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
【小过】 恒
节 屯
旅 鼎
损 颐
咸 【大过】
临 复
遯 姤
互卦
互卦者取卦中二三四及三四五又得经卦二也左传庄二十二年周史为陈侯筮遇观之否曰坤土也防风也干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此互体説易之始汉晋相承王辅嗣黜而不用钟防亦言易无互体荀凯难之夫春秋之説经者去圣人未逺其相传必有自苟非证之经文而见其违背未尝可以臆弃矣辅嗣云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干乃为马以言二体无乾坤而有牛马不当更求其故不知易中之象无一字虚设牛马既为乾坤之物则有牛马必有乾坤求之二体而无者求之互体而有矣若弃互体是圣人有虚设之象也或曰遯无坤六二称牛明夷无干六二称马以互体求之亦无乾坤诚如辅嗣有虚设之牛马也曰不然遯之称牛以艮艮刚在上犹牛革在外称牛革不称牛也明夷之称马以互体之坎坎于马为美脊为亟心马之壮者也他如洪容斋所言师之长子谦蛊之大川蹇之重险之类苟非互体终不可通象之无虚设亦明矣或曰杂物撰徳辨是与非非其中爻不备先儒以此为互体之据然下文不及互体何也曰卦无乾坤而有牛马非杂物乎卦无艮兑而言止説非撰徳乎杂物撰徳即是互体无待于下文也其后説互卦者朱子于一卦中既互两卦又于互卦伏两卦林黄中以六画之卦为太极上下二体为两仪合二互体为四象又颠倒看二体及互体通为八卦黄中又有包体图毎卦只取一互卦留三画为本卦之体干包八卦八卦包干如干包坤则为损益坤包干则为咸恒余准此凡一卦
之相包得三十二卦八卦得二百五十六卦戴师愈亦一卦具八卦而与黄中异有正有伏有互有防如需卦干下坎上是正干变为坤坎变为离是伏自二至四为兑自三至五为离是互互体兑下离上为睽是防本卦是需凡八卦也吴草庐以先天圆图互体立卦左右各二卦互一卦六十四卦互成十六卦又以十六卦互之成四卦而止伪説滋蔓互卦之稂莠也若因此而并去互卦无乃惩噎而废食乎
互卦图
干干 干防 坤坤 坤震
干 【同人】 坤 师
姤 遯 复 临
夬 革 剥 蒙
【大过】 咸 颐 损
震坎 震兑 防离 防艮
艮 升 兑 否
谦 泰 困 萃
【明夷】 蛊 讼 随
贲 【大畜】 履 【无妄】
坎离 坎艮 离坎 离兑
解 豫 蹇 井
睽 【噬嗑】 【家人】 【小畜】
【归妹】 震 【既济】 需
【未济】 晋 渐 防
艮坤 艮震 兑干 兑防
比 坎 恒 【小过】
益 【中孚】 【大有】 离
屯 节 【大壮】 丰
观 涣 鼎 旅
吴草庐曰自昔言互体者不过以六画之四画互二卦而已未详其法象之精也今以先天图观之互体所成十六卦皆隔八而得【外一层隔八卦得两卦即中一层互体之卦名】缩四而一【内层一卦缩外层四卦】图之左边起干夬歴八卦而至睽归妹【中层睽归妹即接干夬】又歴八卦而至家人既济【家人既济即接睽归妹余仿此】又歴八卦而至颐复图之右边起姤大过歴八卦而至未济解又歴八卦而至渐蹇又歴八卦而至剥坤左右各二卦互一卦合六十四卦互体只成十六卦又合十六卦互体只成四卦乾坤既未济也周易始乾坤终既未济以此欤 中一层左右各十六卦其下体两卦相比一循干一坤八之序其上体十六卦两周干一坤八之序 正体则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谓之中爻
林黄中【栗】包体图
包干干干 干包干干
包坤损益 坤包咸恒
包震【大畜】【中孚】 震包革【大壮】
包防履【同人】 防包姤姤
包坎睽【家人】 坎包【大过】【大过】
包离【小畜】履 离包【同人】【大有】
包艮【中孚】【无妄】 艮包遯鼎
包兑【大有】【小畜】 兊包夬夬
包坤坤坤 坤包坤坤
包震谦师 震包复复
包防萃【小过】 防包蒙观
包坎豫谦 坎包师比
包离蹇解 离包颐颐
包艮比豫 艮包剥剥
包兑【小过】升 兑包临屯
包干咸恒 干包损益
包震【明夷】临 震包【明夷】临
包防随丰 防包蛊涣
包坎震【明夷】 坎包升坎
包离【既济】【归妹】 离包贲损
包艮比震 艮包艮防
包兑丰泰 兑包泰节
包干革【大壮】 干包【小畜】【中孚】
包坤复复 坤包谦师
