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及甫字周翰初为大理评事迁直史馆 迁吏部员外郎除直龙图阁知同州父太师彦博起为平章军国重事除及甫右司员外郎以嫌改光禄少卿 彦博致仕以集撰知河阳召为工侍 后坐元祐党褫职居乆之最后复集撰以卒
  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也举进士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最后知湖州同以文学知名操韵髙洁画笔尤妙 同既死苏轼以文哭之曰孰能敦徳秉义如与可之和而正乎孰能养民厚俗如与可之寛而明乎孰能为诗与楚词如与可之婉而清乎孰能齐宠辱得防如与可之安而轻乎 曽慥云与可下世颍滨作祭文云世在熈宁士鋭而翾利诱于旁奔走倾旋公居其间澹乎忘言二苏称许如此不问可知
  殷【二百五十六】
  姓纂殷姓成汤国号也二十二代四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晋殷浩字深源弱冠有美名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王蒙谢尚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后都督诸军以败绩被黜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后桓温将以为尚书令浩欣然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
  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武帝召为太子中庻子甚相亲爱后出镇江陵将之任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
  殷觊字伯通性通率有才器为南蛮校尉在职清明政绩肃举
  南史殷景仁曽祖融晋太常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宋文帝时与王华等四人并为侍中 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后迁尚书仆射 虽卧疾朝政大小必以问焉 子道矜道矜子恒俱位尚书
  殷淳字粹逺祖允晋太常父穆以和谨致称仕宋位特进淳少好学有美名歴黄门侍郎 淳弟冲字希逺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 冲弟淡字夷逺歴黄门吏部郎以文章见知
  殷孝祖曽祖羡晋光禄勲孝祖少有立功之志长以气节成名宋明帝时进号冠军将军
  殷琰字敬珉孝祖族子少以名行见称为少府加给事中
  殷钧字季和为临川内史闭閤卧理而百姓化其徳刼盗皆奔出境 卒国子祭酒
  殷芸字灌蔬博洽羣书
  孝义殷不害字长卿居父忧过礼事老母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仕梁为廷尉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 弟不佞字季卿少立名节尤长吏术为武康令
  唐殷侑陈州人防有志于学通经术以讲道为娱贞元末及五经第其学长于礼擢太常博士 元和八年使回鹘不为之屈 进谏议大夫侑论朝廷治乱得失前后凡八十四通 拜义昌军节度使为营田户口滋饶上下便安请立石纪政徙天平节度 开成元年为刑部尚书言朝廷冝任耆徳毋轻用新进帝善之 侑以经术进临事鋭敏有强直名
  殷践猷字伯起尤通氏族厯数医方贺知章尝号为伍总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举文儒异等科授秘书省学士 孙亮事祖母萧侍疾不脱衣者数年有白鷰巢楣
  殷开山名峤涉书工为尺牍髙祖起闗辅盗兴开山招慰皆下 从秦王讨薛举从平仁杲复讨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
  云【二百五十七】
  风俗通祝融之后 河南官氏志牒云氏改为云氏
  前汉云敞字幼孺平陵人师事吴章及王莽斩章禁锢弟子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章葬之京师称焉将军王舜髙其志节比之栾布荐为中郎谏大夫
  云【二百五十八】
  姓纂缙云氏之后 河南后魏书官氏志宥连氏改为云氏
  北史云定兴善制器仗 在隋擢少府丞累迁屯卫大将军
  妘【二百五十九】
  祝融之后封于罗号妘子见国语
  防【二百六十】
  妘子国或作防
  芸【二百六十一】
  风俗通晋大夫芸质见战国防
  薰【二百六十二】
  姓苑云人姓
  军【二百六十三】
  冠军侯之后因以为姓
  筋【二百六十四】
  姓苑云人姓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十三
  宋 章定 撰
  袁【二百六十五】
  姓纂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甫甫七代孙庄爰伯诸生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代为上卿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
  史记袁盎【汉书作爰盎】楚人也字丝以兄哙任为中郎 谏宦者赵同参乘却慎夫人同坐亦以数直谏不得乆居中丞相申屠嘉引为上客 后为楚王相所言不用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鬭鸡走狗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防
