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梁孝元帝纳凉诗曰:高舂斜日下,佳气满栏楹,池红早花落,水渌晚苔生,星稀月稍上,云开河尚横,白鸟翻帷暗,丹萤入帐明,珠綦趋北ト,玳席徙南荣,金铺掩夕扇,玉壶传夜声。
梁刘孝威奉和逐凉诗曰:锺鸣夜未央,避暑起徨,长河似曳素,明星若散,倚岩欣石冷,临池爱水凉,月纤张敞画,荷妖韩寿香,对此游清夜,何劳娱洞房。
又奉和晚日诗曰:虬檐挂珠箔,虹梁卷雾绡,迷迭涵香长,芙蓉逐浪摇,飞轮搏羽扇,翻车引落潮,甘泉推激水,迎风惭远飚,寄言王待诏,因声张子侨,吾君安已乐,无劳诵洞箫。
梁刘缓奉和纳凉诗曰:清气流暄浊,非关狭室中,当由小堂上,自有大王风,螟动兰室,神飚起桂丛,披襟深睿赏,曲巷何由同。
梁庾肩吾奉和山子纳凉诗曰:北园凉风早,步辇暂逍遥,避日交长扇,迎风列短箫,山带弹琴曲,桐横栖凤条,悬门开溜水,锦石镇浮桥,黑米生菰葑,青花出稻苗,无因学仙藻,云气徒飘。
陈徐陵内园逐凉诗曰: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赋】魏繁钦暑赋曰:暑景方徂,时惟六月,大火飘光,炎气酷烈,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氵典氵忍,动静增烦,虽阴宫,罔所避旃,粉扇靡救,宴戏鲜欢,庶望秋节,慰我愁叹,魏陈王曹植大暑赋曰: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按辔,南崔[○本集作雀。]舞衡,蛇折鳞於灵窟,龙解角於皓苍,遂乃温风赫戏,草木垂,山坼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近栖,兽交游而云散,于时黎庶徙倚,綦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於是大人迁居宅幽,缓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於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雪於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魏刘桢大暑赋曰:其为暑也,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灵威参垂步朱毂,赫赫炎炎,烈烈晖晖,若炽燎之附体。又温泉而沉肌,兽喘气於玄景,鸟戢翼於高危,农捉而去畴,织女释杼而下机,温风至而增热,悒忄而无依,披襟领而长啸,冀微风之来思。
魏王粲大暑赋曰:惟林锺之季月,重阳积而上,喜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兽狼望以倚喘,鸟垂翼而弗翔,远昆吾之中景,天地翕其同光,征夫瘼於原野,处者困于门堂,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营而东西,欲避之而无方,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於是帝后顺时,幸九峻之阴冈,甘泉之清野,御华殿於林光,潜广室之邃宇,激寒流於下堂,重屋百层,垂阴千庑,九闼洞开,周帷高举,坚冰常奠,寒馔代叙。
晋夏侯湛大暑赋曰:若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其增愤,天气晔其南升,尔乃土坟地坼,谷枯川竭,寒泉潜沸,冰井腾沫,洪液蒸於单簟兮,珠汗г乎葛,温风翕其至兮,若洒汤於玉质,沃新水以达夕,振轻Ψ以终日。
晋卞伯玉大暑赋曰:惟祝融之司运,赫溽暑之方隆,日贞跃於鹑首,律迁度於林锺,温风翕以辰至,星火烂以昏中,气滔滔而方盛,晷永路而难终,流风兮莫继,朱烟兮四缠,郁邑兮中房,展转兮长筵,体沸灼兮如燎,汗流烂兮珠连。
晋傅咸感凉赋曰:践朱明之中月,暑郁隆以肇兴,赫融融以弥炽,乃沸海而焦陵,兽窜伏於幽林兮,鸟垂翼而弗升,汗珠陨於玉体兮,粉附身而沾凝,於是景云晨敷,曜灵潜光,阴气聿升,凯风载扬,忽轻Ψ於坐隅兮,思暖服于兰房。
◇寒
《左传》曰:楚庄王围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抚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穆天子传》曰:庚寅北风雪,天子寒,日中大寒,有冻人,天子作黄竹诗,[事具雪部。]
《晏子》曰:景公起大台,岁寒,役之冻馁者乡有焉,公延晏子坐,饮酒乐,晏子歌曰:庶民之冻,我若之何,奉上靡弊,我若之何,歌终,喟然流涕,公止之曰:子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罢。
《尸子》曰:雨雪,楚庄王披裘当户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乃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粮者赈之,国人大悦。
《战国策》曰:田单为齐相,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不能,坐沙中,乃解裘衣之,襄王曰:单之厚施,欲取我国乎,有贯珠者闻之,曰:不如因以为己善,乃下令曰:寡人忧民之寒,而单解裘衣人,称寡人之意,於是闾里相与语曰:田单之爱人,乃王之教也。
