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绀珠

  五驭
  鸣和鸾【和在式鸾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 逐水曲【御车随逐水势屈曲而不坠水】 过君表【毛诗传曰褐缠旃以为门君表褐缠旃也】 舞交衢【衢道也谓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节】 逐禽左【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以射之周礼保氏注】
  六乐【六代乐】
  云门【黄帝 大司乐云门大卷】 大咸【尧 咸池】 大韶【舜 大司乐作防】 大夏【禹】 大濩【汤】 大武【武 周所存六代之乐 周礼王 保氏注 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 大司徒以防万民之情而敎之和疏云保氏敎六乐敎以书大司乐敎以舞】
  葛天氏八阕
  载民 鸟 遂草木 奋五谷 敬天常 达帝功依地德 总万民之极 【吕氏春秋】
  乐记二十三篇
  乐本 乐论 乐施 乐言 乐礼 乐情 乐化乐象【一云象法】 宾牟贾 师乙 魏文侯 【十一篇合为一篇】 奏乐 乐器 乐作 意始 乐穆 说律 季札 乐道 乐义 昭本 昭颂 窦公 【十二篇 礼记名存书亡 正义】
  八乐
  云门 五英 六茎 大卷 韶 濩 夏 武 【易通卦验舞八乐】
  雅乐四曲
  鹿鸣 驺虞 伐檀 文王 【魏杜防传旧雅乐四曲】
  乐语五均
  河间献王乐元语云天子取诸侯之士以立五均则市不二贾四民常均【汉食货志注】
  鲁四代乐
  象箾南籥【文王】 大武【武王】 韶濩【汤】 大夏【禹】 韶箾【舜左传吴公子札来聘请观周乐注鲁用四代乐正义云不得用云门大咸】
  乡饮乐十七章
  鹿鸣三奏 南陔一奏 南有嘉鱼四奏 崇邱一奏关雎五奏 鹊巢三奏 【唐会要】
  升歌三终
  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仪礼乡饮酒礼 大射乃歌鹿鸣三终乃管新宫三终其篇亡】
  笙入三终
  笙入乐南陔白华华黍【乡饮酒礼】
  间歌三终 合乐三终
  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 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合乐谓歌乐 同上 燕礼遂歌乡与众声俱作 乐乡饮酒义工告乐备】
  九招乐【招音韶】
  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史记帝舜纪 禹乃兴九招之乐 大司乐九磬之舞刘原父曰招有九名识其名焉祈征角之谓也】
  五乐
  琴瑟【春】 笙竽【夏】 鼓【季夏】 钟【秋】 磬【冬 汉郊祀志舜修五乐注】
  鼓 钟 铎 磬 鼗 【鬻子禹以五声听治】
  九夏
  王夏 肆夏 昭夏 纳夏 章夏 齐夏【侧皆反】族夏祴夏【古哀反】骜夏【五羔 周礼钟师以钟鼓奏九夏夏反  大也乐之大歌有九 九夏】
  【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
  三夏
  二曰肆夏一名樊【国语作】 三曰韶夏一名遏 四曰纳夏一名渠 【左传 奏肆夏之三 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 国语金奏肆夏繁遏渠 周礼注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思文也 樊遏渠左传国语注分为三夏之别名】
  文王之三
  大雅之首文王 大明 緜 【左传工歌文王之三两君相见之乐也】
  鹿鸣之三
  小雅之首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左传歌鹿鸣之三】
  禹歌四章
  大化 大训 六府 九原 【尚书大传 注四章皆歌禹之功】
  春秋三传 五传
  左氏【邱明鲁太史】 公羊【高齐人】 谷梁【赤一名喜一名俶鲁人】 并邹氏夹氏为五传【邹氏无师夹 艺文志春秋分为五氏未有书  武帝立五博士春秋公羊孝宣立谷梁平帝立左氏】
  五始
  元者气之始 春者四时之始 王者受命之始 正月者政敎之始 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汉书注 春秋正月书王者九十二 二月书王者二十三 三月书王者十九】
  四系
  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 【杜预春秋左传序】
  五例
  一曰微而显 二曰志而晦 三曰婉而成章 四曰尽而不污 五曰惩恶而劝善 【左传序 发传之体有三为例之情有五】
  五家谷梁说
  尹更始 刘向 周庆 丁姓 王彦 【汉贾逵兼通五家谷梁说】
  三国史记
  晋乗 楚梼杌 鲁春秋 【孟子】
  春秋纲领七家
  孟子 庄子 董子 文中子 邵子 张子 程子【胡文定公春秋传】
  春秋五十凡
  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释例 母弟二凡其义不异】
