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三殿【一殿而有三面故名即三殿之东西廊也】
  麟徳殿 结邻【楼】郁仪【楼】
  宋四殿【各置大学士以大臣为之】
  观文殿 资政殿 端明殿 保和殿
  明三殿【春明梦余録】
  皇极门内东文昭阁【先名文楼】西武成阁【先名武楼】上皇极殿【先名奉天】中中极殿【先名华盖】后建极殿【先名谨身】殿后云台门
  唐三苑
  西内苑 东内苑 禁苑
  东都苑十一名
  合璧 冷泉 髙山 龙鳞 翠微 宿羽 明徳望春 青城 黄女 陵波
  东都苑二亭
  芳林 金谷
  宋四苑
  玉津 琼林 瑞圣 宜春
  明蓬莱山三殿四亭【英宗实録苑中旧有太液池池上有蓬莱山山巅有广寒殿金所筑
  也西南有小山亦建殿于其上规制尤巧元所筑也】
  三殿中曰仁智 左介福 右延和 左右四亭曰方壶 瀛州 玉虹 金露【在各峰之顶】
  两宫竒石四十名【泉南杂志万厯中二宫告成需石陈设滇中分制佳名为椟以进】曰春云出谷 曰泰山乔岳 曰神龙云雨 曰天地交泰 曰玉韫山光 曰河洛献瑞 曰嶂云収 曰江汉朝宗 曰竒峰叠出 曰海山朝旭曰锦云碧汉 曰虹临华渚 曰雪溪春水 曰羣峰献秀 曰麟趾呈祥 曰龙翔鳯舞 曰一碧万顷 曰雪岩春霁 曰云霞出海 曰万山春晓曰春山烟雨 曰百川霖雨 曰溪山烟霭 曰寿山福海 曰云汉丽天 曰湖光山色 曰函闗紫气 曰春山烟雨 曰卿云绚采 曰云霞出海曰龙飞碧汉 曰山川出云 曰烟波春晓 曰白雪春融 曰云龙出海 曰槎泛斗牛 曰春云出谷 曰海宴河清 曰振衣干仞【阙一名】
  汉未央三阁
  石渠阁【藏书】天禄阁【同上】麒麟阁【画功臣】
  陈三阁【后主所创】
  临春阁【后主所居】结绮阁【张妃居之】望仙阁【龚孔二妃居之】
  唐四阁
  凝晖阁【置浑仪】凌烟阁【图功臣】秘书阁【藏书】蓬莱阁【待士】
  四香阁【天宝遗事杨国忠】
  沈香为阁 檀香为栏槛 射香 乳香饰土泥壁
  宋六阁【累朝建以藏宸翰之所】
  龙图阁【太祖太宗】天章阁【真宗】宝文阁【仁宗英宗】显谟阁【神宗】徽猷阁【哲宗】敷文阁【徽宗】 后增焕章髙宗华文孝宗宝谟光宗宝章宁宗显文理宗为十一阁
  唐二楼【开元中兴庆宫西南】
  花萼相辉 勤政务本
  十王宅【开元皇子诏附苑城为大宫分院而处十举全数也】
  庆 忠 棣 鄂 荣 光 仪 颖 永 延盛 济 后寿信义陈丰恒凉七王就封亦居内宅为十六王宅
  宋诸王宅【朝野杂记】
  太祖太宗九王后曰睦亲 秦王曰广亲 英宗二王曰亲贤 神宗五王曰棣华 徽宗诸王曰蕃衍
  汉七馆【武帝时】
  飞廉 平乐 迎风 寒露 储胥 射熊 茧馆
  公孙三馆【公孙为相开三馆延四方贤士】
  钦贤馆【待大贤】翘材馆【待大才】接士馆【待国士】
  唐四馆
  文馆 崇文馆 广文馆 修文馆
  四集贤院
  京师集贤院【大明宫光顺门外开元置】东都集贤院【明福门外大街西对武成宫】华清宫集贤院【宫北横街西】兴庆宫集贤院【和丰门横街南】
  元魏四馆【洛水桥南御道东作以典賔】
  金陵 燕然 扶桑 崦嵫
  宋四方馆
  都亭驿【待辽】都亭西驿【西蕃等】怀逺驿【交趾】同文馆【青唐髙丽】
  金陵六馆【建康以处外国使人】
  显仁馆【髙丽使】集雅馆【百济使】显位馆【吐蕃使】来逺馆【蠕蠕使】职方馆【子佗使】行人馆

  双阙【三辅旧事】
  东苍龙阙 北武阙 公羊传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
  九门【三礼义宗天子九门法阳九外门四法四时宫门五法五行】
  闗门 逺郊门 近郊门 国门 臯门 库门雉门 应门 路门【亦曰毕门曰虎门】 诸侯七门无库雉惟鲁以雉门兼应门库门兼臯门 周礼注王为
  五门除外门四而言 诸侯曰三门
  吴中五门【春秋诸国门皆一字今惟吴中如旧】
  阊门 胥门 匠门 盘门 齐门
  门法天地二【吴越春秋子胥为吴造大城】
  陵门八天八风 水门八法地八窻
  汉宫掖七门【百官志卫尉卿掌宫门卫士徼巡每门司马一人】
  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 苍龙司马主东门 武司马主武门 北屯司马主北门 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 东明司马主东门 朔平司马主北门
  长安十二门【班固西都赋立十二之通门】
  东南霸城门【一曰青城门】正东清明门【一曰凯门】东北宣平门【一曰东都门】东南覆盎门【一曰端门】正南鼎路门【一曰安门】南西西安门【一曰便门】西南章城门【一曰光异门】正西直城门【故龙楼门】西北雍门【一曰西城门】北东洛阳门【一曰髙门】正北防城门 北西横门【音光】
