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语曰霅【靸洽闸慑四音】之昼能清秀 越之彻洞冰雪 杭之标摩云霄

  书三味【李淑书目】
  诗书味之太 史为杂俎 子为醢醯
  书五难【山松言】
  烦而不整 俗而不典 书不实録 赏罚不中文不胜质
  唐文四家【志】
  李充翰林论 刘勰文心雕龙 顔峻诗例録 钟嵘诗评
  元和制策三卷【同上】
  元稹 独郁 白居易
  宋四篇文字【刘子澄言本朝有四篇文字好】
  太极图 西铭 易传序 春秋传序
  六义【刘勰】
  情防而不诡 风清而不杂 事信而不诞 义直而不同 体约而不芜 文丽而不淫
  三理【同上立文之道其理有三】
  形文【五色是也】声文【五音是也】情文【五性是也】
  论文四科【魏文帝典论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汉魏文体三变【沈约言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形似 二班【彪固】情理 子建仲宣气质
  唐文三变【文艺传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
  髙祖太宗大难始夷江左余风故王杨为之伯宗好经术崇雅黜浮则燕许张说苏颋擅其宗大歴正元间美材辈出法度森严韩愈倡之柳宗元皇甫湜李翺等和之 梁肃云初则陈子昻以风雅革浮侈次则张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寳以还李员外萧功曹贾常侍独常州比肩而作
  古今诗三变【朱文公言唐初以前诗有髙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诗与法皆始大变】自虞夏及汉魏为一等 自晋宋顔谢及唐初为一等 自沈宋定着律诗及今日为一等
  四唐诗【唐诗品彚略而言之则有初盛中晚之不同详而分之又各有别】
  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虞世南魏徴】王杨卢骆因加美丽【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刘希夷有闱帷之作【刘庭芝】上官有婉媚之体【上官昭容】此初唐之始制也 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昻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防老【李峤】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沈佺期宋之问苏颋张当时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此初唐之渐盛也 开元天寳间则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郁【李白杜甫】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孟浩然王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髙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大歴贞元间则有韦苏州之雅澹刘随州之闲旷【韦应物刘长卿】此中唐之再盛也 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柳宗元韩愈】张王乐府之故实【张籍王建】元白序事之分明【元稹白居易】与夫李贺卢仝之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 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杜牧温庭筠】李义山之僻许用晦之偶对【李商许浑】他若刘沧马载李频李羣玉此晚唐变态之极矣
  诔义有三
  上以简神明 中以铺先烈 下以耸示后人
  君子三耻【祭统】
  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 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传不仁也
  孔子后书五厄【开皇初牛上表请开献书之路】
  秦火也 王莽之乱也 东京之末也【孝献移都图书缣帛皆为帷囊】永嘉南渡也【魏晋所藏刘石冯陵从而失坠】周师入郑也【刘裕收图籍四千卷齐梁间总其书数三万余卷萧绎收公私典籍万余卷悉为周师所焚】
  六朝后书五厄【皆厄于火而厄于水者汉兰台石室书董卓载舟西上沈溺河中仅存数隋嘉则殿书唐平王世充命司农宋遵贵以舟载行至砥柱漂没十仅二三焉】
