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天主实义目录
天主实义题解 63
天主实义目录 66
天主实义重刻序 70
一、天乃修身之原 70
二、帝乃天之主宰 70
三、利先生一本事天 70
四、《天主实义》训善坊恶 70
五、天学合于儒学之旨 70
六、为重刻作序 71
天主实义序 72
一、天主即上帝 72
二、佛教东剽西窃 72
三、佛教僭越天主 72
四、本书证实诋妄 72
五、利子之学不爽不诬 72
天主实义引 74
一、当仰思唯一天主 74
二、不可获罪於上帝 74
三、《天主实义》由来 74
四、天主之性情 74
五、知天主以事之 75
重刻天主实义跋 76
一、《天主实义》以救世为急 76
二、《天主实义》合乎儒学之理 76
天主实义上卷 77
第一节 论天主始制天地万物而主宰安养之 77
一、《天主实义》小引 77
二、论证以理为准 77
三、宇宙有主宰 78
四、天主为造物主 79
五、天主唯一 82
六、天主无穷难测 83
七、结语 85
第二节 解释世人错认天主 86
一、总评对儒道佛三教 86
二、对待佛道的正确态度 86
三、虚无不是万物之原 86
四、天主开万物之原 87
五、天主非佛老之空无 87
六、天主非儒家之理与太极 88
七、天主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上帝 92
八、论天与天主 93
九、结语 94
第三节 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 95
一、人类痛苦而禽兽快乐之疑 95
二、人属天而禽兽属世 97
三、天主教天堂地狱说辩 97
四、人与草木禽兽灵魂之别 98
五、人与禽兽灵魂有别 100
六、灵魂不死不灭 102
七、恶人灵魂不会散灭 104
八、人的灵魂的结局 106
九、结语 106
第四节 辩释鬼神及人魂异论,而解天下万物不可谓之一体 107
一、以经典证明鬼神存在 107
二、以理释鬼神存在之疑 108
三、灵魂的存在状态 109
四、鬼神非气非物 110
五、人与万物之别不在性之偏正 113
六、人与万物之和气与鬼神之别 113
七、万物与天主不同体 115
八、人与天主不同等 115
九、万物非一体 117
十、天主与万物的关系 119
十一、人与万物的关系 120
十二、结语 123
天主实义下卷 125
第五节 辩排轮回六道、戒杀生之谬说,而揭斋素正志 125
一、驳轮回六道说 125
二、驳戒杀生说 129
三、斋素的宗旨 132
四、结语 135
第六节 释解意不可灭,并论死后必有天堂地狱之赏罚,以报世人所为善恶 136
一、为善不可无意 136
二、劝善俎恶的利害之道 139
三、来生利害与教化 141
四、天堂地狱与轮回报应 144
五、用理证明天堂地狱的存在 145
六、善恶报应与现世赏罚 146
七、天堂地狱说与儒家经典 147
八、善恶与天堂地狱 148
九、君子必信天主且登天堂 149
十、天堂地狱之苦乐 150
十一、结语 151
第七节 论人性本善,而述天主门士正学 152
一、人性本善 152
二、天学正义 156
三、修养工夫 158
四、佛道非正教 162
五、三凾教非正教 165
六、结语 166
第八节 总举大西俗尚,而论其传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并释天主降生西土来由 167
一、天主教国家的风俗习惯 167
二、耶稣会士绝色之意 167
三、天主耶稣降生由来 174
四、结语 176

天主实义重刻序
一、天乃修身之原
昔吾夫子语修身也,先事亲而推及乎知天。至孟氏存养事天之论,而义乃綦备。盖即知即事,事天事亲同一事,而天其事之大原也。
二、帝乃天之主宰
说天莫辩乎《易》,《易》为文字祖,即言乾元统天,为君为父。又言“帝出乎震”而紫阳氏解之,以为帝者,天之主宰。
三、利先生一本事天
然则天主之义不自利先生创矣。世俗谓天幽远不□论,竺乾氏者出,不事其亲亦已甚矣,而敢于幻天藐帝,以自为尊。儒其服者,习闻夫天命、天理、天道、天德之说,而亦浸淫入之。然则小人之不知不畏也,亦何怪哉?利先生学术一本事天,谭天之所以为天甚晰。睹世之亵天侫佛也者,而昌言排之。
四、《天主实义》训善坊恶
原本师说,演为《天主实义》十篇,用以训善坊恶。
1、事奉天主
其言曰:人知事其父母,而不知天主之为大父母也。人知国家有正统,而不知惟帝统天之为大正统也。不事亲不可为子,不识正统不可为臣,不事天主不可为人。
2、悔过徙善
而尤勤恳于善恶之辩、详殃之应。其论万善未备,不谓纯善;纤恶累性,亦谓济恶。为善若登,登天福堂;作恶若坠,坠地冥狱。大约使人悔过徙义,遏欲全仁。念本始而惕降监,绵顾畏而遄澡雪,以庶几无获戾于皇天上帝。
五、天学合于儒学之旨
彼其梯航琛贽,自古不与中国相通,初不闻有所谓羲、文、周、孔之教,故其为说亦初不袭吾濂洛关闽之解,而特於知天事天大旨,乃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独是天堂地狱,拘者未信。要於福善祸淫,儒者恒言察乎天地,亦自实理。舍善逐恶比於厌康庄而陟崇山、浮涨海亦何以异。苟非赴君父之急,关忠孝之大,或告之以虎狼蛟鳄之患,而弗信也;而必欲投身试之,是不亦冥顽弗灵甚哉?临女无贰,原自心性实学,不必疑及祸福。若以惩愚儆惰,则命讨遏扬,合存是义;训俗立教,故自苦心。尝读其书,往往不类近儒,而与上古《素问》、《周髀》、《考工》、《漆园》诸编默相勘印,顾粹然不诡於正,至其检身事心,严翼匪懈,则世所谓皋比,而儒者未之或先信哉!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所不同者,特言语文字之际。而是编者出则同文,雅化又已为之前茅,用以鼓吹休明、赞教厉俗,不为偶然,亦岂徒然?固不当与诸子百家同类而视矣。
六、为重刻作序
余友汪孟仆氏重刻於杭,而余为僭弁数语,非敢炫域外之书,以为闻所未闻,诚谓共戴皇天。而钦崇要义,或亦有习闻而未之用力者,于是省焉,而存心养性之学当不无裨益云尔。

