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绀珠

  诗二十四名
  赋 颂 铭 赞 文 诔 箴 诗 行 咏 吟题 怨 叹 章 篇 操 引 谣 讴 歌
  曲 词 调 【元乐府古题序诗之流为二十四名皆诗人六义之余】
  三十六体
  李商隐 温庭筠 段成式 【唐书用俪偶相夸号三十六体 三人皆行第十六】
  二友
  陶渊明柳子厚二集【东坡谓之南迁二友】
  四科
   儒 文 史 【宋泰始六年初置总明观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
  奏论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魏文帝典论论文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诗三变
  自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汉魏为一等 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为一等 自沈宋以后定着律诗下及今日为一等 【朱文公曰古今之诗凡有三变】
  江西诗社宗派图【二十五人】
  黄庭坚【宗派之祖】 陈师道 潘大临 谢逸 洪朋 洪刍 饶节 祖可 徐俯 林敏修 洪炎 汪革李錞 韩驹 李彭 晁冲之 江端本 杨符 谢迈 夏倪 林敏功 潘大观 王直方 善权 高荷 吕本中【本中作图】
  博学宏辞十二体
  制 诰 诏 表 露布 檄 箴 铭 记 赞颂 序
  诗六对
  正名对【天地日月】 同类对【花叶草芽】 连珠对【萧萧赫赫】 双声对【黄槐绿柳】 叠韵对【彷徨放旷】 双拟对【春树 诗苑类格唐秋池 上官仪云】
  诗八对
  的名 异类 双声 叠韵 聨绵 双拟 文隔句 【同上】
  赋二十体
  叙事 颂德 纪功 赞序 缘情 明道 祖述论理 咏物 述咏 引类 指事 析微 体物假象 旁喻 叙体 总数 双关 变态 【范文正公赋林衡鉴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势】
  墨义十条
  五经取通五 明经通六 【唐选举志】
  集录三类
  楚辞 别集 总集 【旧唐志丁部】
  四库【唐】
  经库【马怀素】 史库【沈佺期】 子库【武平一】 集库【薛 景龙稷 文馆记】
  六阁【宋】
  经典 史传 子书 文集 天文 图画 【景德二年龙图阁下列六阁】
  羣书六例
  六籍琼华 信史瑶英 玉海九流 集苑金銮 绛阙蕊珠 凤首龙编 【南唐朱遵度羣书丽藻目录撰古今文章着为六例总杂文一万三千八百首】
  百将传
  起周太公至五代刘词凡百人【张预撰】
  十国纪年
  吴 唐 蜀 后蜀 吴越 闽 汉 楚 荆南北汉 【刘恕十国纪年四十卷】
  百官公卿表【宋朝】
  自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依司马迁法记大事于上方【司马光赵彦若修】 起建隆迄靖康【李焘续】
  元和制策
  元稹 独孤郁 白居易 【唐艺文志三卷】
  歌诗四章
  日重光 月重轮 星重辉 海重润 【古今注汉明帝为太子乐人作歌诗赞太子之德】
  五诗
  明堂 辟雍 灵台 宝鼎 白雉 【班固东都赋五篇之诗】
  五颂
  班固 贾逵 傅毅 杨终 侯讽 【论衡永平中诏上神雀颂百官文皆瓦石唯五颂金玉孝明览焉】
  十二州箴
  荆 扬 兖 豫 徐 靑 幽 冀 并 雍 益交 【扬雄十二州箴 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三都赋
  蜀都 呉都 魏都 【晋左思赋三都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呉蜀】
  四子讲德论
  微斯文学 虚仪夫子 浮游先生 陈邱子 【汉王褒旣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
  四论
  帝王好尚 选任贤能 近名 推委臣下 【范文正公为四论以献】






  小学绀珠卷四
<子部,类书类,小学绀珠>
  钦定四库全书
  小学绀珠卷五
  宋 王应麟 撰
  厯代类
  三皇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有熊氏 【孔安国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
  伏羲 女娲 神农 【郑康成】
  伏羲 神农 祝融 【白虎通】
  燧人 伏羲 神农 【宋均 谯周 风俗通云遂皇戯皇农皇】
  天皇 地皇 人皇 【皇王大纪】
  天皇 地皇 泰皇 【史记秦纪 索隐炎黄二帝虽相承帝王世纪中间隔八帝五百余年】
  五帝
  少昊金天氏【史记有黄帝无少昊】 颛顼髙阳氏 帝喾髙辛氏帝尧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书序 帝王世纪】
  黄帝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史记 大戴礼 家语】太皥【木】炎帝【火】黄帝【土】少皥【金】颛顼【水 月令家语】
