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清稗类钞
清稗类钞
昭陵昭陵为太宗之陵寝,在奉天城北十有余里,陵外绕以红墙。自西便门入甬道,两旁古松一千二百六十五株,横观侧视,行列分明。大门内两旁有石狮、石象、石马等六对。院之正中南向,则高竖《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乃康熙戊寅年所建,御撰文述金武神功,右为汉文,左为满文,碑长三十六尺,厚二尺许,碑阴无字,碑脚四角下凹,每角以石砌成龟虾鱼蟹各一,若值天雨,凹处辄潮润。驮碑之石高六尺有半,长十八尺有奇,色白如玉,产自蜀中,其时海运未通,转输不便,历十二年之久始得运至。后因碑身太高,碑顶无法安置,朝廷特悬重赏,有吴大力者,举而加诸碑上,酬以重金,不受,遂赏给世袭四品官,然其子孙凌夷久矣。碑亭之后为隆恩门,正面为隆恩殿,殿外以黑金方石砌成,侧视之金石莹莹,质尤坚,殿四围栏杆,皆以一色青金石砌成者,东西有配殿。隆恩殿之后有石制香炉等,紧逼陵下者,有一石壁。陵形圆,高二丈余,周围约十余丈。陵后有土山一,作新月形,陵上有巨碑一,上署《太宗文皇帝之陵》七字,中为满文,左为汉文,字皆金色,而碑则红漆,想亦以红招魂之意也,殿门外亦红色。
慕陵宣宗万年吉地故在东陵之宝华峪,旧制,地宫下起龙须沟两道,防积水也。宣宗性俭,工程费限二百万两,虑起沟费巨,以询承修大臣松筠、戴衢亨,二人体上意,谓不修亦可。工既成,一日,行围过此,遣人启地宫入视,既出,靴底湿矣。宣宗大怒,承修大臣以下俱得罪,乃舍故地,而就西陵之龙泉峪卜吉焉,即慕陵也。陵无大碑亭及石人石马,殿庑不藻饰,无方城明楼,犹崇俭敦朴之初志耳。殿后石坊有石刻御题文,曰:「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欤,慕也。」凡十九字。
醇贤亲王园寝醇贤亲王园寝在距都城十余里昌平州所属之妙高峯,其上本有佛寺,曰法源,寺有极古银杏树两株,大可数抱,然已一枯一菀矣。树后即为奉安龙穴,方广约数十丈,则全以山石挖空凿平,再用方砖铺砌者。其龙穴结脉之处,约长一丈六尺,宽一丈,筑有石室一间,中央砌石床,即为停放金棺之所,南向设石门两扇,外建八角亭楼,周围如城,北向设铁门两扇,奉安后,即下千斤石锤封锁.其对面则有朝北飨殿五楹,旁置配殿,俱用绿玻璃瓦。东偏更有殿宇三百余间,茶座膳房悉具,以预备醇王府中四时祭享在此暂住。后更添设皇太后、皇帝驻跸之所,并建造祠庙.统计前后所费帑银,约银一百四五十万两。
八枝箭八枝箭在朝阳府,为公主园寝所在地。公主为世祖之母文皇后之侄女,下降台吉苏克多尔,薨后葬于其地。康熙间,曾以八个佐领赐苏克多尔,每佐领有一枝箭,故其地又名八枝箭。至嘉庆时,苏克多尔已无后,其财产遂为守护园寝之箭丁所有。
