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

《汉书》曰:叔孙通为高祖制汉仪十二篇。
范晔《後汉书》曰: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定礼制之宜,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失得,帝曰: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昔者尧作大章,一夔足矣,章和元年,乃召曹褒,诣嘉德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令宜依制条,使可施行,褒於南宫东观,考正旧礼,上自天子,至於庶人,冠昏吉凶,终始制度,以为一百五十篇。
《典略》曰:孔子宋,与弟子习於树下,宋司马桓使人拔其树,去於野。
【赋】楚荀况礼赋曰: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粹而王,而霸,无一焉而亡,臣愚弗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欤,简而易知,而致有理者欤,君子所敬,小人所不敬者欤,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欤,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祭祀
《尚书大传》曰:祭之为言察也,荐,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
《尔雅》曰:春祭曰祠,祠之言食,夏祭曰礻勺,新菜可氵勺,秋祭曰尝,尝新也,冬祭曰蒸,蒸,进也,进品物祭天曰燔柴,既祭,积薪焚之,祭地曰瘗,既祭,埋藏之,祭山曰悬,或或悬,置之於山,[音轨。]祭水曰沉浮,或沉或浮,置之於水,祭星曰布,布散於地,祭风曰磔,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风,此其遗象也,是类是礻马,师祭也,类於上帝,礻马於所征之地,[礻马,莫架反,出诗雅也。]既伯既祷,马祭也,伯,马祖也,将用马力,必先祭其祖也。
《广雅》曰: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
《周书》曰: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农星,先王皆与食。
《说文》曰:除恶之祭曰礻会,告事示福曰祷,道上之祭曰犭军,意以享曰,以事类祭神曰礻类,祭司命曰礻比,[俾利反。]祭豕先曰礻曹,[似劳反。]月祭曰礻卒。[子内反。]
《周官》曰:凡庶人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
又曰: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埋沉祭山林川泽,以副[副音孚逼(经典释文,下有反字。)膝(周礼注作。)也。]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
又曰:凡阳祀,用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阴是北郊。
又郑注曰:《周礼》曰:郁为兰也,煮之和鬯酒也。
《礼记》曰: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
又曰:祭不欲数,数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
又曰:孟春之月,其祀户,祭先脾,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祀中ニ,祭先心,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孟冬之月,其祀行,祭先肾,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祭日於坛,祭月於坎,日於东序,月於西序,以别幽明内外,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ニ,曰国行,曰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五祀,曰司命中ニ国门国行公厉,大夫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士二祀,曰门,曰行,庶人一祀,曰或亡户,或立灶,圣人之制祀也,法施於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日月星辰,人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人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尚书》曰: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王肃注云,六宗者,所宗者皆祀之,埋少牢於泰昭,祭时也,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祭星也,云祭水旱也。
《诗》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梁传》曰:宫室不设,不可以祭者,荐其义也,非享味也。
《物理论》曰:古者尊祭重神,祭宗庙,追养也,祭天地,报往也。
《论衡》曰: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报功以勉力,先以崇恩也。
《幽明录》曰:庙方四丈,不作墉道,广□[○原缺,明本作五,《初学记》十三作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後祭,所谓兰汤。
《尸子》曰:齐有贫者,命其狗为富,命其子为乐,方将祭,入於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祥,家果有祸,长子死,哭之曰:乐乎,而不自悲也。
《孔丛子》曰: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人。
《越绝书》曰:越王既往平吴,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时为之立祠,垂之末世,传之万载。
《汉书》曰:高祖微时,闻魏公子贤,及即位,每过大梁,常祀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以岁四时奉祠。
又曰: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家在南阳,亦为立祠。
又曰:初朱邑且死,嘱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啬夫,其民吏爱我,必葬桐乡,後世子孙奉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祭,至今不绝。
《东观汉记》曰:桓谭,字君山,沛人,章帝元和中,行巡狩至沛,令使者祠谭家,乡里甚荣之。
又曰:永平二年十一月,诏京兆右扶风,以中牢祀萧何霍光,出郡钱,给萧何子孙,在三里内者,悉令侍祠。
又曰:皇帝立黄老祠跃[○《太平御览》五百二十六作濯。]龙中,为坛,采色眩曜。
《汉旧仪》曰:皇帝祭天,紫坛帷幄,高皇帝配天,后[○《初学记》十三,太平御览五百二十六作居。]堂下西乡,绀席也。
《左传》曰:龙见而雩,[旱祭也,祈雨为雩。]雪霜风雨之灾则之。
