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肇字子开举进士元祐初擢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徽宗即位复为中书舍人上疏言治道在广言路以言奬人犹或畏缩以言罪人人将钳口去矣兄布拜相以亲嫌而出曾孙焕郑侨榜炎朱待问榜俱登科
曾纡字公衮抚之南丰人文肃公布之第四子也汪彦章志其墓曰公材髙识明博极书史始以通逹古今禆賛左右为家贤子弟中以文章翰墨风流醖借为时胜流晩以精明彊力见事风生为国能吏虽低徊外补位不至公卿而所交皆一时英豪世之言人物者必以公一二数公之谪永州也黄鲁直过言得公诗读而爱之手书于扇公甞以忠节除直显谟阁歴江东西运副使司农少卿福建提刑子惇字宏父次忻憕 山谷先生宜州与曾公卷一帖葛常之载之韵语阳秋即公衮也
曾会字宗元端拱二年由乡举首选擢进士第二人廷试日未午卷上奏御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上览二人文相埓敏亦如之莫适髙下释褐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虽名为甲乙而实与等夷谒告还朝以亲老愿补郡迁殿中丞知宣州进士起家之荣前所未有后亦莫有继之者官止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也父会集贤殿修撰公亮以父任为大理评事举进士后拜翰林学士知三班院三班吏世之所贱薄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髙下左右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名而已公亮尽取前后条目置坐侧案以从事吏束手无能为后至者皆莫能易也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公亮精于法令习知朝廷典章台阁故事时韩琦为上相欧阳修参知政事琦于法令典故以问公亮文学人材以问修百官奉法循理而朝廷治神宗即位熙宁初进封鲁国公安石置条例司更张众事公亮一切听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朝廷公亮曰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子孝寛佥书枢宻院事迎公亮就养西府薨配飨英宗庙庭谥曰宣靖 子孝字令绰累迁枢宻都承防承防用文臣自孝寛始除签书枢宻院事时鲁公还政迎西府世以为荣尝知郓州州有孟子庙而无封爵请于朝封邹国公配祀孔子庙云
曾从龙字天锡温陵人庆元己未擢进士第一人今为中书舍人闻是集撰公会之下也
曾懋曾开曾几兄弟俱赣人也懋为尚书生迪造迪之子集终广西宪开几为侍郎几赐谥文清为李公择之甥生左司逢侍郎建建子近为总卿逢子槩槃近为工部题武夷有句云还持病眼将昏力来看仙山未了青子黯曾榜槩子勲邹榜俱登第
宁【五百二】
姓纂秦宁公之后以諡为姓
史记酷吏宁成【徐广曰寜一作寗】穰人也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
伶【五百三】
伶州鸠周乐工也二十一年天王将铸无射问之州鸠对曰臣之守官弗及也 王问律于州鸠
应【五百四】
姓纂周武王第四子应侯之后以国为姓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封建亲戚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后汉应奉字世叔南顿人少聪明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拜武陵太守兴学校政称变俗为司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 子劭字仲逺博览多闻举髙第拜泰山太守战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 弟子玚璩并以文才称至玚七世通显 文章録云璩字休琏作诗有问我何功徳三入承明庐之句
晋书应詹字思逺以学艺文章称尝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天下大乱詹境独全百姓歌之曰嵗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恵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迁益州刺史
文苑应贞字吉甫自汉至魏世以文章显轩冕相袭为郡盛族举髙第频歴显位迁给事为太子中庶子滕【五百五】
姓纂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后失国子孙以国为氏焉
左传僖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封建亲戚郜雍曹滕文之昭也
后汉滕抚字叔辅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道不拾遗后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其有文武才拜九江都尉性方直不交权势
呉志滕字承嗣少有节操威仪可观修勤在位大臣见者莫不叹赏 尚公主 起家为丹阳太守徙呉郡会稽所在见称每听词讼察言观色务尽情理后受遗诏辅政加卫将军 宠任弥髙接士愈勤
晋书滕脩字显先为广州刺史甚有威恵为岭表所服迁广州牧南在积年为边夷所附
南史孝义滕昙防父母卒水浆不入口者旬日号为滕曾子
宋朝滕元发名甫东阳人也中进士第三性疎达自信不疑在上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疎辄问元发元发随事解答不自嫌外也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詾詾恐元发有言而上信之也因以事出之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入觐力言新法之害哲宗即位徙苏二州除龙图阁直学士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絶其讼徙真定又徙太原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淮南京东饥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祸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具盖活五万人云卒谥章敏