  包牺 神农 黄帝 尧 舜 【皇王大纪】
  二帝
  尧【甲辰即帝位】 舜
  黄帝 炎帝 【国语】
  三代
  夏 商【又殷】 周 【汉书注三季三代之末左传注二叔夏殷之叔世】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文王 【孟子注孔子间居注】
  四代
  虞 夏 殷 周 【学记注】
  五代
  黄帝 尧 舜 禹 汤 【祭法 并颛顼喾为七代】
  唐 虞 夏 殷 周 【鲁灵光殿赋】
  八代
  五帝 三王 【陆机五等论崔寔政论八世注三皇五帝】
  二代
  夏 殷 【论语周监于二代】
  殷贤圣之君六七作
  汤 太甲 太戊 祖乙 盘庚 武丁 【孟子】
  三宗【殷】
  太宗太甲 中宗太戊 髙宗武丁【汉刘歆曰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三后【周】
  太王 王季 文王 【诗三后在天】
  禹  汤  文王 【离骚三后之纯粹】
  二后
  文王 武王 【诗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二后文武也】
  四王 六君
  禹 汤 文 武 【左传四王之王也注】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陆防奏议此六君者天下之盛王也莫不从谏以辅徳询众以成功】
  五伯【又曰五霸】
  夏伯昆吾 商伯大彭豕韦 周伯齐桓晋文
  齐桓 晋文 宋襄 秦穆 楚庄 【左传五伯之霸也注 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注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汉地理志注同】
  齐桓 晋文 楚庄 呉阖闾 越勾践 【荀子五伯】齐桓 宋襄 晋文 秦穆 呉夫差 【汉诸侯王表注】
  二文
  晋文侯仇 文公重耳 【左传复二文之业】
  诗十五国风
  周南 召南 【正风】邶 鄘 卫 王 郑 齐 魏唐 秦 陈 桧 曹 豳 【变 今诗之风  次第】
  豳 齐 衞 桧 陈 唐 秦 郑 魏 曹 【变风之先后】
  周 召 邶 鄘 衞 王 郑 齐 豳 秦 魏唐 陈 桧 曹 【未删诗之前季札所听乐歌次第】
  周 召 邶 鄘 衞 王 桧 郑 齐 魏 唐秦 陈 曹 豳 【郑氏诗谱次第 欧阳子诗谱序周召王豳同出于周邶鄘并】
  【于卫桧魏无世家其可考者陈齐魏晋曹郑秦封国之先后】
  六王
  夏啓有钧台之享 商汤有景亳之命 周武有孟津之誓 成有岐阳之搜 康有酆宫之朝 穆有涂山之防 【左传椒举言六王之亊】
  二皇
  伏羲 神农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五王
  尧取人以状 舜取人以色 禹取人以言 汤取人以声 文王取人以度 【大戴礼此四代五王之取人】
  十二氏
  容成氏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畜氏 轩辕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伏戏氏 神农氏 【庄子注十二氏皆古帝王 续汉厯志元命包干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
  九主
  三皇 五帝 夏禹 【史记伊尹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云或曰谓九皇】
  春秋鲁十二公
  隐【十一】 桓【十八】 庄【三十二】闵【二】 僖【三十三】文【十八】 宣【十八】成【十八】 襄【三十一】昭【三十三】 定【十五】 哀【十 二百四四 十二年】
  封禅七十二君
  管仲曰古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记者十有二 无怀氏 虙羲 神农氏 炎帝【神农后】黄帝颛顼 帝喾 尧 舜 禹 汤 周成王 【史记汉郊祀志 班固典引曰作者七十有四人注自古封禅七十二君并汉武帝光武 韩诗外传古封泰山禅梁父者万余人仲尼观焉不能尽识】
  十二诸侯
  鲁 齐 晋 秦 楚 宋 衞 陈 蔡 曹 郑燕 【史记 汉书东方朔传注十二国谓鲁衞齐楚宋郑魏燕赵中山秦韩 史记表十二诸侯首】
  【鲁讫呉实十三国不数呉 刘向战国防序万乗之国七千乗之国五】
  六国
  燕【召公奭始封】 楚【始熊绎受封】 魏【魏斯分晋】 赵【赵籍分晋】 韩【韩防分晋】齐【田和并齐】 并秦为七国【又曰七雄】并宋【微子始封】衞【康叔始封】中山
  【鲜虞】为九国【贾谊过秦论云九国之师】
  七制 五宗
  髙祖 太宗文帝 世宗武帝 中宗宣帝 世祖光武 显宗明帝 肃宗章帝 【文中子续书有七制皆汉之贤君】太宗 世宗 中宗 显宗 肃宗 【杨赐传二祖五宗】
  二祖
  髙祖 世祖 【汉二祖】
  三祖
  太祖【武帝】 髙祖【文帝】 烈祖【明 魏三帝 祖】
  三国
  汉【刘备昭烈】 魏【曹丕文帝】 呉【孙权大帝】
  六朝
  呉 东晋【司马】 宋【刘】 齐【萧】 梁【萧】 陈【陈 皆都建康】