蒙人保守成吉思汗陵蒙古伊克招盟中, 有所谓埃锦赫牢者, 成吉思汗陵也, 为鄂尔多斯人所假托, 东南距神木县一百八十里, 榆林府三百里, 值郡王府之南, 加萨府之东, 又为东胜县治之东南。陵基幅(巾员)凡三百里, 四周皆沙陀, 近傍为淤泥河, 蒙人名曰忽几尔图沟, 其上有庙, 亦名忽几尔图招。 守陵之官曰居陵掌, 设有陵户五百家, 号称特尔罕, 此特尔罕对于蒙旗有特权, 一切徭役皆弗与, 又以时持册出募, 若游方僧道然者, 而所至蒙旗, 必以牛羊布施之, 不敢吝也。 然必轮番而出, 常以七八十户居守之, 居无室庐, 或韦帐, 或柳圈中。 成吉思汗之陵亦无宝城, 无享殿, 以白质大毳幕覆之, 两幕相接, 前幕供特性, 后幕隔以锦幛, 中供石匣, 成吉思汗遗骸也。 岁三月二十一日为上陵期, 先时即东北偏广场树大幄, 以白马白驼恭舁石匣出, 奉安其中, 前陈弓矢马蹻, 设牲酪, 拜奠如仪. 是日也, 凡近地王公台吉皆躬亲灌降, 远而漠北,河西, 亦遗官赉祭物, 不远千万里跋涉而来, 内而燕, 晋, 秦, 陇诸商人, 则挟财货驮茶布什物, 以贸蒙人之马牛,露天列幙,盘亘十余里,坌涌雾积,日常数万人,历时七八日,始各交易而退,亦煌煌乎大观矣。达拉特王且引申其说曰:弓矢马蹻,皆元成吉思汗所亲御。弓矢度之神幄中,马蹻遗于准噶尔境之沙阜上,届祭期,乃敬舁之往,冀以亲其手泽焉。白马白驼,则由七旗轮供之,老乃一易,易时先延喇嘛僧唪经数坛,别制银牌,结其鬃而系之,居恒纵之草地,无与牧者,先祭三日,则自来,祭毕则自去,方祭之殷,则竟日植立幄外氍毹上,不拴系,不啮饮,亦自咆嘶走动也。
顽儿冢出诸城东门三里有小邨曰许庄,许为邨中着姓,自元明来聚族于此,邨以是得名。邨尾有顽儿冢.邨中子弟有不率父兄之教者,父兄辄行厌胜术,夜半,乘子弟熟睡,断其发数绺,潜瘗于冢,则顽劣者可易而为循谨,故老相传,谓有奇验,故信之者弥笃云。冢傍山麓有古碣为识,剔抉莓苔字画尚可辨,碣之阳题曰「顽儿许大荣之墓」。其阴有铭,辞曰:「升木猱,出柙兕,紧何人,许氏子。吁嗟乎,禽犊之爱有如此,凡为母者可鉴矣。」下署「乾隆己酉,诸城县训导沈圻题此数语以儆邑人」。
香冢京师南下洼之窑台,在陶然亭东,其地有香冢、鹦鹉冢,相传香冢为张春峐侍御瘗文稿处,鹦鹉冢则瘗谏草处也。香冢铭云:「浩浩愁,茫茫刧,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又诗云:「萧骚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又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
闽中坟墓坟墓之制,各地异俗,大率葬平壤者多简率,葬山陵者多坚致.如闽中坟墓,其营造犹近古制,而异其习尚,他处仅夫妻有合墓之义,闽中土大夫之家,常合祖孙父子数世为一墓。其俗以三世计,约几何人,即就山凿一深穴以为圹,广大如屋,中一石榻,如其家三世共十人者,则此石榻可容置十棺,穴口就石凿三门,含有机括,封固即不可复开.穴上则用磁粉油泥等,筑一或圆或长方之墓形。其第一世棺入圹后,即封其墓之中门,右一门本虚设,左一门留以启闭,子孙岁时入而洒扫。俟三世棺均入圹,则并左一门亦封之,即永不得开矣。故闽中古墓,虽历时至久,均复存在,纵经兵燹,从无伐墓之举,以其坚不得开也。
外蒙古人不知墓自过外蒙布音图河,山湾往往有石柱对峙,上有龙纹及日月象,率已剥蚀,盖元时显官归葬以志墓者,外蒙人尚焚尸火葬,不知有墓也。志伯愚尝过其地,询之台官,则以天下石柱为答,固不知为墓也。
