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絶类上也。
得位上顺而为五巽,阴盛得附,故无咎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四絶类而孚我,我亦有信。挛如,当其位正,虽得地而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翰音为鸡巽之象也,以其阳物巽阴而无力飞,必鸣也,登于天何可久乎。信不由中,而为极上,难终之约,其可乎。信而莫应,有声而巳,正之凶也。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冝上,冝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刚失正,柔以为主,小人当位,过而得通也。小人者,其心小其见狭,其务近君子,过以合时,利不失正乃行,故小事可也。鸟也者,阳升之物也。刚虽上而失位,不中不得行正也,是以有飞鸟之象也。君子忧其失,哀其止,发乎志,形乎声,犯上以匡之逆于其道不行,动无所往,遇于害焉。上顺而止之,以俟其通,故得其大吉焉。是故不可以大事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山上有雷,其虚声而巳,无益下也。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救,于治有其声也。小事过而不伤其正者,莫过是也。故君子行之。
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小过不冝上也,其在防之初乎。上应其动,无所止者也。不可往而往,凶灾之及,自致之也,将如之何哉。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小过,刚失位也。二得位,得中能过其刚者也。妣,臣柔也。往与于阴也。非其常而得之,曰过。于其家斯遇妣矣。其于国斯遇臣矣。不及其君人之化也。臣不可过君也。而今过之者,小过之过者也。遇而时,故无咎矣。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阳不得正,不遇者也。小人匪正,忌于君子,可以防之,应而从之,则戕之矣。不能防而自致凶也,如之何哉。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徃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卑退自守,故无咎也。刚失位不能过者也。下应而来,非已之召,故曰遇也。恃应自得,以往危哉。必自戒之,此不足为长正之道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柔居尊,小居大也。不应于上,小事而巳。密云而不能雨者,阴阳得行其道,故盛而为雨也。小过阴乗阳,而位于阳,巳上过矣,安?施乎。不足以和,泽天下也。君子之修德,守于中正,俟其时而行也。茍无正矣,虽上过其德也。将何为乎。阴不足以当王,施于公而巳矣。弋非狩之大者,穴非路之夷者,皆小人之过也。以柔与于柔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之,巳亢也。
小过,阴□过也。小人之道,极也。应何遇乎,飞鸟之凶,上何止矣。道之穷,离之凶,是谓灾之过也。
离下坎上 旣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旣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刚济而得位乎,上柔当而应上,是以亨,偕于小人也。刚柔得正,其利贞下者,上之阶柔者,强之本。柔当而守中,不敢逸也,故初吉。安于旣济,止而无防,穷其道而终乱也。
象曰:水在火上,旣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相得而为功也。旣济之矣,安之不虑,则覆矣。故思患先防,?保其终也。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刚为旣济之初,力微而去险未逺也。旣济深险而未达于陆,故曳轮濡尾也。初济而不敢怠,其义岂有咎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得位处内而应于上,妇之道也。而乗于刚,惧其暴也。丧其饰矣。茀之丧,容之减矣,中以奉阳,获其济下不敢凌,勿逐而七日自复。七日者,复之不逺,近取之诸日,极小人位而复,则下刚易也。
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为下体之上,巳得其位,旣济者也。济险以力非易也,与王同功而受任也。髙宗鬼方,三年克之,义焉。力以三年,疲而获矣。愼在于典守乎,非其人则恃势也。以天下之功为巳之私与主,刚敌至于终乱矣。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有应当位,居刚之上,疑惧侵逼,至其重夜而不少懈也。柔而守正而戒备之,乃可以济,亨小矣。物咸遂焉,虽居乗刚而终无患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人也者,神之主也。时者,人之由也。礼之大也。差其时,则人不和神,弗福矣。旣济难夷,非大盛也,故有终止之穷焉。大人者,与时消息也。时之失,何所寄乎。故旣济虽盈神弗福也。得时尽顺,吉大来也。唯大人□保其终矣。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旣济而极于上,志与时穷,上反下矣。首濡矣,身其危哉。