  三科九旨
  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此二科六旨也 内其国而外诸侯内诸侯而外夷狄此三科九旨也 【何休说】
  百二十国宝书
  孔子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公羊 史通如楚书郑志鲁之春秋传疏 魏之纪年此其可得言者】
  国语二十一篇
  周 鲁 齐 晋 郑 楚 吴 越
  四谱
  国谱 年谱 地谱 人谱 【邓明世春秋四谱】
  三传疏
  左氏正义【孔颖达】 公羊疏【徐彦】 谷梁疏【杨士勋】
  古易五家
  吕大防【十二篇】 晁说之【并十二为八】 睢阳王氏 东莱吕氏【各定为十二篇】 周燔【乂改更 读书目言古次序  易者为五家】
  易九家
  荀爽 京房 马融 郑 宋衷 虞翻 陆绩姚信 翟子 【释文序 荀爽九家集解】
  易九师说
  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汉艺文志】
  易九图
  河图 洛书 伏羲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六十四卦次序 六十四卦方位 【伏羲四图其说出邵氏】 文王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卦变 【朱文公易本义易之图九】
  四易
  有天地自然之易 有伏羲之易 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易本义】
  易有四体一用三伏羲先天体也连山天易归藏地易周易人易用也【张行成云】
  易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太关子明洞极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郑东卿云】
  书三家
  欧阳【字和伯】 大小夏侯【胜 建 汉儒林传】
  补亡诗六篇
  南陔 白华 华黍 由庚 崇邱 由仪 【晋束晳肄修乡饮之礼补着其文 刘原父曰六篇有声无诗故云笙不云歌非亡失乃无也 朱文公曰乡饮酒燕礼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
  三礼图
  冠冕衣服见吉凶之象宫室车旗见古今之制弓矢射侯见尊卑之别钟鼓管磬见法度之均祭器祭玉见大小之数圭璧缫借见君臣之序丧葬饰具见上下之纪【聂崇义重集三礼图二十卷】
  礼五传弟子
  高堂生传萧奋 孟卿 后苍 戴德戴胜 【郑康成六艺论】
  仪礼经传通解
  朱文公以仪礼为经取礼记及诸经史书所载附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为经传通解二十三卷【家礼五乡礼三 学礼十一 邦国礼四】集传集注十四卷【王朝礼十四】丧祭二礼属之门人黄榦类次
  三朝记
  孔子三见哀公言成七卷【七略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
  三家礼范
  司马氏 程氏 张氏 【张宣公栻所次】
  孝经六家
  孔安国【古文二十二章】 郑康成【十八章】 韦昭 王肃 虞翻刘邵 【孝经序举六家之异同 古文庻人章分为二曾子敢问章分为三又多闺门一章】
  孝经二家
  孔安国 郑氏【或云 隋志梁代二家并立国学 唐郑 刘子元上孝经注议云孝经非郑所注其验十二条行孔废郑于义为允司马贞请郑孔并行明皇纂诸说自注以夺二家】
  论语三家
  古论【二十一篇分尧曰下章有两子张】 鲁论【二十篇】 齐论【二十二篇有问王知道】
  论语十三家
  衞瓘 缪播 栾肇 郭象 蔡谟 袁宏 江惇蔡系 李充 孙绰 周怀 范甯 王珉 【皇侃疏列十三人云此十三家江熙所集】
  四子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朱文公曰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先读大学次及语孟而后会其归于中庸】
  孟子音释二家
  张镒 丁公着 【孙奭等刊正二家集成音义一卷】
  尔雅十九篇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亲 释宫 释器 释乐释天 释地 释邱 释山 释水 释草 释木释虫 释鱼 释鸟 释兽 释畜【许六 疏云释诂反  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
  小尔雅十三章【孔鲋 晁氏曰先儒谓尔雅撰  周公训成王之书】
  郑氏九书
  周书 尚书 尚书中候 尚书大传 毛诗 周礼仪礼 礼记 论语 【唐刘子曰晋中经簿凡九诗皆曰郑氏注名】
  五说
  诗 书 春秋 礼 乐【唐刘迅】
  三经
  书 诗 周礼 【龟山先生三经义辩辩王安石三经义之失】
  羣经音辩
  辩字同音异 辩字音清浊 辨彼此异音 辩字音疑混 辩字训得失 【贾昌朝辨正凡五门】
  河洛六艺
  河洛五九 六艺四九 谓八十一篇【后汉张衡传注】