清稗类钞 徐珂 编 地理类
清稗类钞地理类 城寨附 道路附 桥梁附全国环游纪程今欲环游本国,周历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二十二省及蒙古、西藏、青海等处,汽船汽车而外,所恃以为交通之具者,人与马骡所致力之舟车是也。
自江苏上海县至安徽怀宁县吴淞 「 属江苏宝山县.」 汽船沿江苏境 「 江苏南北距四百里,东西距八百里,无高山峻岭,而有扬子江横贯其中。湖之大者曰洪泽、曰高邮、曰太湖。」 之黄浦江而下,水流浩瀚,东北行三十里,至吴淞口,为光绪间所辟商埠,两岸建炮台,海口有灯塔,以便船舶夜行。 「 有铁道通上海,并由苏州而达江宁。」
崇明县 「 属江苏太仓州。」 既出吴淞口,有岛横扼扬子江 「 即长江。」 入海之处曰崇明县,盖江水自上流挟沙至此,积滞而成也。长一百八十里,广五十里,土宜植棉,岛民约百万.江阴县 「 属江苏常州府。」 自吴淞入扬子江,由北口转西北,经狼山, 「 属江苏通州。」 以傍岸淤浅,下椗江心,行客至此,皆携装刺小艇以渡北岸之通州。其南岸为福山镇, 「 属江苏常熟县.」 江面宽广,沙滩深浅不定。少顷西行,至江阴县稍停,江之南岸有炮台,设兵驻守,盖此为扬子江第一门户也。江阴以西有圌山,江面至此颇隘,水流峻急。
丹徒县 「 江苏镇江府府治。」 自江阴西行,至丹徒下椗,装卸客货,约半日之久,地为通商巨埠,往来扬子江、运河间者必取道于此,故船舶云集,贸易繁盛。租界临江,土名银山门,城东北有焦山,西南有金山。
江宁县 「 江苏江宁府府治,一称南京。」 越丹徒而南至江宁,江苏省会也。商埠曰下关,在神策门外江岸,明太祖孝陵在朝阳门外。城中有秦淮河、莫愁湖、雨花台诸胜。
芜湖县 「 属安徽太平府。」 自江宁泝江而上,过釆石矶, 「 属安徽当涂县.」 壁立千仞,最擅形势,盖已入安徽境 「 安徽界江苏之西,东西距七百余里,南北距九百里。西南境多山,余皆平衍。扬子江通其南,淮水贯其北,中有巢湖,水广而浅.」 矣。由此而西经东、西梁山,水受山束缚,江面骤窄,炮台夹江而守。至芜湖,地在扬子江南岸,形势便利,为安徽最盛之商埠。
怀宁县 「 安徽安庆府府治。」 芜湖西上至大通镇, 「 属安徽铜陵县.」 以客货装卸颇繁,亦椗泊焉。俄而西行至此,地当长江北岸,为安徽省会,江水三面环城,西有众山高耸,地势雄壮。
鄱阳湖 「 属江西。」 自怀宁泝江西行,入江西境。 「 江西东西距八百里,南北距千里,三面环山,惟省北地势开展,控引江湖,土质肥腴,近湖之区尤胜。西境萍乡县有煤矿,且有铁道二百余里西通湖南醴陵,以资转运.东北景德镇瓷业之隆,甲于世界。」 过马当山,遥望小孤山,高峯独耸,峭立江心,上有小姑庙,巍楼杰阁,下临无地,江流湍急,其西即湖口 「 内湖外江。」 镇。江水冲击,声如洪钟者,石钟山也。
自江西湖口镇至南昌县自湖口镇改乘小汽船南行,入鄱阳湖。湖长二百七十里,广六十余里,我国大湖当以此为第二。