  大业也 天寳也 广明也 靖康也 绍定也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一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二目録
  人部
  艺术
  六艺
  六书
  班固六书
  六体
  文字书三义
  文字之学三
  四声
  羣经音辨五门
  切韵三十六字母
  切韵六十字诀
  五音十四声
  佩觿三科
  三苍
  干禄字书三体
  四体书势
  书五变
  书六体
  八体
  十体
  五体
  墨薮五十六种书
  三字石经
  五体千文
  篆十二家
  十二种
  五体
  四体
  二法
  用笔八法
  运笔七法
  八分书
  八分字体四人
  楷书五法
  楷法七家
  真书二妙
  书三
  右军四变格
  六变格
  二家法
  草书六名
  草书三法
  章草三家
  张旭三品
  笔髓七法
  永字八法
  书字八诀
  书法十二意
  用笔十法
  十二法
  三折笔法
  临池八诀
  书字八要
  九生法
  四乖五合
  意法二伤
  临摹二法
  临模二法
  古帖五益
  双手书二牍
  三人书三行
  韦诞三具
  传八法
  宝章集十篇
  摹印四法
  画三品
  画六法
  八格
  三病
  十二忌
  一笔书画
  画家三祖
  四圣
  人三得
  水火二画
  写生三品
  富贵野逸二家
  宋画超唐三家
  宋四大家
  元四大家

  五射
  射五物
  射二序
  射六侯
  三射之侯
  九射
  天子三侯
  畿内诸侯大射二侯
  畿外诸侯大射三侯
  射仪四
  主皮射二
  乡射二
  射鹄七
  乡射礼射中五
  射中五皮
  射器九
  大阅四表
  楚三侯
  五御
  五数
  汉备五数
  九数
  黄帝数十等
  其用有三
  五曹算经
  算法十书
  宋封算学六十六人
  良工十人
  解鸟兽语十人

  七稽疑
  三兆
  四兆
  八命
  灼五兆
  四体
  筮二数
  卜筮四占
  九筮
  筮卦二徳
  卜筮四始
  卜筮四法
  四占
  三式
  三代卜筮
  厯卜七家
  术数六种
  方技四种
  圣济经十卷
  厯代医
  三医
  三人孰善医
  二扁鹊
  二雷公
  解三缚
  医十三科
  医四妙
  弹琴八法
  棊四
  三计
  四若
  八势
  十诀
  雅戏四名
  摴蒱十二采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二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艺术
  六艺【周礼】
  礼【五礼之文】乐【六乐之舞】射【五射之法】御【五御之节】书【六书之品】数【九数之计】
  六书【古人制字有此六义】
  形【日月之象日月形体也】指事【上下之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名有所指事得其宜也】防意【武信之止戈为武人言为信防合人意也】谐声【形声一也如江河之以水为形工可为声】假借【令长之一字两用也】转注【考老之连一音文意相受左右相注也】
  班固六书
  形 事 意 声【四者有象可见故以名】假借 转注【隐于四之中非别有字也】 假借借义不借音如兵甲之甲借为天干之甲鱼肠之乙借为天干之乙义虽借而音不变转注转音而注义如敦本敦大之敦既转音顿而为尔雅敦丘之敦又转音对而为周礼玉敦之敦所谓一字数音也 假借如假物于邻或宋或吴各从客主转注如注水行地为浦为溆各有名字
  六体
  江河之左形右声 鸠鸽之右形左声 草藻之上形下声 婆娑之上声下形 围国之外形内声 阛阓衡衔之外声内形
  文字书三义【説文苍颉作书】
  初依形谓之文【文者物之本】后形声相益谓之字【字者孳乳而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如其事也】
  文字之学三
  一体制谓防画有纵横曲直之殊【説文之】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髙下之不同【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四声【沈约撰谱】
  平【开宫上平商下平】上【征】去【収羽】入【闭角】
  羣经音辨五门【天章阁侍讲贾昌朝撰进】
  辨字同音异 辨字音清浊 辨彼此异音 辨字音疑混 辨字训得失
  切韵三十六字母【司马温公切韵图以唇舌牙齿喉五音取之】
  见 溪 羣 疑【四字牙音】端 透 定 泥【四字舌头音】知彻 澄 娘【四字舌上音】帮 滂 竝 明【四字唇音重】非敷 奉 微【四字唇音轻】精 清 从 心 斜【五字齿头】