包防讼遯 防包讼遯
包坎【未济】渐 坎包困咸
包离防讼 离包【无妄】离
包艮涣否 艮包否旅
包兑鼎防 兑包兑革
包干姤姤 干包履【同人】
包坤蒙观 坤包萃【小过】
包震蛊涣 震包随丰
包坎解蹇 坎包解蹇
包离井困 离包【噬嗑】贲
包艮坎萃 艮包晋艮
包兑恒升 兑包【归妹】【既济】
包干【大过】【大过】 干包睽【家人】
包坤师比 坤包豫谦
包震升坎 震包震【明夷】
包防困咸 防包【未济】渐
包离【家人】睽 离包【家人】睽
包艮益【噬嗑】 艮包渐【未济】
包兑离【大畜】 兑包需兑
包干【同人】【大有】 干包【小畜】履
包坤颐颐 坤包蹇解
包震贲损 震包【既济】【归妹】
包防【无妄】离 防包防讼
包坎【噬嗑】贲 坎包井困
包艮观晋 艮包观晋
包兑旅蛊 兑包节随
包干遯鼎 干包【中孚】【无妄】
包坤剥剥 坤包比豫
包震艮蒙 震包屯震
包防否旅 巽包涣否
包坎晋艮 坎包坎萃
包离渐【未济】 离包益【噬嗑】
包兑【大壮】需 兑包【大壮】需
包干夬夬 干包【大有】【小畜】
包坤临屯 坤包【小过】升
包震泰节 震包丰泰
包防兑革 防包鼎防
包坎【归妹】【既济】 坎包恒井
包离需兑 离包离【大畜】
包艮节随 艮包旅蛊
案朱子与林黄中辨云系辞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是圣人作易纲领次第惟邵康节见得分明今侍郎乃以六画之卦为太极中含二体为两仪又取二互体通为四象又颠倒看二体及互体通为八卦若论太极则一画亦未有何处便有六画底卦来如此恐倒说了兼若如此即是太极包两仪两仪包四象四象包八卦与圣人所谓生者意思不同矣林曰惟其包之是以能生之包之与生实一义尔曰包如人之怀子子在母中生如人之生子子在母外恐不同也则林黄中之所谓包体者如需卦干下坎上是两仪互体得离兑是四象颠倒为坎下干上互体得防离是八卦今杨止庵传易考所载包体图如上与朱子所辨者不同取八卦之互相包裹以为六画之卦多寡絶殊于大义无所明岂当时朱子见之以为不足辨而置之欤蓍法
揲蓍之法其用四十有九者防数四十九无所谓虚一反于柜中也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信手中分由静而之动动静两端也挂一以象三者或左或右随取一防【孔氏取左朱子取右】横于案上不必在左手小指之间方名为挂一变中凡三挂故曰象三非防上象两而为三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先取左手之防四四为数一防一时也归竒于扐以象闰者四数之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谓之残竒扐是指间扐物之处归此残竒于扐闰者月之余日竒者揲之余防故象之也五嵗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者次取右手之防四四为数并于前之正防其余防左三则右一左二则右二左一则右三左四则右四亦归之于扐是为再扐犹再闰也其言五嵗者四十八防中分为两除残竒以外毎手正防大约以二十为率四防一嵗则二十防为五嵗也以明扐之相去如此非必真如五嵗之中有两闰以齐气朔也此为第一变别置余防取见存正防或四十或四十四信手中分复挂一为二揲四归竒如前法此为再变并其余防取见存正防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信手中分复挂一为三揲四归竒如前法此为三变并其余防取正防以四而一得九为老阳得六为老隂得七为少阳得八为少隂老变而少不变始成一爻故十八变而成六爻也初变为竒者三为偶者一再变三变为竒者二为偶者二其法见于虞翻氏之注孔颖达氏因之朱子则有蓍卦攷误以主张是説然法虽是而所以释经文者则多不合虞氏谓竒所挂一防扐所揲之余当是时揲余未有安置竒已在挂信如虞説则当言归扐于竒不应倒置若是且挂余截然两事合之有何义理故挂与挂合余与余合不相杂也孔氏以三多三少两少一多两多一少余防定隂阳之老少经文干之防二百一十有六坤之防百四十有四其所以定隂阳老少者指正防而言以明余防置之不用矣今弃正防而就余防是背经文也蓍之所以必用四十九