  后汉袁安字邵公汝南人举孝亷除隂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为河南尹政号严明 初安父没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云葬此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 子敞字叔平少传易经歴位司空亷劲不阿权贵
  袁闳字夏甫父贺为彭城相及卒闳不受赙赗缞绖扶柩手足流血见者莫不伤之 徴召不应以耕学为业
  魏志袁绍字本初髙祖父安为汉司空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
  袁涣字曜卿父滂字公熈为汉司徒纯素寡欲不言人短中立于朝爱憎不及为郡功曹奸吏皆自引去魏初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不为皦察之行时人服其清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为难虽贲育不过也 子侃亦清粹闲雅有父风歴郡守尚书 子孙世有名位
  晋书袁甫字公胄以词辨称尝诣何朂自言能为剧县朂曰惟欲宰县不为台阁职何也曰人各有能有不能乃除松滋令转淮南国大农
  袁悦之字元礼能长短説为谢参军
  袁瓌字山甫为吕令又为丹阳令除庐江临川二郡太守又除国子祭酒上疏请明礼学以流后生国学之兴自瓌始 子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博学有文才 孙山松少有才名著后汉书百篇为吴郡太守瓌弟猷字申甫少与瓌齐名代瓌为吕令又为武
  康兄弟列宰名邑论者美之
  袁凖字孝尼以儒学知名官至给事中 孙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为歴阳太守 耽子质字道和以孝行称歴东阳太守 质子湛字士深少有操植以冲粹自立自中书令为仆射 湛弟豹字士蔚博学善文辞有经国才后为丹阳尹
  文苑袁宏字彦伯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作东征北征二赋 出为东阳郡谢安取一扇以赠行答曰辄当奉仁风慰彼黎庶 子明子最知名官至临贺太守
  南史袁淑父豹博涉多通文采遒艳累迁尚书吏部郎袁粲字景倩为宋室忠臣
  袁彖字纬才父觊好学美才早有清誉仕宋位武陵内史彖举秀才仕齐为中书郎兼御史中丞 从弟昂字千里容质脩伟冠絶人伦本名千里齐武帝谓曰昂昂千里之驹在卿有之今改卿名为昂即字千里为御史中丞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仕梁为吏部尚书武帝曰齐明帝用卿为黒头尚书我用卿为白头尚书良以多愧在朝謇谔世号宗臣 游处不杂入其门者号登龙门 自初及末无亏风范从防至着皆为称职盖一代之名公也 子君正字世忠以贵公子早得时誉 为豫章内史斩巫师万世荣一郡无敢行巫 子枢字践言好学手不释卷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心淡如也仕梁为吏部尚书举荐多防上防清白自居文武职司鲜有游其门者后迁左仆射 弟宪字徳章累迁御史中丞尝陪宴承香阁宾退后陈宣帝留宪与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帝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 后主曰袁徳章实骨鲠臣即诏为尚书仆射
  袁敬字子恭君正之弟纯素有风格仕陈歴都官尚书太常卿 敬弟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归陈累迁散骑常侍兼侍中
  文学袁嘏自重其文谓人云我诗应须大材迮之不尔飞去
  文学袁仲明有学行撰晋史未成而卒
  袁峻字孝髙讷言语工文辞拟官箴献之梁武帝赐束帛直文徳学士省
  北史袁式字季祖归魏为上客与崔浩一面便尽国士之交性长者虽羁旅以廹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时人甚敬重之 子济位魏郡太守政有清称
  袁翻字景翔少入东观兼著作佐郎累迁黄门侍郎后拜度支尚书 弟跃字景腾性不矫俗笃于交友上明堂议当时称其博洽 子聿修字叔徳九嵗州辟主簿仕齐行博陵太守大有声绩 为信州刺史为政清靖不言而化鳏寡孤幼皆得欢心及还人庻道俗追列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 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邢邵常呼为清郎 后为太常少卿出使巡省邢邵送白防为信不受邵曰今日复作清卿矣
  袁充字徳符仕陈十七为秘书郎好道术善占在隋领太史令
  唐袁恕己沧州人諡真烈 孙髙字公頥有节尚擢进士第徳宗将起卢杞髙当草诏奏曰用为相失天下望遣使慰髙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韦伦曰髙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 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謇赠礼书 袁髙能使所居官大【见栁子厚记】
  袁滋字徳深蔡州人宪之后彊学博记少依元结读书以处士被荐授校书郎为华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以慈惠为本民爱向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代者杨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徙义成节度使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懐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性寛易与之接者皆可见其肺肝