  六代
  晋 宋 后魏【拓跋】 北齐【髙】 后周【宇文】 隋【杨 文中子续诗备六代】
  夏 殷 周 秦 汉 魏 【曹元首六代论】
  三宗【唐】
  太宗 宗 宪宗 【范祖禹曰贞观之治几于三代开元之治几于贞观元和之政号为中兴】
  五代【又曰五季】
  梁 唐 晋 汉 周 【五十六年更八姓十有四君】
  十六国
  前赵【刘渊称汉曜号赵】 后赵【石勒  冉闵号魏】 前秦【苻洪】 后秦【姚苌】西秦【乞伏国仁】 前燕【慕容皝】 后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徳】
  北燕【冯跋】 前凉【张轨】 后凉【吕光】 南凉【秃发乌孤】 西凉【李暠】北凉【沮渠蒙逊】 夏【赫连勃勃】 蜀【李雄寿称汉】
  十国
  呉【杨行密】 南唐【李升后称江南】 前蜀【王建】 后蜀【孟知祥】 南汉【刘隐】 楚【马殷】 呉越【钱镠】 闽【王审知 延政号殷】 南平【髙季兴】 北汉【刘崇】
  【邵子曰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霸冬也七国冬之余洌也汉王而不足晋霸而有余三国霸之雄者也十六国霸之丛者也南五代霸之借乗者也北五朝霸之传舎者也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郡之霸江汉之余波也唐季诸鎭之霸日月之余光也后五代之霸日未出之星也】十八王
  西楚【项籍】 衡山【呉芮】 临江【共敖】 九江【英布】 常山【张耳】 代【赵歇】 临淄【田都】 济北【田安】 胶东【田市】 雍【章邯】 塞【司马欣】翟【董翳】 燕【臧荼】 辽东【韩广】 魏【魏豹】 殷【司马卬】 韩【韩成】 河南【申 汉表谱阳 十八王】
  十纪
  九头 五龙 摄提 合雒 连通 序命 循飞因提 禅通 疏仡  【广雅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大率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后汉厯志 元命苞干凿度皆以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
  六纪
  九头纪 五龙纪 摄提纪 合洛纪 连通纪 序命纪 【六艺论遂皇之后厯六纪九十一代】
  二周
  西周 东周 【大亊记显王二年赵与韩分周为二东西周各为列国又见前 世本西周桓公揭居河南东周惠公班居洛阳】
  十五王【周】
  后稷 不窋 鞠陶 公刘 庆节 皇仆 差弗毁隃【音逾】 公非 髙圉 亚圉 公祖 大王 王季文王 十八王加武王成王康王 【周语太子晋曰自后稷之始基】
  【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衞彪傒曰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
  六君子
  禹 汤 文 武 成王 周公 【礼运】
  二公【二伯】
  齐桓有召陵之师 晋文有践土之盟 【左传椒举言二公之事汉志二伯齐桓晋文】
  五龙
  皇伯 皇仲 皇叔 皇季 皇少 【春秋命厯序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五世
  唐 虞 夏 殷 周 【王符潜夫论】
  四圣
  颛顼 帝喾 尧 舜 【史记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四人迪哲
  殷王中宗 髙宗 祖甲 周文王 【无逸】
  五圣
  尧 舜 禹 汤 周文王 【淮南子】
  秦六世
  孝公 惠文王 武王 昭襄王 孝文王 庄襄王【贾生过秦论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四代
  北朝魏周齐 南朝陈 【文中子除四代之法】
  圣贤类
  三圣
  伏羲 文王 孔子 【汉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厯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禹 周公 孔子 【孟子曰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尧 舜 禹 【董仲舒曰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授而守一道 汉功臣表汤法三圣】文王 武王 周公 【汉诸侯王表三圣制法】
  三子
  伯夷【圣之清】 伊尹【圣之任】 栁下惠【圣之 孟子三子者和  不同道其趋一也】
  二老
  伯夷 太公 【孟子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老子 老莱子 【孙绰天台山赋蹑二老之踪】
  四科 十哲
  徳行 顔渊【回】 闵子骞【损】 冉伯牛【耕】 仲弓【冉雍】言语 宰我【予】 子贡【端木赐】
  政事 冉有【求】 季路【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