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斋易学

  此亦可以言象但以六爻配十二辰以月则一阳之生配建子可也余必有不通者以干六爻配六阳月则建丑不可为履霜以阳生子终已配干隂生午终亥配坤则建午岂有霜乎
  文言子曰龙徳而隠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防潜龙也
  朱子曰孔子以人事言之欲其用也
  石守道曰龙潜于渊养其神也圣人潜于道养其徳也
  李去非曰阳气始动于九地之下潜而勿用所以养阳也
  程正叔曰当养晦以俟时
  张舜元曰圣人君子岂无心于天下哉时未可用宜隠以待时而已
  右明象
  文言曰君子以成徳为行曰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隠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都圣与曰止之所以勿用也
  朱子曰取象各不同以告筮者或筮者非所当得则谓他人矣 又曰六爻不必限定説人君且如潜龙勿用庶人得之自当不用
  程正叔曰若一爻当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
  右明占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赞曰见龙在田徳施普也
  文言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正义曰阳气发见故曰见龙
  郭立之曰龙之潜也有必见之理
  石守道曰六位下两画为地中两画为人上两画为天
  李去非曰二为地上故曰田
  程可久曰坤已配地故抑坤而称田
  案乾坤易之门类例尤严不称地别嫌乎偪下也
  文言曰见龙在田时舍也
  都圣与曰田以利养言也非龙之宜居犹圣人以君徳而居下位也
  毛伯玉曰田非变化之地也虽然谓之龙矣非田之所能留也
  李子思曰田者喻圣人应世之迹尔龙岂真在是哉
  按易之有象盖以见天下之赜尔非必真有是物也如载鬼一车臀困于株木皆假象也龙之在田以象阳气之见于地上耳龙岂在田之物哉【原本缺】郭立之曰大人者其道大之人也干徳以大为主故曰大人
  李子思曰文言两称君徳盖大人之徳充实而有光辉着见于外为一世之所利见者孔子之意也右明占
  李季辨曰在他卦二五为君臣唯乾坤为纯卦干六爻皆君徳二不取臣坤六爻皆臣位五不取君乾坤自为一例与屯蒙以下刚柔杂居之卦不同故其所以垂世立教之义如此君臣之不可紊犹天地之不相乱也若夫以占筮者则随其所筮之人以为之断尔
  程正叔曰或问乾坤之六爻圣人之事乎曰尽其道者圣人也得失则有吉凶焉岂惟干哉诸卦皆然也
  程可久曰唯二五得中圣人事也他爻失中非圣人也
  案二五中之位故其徳为中非中之道也若当潜而潜则潜为中当跃而跃则跃为中特处时之亢则欲其无首尔无首亦中也善乎冯当可曰中犹皇极也用于五事则皇极在五事用于八政则皇极在八政二五中之位非中也所以机括初上三四而成一卦亦犹皇极上总下贯而成九畴者也当潜而潜则初得中矣知亢无首则上得中矣中见于事为而用中者在君子之心
  右明爻义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刘长民曰三四俱明人道故不称龙
  程可久曰非龙徳故称君子夫是之谓曲而中朱子曰君子指筮者而言
  杨中立曰其曰君子行此四徳者盖干之所谓君子也所以为君子者乃行此四徳之人耳
  案正义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乾坤者君臣之分圣贤之徳也然干不言圣者作经立教使夫妇之愚皆可与知与行若以圣人言之天下之望絶矣故自二五大人之外止言君子使天下之为父为夫为子者皆可勉而至也六十四卦之大象不言圣人亦谓此耳
  林黄中曰下卦为昼上卦为夜上下之交日之终夜之夕也
  王景孟曰下三卦之终也故干之三曰终日坤之三曰有终
  案日阳之象故于干言之
  都圣与曰干干者健之至也凡言谦谦蹇蹇之类皆谓其至也
  王景孟曰间乎二干之间徃来皆干是能尽干干之道也
  朱子曰性体刚健有能干干惕厉之象
  李子思曰此爻不言龙而取二干字以系之以其本真而易其似者则是圣人于此辞犹致意也要之六爻皆龙其用皆干而其徳则皆君子也
  赞曰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文言曰终日干干行事也又曰终日干干与时偕行耿睎道曰君子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自朝至夕皆有所事之时也故以惕若言夕
  右明象
  説卦曰无咎者善补过也
  朱子曰凡言厉多于阳爻见之
  王氏曰安其危则必危危其危则无危易之道也王辅嗣曰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者也处得其道故得无咎也
  郭立之曰凡言吉凶悔吝者皆人道之辞
  李仲永曰三四曰无咎者立人之道其要无咎也右明占