【文】魏武帝祠太尉乔玄墓文曰:昔以幼年,逮升堂室,增荣益观,皆由奖助,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要誓,徂逝之後,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肠[○魏志一注作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夫何肯为此辞哉。
晋潘岳为诸妇祭庾新妇文曰:潜形幽榇,宁神旧宇,室虚风生,床尘帷举,自我不见,载离寒暑,虽则乖隔,哀亦时叙,启殡今夕,祖行明朝,雨绝华庭,埃灭大宵,俪执箕帚,偕奉夕朝,仿佛未行,顾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怀昔伊何,祁祁娣姒,感今伊何,冥冥吾子,形未废目,音犹在耳。
晋殷阐祭王东亭文曰:以少牢之奠,敬荐东亭王侯之灵,盖闻朗鉴不尘,精金能照,君以璋,资以明要,少长风流,举契理调,事扰皇家,道在君子,亮诚外内,寄心万里,契同风云,义贯终始,自昔索居,荏苒于兹,五载不觌,何日不思,呜呼若人,奄随化迁,古之遗爱,犹或兴言,承凶怆痛,慨然留连。
晋殷允祭徐孺子文曰:惟豫章太守殷君,谨奠汉故聘士豫章徐先生,惟君资纯玄粹,含真太和,卓尔高尚,道映南岳,逍遥环堵,万物不干其志,负褐行吟,轩冕不易其乐,时携虚榻,伫金兰之眷,千里命契,寄生刍之咏,非夫超悟身名,遁世无闷者,孰若是乎,夫诚素自中,微物为重,藻是歆,实过牲牢。
晋王祭徐聘士文曰:豫章徐先生,陶精太和,诞膺一德,藏器高栖,确尔特立,贞一足以制群动,纯本足以息浮末,宣尼有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若先生者,抑亦当之矣,限兹遐路,无由造敬,系伫灵宇,乃情依依,故贡薄祠,昭述宿心,神而有灵,傥垂尚飨。
晋周颖文祭梁鸿文曰:晋隆安四年,陈郡周颖文,以藻行潦,祠于梁先生之墓,夫子迈志箕颖,尘垢雕俗,骨秀风霜,性淳寡欲,娶待偕隐之俪,文绝陪臣之录,遂负策周鲁之郊,逆旅吴会之阿,可谓高奇绝伦,孤生莫和者也,後学抚牍,得人在文,忽以知命,而展其坟,芒芒积草,有馥馀芬,昔先生过延陵而想季,经海隅而感连,苟践迹而趣合,亦断金於当年。
宋王僧远祭颜延之文曰:气高叔夜,方严仲举,逸翮独征,孤风绝侣。
宋陶潜自祭文曰:岁惟丁未,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飘屡罄,冬陈,已达运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葬之中野,以安其魂,寂寂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匪贵前誉,孰重後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宋谢延之祭屈原文曰:兰薰而摧,玉贞则折,物忌坚芳,人讳明,曰若先生,逢辰之缺。
齐卞伯玉祭孙叔敖文曰:谨以醴羞,祭楚令尹孙君之灵,眇眇千载,悠悠舒荆,理无不通,事隔者形,尚想清尘,承风效诚,超超夫子,淡矣道情,自心伊贵,人爵靡婴,芳风如箫,清响如埙,景矣行役,言戾豫方,侧闻夫子,愤睢阳,灵封颓墓,丘茔榛荒,幽幽神道,为有为亡,徘徊永念,怆矣其伤。
齐谢为诸娣祭阮夫人文曰:婉娩嫔德,幽闲妇性,眄史弘箴,陈诗成咏,嘉言足题,清晖可映,契阔未几,音尘如昨,中景遽倾,芳{艹收}先落,畴日交觞,享也虚荐,带上先结,握中遗扇,迸泪失声,潺如霰。
齐孔稚祭外兄张长史文曰:惟君之德,高明秀挺,浩汗深度,昂藏风领,学不师古,因心则睿,筌蹄象繇,糠秕庄惠,吾与夫子,分协芳金,凭风共酒,藉月同琴。
梁简文帝祭战亡者文曰:降夫既旋,功臣又赏,班荷元勋,苏逢漏网,校尉г荣,属国蒙奖,独念断魂,长毕灰壤,膏原染刃,委骨埋泉,徒闻身没,讵辩名传。
梁徐悱妻刘氏祭夫文曰:维梁大同五年,新妇谨荐少牢於徐府君之灵曰: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於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伯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陈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曰:夫宫鸣徵应,响韵相趋,桂馥兰芬,期臭在斯,道合一朝,岂忘千载,日者明德世彦,振缨王室,坐啸大邦,显治巨丽,窃以不敏,出宰句吴,上郡下邑,都城接雉,虽王事靡,无失豫游,窥洞庭於五湖,登姑苏於九曲,身後之事,一至於斯,今者长乐未央,已夹樗里之墓,公宫鲁库,非复少昊之墟,成土一棺,未知何,解剑絮浆,转增欷。
◇郊丘
《尔雅》曰: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
《广雅》曰:圆丘太坛祭天,方泽太折祭地。
《周书》曰:乃兆乎南郊,以祀上帝,配后稷农皇[○按前祭祀篇引作星。]先王与食。
《周官》曰:大宗伯掌天神之礼,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又曰: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又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大司乐奏黄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谓五帝及天(周礼注天字无。)日月星辰之,(周礼注作也。)王者各以夏正月祀其受命之帝於南郊也。]奏太蔟,歌应锺,舞咸池,以祭地於北郊,谓地神及社稷也,[○按本句亦周礼注文,当作夹注。]又曰:凡乐,圜锺为宫,黄锺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圆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锺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皆出,可得而礼矣。
《礼记》曰:郊之祭,迎长日之至,大报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於郊故谓之郊。
又曰: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又曰:成王封周公於鲁,命鲁公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辂,戴弧,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毛诗》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公羊传曰:祭者,荐其时也,荐其义也,非享味也。
又曰:山川有能润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汉书》曰:成帝初即位,丞相御史大夫桓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於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瘗地於北郊,则阴之象也。
又曰:高帝入关,问秦祀何帝,曰白青黄赤四帝,上曰:天有五帝而四何,莫知其说,上曰:五待我,为立黑帝,祀曰黑。
《汉旧仪》曰:汉法,三岁一祭於云阳宫甘泉坛,以冬至日祭天,天神下,三岁一祭地於河东汾阴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於雍。
又曰:祭天用六采绮席,六重,上一丈,中一幅四周缘之,玉几玉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