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柔得中,不当位,未?济也,而□其变矣。刚近济在于险中,力小形微,濡其尾,无攸利,不?续其终。下非所济逺也。刚柔而同力,故有终通之道焉。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上水下,各守其所,虽未济而各保其安也。君子明愼辨物,而使各安其所,则致之而得宜用之,而得当也。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以柔而济于险,初始渉者也。近浅犹濡尾矣,况其深必不济矣。不知力之极也,可惜也已。
九二,曵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居得险中,动而应主,刚德不邪而?济也,故曵轮。载险而当之矣,故正吉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力小失位,逺何为,附于二则险自济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未济征凶,柔居中,力小不?济也。有委任之道焉,未济当位,志在乎济,而奉其上得正之吉也。而遂其志焉。何逼近之悔乎,将尽力以功,震其未济,故伐鬼方,三年乃克,而受国矣。初以勤奉主,终以功获赏,有终济之义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柔得中正之吉,无其悔也。志在乎济,授之以?任之,无疑以至于终济,可谓君子之光焕乎辉发矣。信有中正之吉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满者自覆,谦者自益,非天之所为也。夫以未济之初志存,而不懈以至于终济,而信有其乐也,亦何咎哉。乐极志满,道斯反矣,故濡其首,信失其乐哉。夫将济者,力之及也。济非大顺而致也,力以取之,顺以守之,乃得其久。旣济而盈,将有覆矣。君子可无惧乎。
周易下经 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
卷七周易系辞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尊也,故健以首之。地卑也,故顺以承之。尊卑列而贵贱明矣。盈乎中者,莫大象类焉,夫妇也,父子也,君臣也。尊动而变卑,静而化刚,柔以断其用,而得其常也。正其分位,观其动静,然后理可得也。夫物同其事,则聚之有上下之应也。异其羣,则分之有刚柔之合也。趋其同,求其羣,居其位或不当,则吉凶生也。故天降其气,地流其形,上施其道,下行其事,则能成变化矣。
圣人以是观象造形,而能体化合变者,得之道也。故刚柔相摩而成变化,八卦更致,殊济同功。雷以动之,雨以濡之,风以散之,日月以运息之,四时以推之,故乾者气之始也,男之道也。一施命而不杂,唯无为也。能通天下之志,故得保其尊,易知者也。坤承乾也,造形始也,女之道也。专其命而不失其作者也。能知变化之道,故得保其静也,简能者也。夫易以知物者,物易知也。故于物有亲,有亲者可久之道也。故长人以之为德,简以从物者,物亦易从也。物从则有功,斯可大矣。故从事者以之为业。天下之物多矣,而其致一焉,易简之谓也。致一则天下之理尽矣,故能上保其尊,下安其卑,而成位长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圣人得天地之理,探万物之宜,而设卦观象,后圣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迭代而进退之,则变化穷而吉凶生也。是故吉凶者,得失也。悔吝者,不尽其时而后其忧也。故追悔之,叹惜之,则无及也。阴阳相推,物极而变。消息之道,观其象而拟之也。刚柔迭兴,动静相乗,昼夜之道,观其可而动止之。故重其卦以极。三才之道穷,万物之情也。是以君子所居而安者,因其时,观其序,而效其吉也。所乐而玩者,处得其变,而羙其文也。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自卜之明也。圣人极阴阳之度,穷变化之□,而得其易。是以合于天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彖者,时之大归也。爻者,时中之变也。变而得失系焉,悔吝生焉,能补过者无咎也。是故列其位而分其贵贱,中其小大之务者,在乎卦之归也。辨乎吉凶者,观乎辞之?也。忧悔吝者,存而不忘其中,思患而不苟徇也。有咎而震以免者,悔而惩其先也。故卦大者,可大而行也。故卦小者,道消而可明也。故险易之辞系指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惟与天地之大而无私,与四时之德而得节,故能弥缝纶系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而不差也。是以穷神达化,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知死生之说。生者,形也,合天地之精,聚气而为物。魂者,寄于形也,魂形散而游,游而为变。穷幽明之故则鬼神之道可知也。隐犹索之,则人道昭乎,其陈矣。与天地同功而不差,智周乎万物之道,济乎天下得其理而不过。行权以治之,归其正而不流。乐天知命以处之,而无不适。物得安其土者,上敦其仁也。故能施爱而博化,模范天地周围之而不过其大。曲成万物,治其所履而不遗其小,通其幽明,体其动息,故无变而不知也,故神也者。得万物之妙而为名也,无方也。易也者,易万物而为言无质体也。妙其运,万物皆神也。得其理,万物皆易也。故一其阴,阴则易也。一其阳,阳则易也。续以继之而成教于天下者,唯仁之善乎。备物而咸说也,用之而不勤。行之而不殆而能成天下之至者,纯精之性也。则无不易矣。仁者见易谓之仁,智者见易谓之智,皆一其方百姓用之而岂知其化用哉。故至于君子之道鲜矣。泽及人,人谓仁,故显之,神用之而不可见,故藏之圣人者,兴其仁也。兴其仁之忧而后归之也。显其方,岂若鼔动万物乗其变而无忧哉。此盛徳大业之至也。故惣其有而?其适矣,顺其行而无滞于故矣。静然至虚,无滞于物,而能生其生,而神其用者,易也。成其象而能徤以通之者,乾也。治其质,效其法,而无不顺者,坤也。极变于阴阳,而考变穷数,知来之谓,占得其占,通其数乗其变,而行之,之谓事。行其事,尽其道,民咸利之,之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