  【音】照 穿 牀 审 禅【五字正齿音】影 晓 匣 喻【四字喉音】来 日【二字半舌半齿音】 沈存中笔谈切韵之法先其字各归其母凡三十六分为五音天下之声总于是矣每声复有四等谓清次清浊平也 总括五音歌见等牙肝角木东舌心征火喻南风北方肾水羽唇下西南商金肺齿中喉按土宫脾戊己西南兼管日来中
  切韵六十字诀
  因烟 人然 新鲜 涎 迎妍 零连 清千宾邉 经坚 神禅 秦前 宁年 寅延 真
  氊 娉偏 亭田 澄缠 平便 擎防 轻牵称燀 丁颠 兴掀 汀天 精笺 民眠 声羶刑贤 芬番 文【音万平声】
  五音十四声【广韵】
  一唇音并饼【清】二舌音灵厯【清】三齿音陟征【浊】四牙音迦佉【浊】五喉音纲各【浊】一开口声呵哥诃 二合声庵甘堪谙 三蹴口声忧丘鸠休【重】四撮口声乌姑呼枯【重】五开唇声波坡摩娑【轻】六随鼻声灼蒿考【重】七舌根声奚鸡溪【重】八蹴舌下卷声伊酌【重】九舌声遮车奢者【轻】十齿声止其始【轻】十一牙声迦佉俄【轻】十二腭声鸮嚣【轻】十三喉声鸦加瘕【轻】十四牙齿齐呼开口送声咤沙拏茶【轻】
  佩觿三科【郭忠恕佩觿三卷前列三科】
  造字 四声 传写
  三苍【隋志】
  苍颉篇【李斯作】训纂篇【扬雄作】滂喜篇【贾鲂作】 説文系传苍颉篇爰厯篇【赵髙作】博学篇【胡母敬作】亦谓三苍
  干禄字书三体【顔元孙撰从子真卿校】
  经史所用为正 世之所行为俗 二者之间为通
  四体书势【卫恒】
  古文 篆  草
  书五变【隋志】
  古文【苍颉】大篆【史籀】小篆【李斯】书【程邈】草书【汉初】
  书六体【説文甄丰等改定汉以此试学童】
  古文【孔壁之书】竒字【古文而异者】篆书【小篆】书【又曰佐书程邈所献主于从简便也】缪篆【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虫书【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 张怀瓘六体论大篆小篆八分书行书草书也
  八体【同上秦坏古文有此八体】
  大篆【史籀作】小篆【李斯赵髙胡母敬作竝简册所用】刻符【施于符传】虫书【施于旛信】摹印【施于印玺】署书【门题所用】殳书【铭于戈防】书【程邈定六者竝行于公府】周越书苑八体古文大篆小篆飞白八分行草
  也
  十体【张怀瓘言古今字体之变】
  古文【黄帝史苍颉作】大篆【周史籀作】籀文【史籀作与古文大篆小异】小篆【秦丞相李斯作】八分【秦上谷人王次仲作】【秦下邽人程邈作】章草【汉史游作】行书【后汉刘徳升作】飞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作】草书【汉兴有草书不知作者姓氏】 唐元度十体有倒薤悬针鸟书露无籀文章草行书草书
  五体【唐六典】
  古文【废而不用】大篆【石经载之】小篆【印玺旛碣所用】八分【石经碑碣所用】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
  墨薮五十六种书
  龙书【太昊因景龙作】穗书【神农因嘉禾作】鸟迹篆【黄帝因苍颉鸟迹作】古文【苍颉作】云书【黄帝因庆云作】鸾鳯书【少昊作】科斗书【髙阳氏作】仙人形书【髙辛氏作】书【尧因负图作】钟鼎书【夏后氏刻钟鼎作】薤叶篆【汤时务光作】虎书 囘鸾篆【竝史佚作】鸟书【文王因赤鸟衔书作】鱼书【武王因白鱼入舟作】填书【周媒氏以判合男女作】大篆【宣王史籀变古文作】复书【史籀重复篆文作】玉箸篆【周时有之篆相似也】殳书【文记笏武记殳】麒麟书【鲁西狩麟孔门弟子作】转宿书【宋司星子韦作】雕虫书【鲁秋胡妻观蚕作】蛇书【鲁人唐终妻蛇绕身作】细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李斯増大篆复作小篆】摹印篆【鸟头云脚李斯赵髙善之】古【秦军正程邈作又有秦】刻符书【秦始皇作】尚方篆【程邈作其体似叠篆】缪篆【秦汉间书即小篆体其文篆相杂】署书【汉萧何题苍龙白虎二阙作】稾书【草行之文董仲舒灾异稾】气候书【司马相如四时作】芝英书【汉陈遵作】鹄头书 偃波书【竝汉诏板所用】蚊脚书【上章用】露篆 悬针篆【竝后汉曹喜作】章草书【杜伯度作因章帝所好故名】飞白书【蔡邕作】缨络篆【刘徳升作】一笔书【张芝作】八分书【王次仲作】剪刀篆【魏韦诞作】金错书【韦诞作古钱名】行书【钟繇作】柳叶篆【晋卫琳作】散【衞恒作】龙爪书 行【竝王羲之作】八体书【二王作】虎爪书【齐王僧防拟龙爪作】鬼书【宋元嘉作】花书【河东山作】 外有天竺书及外国书
  三字石经【水经注魏正始中立】
  古 篆 
  五体千文【范度五体书任玠序】
  篆 八分 真 行 草
  篆十二家【篆书之异】
  古文篆 飞白篆 卷云篆 露篆 柳叶篆薤叶篆 悬针篆 龙爪篆 囘鸾篆 雕虫篆填篆 叠篆
  十二种【书之异】
  龙虎 麒麟 花草 芝英 钟鼎幡信 仙人 玉女 鳯鱼 科斗 鸾 庾元威论有云虫
  五体【陆子渊书辑】
  秦【自程邈以降】汉【贾鲂三苍蔡邕石经诸作】今【钟王变体】古【合秦汉】散【庾元威造以散笔作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