万历疆叶洽之岁,日躔在心
浙西后学李之藻盥手谨序

天主实义序
《天主实义》,大西国利子及其乡会友与吾中国人问答之词也。
一、天主即上帝
天主何?上帝也。实云者,不空也。吾国六经四子、圣圣贤贤曰畏上帝,曰助上帝,曰事上帝,曰格上帝。
二、佛教东剽西窃
夫谁以为空?空之说,汉明自天竺得之。好事者曰,孔子尝称西方圣人,殆谓佛与?相与鼓煽其说,若出吾六经上。乌知天竺,中国之西;而大西,又天竺之西也。佛家西窃闭他卧剌(人名)劝诱愚俗之言,而衍之为轮回;中窃老氏刍狗万物之说,而衍之为寂灭一切,尘芥六合;直欲超脱之,以为高中国圣远。言湮鲜有能服其心而障其势。且或内乐悠闲虚静之便,外慕汪洋宏肆之奇;前厌驰骋名利之劳,后慑沉沦六道之苦。
三、佛教僭越天主
古倦极呼天,而今呼佛矣。古祀天地、社稷、山川、祖祢,而今祀佛矣。古学者知天顺天,而今念佛作佛矣。古仕者寅亮天工,不敢自暇自逸,以瘝天民;而今大隐居朝,逃禅出世矣。夫佛,天竺之君师也。吾国自有君师,三皇五帝,三王周公孔子,及我太祖以来皆是也。彼君师侮天而驾说于其上,吾君师继天而立极于其下。彼国从之无责尔,吾舍所学而从彼何居?程子曰:儒者本天,释氏本心。师心之与法天,有我无我之别也,两者足以定志矣。
四、本书证实诋妄
是书也,历引吾六经之语以证其实,而深诋谭空之误。以西政西,以中化中,见谓人之弃人伦,遗事物,猥言不著不染,要为脱轮回也。乃轮回之诞明甚,其毕智力于身谋,分町蛙于膜外,要为独亲其亲独子其子也。乃乾父之为公,又明甚。语性,则人大异于禽兽;语学,则归于为仁,而始于去欲时。亦或有吾国之素所未闻而所尝闻、而未用力者,十居九矣。
五、利子之学不爽不诬
利子周游八万里,高测九天,深测九渊,皆不爽毫末。吾所未尝穷之形象,既已穷之有确据,则其神理当有所受不诬也。吾辈即有所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至所尝闻而未用力者,可无憬然悟,惕然思,孜孜然而图乎?愚生也晚,足不徧阃域,识不越井天,第目击空谭之弊,而乐夫人之谭实也,谨题其端与明达者共绎焉。

