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事实类苑


  ○南郊置五使

  每南郊大礼,循唐制命五使,宰相为大礼使,学士为礼仪仗使,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而礼仪使本太常卿事,主事图卤簿使是其职也。仪仗使排列之,而卤簿使督摄之,其职颇相通。

  ○资政殿学士 大学士

  景德中,上欲优宠王钦若,乃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处之。既而有司定议,班在翰林学士下。寻又置资政殿大学士,亦以钦若为之,而班在翰林承旨之上。则资政殿学士与大学士,皆自王钦若始也。

  ○端明殿学士

  后唐明宗不知书,每四方章奏,止令枢密使安重诲读之,而重诲亦不晓文义。宰相孔循请置端明殿学士二员,班在翰林学士上,以冯道、赵凤为之,则端明殿学士自冯道、赵凤始也。国初,亦尝置此职,而班在翰林学士之下,寻改为文明殿学士,以侍郎程羽为之,序立乃在枢密副使下。逮明道初,复改承明殿为端明,再置端明殿学士,而班在资政殿学士下,以宋绶为之,则本朝端明殿学士,自宋绶始也。

  又

  端明殿学士,五代后唐时置,国朝尤以为贵,多以翰林学士兼之。其不以翰苑兼职及换职者,百年间,纔两人,特拜程戡、王素是也。 【此条今见归田录卷二。】

  ○御史言事不白长官

  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自刘子仪为中丞,始牓台中,今后御史有所言,不须先白中丞杂端,至今如此。 【此条今见归田录卷一。】

  ○龙图阁官

  本朝太宗御书及典籍图书宝瑞之物,并载于龙图阁,而阁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故景德初,杜镐、戚纶为龙图阁待制,不数年,镐迁龙图阁直学士,班在枢密直学士下。至祥符中,镐又迁龙图阁学士,而班在枢密直学士上,则本朝龙图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皆自杜镐始也。又祥符末年,以崇文院检讨冯元为太子中允,直龙图阁,则本朝直龙图阁,自冯元始也。

  ○天章阁官

  本朝真宗御集、御书,并藏于天章阁。天圣末,始置待制,以范讽为之。景佑中,又置侍讲,以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为之。则本朝天章阁待制、天章阁侍讲,自范讽、贾昌朝始也。 【并青箱杂纪。】

  ○三馆

  唐两京皆有三馆,而各为之所,所以逐馆命修撰文字。而本朝三馆合为一,并在崇文院中。景佑中,命修总目,则在崇文院,余各置局他所,盖避众人所见。太宗实录在诸王赐食厅,真宗实录在元符观。祥符中,修册府元龟,王文穆为枢密使,领其事,乃就宣徽南院使厅,以便其事。自后遂修国史会要,名曰编修院。又修仁宗实录,而英宗实录同时并修,遂在庆宁宫,史馆领历日局,置修撰二员,宰相为监修。自置编修院,以修撰一人主之,而日历等书,皆析归编修院。

  ○三卫 【明抄本作『衙』】 官

  旧制,侍卫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司,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止置马步军指挥使以来,侍卫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列为三衙也。五代军制,已无典法,而今又非其旧制者,多矣。 【此条归田录连接于卷二十六『三衙官不敢谒舍人逢之则立马』条后。】

  ○同三品同二品

  唐时,始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时中书令、侍中皆正三品。大历中,并升为二品。昔天福五年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国初,枢密使吴延祚以父讳璋,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用升品也。

  ○观文殿

  丁文简公度罢参知政事,为紫宸殿学士,即文明殿学士也。文明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真宗谥号也,遂更曰紫宸。近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端明、资政是也。丁既受命,遂称曰丁紫宸,议者又谓紫宸之号,非人臣之所宜称,遽更曰观文。观文是隋炀帝殿名,理宜避之,盖当时不知,然则朝廷之事,不可以不学也。

  ○知州判州

  凡节度州为三品,刺史州为五品,唐内臣为中尉,唯赠大都督。国初,曹翰观察使判颍州,是以四品临五品州也。品同为知,隔品为判,自后唯辅臣、宣徽使、太子太保、仆射为判,余并为知州。

  ○通判

  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来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同押,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自此遂稍稍 【归田有『戢』字。】 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并庐陵居士归田录。以上六条中,『三馆』、『同三品同二品』、『知州判州』三条,均不见于今本归田录。】

  ○东西头供奉官

  东西头供奉官,本唐从官之名。自永徽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蛾眉班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中,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复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笔谈。】

