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

【碑】梁元帝庐山碑序曰:夫日月丽天,皇穹所以贞观,川岳带地,后土所以惟宁,庐山者,亦南国之德镇,虽林石异势,而云霞共色,长风夜作,则万流俱响,晨鼯晓吟,则百岭齐应,东瞻洪井,识曳帛之在兹,西望石梁,见指宝之可拾,诚复慕类易悲,山中难久,攀萝结桂,多见淹留。
◇太行山
《山海经》曰:太行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下有碧玉。
《穆天子传》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南征翔行,迳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
《墨子》曰:墨子请耕桂岭子[○墨子耕柱篇作墨子怒耕柱子,岭字衍,(疑类聚据本怒作请,请岭音近,故致衍,若作怒,则音相距远矣,请问也,见国语吴语注,吕氏春秋首时注。)]曰: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曰:将驱骥,以骥足贵[○耕柱篇及《太平御览》四十作责。]也。
《尸子》曰: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战国策》曰:范睢说秦王曰:举兵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王举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为三。
《神仙传》曰:王烈入太行山,忽闻山东北雷声,往视,见山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径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饮。
【诗】晋袁宏从征行方山头诗曰:峨太行,凌虚抗势,天岭交气,窈然无际,澄流入神,玄谷应契,四象悟心,幽人来憩。
◇荆山
《山海经》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河图括地象》曰: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
《韩子》曰:卞和得玉於楚山中,献厉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和抱其璞,哭於荆山之下,三日,泣尽继之以血,[事具玉门。]
《水经》曰: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诗】晋桓玄登荆山诗曰:理不孤湛,影比有津,曾是名岳,明秀超邻,器迁荒外,命契响神,我之怀矣,巾驾飞轮。
梁江淹望荆山诗曰:奉诏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绕重林,云霞肃川涨,岁晏君如何,零泪染衣裳。
◇锺山
徐爰释门[○《太平御览》四十一作问。]略曰:建康北十馀里,有锺山,旧名金山,汉末,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於山,因立蒋侯祠,故世号曰蒋山。
庾阐杨都赋注曰:建康宫北十里,有蒋山,舆地图谓之锺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
山谦之《丹阳记》曰:京师南北,并有连岭,而蒋山独隆峻异,其形象龙,实杨都之镇也,孙权葬山南,因山为名,号曰蒋陵。
沈约《宋书》曰:萧思话领左卫,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锺酒,[事具琴部。]
【诗】梁沈约游锺山诗曰: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终南表秦馆,少室迩王城,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隐天,参差分相望,郁律构丹,がテ起青嶂,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南瞩储胥观,西望昆明池,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梁虞骞登锺山下峰望诗曰:冠者五六人,携手岩之际,散意百仞端,极目千里睇,叠岫乍昏明,浮云时卷闭,遥看野树短,远望樵人细。
◇北邙山
《魏志》曰:明帝即位,欲平北芒,令登台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盛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何以御之,帝乃止。
朱超石与兄书曰:登北芒远眺,众美都尽,光武坟边杏甚美,今奉送核。
【诗】魏刘伶北芒客舍诗曰:泱漭望舒隐,ホポ玄夜阴,寒鸡思天曙,拥翅吹长音,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陈醴发悴颜,巴俞畅真心,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衿。
【赋】晋张协登北芒赋曰:陟峦丘之丽,升逶迤之反,回余车於峻岭。聊送目於四远,灵岳郁以造天,连岗岩以蹇产,伊洛混而东流,帝居赫以崇显,山川汨其常弓,万物化而代转,何天地之难穷,悼人生之危浅,叹白日之西颓兮,哀世路之多蹇,於是徘徊绝岭,踟蹰步趾,前瞻狼山,却大丕,东眺虎牢,西睨熊耳,邪亘天际,旁极万里,莽眩眼以芒昧,谅群形之难纪,临千仞而俯看,似游身于云霓,抚长风以延伫,想凌天而举翮,瞻冠盖之悠悠,睹商旅之接厄,尔乃地势お隆,丘墟陂,坟陇畏叠,基布星罗,松林掺映以攒列,玄木搜寥而振柯,壮汉氏之所营,望五陵之嵬,丧乱起而启壤,僮竖登而作歌。
◇天台山
名山略记曰:天台山在剡县,即是众圣所降,葛仙公山也。
《异苑》曰:会稽天台山,虽非遐远,自非忘生忘形,不能跻也。
《幽明录》曰:汉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怀土思求归,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
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内,则有天台灵岳,玉室台。
【赋】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序曰: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於五岳,阙载於常典者,岂不以其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祀,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首阳山
《毛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论语》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国逃去,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首阳山,[事具让部。]
【诗】魏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赋】汉杜笃首阳山赋曰:嗟首阳之孤岭,形势窟其曲,面河源而抗岩陇。堆隈而相属,长松落落,卉木蒙蒙,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於云中,忽吾睹兮二老,时采薇以从容,於是乎,乃讯其所求,问其所,州域乡党,亲戚疋俦,何务何乐,而并兹游矣,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齐,长曰伯夷,闻西伯昌之善<求殳>,[○明本作教。]育年艾於胡,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馀寿,而天命之不常,伊事变而无方,昌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祥,乃兴师於牧野,遂干戈以伐商,乃弃之而来游,担[○明本作誓。]不步於其乡,余闭口而不食,并卒命於山傍。