  雒阳十二门【百官志有李尤铭】
  正南平城门【位午月仲】津门【位未月季】广阳门【位申月孟】正西雍门【位酉月仲】上西门【位戍月季】夏门【位亥月孟】正北谷门【位子月仲】小苑门【位丑月季】上东门【位寅月孟】正东中东门【位卯月仲】秏门【位辰月季】开阳门【位巳月孟】 又十二门曰开阳门建阳门平昌门宣阳门【四门在南】建春门东阳门清明门【三门在东】广阳门西明门阊阖门【三门在西】大夏门广莫门【二门在北】
  唐京城九门【六典左河华右陇坻前终南后九嵏】
  南三门明徳【中】启夏【左】安化【右后改达礼】东三门春明【中】通化【北】延兴【南】西三门金光【中】开逺【北】延平【南】 隋志北有光化门
  皇城七门【在京城之中】
  南三门朱雀【中】安上【左】含光右东二门延喜【北】景风【南】西二门安福【北】顺义【南】
  宫城三门【在皇城北南面三门】
  承天【中】长乐【东】永安【西】
  大明宫五门【禁苑东南西接皇城东北隅南面五门】
  丹鳯【正南】望仙【东】延政【次】建福【西】兴安【次】
  禁苑十门【长安志在宫城之北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里】
  南三门景耀【中】芳林【东】光化【西】东二门光泰【南】昭逺【北】西二门延秋【南】武【北】北三门启运【中】饮马【东】永泰【西】
  宋东京国城二十一门【东京记唐建中初节度李勉筑建隆间韩重赟增修】南五门南薫 普济 宣化 广利 安上 东五门上善 通津 朝阳 含辉 善利 西六门顺天 大通 开逺 宣泽 金辉 咸丰 北五门通天 景阳 永泰 安肃 永顺
  阙城十门【同上】
  南三门朱雀 保康 崇明 东二门丽春 望景西二门宜秋 阊阖 北三门景龙 安逺 天
  波
  宫城六门
  南三门宣徳 左掖 右掖 东一门东华 西一门西华 北一门拱宸
  西京城九门【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歩东都唐志略同】
  南三门定鼎【中】长夏【东】厚载【西】东三门罗门 建春上东 西一门闗门 北二门安喜 徽安
  皇城七门【周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歩】
  南三门端门 左掖 右掖 东一门宣仁 西一门丽景 北二门开化 应福
  宫城六门【城周九里十三歩】
  南三门五鳯楼【中】兴教【东】光政【西】东一门苍龙 西一门金虎 北一门拱宸
  宫城东西夹城四门【城各三里】
  东二门賔耀 启明 西二门金耀 干通
  南京宫城京城九门【祥符】
  宫城门曰重熙颁庆 殿曰归徳 京城南一门曰崇礼 东二门曰延和 昭仁 西二门曰顺成回銮 北一门曰静安 中有隔城门二曰承庆祥辉
  北京宫城京城十一门【庆厯】
  南三门中曰顺豫 东曰省风 西曰展义 东一门曰东安 西一门曰西安 顺豫门内东西各一门曰左保成 右保成 次北班瑞殿前东西二门曰凝祥 丽泽 次时巡殿前东西二门曰景清景和
  辽京城八门【史会同元年以幽州为南京先是为析津府】
  南二门开阳 丹鳯 东二门安东 迎春 西二门显西 清普 北二门通天 拱宸
  金都城十二门
  南三门丰宜 景风 端礼 东三门宣曜 阳春施仁 西三门灏华 丽泽 彰义 北三门通
  元 防城 崇智 按史北四门一曰光泰
  元京城十一门【辍耕録明徐达下元都废光熙肃清二门改安贞为安定门徤徳为徳胜门】正南丽正 南左文明 南右顺城 正东崇仁东右齐化 东左光熙 正西彰义 西右肃清西左平则 北东安贞 北西徤徳
  明午门内五门【芜史】
  居中向南皇极门【即奉天门也】左政门【即东角门也】右宣治门【即西角门也】西向归极门【即右顺门也】东向会极门【即左顺门也】
  四注两下【仪礼注】
  东霤【天子诸侯皆四向流水】东荣【卿大夫以下屋两下】 礼记注殷人始屋四阿夏家屋惟两下
  宫阿五雉【考工记】
  王宫门阿制五雉 宫隅制七雉 城阿制九雉














  读书纪数略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十五目録
  人部
  统纪
  十纪
  三皇纪
  五龙纪
  循蜚纪二十二氏
  因提纪十三氏
  禅通纪十九氏
  疏仡纪九氏
  三皇
  五帝
  三代
  三王
  夏十七王
  商二十八王
  周三十八王
  附春秋十二国
  附五伯
  附七国
  秦二帝
  附秦末诸建国
  附秦汉间十国
  两汉
  汉二十六帝