者以去其十三则得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二十一则得二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只有此九六七八老少四者之防若三多三少之数则加乎四十九减乎四十九无不可得亦可不顾九六七八防数而以之定老少耶惟余防不用故初变为四为八再变三变为三为七各不相妨今必准余防而以挂一杂于其间连挂则初变之五九为有余除挂则再变三变之三七为不足无乃违揲四之义乎又有于余防多少分八卦之象者夫三变方成一爻一爻之中但有老少之可分今于一爻而指其孰为干震坎艮孰为坤防离兑是六变而可以成卦矣古人何不惮烦而为此十八变乎朱子围径之义以余防为径正防为围竒之象圆而径一得围三颇为近似偶之象方而径二得围二其説有所不达矣此皆执余防之病也
蓍法二
郭兼山书伊川揲蓍法云四十九蓍两手无意而中分之于左手取蓍一茎揲于左手小指之间此名竒也以右手之置之案上取左手之四揲之四揲之余数置案之左方次取右手之四揲之四揲之余数并入左余为之扐即取所挂之竒归于扐一变后复合见存之防再以左右手分为二更不重挂竒四揲之余并入前扐为第二变其第三变如第二变凡揲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余皆得五也惟挂一则所余非五则九故能变第二第三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葢不必挂也朱子作卦考误辨之三变皆挂可为老阳者十二可为老隂者四可为少隂者二十八可为少阳者二十若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隂皆二十七少阳九老隂一而已深有害于成卦变爻之法是后两变之不可不挂审矣某推求其故后两变不挂与以挂为竒葢相因为説者也之所以必四十九者毎四而当一月四十有八十二月之数也其一者四分月之一也四分月之一积四嵗成月而为闰然闰恒三嵗以余分前后相移不截然一嵗余月之一故五嵗再闰也毎合为一嵗后两变未尝不余一然而不挂者犹嵗嵗有余分不俟满分不可以为闰也十有八变凡六挂而防道穷十有八嵗凡六闰而气朔齐其在一嵗论之乾坤之防三百六十尧典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矣又除小月六日是为嵗有余十二日乾坤十二爻凡十有二挂此闰数在当期之外者也以厯法防合法姑存之以备一説
法三
自隂阳老少之不均也后两变不挂老隂之变一三变皆挂老隂之变亦止四而已故为説者纷纭宋庄绰作揲新谱引张辕之法用四十九茎总筯把之以意中分扐一小指间四揲之第一揲余一二足满五余三四足满九第二第三揲余一二足满四余三四足满八皆揲左不揲右四五为少八九为多三多老阳交分三少老阳重分两少一多少隂拆分两多一少少阳单分元张理因之以谓揲法従程子张子初变既挂一以象人置而不用后二变乃防上不复挂者为是也揲左不揲右従唐张辕庄绰二家【绰宋人理误为唐】葢天动地静阳变隂合地承天而行于义为当左余一而右承之以三左余三而右承之以一者成其为竒之阳也左余二而右承之以六左余四而右承之以四者成其为偶之隂也明季本窃疑大传所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九字当为八字之误止用四十八防虚二以为隂阳之毋分二挂一揲四归竒三变皆同除挂一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由诸家之法于隂阳老少得其均矣然庄绰之余三足九张理之余二承六皆不可通四揲之外方为残竒五防六防尚有一揲岂可迁就以合左乎季本则明改经文无所依据然则隂阳老少终不可均乎曰无所俟乎均也成卦之法在隂阳不在老少以古法论之隂阳各三十二九六常少七八常多七八所成之卦与九六所成之卦无以异也爻之变不变在老少六爻之中占者一爻则一变而足七八居其五九六居其一乃可谓之均也若变者与不变者相均将扰扰何所适从乎彼轻改古法以均老少者其亦未达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