◇燕然山
汉书匈奴传曰:贰师引兵还,至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
【铭】後汉班固燕然山铭曰: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後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於是城灭区殚,反旆而旋,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曷,熙帝载兮振万世。
◇罗浮山
茅君内传曰: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罗浮山之洞,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曜真之天。
袁彦伯罗浮山疏曰:遥望石楼直上,当十馀里许,石楼之於山顶,十分之一耳,去县三十里,便见山基,至所登处,当百里许,山皆平敞极目。
《罗浮山记》曰:罗浮者,盖总称焉,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旧说,罗浮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长溪,神明神禽,玉树朱草。
【诗】宋王叔之游罗浮山诗曰:蔼灵岳,开景神封,绵界盘趾,中天举峰,孤楼侧挺,增岫回重,风云秀体,卉木媚容。
【赋】宋谢灵运罗浮山赋曰: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忄,[古冗切,○冗当作穴,见广韵屑韵。]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故曰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伊离情之易结,谅沉念之罗浮,发潜梦於永夜,若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九疑山
《山海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川,其中有九疑山焉,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
楚辞九歌曰:九疑纷兮并近,[○九歌作迎。]
《淮南子》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多。
《汉书》曰:武帝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疑,[事具巡狩部。]
《湘中记》曰:九疑山,在营道县,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疑。
《名山略记》曰:九疑山,汉末有张礼正,魏时有治明期,南游九疑,礼正服黄精,明期服泽写柏实,後俱西城君,受虹景方,兼以守一,内外洞澈,东华迎而乘云升天。
【诗】庾阐采药诗曰:采药灵山氵急,结驾登九疑,悬岩漏石髓,芳谷挺丹芝,泠泠云珠落,ㄘㄘ玉蜜滋,鲜景染冰颜,妙气翼冥期。
【碑】汉蔡邕九疑山碑曰: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时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太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登此崔嵬,灵神仙。
●卷八 山部下、水部上
○虎丘山 蒜山 石帆山 石鼓山 石门山 太平山 岷山 会稽诸山 交广诸山
○总载水 海水 河水 江水 淮水 汉水 洛水
◇虎丘山
《虎丘山铭》曰:晋司徒东亭献公王撰,云武丘山先名海涌山。
《吴越春秋》曰:阖庐死,葬於国西北,名虎丘,穿土为川,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扌连土,冢池四周,水深丈馀,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池广六十步,黄金珠玉为凫雁,扁诸之剑鱼肠三千在焉,葬之已三日,金精上杨,为白虎据坟,故曰虎丘。
王虎丘记曰:山大势四面周岭,南则是山迳,两面壁立,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亦不卒至。
【诗】张正见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曰:沧波壮郁岛,洛邑镇崇芒,未若兹山丽,擅水乡,地灵侔少室,涂艰像太行,重岩В虎据,九曲峻羊肠,溜深涧无底,风幽谷自凉,宝沉馀玉气,剑隐绝星光,白云多异影,丹桂有香,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序】晋顾恺之虎丘山序曰:吴城西北,有虎丘山者,含真藏古,体虚穷玄,隐嶙陵堆之中,望形不出常阜,至乃,绝於华峰。
陈顾野王虎丘山序曰:夫少室作镇,以峻极而В奇,太华神掌,以削成而称贵,若兹山者,高不扌既云,深无藏影,卑非培娄,浅异棘林,秀壁数寻,被杜兰与苔藓,椿枝十仞,挂藤葛与悬萝,曲涧潺,篁荫英,路若绝而复通,石将颓而更缀,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若乃九功六义之兴,依永和声之制,志由兴作,情以词宣,形言谐於韶夏,成文畅於钟律,由来尚矣,未有登高能赋,而韬斐丽之章,入谷忘归,而忽铿锵之节,故总辔齐镳,竞雕虫於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於林泉,于时风清邃谷,景丽峦,兰佩堪纫,胡绳可索,林花翻洒,乍飘於兰皋,山禽啭响,时弄声於乔木,班草班荆,坐石之上,濯缨濯足,就沧浪之水,倾缥瓷而酌旨酒,剪绿叶而赋新诗,肃尔若与三迳齐踪,钅仓然似共九成偕韵,盛矣哉,聊述时事,寄之翰墨。
【书】陈张种与沈书曰:虎丘山者,吴岳之神秀者也,虽复峻极异於九天。隐磷殊於太一,衿带城傍,独超众岭,控绕川泽,顾绝峰岑,若其峰崖刻削,穷造化之瑰诡,绝涧杳冥,若鬼神之仿佛,珍木灵草,茂琼枝与碧叶,飞禽走兽,必负义而膺仁,是以历代高贤,轻举栖,梵台云起,宝刹星悬,自非玉牒开祥,金精蕴耀,岂其神怪,若此者乎。
陈沈答书曰: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丽,写长洲之茂苑,登九曲之层台,山高水深,云蒸雾吐,其中之秀异者,实虎丘之灵阜焉,冬桂夏柏,长萝竹,灵源秘洞,转侧超绝,远涧深崖,交罗户穴。
◇蒜山
刘桢京口记曰:蒜山无峰岭,北悬临江中,魏文帝南望而致歌,[○太平御览四十六作叹。]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山。
【诗】宋颜延之侍游蒜山诗曰:睿思缠故里,巡驾匝旧,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薨,[○《文选》二十二作甍。]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宋谢庄侍宴蒜山诗曰: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
◇石帆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武陵舞阳县,有石帆山,若数百幅帆。
谢灵运游名山志曰:破石溪南二百馀里。又有石帆,广与破石等度,质色亦同,传云,古有人以破石之半为石帆,故名彼为石帆,此名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