《吕氏春秋》曰:卫灵公天寒凿池,苑春曰:天寒,恐伤民,公曰:寒哉,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陬有火,是以不寒,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命罢役。
又曰: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後与门弟子宿於郭外,寒逾甚,谓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我与子衣,子活,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按本条见吕氏春秋长利篇,此有脱文。]恶能与国士衣哉,戎夷笑曰:道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坐而死。
《汉书》曰:上闻韩王信降匈奴,上自将击之,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天寒,卒士堕指者十二三,锺离意别传曰:严遵昔与光武俱为诸生,暮夜宿息,二人寒,不得寝卧,更相谓曰:後日豪贵,忆此勿相忘,别後数年,光武有天下,徵遵不至。
《东观汉记》曰:王朗起兵,上自蓟东南驰,夜至芜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葛仙公别传曰:公与客谈语,时天大寒,仙公谓客曰:居贫,不能人人得炉火,请作一大火,共致暖者,仙公因吐气,火赫然从口中出,须臾大满屋,客皆热脱衣矣。
【赋】梁裴子野寒夜赋曰:何四序之平分,处冬而多虑,眷摇落兮遒尽,悲荏苒其云除,日δ晚而易潜,夜悠长而难曙,既而庭流皓月,阶被凝霜,风吹衣而懔懔,气空积而苍苍,袭重裘兮弗燠,炽朱火兮无光,门萧条兮昼阒,巷寂寞兮无人,疏三迳以负汲,结二耦而为宾,晋夏侯湛寒苦谣曰:惟玄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霜皑皑以被庭,冰溏氵颓於井,草槭槭以疏叶,木萧萧以零残,松陨叶於翠条,竹摧柯於绿竿。
【表】陈王曹植表曰:臣闻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原千金而美一餐,夫千金尺玉至贵,而不若一餐短褐者,物有所急也。
◇腊
《风俗通》曰: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葛,葛者腊也,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汉火行,衰於戌,故此日腊也。
《汉旧仪》曰: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於民者也。
蔡邕《独断》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但迎气,故但送不迎。
《礼记》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又曰:子贡观於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蜡之祭,劳农以休息之,言民勤稼啬,有百日之劳,今日饮酒燕乐,君之恩泽也,非尔所知,其义大也。]
《周礼》曰:国祭蜡则歙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左传》曰:晋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弗听,以其族行,曰:虞不腊也。
《列女传》曰:鲁之母师者,鲁九子之寡母也,腊日,休家作者,岁祀礼事毕,悉召诸子,谓曰:妇人之义,非有大故,不出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稚,岁时礼不理,吾从汝谒,往监之,诸子皆稽首唯诺。又召诸妇,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制之行,少系於父母,长系於夫,老系於子,今诸子许我归私家,虽逾妇礼,原与少子俱,以备妇人出入之制,诸妇其慎房户之守,吾夕而反,於是使少子仆而归。
谢承《後汉书》曰:沛国陈咸,为廷尉监,王莽篡位,还家,杜门不出,莽改易汉法令及腊日,咸常言,我先祖何知王氏腊乎。
《风俗通》曰:{艹免}髌,俗说,腊正祖食,得{艹免}髌者,名之曰幸。赏以寒酒,幸善祥,令人吉利也。
郑玄别传曰:玄年十二,随母还家,正腊宴会,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玄独漠然如不及,父母私督数,乃曰:此非我志,不在所原。
《陈留志》曰:范乔,邑人腊,多盗斫其树,人有告,乔佯弗闻,邑人愧而归之,乔曰:乡腊日取此,欲与父母相欢娱耳。
《会稽典录》曰:陈,乌伤人,家贫为吏,常步檐上下,恒食乾Я,每至正腊,僵仆不起,同僚饮食,请不肯往,其志操如此。
《世说》曰:王朗中年,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宴饮,王朗亦学之,有人向张茂先称此事,茂先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玄远。
晋博士张亮议曰:腊,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谓之腊之明日为初岁,秦汉以来有贺,此皆古之遗语也。
《史记》曰:秦惠文公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更名腊曰嘉平。