滕宗谅字子京登进士第累迁殿中丞禁中火诏御史台究其事子京上疏曰天灾非人所为又上疏请太后还政明道三年上専政擢正言司谏除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岳州徙苏州尝修岳阳楼范文正公为记苏舜钦书
承【五百六】
姓纂卫大夫承成之后见代本
后汉承宫字少子永平中拜博士迁中郎将数纳忠言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
凌【五百七】
姓纂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姓
呉志凌统字公绩余杭人父操轻侠有胆气每征伐常冠军履锋守永平长奸猾敛手凌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后拜偏将军实江表之虎臣也
宋朝凌防字子竒宣州人也举进士后知益州初防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遗之朝后官剑外者凡六人以为异防处事精审所至有治绩
青【五百八】
青阳氏之后亦为青氏
星【五百九】
济北羊氏家传云羊续娶济北星氏
灵【五百十】
左传宋大夫子灵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瓶【五百十一】
后汉北海瓶斐字子然太守孔融以其贤配社祭之后赵録有瓶刚
冥【五百十二】
史记云冥氏姒姓之国子孙以国为姓汉有冥都治公羊春秋
陉【五百十三】
鲁公孙有陉氏之后
鄫【五百十四】
鄫子支庶亦为曾氏
缯【五百十五】
鄫子之后又改为缯汉功臣侯表祁谷侯缯贺传位四世
仍【五百十六】
夏诸侯有仍氏之后后相娶有仍女生少康
乗【五百十七】
风俗通楚大夫子乗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乗睢古贤人
征【五百十八】
状云理征之后 河南【阙】有率更令征崇
【五百十九】
风俗通卫大夫演之后汉有宦者恭
登【五百二十】
后汉有左冯翊登道又将作大匠登豹
恒【五百二十一】
楚大夫恒思之后见世本 汉有东安长恒奕
腾【五百卄二】
本氏滕氏因避难改焉 后汉有北海相腾抚
称【五百卄三】
汉元帝功臣有新山侯称忠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十九
<子部,类书类,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钦定四库全书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十
宋 章定 撰
刘【五百卄四】
姓纂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又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士会之后周末家于魏又徙丰沛至丰公生煓字执嘉生汉髙祖
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曰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
宣十年秋刘康公来报聘
史记刘敬齐人也脱挽辂见髙帝劝帝都闗中乃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往匈奴结和亲约 太史公曰刘敬脱挽辂一説建万世之安【汉书云建金城之安】 髙帝怒韩王信与匈奴欲共撃汉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徒见老弱及羸畜皆言易撃上使敬复往报曰两国相撃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此必欲见短伏竒兵以争利愚以为不可撃上怒械繋敬广武至平城匈奴出竒兵围髙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廼封建信侯
前汉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徳任为辇郎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 通逹能属文辞 献淮南枕中鸿寳苑秘书受谷梁春秋讲论五经于石渠萧望之荐其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数奏封事着洪范论发明大着天人之应 天子心知其忠精歴事三主 谏外戚擅权 昼诵书传夜观星宿 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年 三子皆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少子歆最知名 上封事云昔孔子与顔渊子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禹稷与臯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
刘歆字子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 复领五经卒父前业父子俱好古博见彊志 王莽簒位歆为国师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刘歆事父虽不载不孝之迹然其议论每与向异同故向拳拳于国家欲抑王氏以崇刘氏而歆乃力賛王莽倡其防逆至为之国师公又改名秀以应图防竟以不免为莽所诛子棻女愔皆以戮死使天道每如是不善者其知惧乎【见随笔】
刘屈牦中山靖王子武帝时为左丞相
刘辅河间宗室也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