天主实义引
一、当仰思唯一天主
平治庸理,惟竟于一,故贤圣劝臣以忠。忠也者,无二之谓也。五伦甲乎君,君臣为三纲之首,夫正义之士此明此行。在古昔,值世之乱,群雄分争,真主未决,怀义者莫不深察正统所在焉,则奉身殉之,罔或舆易也。邦国有主,天地独无主乎?国统以一,天地有二主乎?故乾坤之原、造化之宗,君子不可不识而仰思焉。
二、不可获罪於上帝
人流之抗罔,无罪不犯。巧夺人世,犹未餍足,至以图僭天帝之位,而欲越居其上。惟天之高,不可梯升;人欲难遂,因而谬布邪说,欺诳细民,以泯没天主之迹;妄以福利许人,使人钦崇而祭祀之。盖彼此皆获罪於上帝,所以天之降灾世世以重也,而人莫思其故。哀哉!哀哉!岂非认偷为主者乎?圣人不出,丑类胥煽,诚实之理几於銷灭矣。
三、《天主实义》由来
窦也从幼出乡,广游天下,视此厉毒无陬不及,意中国尧舜之氓、周公仲尼之徒,天理天学,必不能移而染焉。而亦间有不免者,窃欲为之一证。复惟遐方孤旅,言语文字舆中华异,口手不能开动,矧材质卤莽,恐欲昭而弥瞑之。鄙怀久有慨焉,二十余年,旦夕瞻天泣祷:仰惟天主矜宥生灵,必有开晓匡正之日。忽承二三友人见示,谓虽不识正音,见偷不声故为不可,或傍有仁恻矫毅,闻声兴起攻之。窦乃述答中士下问吾侪之意,以成一帙。
四、天主之性情
1、天主无形无象
嗟嗟,愚者以目所不睹之为无也,犹瞽者不见天,不信天有日也。然日光实在,目自不见,何患无日?
2、天主道在人心
天主道在人心,人自不觉,又不欲省。
3、天主全知全在
不知天之主宰虽无其形,然全为目,则无所不见;全为耳,则无所不闻;全为足,则无所不到。
4、天主赏善罚恶
在肖子,如父母之恩也;在不肖,如宪判之威也。凡为善者必信有上尊者理夫世界;若云无是尊,或有而弗预人事,岂不塞行善之门,而大开行恶之路也乎?人见霹雳之响徒击枯树,而不即及於不仁之人,则疑上无主焉。不知天之报咎,恢恢不漏,迟则弥重耳。
五、知天主以事之
顾吾人钦若上尊,非特焚香祭祀,在常想万物原父造化大功,而知其必至智以营此,至能以成此,至善以备此,以致各物万类所需都无缺欠,始为知大伦者云。但其理隐而难明,广博而难尽知,知而难言,然而不可不学。虽知天主之寡,其寡之益尚胜於知他事之多。愿观实义者,勿以文微而微天主之义也。若夫天主,天地莫载,小篇孰载之?
时万历三十一年,岁次癸卯,七月既望
利玛窦书

重刻天主实义跋
一、《天主实义》以救世为急
自昔圣贤之生,救世为急,盖体阴隲之微权,随时而登之觉路,继天立极有自来矣。三代以还吾儒主鬯。自象教东流,彼说遂炽。夫世衰道微,押阖变诈之机相为蟊贼,毋亦惟是狥生,孰有之见致。然竺乾居士予以正觉超乘而上,庶几不堕于塗。盖化实而归于虚,欲人人越诸尘累,不谓于世道无补也。夫始而入,既而濡。乃今虚幻之谈,浸为真谛,学人不索之昭明,而求之象罔。喝棒则扬眉,持咒则瞬目,岂不谓三昧正受乎哉,何梦梦也。利先生悯焉,乃著为《天主实义》。
二、《天主实义》合乎儒学之理
夫上帝降衷厥性有恒时,行物生天道莫非至教。舍伦常物则之外,又安所庸其缮修?此吾儒大中至正之理,不券而符者也。盖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持今日救世之微权,非挽虚而归之实不可。夫逃空虚者,得闻足音,跫然而喜,不亦去人愈久,悦人滋深乎?今圣道久湮,得闻利先生之言,不啻昆弟亲戚之声,其侧也。淳不佞深有当焉,特为梓而传之。

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仲秋日
新都后学诸生汪汝淳书

天主实义上卷
耶稣会中人利玛窦述
燕贻堂较梓

第一节 论天主始制天地万物而主宰安养之
首篇论天主始制天地万物而主宰安养之。
一、《天主实义》小引
中士曰:夫修己之学,世人崇业。凡不欲徒禀生命与禽汇等者,必於是殚力焉。修己功成,始称君子;他技虽隆,终不免小人类也。成德乃真福禄;无德之幸,误谓之幸,实居其患耳。世之人,路有所至而止;所以缮其路,非为其路,乃为其路所至而止也。吾所修己之道,将奚所至欤?本世所及,虽已略明;死后之事,未知何如。闻先生周流天下,传授天主经旨,迪人为善。愿领大教。
西士曰:贤赐顾,不识欲问天主何情何事?
中士曰:闻尊教道渊而旨玄,不能以片言悉。但贵国惟崇奉天主,谓其始制乾、坤、人、物,而主宰安养之者。愚生未习闻,诸先正未尝讲。幸以诲我。
西士曰:此天主道,非一人、一家、一国之道,自西徂东,诸大邦咸习守之,圣贤所传,自天主开辟天地,降生民物至今,经传授受无容疑也。但贵邦儒者鲜适他国,故不能明吾域之文语,谙其人物。
二、论证以理为准
吾将译天主之公教,以征其为真教。姑未论其尊信者之众且贤,与其经传之所云,且先举其所据之理。
1、据理论证的原因
⑴人有理性
凡人之所以异於禽兽,无大乎灵才也。灵才者,能辩是非,别真伪,而难欺之以理之所无。禽兽之愚,虽有知觉运动,差同于人,而不能明达先后内外之理。缘此,其心但图饮啄,与夫得时匹配,孳生厥类云耳。人则超拔万类,内禀神灵,外睹物理,察其末而知其本,视其固然而知其所以然,故能不辞今世之苦劳,以专精修道,图身后万世之安乐也。
⑵理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