  文言曰君子进徳修业忠信所以进徳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兰卿曰处下卦之极当上卦之下居嫌疑之地祸福之机成败之决正在于此故干干惕若则虽危厉而可免咎
  毛伯玉曰离乎二矣而未达乎四犹可止也故于其未至于四也深危之夫潜也见也跃也飞也亢也皆以一言尽其义九三之危非一言之所能尽也故曰终日干干曰夕惕若曰厉而以君子当之圣人之戒深矣其意深故其言微学者可以理晓不可以辞尽也
  文言曰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扬子云曰过中则惕
  李仲永曰居过中之位行过中之事夕者过中也过中而惧惧而修徳以补过故虽危无咎
  李子思曰龙以不见为神重渊之下乃其栖神之宅也自潜而见则未免渉世而有人道之患故作易者易龙之名而寄之君子以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戒之
  程正叔曰君徳已着天下将归之其危惧可知虽言圣人事苟不示戒则何以为教作易之义也闻之曰易为天下作不为圣人作也唯其为天下而作故虽天地圣人亦必设为警惧戒谨之辞所以立教也
  右明爻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程可久曰初与二皆称龙本爻即上文知其为龙也亦犹大壮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而九四称藩决不羸是也
  李去非曰六位三四为立人之道三言君子其人可见也四称或则其人在有无之间或之者疑之也干之龙至于飞非天地之合岂易以人力而致而四以人事为疑其唯四之多惧乎 又曰或跃者阳使之也在渊者隂系之也
  扬子云曰不及则跃
  张子厚曰位非所安故曰或跃处隂故曰在渊都圣与曰隂善疑阳善断故有或跃之象
  刘长民曰龙将出反诸渊
  右明象占
  赞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案然则九三之进或有咎矣
  文言曰或跃在渊自试也
  李子思曰龙之飞天一息不留也而可以试跃邪作易者特借此以示飞龙变化之渐云尔干龙之健方其潜渊之初已有飞天之力不独今跃渊时也至此气数将满或跃出而不自知其有自试之象焉
  文言又曰或跃在渊乾道乃草
  耿睎道曰不言龙何也九三虽有可至之道然有可终之义九四虽有或跃之势然有在渊之时故不称龙就二者论之九四乾道革矣有必飞之势无或终之义故以龙事言焉
  文言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君子进徳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李仲永曰畸于人而侔于天矣故进徳修业以及时为无咎
  文言又曰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毛伯玉曰跃者飞之渐或者不必然之辞自四言之则有必跃之势自三言之则有可终之理三可以终者理之常也而或有跃者焉以为凡至于三者不必皆达于四也
  右明爻义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文言曰飞龙在天上治也 又曰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徳
  正义曰阳气盛至于天犹圣人有龙徳飞腾而居天位为万物所瞻覩
  赞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又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徳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李子思曰潜见跃飞其迹不同同此一龙耳向以大人之徳为一世之所利见今以大人之徳居大人之位为天下之所利见所谓圣人作而万物覩也
  李季辨曰人心利见已在二矣况正九五之位乎文言大人正谓九五程正叔又曰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徳之人
  右明象占
  毛伯玉曰五为君位他卦皆然唯干之九五卦与爻徳与位皆为君道之正故以飞龙在天象之利见大人言之
  林慎微曰飞以下为顺五称飞言不宜复上上则亢矣
  此说亦通
  右明爻义
  上九
  耿睎道曰上不言终何也曰终者时之穷易之所贵变通而不穷故不言也
  亢龙有悔
  赞曰盈不可久也
  文言曰与时偕极 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防
  毛伯玉曰龙非有亢也托于龙云尔
  右明象
  文言曰穷之烖也 又曰贵而无位髙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李季辨曰五居中位过中则亢六阳已极物极必反故亢则有悔
  都圣与曰凡言有者不宜有也干圣人之象不宜有悔以其盈也是以有悔焉