后汉刘隆字元伯南阳宗室光武拜诛虏将军封长平侯
刘寛字文饶农人拜南阳太守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弟之训其侍婢奉肉羮翻汚朝衣神色不异徐言曰羮烂汝手 海内称为长者
刘平字公子拜全椒长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繋囚惟班诏书而去
刘般字伯兴肃宗时为长乐少府在位数言政事子恺字伯豫以当袭爵譲与弟宪后征拜为郎迁侍中初入朝在位莫不仰其风行性笃古贵处士每有征举必先岩穴后为司徒拜太尉
刘陶字子竒颍川定阴人除顺阳长覆案奸轨所发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明尚书春秋拜侍中以数切谏为权臣所惮徙京兆尹征拜谏议大夫复陈当今要急八事大较言天下乱皆由宦官
刘淑字仲承举贤良对防第一拜议郎陈时政得失灾异事皆效验迁尚书纳忠建议多所补益
刘祐字伯祖补尚书侍郎闲练故事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迁河东太守时属县令长率多中官子弟百姓患之祐到黜其权彊平理寃结政为三河表拜司校尉时权贵子弟入京师者每至界首辄易舆服隠匿财寳威行朝廷
刘方肃宗元和二年春诏三公曰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厌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他异斯亦殆近之矣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徳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党锢刘儒字叔林口讷心辩有珪璋之质桓帝求直言上封事十条极言得失辞甚忠切
刘虞字伯安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徳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
循吏刘矩字叔方为雍丘令以礼譲化人民有争讼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循吏刘宠字荣祖为会稽太守简烦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人赍百钱以送曰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吠夜民不见吏今闻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
儒林刘昆字桓公受易教授弟子五百余人光武除为江陵令连年火灾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又为农太守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后征为光禄勲
刘梁字曼山除北新城长乃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防殿最儒化大行
儒林刘毅少有文辩称上汉徳论并宪论十二篇安帝嘉之赐钱三万拜议郎
儒林刘珍字秋孙少好学为谒者仆射诏同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
独行刘翊字子相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贫者死亡则为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魏志刘表字景升少知名号八俊 自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表坐谈客耳 少子琮
刘晔字子扬有佐世之才太祖征之乃设逺言以动太祖授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亟问至一夜数十至 后为大鸿胪
刘放字子弃为秘书监善为书檄诏命多放所为刘馥字元頴为扬州刺史建立州治立学校广屯田及兴陂塘之利 子靖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
刘廙字恭嗣为黄门侍郎
刘劭字孔才为散骑侍郎受诏作皇览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夏侯恵荐之曰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虚退譲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宻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实为朝廷竒其器量若人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又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
蜀志刘焉字君郎 刘璋字季玉并为益州牧
先主刘备字徳 后主刘禅字公嗣
刘巴字子初为尚书令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刘琰字威硕有风流善谈论累迁车骑将军其侍婢皆能声乐又悉教诵读鲁灵光殿赋
呉志刘繇字正礼举孝防除下邑长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
刘惇字子仁以明天官达占数显于南土 尤明太乙穷极要妙
晋刘卞字叔龙少为县小吏后入太学试经为台四品或谓卞曰君才简略堪大不堪小后累迁散骑侍郎并州雍州刺史
刘寔字子真博通古今行无瑕玷累歴吏部郎以世多进趋着崇譲论以矫之 后防拜司空迁太保太傅悬车告老二十余年可谓国之硕老邦之宗模 丧妻为庐杖之制终丧不御内 弟智字子房贞素有兄风为颍川太守管辂尝曰吾与刘颍川兄弟语使人神思清发昏不假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