  附两汉间诸僭国
  三国
  蜀汉二主
  魏五主
  吴四主
  附汉末专据诸州郡
  两晋
  晋十五帝
  附十六国
  六朝
  南宋八主
  南齐七主
  南梁四主
  南陈五主
  北魏十七主
  北齐六主
  北周五主
  隋三帝
  附隋末诸伪国
  唐二十帝
  附唐诸藩镇
  五代
  后梁二主
  后唐四主
  后晋二主
  后汉二主
  后周三主
  附十国
  宋十八帝
  附西夏十一世
  辽九主
  金九主
  元四主十帝
  附元末诸伪国
  明十六帝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十五  福建廵抚宫梦仁撰人部
  统纪
  十纪【广雅汉歴志皆以元命苞谓自开辟至春秋麟二百二十六万七千余年分为十纪索隐则谓三
  百二十七万六千年世逺不能详考疑者阙之可也灭之未可也】
  三皇纪【一曰九皇纪九头纪】五龙纪 摄提纪【五十九氏】合雒纪【三氏】连通纪【六氏】叙命纪【四氏以上四纪帝号无传】循蜚纪 因提纪禅通纪 疏仡纪 六艺论遂皇之后六纪九十一代则前六纪也
  三皇纪【盘古氏亦曰浑沌氏】
  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地皇氏【兄弟十一人】人皇氏【兄弟九人分长九州】
  五龙纪【分治五方五龙之迹乘龙登仙上郡肤施有五龙山盖其出治之所】
  皇伯【角龙木仙】皇仲【征龙火仙】皇叔【商龙金仙】皇季【羽龙水仙】皇少【宫龙土仙】
  循蜚纪二十二氏【徳厚信立人循其化速若飞也有号无世】
  钜灵 句彊 谯明 光 钩阵 黄神 神犂灵 大騩 鬼騩 弇兹 泰逢 冉相 盖
  盈 大敦 灵阳 巫常 泰壹 空桑【陈留县有空桑城即空桑氏所都伊尹生于此】神民 猗帝 次民
  因提纪十三氏【代有制作后人可因以利时也有号有世】
  辰放【始教民木茹皮绹髪濶首而人从之传四世】蜀山【蜀国始蚕丛教民蚕称青衣神最后望帝杜宇禅位开明黄帝子昌意孙干荒皆娶蜀山氏女盖其宗也】豗傀【传六世】浑沌【隂阳和平万物无息非盘古别号浑沌者传七世】东戸【道不拾遗耕余宿饩盖至徳之世也传十七世】皇覃【官天地府万物信乎无假不可相陵又曰离光氏传七世】启统【传三世】吉夷【传四世】几蘧【不治不乱鹑居鷇饮昼则旅行夜则处天下不足治也】狶韦【传四世】有巢【传二世】燧人【传四世】庸成【传八世】
  禅通纪十九氏【禅让之徳通天道也皆太昊臣旧自史皇至无怀皆在太昊前今从四明陈氏
  独轩辕祝融在前】
  轩辕 祝融 太昊伏羲 史皇【仓帝名颉登阳虚之山临扈洛汭之水灵负书丹甲青文受之遂穷天地之变刱为文字治百有余嵗都阳武而葬利乡】柏皇【传二十世】中央【传四世】大庭【传五世】栗陆【传五世】昆连【传十一世】赫胥葛天【传四世】尊卢【传五世】昊英【传九世】古皇【一曰有巢】朱襄【传三世】阴符【传二世】无怀【传六世】女皇【一曰女娲与太昊同母佐太昊正婚姻以重万民之判是为神媒共工氏作乱女娲诛之】炎帝神农【传子临魁临魁子承承子明明子宜宜子来来子里里之曾孙榆罔凡八世】 史索隐人皇后十七氏则五龙燧人大庭柏皇中央卷须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 荘子十二氏注谓容成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轩辕赫胥尊卢祝融伏戏神农
  疏仡纪九氏【疏以知逺仡以审断仁义道徳之所用也世纪史攷俱始黄帝讫周惟路史讫于夏】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髙阳氏 帝喾髙辛氏 帝尧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夏后氏商 周
  三皇【书序帝王世纪按邵子以自有天地至于穷尽谓之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一万八千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至戌会则闭物而消天亥会则消天而消地至子会则又生天而循环无穷矣自寅会箕一度至午会星一度该四万五千余年正唐尧起甲辰之时也通鉴前纪始此】
  太昊伏羲氏【风姓在位一百一十五年】炎帝神农氏【姜姓在位一百四十年】黄帝轩辕氏【姬姓在位一百年】 史谓天皇地皇泰皇 郑康成谓伏牺女娲神农 白虎通谓伏牺神农祝融风俗通谓遂皇戏皇农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