  正义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故凡悔之为文必以余字配之其悔若在则言有悔谓必有此悔也其悔若无则言悔亡言其悔亡也其悔虽亡或更取他文结之若不逺复无祗悔之类也
  程可久曰不言凶者在驯致之后
  案当悔而不悔则凶当悔而知悔则吉圣人于吉凶之外复有曰悔吝云者盖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之凶夫理有是非则事有得失有得失则有吉凶知其非而欲改则有悔知其非而不改则为吝【书改过不吝】此爻之有悔者以其失在亢也若处此而不亢则悔亡矣所谓无首是也
  右明占
  李子思曰乾元之运不免于亢则何以为干其曰亢龙云者盖虑人主龙飞之后以满亢自居而或至招悔故记干之上九以垂戒云耳天为刚徳犹不干时则乾元一气之运安有至于亢者若夫物极则亢亢则悔此气数之常而防于气数之内徇溺而不知变者每每蹈之
  耿睎道曰隂阳之运积息而成盈盈则反消积消而成虚虚则反息此自然之机天且弗违而上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防是乃所以有悔吝小疵也有悔可变而趋吉也是用九也
  张舜元曰天地之道以六阳逓相徃来生成万物而无穷也阳气至此而盛极隂气将生而推之苟不能穷上反下以知变是之谓亢非久而不穷之道也
  案乾坤六阳六隂之气一寒一暑万古不忒寒徃则暑来暑徃则寒来此理之常安有亢而悔者圣人为天下而作易推造化以明人事使知者观之而知监愚者筮之而知戒也
  右明爻义
  用九
  李子思曰干纯于九坤纯于六故可以用九六他卦则隂阳之杂不可以指名也易穷则变变则通者也易以用为主用者变而通之之谓
  防定夫曰揲蓍之法数遇九六则变干以纯阳阳极而亢坤以纯隂隂极而战如其不变则亢而烖战而伤不能免也干以用九则阳知险而变故无首而吉坤以用六则隂知阻而变故永贞而利案用九之説又有四焉一谓六十四卦阳爻之通例然蔡墨曰干之坤止谓干一卦也二谓并于上九然曰羣龙则六爻并陈也三谓即纯坤牝马先迷后得之义然曰羣龙则非指坤也四谓用九而不用十为无首之义然则坤当用六不用五为永贞之义也
  见羣龙无首吉
  赞曰天徳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又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都圣与曰阳为首而隂为之后者爻之常也上为首而下为之后者位之常也其所以不可为首者变也于穷而能变变则通矣
  李氏曰处其穷则亢用其变则通唯变而通则潜见飞跃适时而为故曰见羣龙不居于亢故曰无首
  李去非曰不敢为天下先此箕子沈潜之义右明象
  李季辨曰天道功成者退阳至上则亢故退不为首则吉盖天道盈虚消息自如此
  程可久曰易以道义配祸福故为圣人之书隂阳家独言祸福而不配以道义故为伎术如以诡遇获禽则曰吉得其正而毙则曰凶故王仲淹曰京房郭璞古之乱常人也
  右明占
  李去非曰阳动而进故以七隂动而退故以八一隂一阳合而为十五阳自七之九隂自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此数之祖也
  案河图数纵横十又五参天两地之数亦十又五此五行之生数也以五行之生数分配隂阳为七八九六之成数而用之此圣人揲蓍生爻起例之义也
  石守道曰卦本三画上一为天中一为人下一为地三才之象备矣变而动三才之道也一不能动动必须两何也盖相偶然也
  此所谓兼三才而两之
  李去非曰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
  案此内卦三爻与外卦三爻为应也盖动于内则必应于外虽有刚柔之殊闲阂之异而大槩如此若八卦之纯虽无刚柔之应而爻义亦未尝有不应者初潜则四跃二见则五飞三惕则上亢盖各有升降显晦之异也
  程正叔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而又两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张舜元曰圣人重卦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天道贵乎下覆故上言亢五言在天人道尊天而亲地故三言君子四言中不在人地道贵乎上承故初言勿用二言在田
  扬子云曰龙之潜亢不获其中矣过中则惕不及则跃二五其中乎故有利见之吉
  李氏曰干阳物也消息盈虚必有时龙阳类也潜见飞跃亦有时圣人龙徳也升降进退亦有时六爻之序可考而知也
  右明六爻
  【坤下坤上】
  李子思曰包牺画卦之初干中连而坤中断何也曰阳盈而隂阙乃自然之象非作意而为之也天地隂阳之气一盈而一阙故月之生也亦然乾坤之画象之坤之画则纯隂窍阙之象也
  闻之曰天一地二故干画竒坤画耦干一而圆其精为日坤二而阙其精为月故于文日圆而一月阙而二日月为易隂阳相代之义也
  坤
  説卦曰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徳行恒简以知阻杂卦曰干刚坤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