《东观汉记》曰:甄宇,北海人,建武中,青州从事徵拜博士,每腊,诏赐博士羊,人一头,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称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钩,宇复耻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
袁山松《後汉书》曰:韩卓,字子助,陈留人,腊日,奴窃食祭其先人,卓义其心,即曰免之。
《华阳国志》曰:王长文,元康初,试守江源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前诱慰,时遇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文过也,蜡节庆祚,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当为汝思他理,群吏惶忄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无不感思,所宥人誓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也。
《搜神记》曰:宣帝时,阴子方者,当腊日晨炊,而灶君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腊日祠灶,[事具灶部。]养生要曰:十二月腊夜,令人持椒卧井旁,无与人言,内椒井中,除温病。
【诗】晋裴秀大蜡诗曰:日躔星纪,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顺,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晋江伟答贺蜡诗曰:正元二年冬腊,家君在陈郡,余别在国舍,不得集会,弟广平作诗以贻余,余因答之曰:蜡节之会,廓焉独处,晨风朝兴,思我慈父,我心怀恋,运首延伫。
宋张望蜡除诗曰:玄灵告稔谢,青龙驾拂轸,鲜冰迎流结,凝ニ垂檐,人欣八蜡畅,讵知岁聿尽。
【序】晋嵇含娱蜡赋序曰:玄象运而寒暑交,节会至而万物迁,天地之化,固以不停,况於人道之不变乎,是以百年忧喜相参,能达要终之数,悟生生之宜者,百世不过[○明本作周。]其人,大蜡之夕,虽天下同有,携金兰以齐馨利,贵得意以遣荣势,孰我尚哉。
◇律
《尔雅》曰:律谓之分。
《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内五言,汝听。
又曰: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周官》曰:太师,掌六律六吕,文以五声,播以八音,教六诗,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礼记》曰: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锺,三月律中沽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锺,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锺,十一月律中黄锺,十二月律中大吕。
《周礼注》曰:律吕相生者,三分益一,下生者三分减一,黄锺律长九寸,下生林锺,六月律也。
《左氏传》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迟速,高下出入,周流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吕氏春秋》曰:昔黄帝命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之阴,取竹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十二筒,听凤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故曰黄锺之宫,律之本也。
《淮南子》曰:夔合六律,调五音,通八风。
《汉书》曰: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定十二律。
又曰:汉家言律历者,本张苍,苍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究律历。
又曰: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
刘向别录曰:邹子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今名黍谷,[事具地部谷篇。]
《论衡》曰:孔子吹律,自知殷苗裔。
杨泉《物理论》曰:听清浊五声之和,然後制为锺律,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
晋诸公赞曰:世祖时,以荀勖所造律,得周时玉律,以校正同,荀勖奏曰:中所出御府铜管律二十五具,其三具与杜夔左延年法同。
【表】周王上新定锺表曰:万物生象,始乎数,天道运行,基乎步术,量有轻重,平以权衡,音有清浊,协乎律吕,是以周发听声,候春冬之生杀,师旷吹律,知晋楚之衰亡,数始黄锺,终仲吕,还宫变徵,参天两地,三分损益,累黍相乘,四时发敛,忽微斯测,皇帝治历明时,推元受命,八音七始之奏,五声六律之和,斟酌繁简,分析节度,推之以升斛,正之以权衡,稽之以古今,之以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