  ○赐夹公服

  文武升朝官,遇郊庙展礼,诸大朝会,并朝服,常朝起居,并公服。今百执事由常趋而上,每岁诞节、端午、初冬,各赐时服有差,内公服,旧制虽冬赐,亦止单制。至太祖皇帝在位,讶其方冬而单衣,诘诸有司,对以遵用古法,盖前代之阙典。上于是特命改制,今公卿大夫之有夹公服,自此始也。 【案今本渑水燕谈录载此条,脱漏颇多,仅有四十三字。】

  ○赐状元金吾卫士

  蔡文忠公自为布衣时,固已恢廓有大志,而姿表秀异,见者耸动。祥符中,擢进士,为天下第一。真宗临轩,见其堂堂英伟,进退有法,大悦之,顾寇莱公曰:『得人矣。』特诏给金吾卫士七人请道, 【渑录有『时』字。】 以为荣。寻诏,自今第一人及第,金吾给 【渑录作『给金吾』。】 七人当直,许出两对引喝。上闻公单贫,佣僦仆隶,故有此诏。 【渑录作『是命』。】

  ○特诏佩鱼

  陈尧咨以龙图阁学士换观察使,自陈:『臣本儒生,少习俎豆,今荷圣恩,易以武弁, 【『弁』字原缺,据明抄本及渑录补。】 愿佩金鱼,以示优异。』特诏从之。 【并见渑水燕谈。】

  ○兄弟封赠

  天圣中诏,每遇恩 【渑录作『覃』。】 霈,朝臣中兄弟俱该封赠者,许列状陈,乞特比常制例优加封叙,从王子融请也。 【燕谈。】

  ○赐衣服

  国朝之制,文武官诸军校在京者,端午、十月旦、诞圣节,皆赐衣服。其在外者,赐中冬衣袄,遣使将之。旧制,在内者,中书、枢密、察院、节度使至刺史,诸军列校以上,学士、金吾、驸马,冬给袍有差。而学士给黄师子锦,品极下,淳化中,改给盘鵰法锦,在晕锦之亚。凡袍锦之品四,曰天下乐晕锦,以给枢宰、亲王、皇族、观察使以上,侍卫步军都虞候以上,节度使。盘鵰法锦,以给学士、中丞、三司使、观察使、厢主以上,军头团练使以上,皇族、将军以上,驸马都尉,旧宰相。翠毛细锦,以给防团刺史、军主军头领刺史者。黄师子,以给三司副使、知开封府、审刑、登闻、龙图直学士。旋栏锦之品十,曰天下乐晕,以赐节度、观察使、领部署者。次晕锦,以赐尚书以上,及学士管军者。盘鵰,以赐观察使、丞郎。翠毛,以赐合门使以上、防团刺史管禁军者。倒仙牡丹,以赐刺史以上。方胜宜男,赐诸司使领郡以上。盘球云鴈,赐诸司使。方胜练鹊,赐河北、河东、陕西转运使副。余军校,复有黄师子、宝照之品焉。

  ○赐带

  腰带,凡金玉犀银之品,自枢宰节度使赐二十五两金带,旧用荔枝、松花、倒仙三品。端拱中,诏作瑞草、地球、文路方圆胯带,副以金鱼,赐中书密院。其武臣有宣徽枢密使者,仍旧制。学士三司使、中丞观察使、管军四厢主而下,赐二十两金带。知制诰赐犀带涂金鱼,亦尝赐金饰牯犀,副以金鱼,非常例。凡面赐紫者,给犀带。赐绯者,涂银宝瓶带。其赐伎术官,虽紫绿,皆给银带。出使赐金束带,两数如其官秩,刺史而上受边寄者,辞日亦赐二十两金束带。其赴任者,出赐涂金银带。诸司使至崇班,出为边城钤辖者、都监者,亦赐金束带,十五两、十二两凡二等。唯驸马都尉初选,尚赐白玉带。自亲王皇族皆许通服工夫金带,雕玉、白玉、通犀、牯犀等带。

  ○赐鞍辔

  鞍辔,除乘舆服,黄金、白玉、雕玉、玳瑁、真珠等鞍,垂六鞘辔,有三颔,诸王或赐金鞍者得乘之。宰相、使相赐绣宝百花鞯,八十两闹装银裹衔镫。参政、副枢、宣徽、节度使、驸马,绣盘凤杂花鞯,七十两陷银衔镫。学士、中丞、三司使、观察使,麻皮锦鞯,五十两撒皇素衔镫。复有三十两决束鞍,以赐东宫官属。