  袁朗长安人陈后主诏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后主曰谢庄不得独美于前矣复诏为芝草嘉莲二颂叹赏尤厚逺祖滂为汉司徒至朗凡十二世其间司徒司空者四世 朗孙谊为苏州刺史司马张沛尝白谊曰州得一长史陇西李亶天下甲门也谊曰夫门户者歴世名节为天下所髙老夫是也山东人尚婚媾求禄利耳至见危授命则无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惭 从父弟承序补建昌令治尚慈简吏民懐徳髙宗之为晋王也太宗崇选僚属问梁陈名臣子弟谁可者岑文本曰昔陈亡百司奔散有袁宪者朝服立后主旁白刃不避也其子承序风操清亮无愧先烈乃拜晋王友 从弟利贞敬孙髙宗时为太常博士周王侍读及王立为太子百官上礼帝欲大防羣臣命妇合宴宣政殿利贞上防谏以为非命妇宴防之所帝纳之诏曰卿奕叶忠鲠能抗疏规朕之失不厚赐无以劝能者赐物百段
  方技袁天纲益州人善相皆有騐详见本传
  五代袁建丰从庄宗入魏取卫磁洺三州拜洺州刺史击梁将王千斩首千余级获其将校七十余人迁相州刺史从战胡栁指挥使孟谦据相州叛连丰还讨平之徙隰州刺史
  袁象先宋州下邑人也恕己之后父敬初尚太祖妹万安大长公主象先以梁甥为宣武军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歴宿洛陈三州刺史平卢军节度使庄宗灭梁赐姓名为李绍安改宣武军为归徳军曰归徳之名为卿设也遣之还镇卒 子正辞官至刺史周世宗时为横海军节度使积钱盈室室中尝有声如牛人以为妖劝其散积以之正辞曰吾闻物之有声求其同类尔冝益以钱声必止闻者传以为笑爰【二百六十六】
  姓纂陈胡公九代孙爰伯储之后魏郎中令爰节
  后汉爰延字季平陈留人性质慤 举贤良方正迁侍中拜大鸿胪
  辕【二百六十七】
  姓纂陈辕涛涂之后汉功臣御儿侯辕终古
  辕涛涂字宣仲陈大夫也
  史记儒林辕固生者齐人也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以固为亷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武帝立复以贤良徴固诸防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年已九十矣时公孙亦被徴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齐之言诗皆本辕固生
  垣【二百六十八】
  姓纂汉西河太守垣恭之后 略阳南燕慕容徳吏部尚书垣敞石季龙时自略阳徙之于邺敞与子遵苗并降晋敞拜龙骧将军遵散骑常侍苗屯骑校尉苗生防之
  南史垣防之字彦宗族姓豪强祖敞仕苻氏为郎中令防之少倜傥不拘小节宋武帝时为殿中将军迁钟离临淮太守豫州刺史
  垣崇祖字敬逺防之弟子年十四有干畧防之曰此儿必大吾门为琅邪兰陵二郡太守齐髙帝时用为豫州刺史进都督大破魏军陈力疆场
  垣荣祖字华先崇祖从兄齐髙帝立预佐命勲封将乐县子闳字叔通荣祖从父宋孝武时为交趾刺吏罢还资财钜万为益州刺史蜀还之货亦数千金凡蛮夷输财赎罪谓之赕时人谓闳被赕刺史 子憘伯少负气豪侠尤为武帝所重以为直阁将军 闳弟阅为九真郡着信南中 阅子昙深以行义称为临城县罢归得钱十万以实宅奉兄退无私蓄樊【二百六十九】
  姓纂周文王子虞仲之孙为周卿士食采于樊因邑命氏今河内阳樊是也周有樊穆仲字山甫樊仲皮樊济并其后也又殷人七族有樊氏仲尼弟子樊迟鲁人盖其后也
  新序樊于期逃秦之燕
  史记樊哙沛人也项羽目曰壮士排闼见髙帝 封舞阳侯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传】
  后汉樊重世善农稼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年八十余合素所假贷人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子宏字靡卿封寿张侯不求茍进常以前世贵戚为戒宗族感其化子鯈尝删定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
  樊凖字幼陵少励志行脩儒术补尚书郎 上疏劝兴儒学拜钜鹿太守外御防虏内抚百姓郡境以安
  酷吏樊字仲华拜天水太守政严猛道不拾遗樊英字季齐隠于壶山之阳顺帝防书偹礼纁徴之樊志张南郑人博学多通隠身不仕
  南史樊毅字智烈家本将门少习武善骑射累迁为防军将军 弟猛字智武俶傥有干略胆气过人青溪之战卒平侯景 后为左卫将军
  北史樊子鹄代郡人仕魏兼尚书行台政有威信 为殷州刺史嵗旱乃劝有粟家分济贫者亦遣多种二麦州内获安
  樊子盖字华宗仕隋为武威太守以善政闻炀帝曰人道公清定如此否谢曰臣安敢清止是小心不纳贿耳乃赐口味百余斛子盖曰愿奉丹陛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四方则万人之敌也 后陪宴积翠池帝亲以金杯属子盖酒曰良算嘉谋公后动即以此杯赐公用为永年之瑞
  樊深字文深事继母甚谨讲习五经昼夜不倦 习天文算厯之术儒者推其博物 除国子博士
  文苑樊逊字孝谦専心典籍举秀才为第一杨愔曰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 为员外将军
  循吏樊叔畧仕隋为汴州刺吏甚有声称迁相州刺史政为第一玺书褒美颁示天下百姓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封淸乡安定公】徴拜司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