙身上多护卫,山水有情来拱揖。”又云:“只有眞龙坐局内,乱山却在外为缠。”又云:“缠多不许外山走,那堪长远作水口?送从托山若两全,富贵双全眞罕有。”是皆言眞龙融结,必有护从迎送诸山以卫区之。如大贵人出入,必前呼后拥,行者辟易,观者环堵。居则侍妾数百人,或兵卒数千辈,披坚执锐,以护卫之。张子微云:“王侯簇卫须随从,出入坐起多迎送。”又云:“万卒影从成禁卫,千官环列是朝廷。”莫非取谕眞龙有众山之拥从耳。其单独孤寒之龙,如贫贱之人,家徒四壁,室如悬磬,妻子且无,况奴仆使令者乎?及其出外,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况随从呵殿者乎?故单寒之龙,最为无用,前去多作神坛社庙而已。杨公云:“若是孤行无护卫,定作神祠佛道宫。”张子微云:“孤生独活无人伴,只好焚香作庙居。”然龙固贵于有护从,尤贵于护从多。盖护从多则地愈大。《经》云:“护从多爱到穴前,三重五重福绵延。一重护卫一代贵,护卫十重宰相地。两重亦主典专城,一重只出丞簿尉。”又云:“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十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范越凤云:“大富大贵之地,如大官行衙,前呼后拥之多。小地如小官出入,从者不过数人而已。”又有长短大小之分。龙大则缠护山亦大,龙长则缠护山亦长。短小之龙,缠护之山亦只短小而已。《经》云“护缠亦自有大小,大小随龙长短来。龙长缠护亦长远,龙短缠护亦近挨”是也。枝龙必须缠护周密,朝迎秀异,送从齐整,下手重叠,方有结作。不可以一山有情而取之。《经》云:“枝龙身上亦可裁,半是虚花半是开。若是虚花无朝应,若是结实护缠回。护缠定要观叠数,一叠回来龙身顾,莫便将为眞实看,恐是护龙叶交互。三重五重抱回来,此就枝龙身上做。”干龙则取远迎远送、大缠大护,在眼界宽阔中认之。张子微云:“大地迎送隔江水。”又云:“大龙行到水尽头,或作州县回迤逞。必有高山作外缠,不在身旁数十里。”《龙经》云:“不知干长缠亦长,外州外县山为伴。”又云:“大凡干龙行尽处,外山隔水来相顾。”《玉髓经》云:“大龙迎送、仓库,皆非本身自带。如大官出入,自有部封属境,节次措办供帐、次舍、仓库、委积,以候其求,而贵人不过随带驺从而往耳。”每经过处,无不聚起观瞻,翕集迎送。大龙之行,无以异此。小龙如小官出入,凡需用之物,莫不自带。又如富人出入,器皿帷幙,莫不毕备。然皆自己之物,不容取于他人。但车马齐整,人从伟烨,经过未尝不起观瞻,或有庄佃参觌也。大小龙之别如此,故大龙迎送、缠护诸山,各有龙脉奔来,与正龙隔水相会以为用。然不可一概取远者为护,而于空旷受风处,亦指远山为侍从。窃恐无识者睥睨大地,被野师所诳,而以单独凶龙为结大地,强指远山作缠护,执《玉髓》之说以藉其口。是又为图大所惑也,切要入穴不受风为眞。故凡护山,必有近者为侍为从,而又有远者为缠为迎方可。且其紧要过峡关节去处,必以近者为准。譬如奴仆,近在身侧,则驱使得力。若去身已远,则呼唤未及,使令不便,安能得其力哉!又须稍高大,不可太低小,如幼童侍卫我旁。彼幼无知,不能胜我驱使之任矣;然亦不可太高大,有奴来欺主之状。只宜相称于大小高低远近之间,斯尽其妙。智士胸中自当有活泼之机也,岂笔端所能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