  ○重戴

  重戴者,大裁帽也,本野夫岩叟之服,以皂为之。后魏孝文帝自云中徙代,以赐百寮。五代以来,唯御史服之。淳化初,宰相、学士、御史台、北省官、尚书省五品以上,皆令服之。

  ○宪衔

  唐德宗幸奉天还京,应诸州郡衙吏并假宪衔,后至有郡王者,讫今用之。

  ○勑书楼

  太祖朝令天下置勑书楼。 【并见杨文公谈苑。】

  ○赐饮宰相第

  真宗朝,岁时始赐饮于宰相第,大两省待制以上赴。林尚书以谏议大夫为三司副使,亦预。既而并诸副使,遂以为常。王太尉主会,惟用太官之膳,少加堂餐。自丁晋公助以家馔,今皆踵之。

  ○赐金带

  国朝,翰林学士得服金带,朱衣吏一人前导。两府则朱衣吏两人,金笏头带佩金鱼,谓之重金。居两制久者,则曰:『眼前何日赤?腰下甚时黄?』处内廷久者,又曰:『眼赤何时两?腰金甚日重?』

  ○真宗幸吕文穆宅

  文穆有大第在洛中,真宗祠汾时,尝驾幸止其厅,后人不敢复坐。闲以栏楯,设御榻焉。即今张文孝公宅是也。 【并见倦游杂录。】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二十五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二十六

  官职仪制(二)

  ◆官职仪制(二)

  赐球露金带
  职田
  赐常参官冬衣
  宰枢聚厅见客
  学士预曲宴承旨预肆赦
  前两府白事宰相掇案
  两制下狱
  前任班趁办
  节度使罢降麻不降麻
  枢密使除罢降麻不降麻
  三衙官不敢谒舍人逢之则立马
  有偶出一时而为故事者
  三班吃香羣牧吃粪
  官称讹谬
  枢密使侍宴赐衣循唐旧
  礼遇讲读官
  堂札子
  宣头
  宣敕
  百官见宰相
  笼门谢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
  请修时政记
  宰相许纔午归第
  丁晋公自节度使以制除参政
  纳节不降麻
  请立家庙者子孙袭三品阶勋及爵
  文武官朝参
  参假横行之礼
  执宰押知印
  赐笏头带

  ○赐球露金带

  球露金带,俗谓之笏头带,非二府文臣不得赐。武臣而得赐者,惟张耆为枢密使、李用和以元舅、王贻永为驸马都尉、李昭亮亦以戚里。四人者皆兼侍中,出于特恩。 【东轩记事。此条今见东斋记事补遗。『轩』当作『斋』。】

  ○职田

  天圣七年,晏元献公奏朝廷置职田,盖欲稍资俸给。其官吏不务至公,以差遣徇私侥幸者极众,屡致讼言,上烦听览,欲乞陈罢。时可其奏,但令佃户逐年收课利,类聚天下都数纽价,均散见任官员。至九年二月,忽降勑:国家均敷职土,以厉清白,向因侥幸,遂行停罢。风闻搢绅之间,持廉守道者甚众,苦节难守,宜布明恩,悉仍旧贯。审官三班流内铨,今后将有无职田处,均济公平定夺,差遣不得私徇。 【见湘山野录。】

  ○赐常参官冬衣

  建隆二年十月赐近臣冬服,有司言,累代故事,止赐将相学士诸军大校。太祖曰:『不赐百官,甚无谓也。宜亦赐之。』自是文武常参官,悉赐春衣,自此始。 【玉壶清话。】

  ○宰枢聚厅见客

  王元之尝谓宰相于政事堂,枢密于都堂,同时见客,不许本厅私接。议者以为是疑大臣以私也,遂寝。或以元之所请为当,但难其率宰相于政事堂共见耳。其后二府乞以朝退时聚厅见客,以杜请谒,从之。卒如元之 【渑录重『之』字。】 言。 【渑水燕谈。】

  又

  天禧中,宰臣奉中书枢密院接见宾客,然两府慎密之地,亦欲咨访天下之良苦,早暮接待,复滞留机务。又分厅言事,各有异同,欲乞今后中书枢密院,每有在外得替到阙,及在京主执臣僚,如有公事,并逐日于巳时以前,聚厅见客。已分厅,即俟次日,急速者,不在此限。非公事,不得到中书枢密院。 【玉壶清话。】

  ○学士预曲宴承旨预肆赦

  故事,便殿宴劳将帅,翰林学士预坐。开宝中,阁门使梁逈轻鄙儒士,启太祖以曲宴将相,安用此书生辈?遂罢之。淳化中,苏易简知政事,始引故事为请。诏自今后,当直学士与文明枢密直学士并预长春殿曲宴。又引元稹承旨厅记:『御楼肆赦,唯承旨得升丹凤楼之西南隅。』 【杨文公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