南昌县 「 江西南昌府府治。」 星子县 「 江西南康府府治。」 既至鄱阳湖,见有渔舟无数,知渔利甚溥也。过星子,则见庐山耸峙于前,山有白鹿洞。 「 宋儒朱子讲学之地。」 南行至吴城镇, 「 属江西都昌县.」 小泊,镇当赣江入湖之处,至此而舟入江矣。冬令水浅,汽船不易驶。由此而南,至南昌,江西省会也。南昌以南为赣江,水益浅,多滩,禾田两岸相望,时见古塔。
自江西湖口镇至湖北夏口厅九江县 「 江西九江府府治。」 南昌之游毕,返湖口,复乘汽船上驶。江流迅疾,五十里至九江,地居扬子江上下游之中央,商务繁盛。租界在城西江干一带,遥望庐山环亘,约数百里,西人率于山上避暑。
黄冈县 「 湖北黄州府府治。」 自德化西驶入湖北境, 「 湖北居扬子江西游,为中原要地,东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八百里,东西北多山,南路平坦。江、汉交流,湖陂相属,故水陆运输最为利便。土质腴美,农业最丰,西境冈岭纵横,矿产尤盛,大冶之铁、夏口之煤皆已开采。」 至武穴小泊。过富池口,南北岸万山拱合,上流为田家镇,形势险要,自此而蕲州、 「 湖北黄州府蕲州州治。」 黄石港、黄冈皆泊舟片时.黄冈城西北之赤壁山,屹立江滨,石壁皆赤色。 「 东有宋苏轼故居。」
夏口厅 「 属湖北汉阳府。」 舟过黄冈西北行,江流曲折,至夏口泊焉。地当扬子江北汉水东,为京汉铁道中枢,列肆之长约十里,水陆交便,贸易至盛,英、法、俄、德、日皆有租界。汽船至此,将仍沂江而下,以还上海。
自湖北夏口厅至武昌县武昌 「 湖北武昌府府治。」 自夏口西渡汉水至汉阳, 「 湖北汉阳府府治。」 其地有专制铁板铁轨之铁政局。南渡扬子江,为武昌,湖北之省会也,面江而负山。汉阳门上有黄鹤楼,毁于火矣。
岳阳县 「 湖南岳州府府治。」 自武昌复至夏口,改乘浅水汽船,西南溯江而上,过陆溪口 「 三国时,周瑜攻曹操之地,亦称赤壁。」 南入荆河口,洞庭湖、扬子江会合处也。入湖南境, 「 湖南当洞庭湖之南,东西距九百里,南北距千里,全境多山岭,其尤著者曰衡山,五岳中之南岳也。
省北近湖之处多平原,水之大者曰湘、沅、资、澧,湘最巨。地质腴厚,产米、麻、烟、棉、茶、纸、木材,矿产尤多煤。南境瑶、苗杂处。近自汉口敷设铁道纵贯本省之地,达于广东省城。」 至岳阳。地为湘省门户,租界在城北十五里,全省货物出入,皆由此。城有岳阳楼,俯视洞庭,夙推名胜。
洞庭湖 长沙县 「 湖南长沙府府治。」 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周九百余里,为五湖冠,多沙洲岛屿,君山尤大,近湖多沮洳之地。沿湖东岸行,入湘江,上溯,过湘阴县, 「 属湖南长沙府。」 附近有汨罗水。 「 楚屈原怀石自沈于此。」 南行至长沙,湖南之省会也。据湘江东岸,民物殷阜,后辟为商埠。
自湖南岳阳县至湖北宜昌县沙市 「 属湖北。」 宜昌县 「 湖北宜昌府府治。」 由长沙折回岳阳,复乘浅水汽船溯江上行,西北至沙市,贸易繁盛,俗称小汉口,租界在镇之西。自此而上,江中时有沙礁,舟人驾驶惟谨。至宜昌,泊焉,汽船之航路止于此。再上,则江水湍急,数里一滩,改赁民船,乃可上达.楚蜀客货之转运,必于宜昌上下,故为巨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