  百名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聘礼 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版也】
  三字石经
  古 篆 隶 【水经注魏正始中立】
  六书
  象形【日月之类】 会意【武信之类】 转注【考老之类】 处事【上下之类说文云指事汉志云象事】 假借【令长之类】 谐声【江河之类 说文云形声汉志云象声周礼保氏注】
  九数
  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粟米【以御交质变易】 差分【一名衰分以御贵贱禀税】 少广【以御积幕方圆】 商功【以御力程积实】 均输【以御逺近劳费】 盈朒【一云赢不足以御隐杂互见】 方程【以御错糅正负】 勾股【一云旁要以 即九御高深广逺 章周礼保氏注 内则十年学书计谓六书九数】
  三苍
  苍颉篇【李斯作】 训纂篇【扬雄作】 滂喜篇【贾访 隋作  志】苍颉篇爰歴篇【赵髙作】 博学篇【胡毋敬作】通谓之三苍【说文系传】
  六体书
  古文 奇字 篆书 隶书【又曰佐书】 缪篆 虫书 【说文甄丰等改定古文时有六书】
  大篆 小篆 八分 隶书 行书 草书 【张怀瓘六体论】
  八体书
  大篆 小篆 刻符 虫书 摹印 署书 殳书隶书 【说文秦书有八体】
  古文 大篆 小篆 隶 飞白 八分 行 草【周越书苑八体】
  四体
  古文 篆 隶 草 【衞恒四体书势】
  十体
  古文 大篆 八分 小篆 飞白 倒薤 散隶悬针 鸟书 垂露 【唐元度十体】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行书 飞白 草书 【张怀瓘十书】
  书学
  石经三体【古文篆隶】 说文 字林 【唐志】
  书五变
  古文【苍颉】 大篆【史篆】 小篆【李斯】 隶书【程邈】 草书【汉 隋志】
  字五体
  古文【废而不用】 大篆【石经载之】 小篆【印玺旛碣所用】 八分【石经碑碣所用】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  唐六庾肩吾曰隶书今之正书  典】
  三体
  古文 秦篆 汉隶 【句中正书孝经】
  俗 通 正 【颜氏干禄字书】
  算学
  九章 海岛 孙子 五曹 张邱建 夏侯阳 周髀 五经 缀术 缉古 记遗 二等数 【唐志】
  七略
  辑略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刘歆总羣书奏七略】
  七志【宋】
  经典 诸子 文翰 军书 阴阳 术艺 图谱【道佛附 王俭撰 唐见  韦述续七志】
  七录【梁】
  经典 记传 子兵 文集 技术 佛 道 【阮孝绪隋许善心效七录更制七林】
  四部 四类
  甲【六艺小学】 乙【诸子兵书术数】 丙【史记旧事】 丁【诗赋图赞 晋荀汲冢书  勗分四部】
  经【甲】 史【乙】 子【丙】 集【丁 唐志分为四类四库书本有正有副 元行冲上羣书四类 康节先生劝学曰二十岁之后三十岁之前朝经暮史画子夜集】
  九流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 道家【出于史官】 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 法家【出于理官】 名家【出于礼官】 墨家【出于清庙之官】 从横家【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出于议官】 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并小说为十家【小说家出 艺于稗官  文志】
  六家
  阴阳 儒 墨 法 名 道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八儒
  子张氏 子思氏 颜氏 孟氏 漆雕氏 仲良氏孙氏 乐正氏 【韩非子孔子之后儒分为八 陶渊明圣贤羣辅录仲良氏公孙氏】
  三元
  天元二十七首【中至事】 地元二十七首【更至昆】 人元二十七首【减至 扬雄太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养  家七百二十九赞为天地人三元 首衡错测攡莹数文槐图告凡十一篇】
  文中子六经
  礼论 乐论 续书 续诗 元经 赞易 【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之旨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
  四子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眞经】 文子【通元眞经】 列子【冲虚 唐眞经 崇学习老庄文列曰道】
  三墨
  相里氏 相夫氏 邓陵氏 【韩非子墨子之后墨离为三 庄子相里勤之弟子邓陵之属相为别墨】
  宋铏尹文 相里勤五侯子 苦获已齿邓陵子 【陶渊明集三墨】
  八览
  有始 孝行 愼大 先识 审分 审应 离俗恃君 【吕氏春秋八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