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经济汇编
- 食货典户口部
食货典户口部
宁国路领司一县六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
徽州路领司一县五州一户一十五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
饶州路领司一县三州三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
集庆路领司一县三州二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
太平路领司一县三户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
池州路领司一县六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六十七
信州路领司一县五户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八
广德路领司一县二户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八十
铅山州户二万六千三十五
福州路领司一县九州岛二州领县二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建宁路领司一县七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
泉州路领司一县七户八万九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
兴化路领司一县三户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
邵武路领司一县四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
延平路领司一县五户八万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十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九
汀州路领司一县六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
漳州路领司一县五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万一千三百六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一十八州九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八
龙兴路领司一县六州二户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
吉安路领司一县五州四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五
瑞州路领司一县二州一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
袁州路领司一县三州一户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五
临江路领司一县一州二户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
抚州路领司一县五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五
江州路领司一县五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
南康路领司一县二州一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
赣州路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县三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
建昌路领司一县三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
南安路领县三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
南丰州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广州路领司一县七户一十七万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
韶州路领司一县四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
惠州路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
南雄路领县二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
潮州路领司一县三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
德庆路领县二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
肇庆路领县二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二十九
梅州领县一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
南恩州领县二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
封州领县二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三新州领县一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
桂阳州领县一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
连州领县一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
循州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
武昌路领司一县七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
岳州路领司一县三州一户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
常德路领司一县一州二州领县一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
沣州路领司一县三州二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
辰州路领县四户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
沅州路领县三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
兴国路领司一县三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
汉阳府领县二户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
归州领县三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
靖州路领县三户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
天临路领司一县五州七户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
衡州路领司一县三户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
道州路领司一县四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
永州路领司一县三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
郴州路领司一县六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
全州路领司一县二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
宝庆路领司一县二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
武冈路领司一县三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
桂阳路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茶陵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
耒阳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常宁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静江路领司一县十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
南宁路领司一县二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
梧州路领县一户五千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浔州路领县二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十九柳州路领县三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万六百九十四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领县五户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
平乐府领县四户七千六十七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
郁林州领县三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
容州路领县三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
象州领县三户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
宾州领县三户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
横州领县二户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
融州领县二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
藤州领县二户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
贺州领县四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百三十五
贵州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思明路户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六
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八千九百一
雷州路领县三户八万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
化州路领县三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
高州路领县三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
钦州路领县二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
廉州路领县二户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六
干宁军民安抚司领县七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
南宁军领县三户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
万安军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
吉阳军领县一户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
户口部汇考八
太祖洪武二年令漏口脱户之人许赴官司立户凡军民等诸户各以原籍为定又立分户继嗣及妇人夫亡户绝生女并父祖在子孙分析财产之法按明会典洪武二年令凡各处漏口脱户之人许赴所在官司立户与免本罪收籍当差
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凡分户继嗣洪武二年令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凡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若立嗣之后却生亲子其家产与原立子均分并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昭穆
凡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祖许令分析者听
洪武三年谕天下军民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又籍天下户口
按明会典三年令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又诏户部籍天下户口及置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于民令有司点闸比对
洪武十四年诏定户口黄册
按明会典国初令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其重如此后着为成式每岁类报总数十年攒造黄册以定赋役核隐漏清逃亡法例甚详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数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后名曰畸零册成一本进户部布政司及府州县各存一本
洪武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为赋役册
按明会典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上中下三等为赋役册贮于厅事凡遇徭役取验以革吏弊
洪武十九年诏令民成丁者各守本业
按明会典十九年令各处民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邻里必欲互知其有游民及称商贾虽有引若钱不盈万文钞不及十贯俱送所在官司迁发化外洪武二十一年令税课司局巡栏止取市民殷实户应当
按明会典二十一年令税课司局巡栏止取市民殷实户应当不许佥点农民
洪武二十三年令审知逃户押赴原籍
按明会典二十三年令监生同各府州县官拘集各里甲人等审知逃户该县移文差亲邻里甲于各处起取其各里甲下或有他郡流移者实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洪武二十四年令取富民充实京师奏准攒造黄册格式并免造地方又令寄庄人户应役及市民养马按明会典二十四年令选取各处富民充实京师又按会典二十四年奏准攒造黄册格式有司先将一户定式誊刻印板给与坊长厢长里长并各甲首令人户自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开写付该管甲首其甲首将本户并十户造到文册送各该坊厢里长坊厢里长各将甲首所造文册攒造一处送赴本县本县官吏将册比照先次原造黄册查筭如人口有增即为作数其田地等项买者从其增添卖者准令过割务不失原额排年里长仍照黄册内原定人户应当设有消乏许于一百户内选丁粮近上者补充图内有事故户绝者于畸零内补辏如无畸零方许于邻图人户内拨补其上中下三等人户亦照原定编排不许更改果有消乏事故有司验其丁产从公定夺仍于各文册前面本县照依式样类总填图所在有司官吏里甲敢有团局造册科敛害民或将各处写到如式无差文册故行改抹刁蹬不收者许老人指实连册绑縳害民吏典赴京具奏犯人处斩若顽民赃诬排陷者抵罪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收过割一概影射减除粮额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
凡编排里长务不出本都且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五十户分派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别都人口补辏其畸零人户许将年老残疾并幼小十岁以下及寡妇外郡寄庄人户编排若十岁以上者编入正管且如编在先次十岁者今已该二十岁其十岁以上者各将年分远近编排候长一体充当甲首其有全种官田人户亦编入图内轮当
凡册式内定到田地山塘房屋车船各项款目所在官司有者依式开写无者不许虚开若类县总都总收除项下止许开写人丁事产总数不必备开花户其州县将各里文册类总填图完备仍依定式将各里人丁事产攒造一处另造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乡都人丁事产总数正官首领官吏躬亲磨筭查对相同于各里并本州岛县总册后书名画字用印解赴本府其提调正官首领官吏于各州县造到文册躬亲检阅磨筭相同本府依定式另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州县人丁事产总数并州县造到各项册后一体开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直隶府州本府委官一员率各州县提调造册官吏亲赍其布政司所辖府州仍申解布政司本司官吏躬亲检阅磨筭相同依式类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府州人丁事产总数于各府州造到总册后填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委官一员率各府州县官吏亲赍俱限年终进呈凡庵观寺院已给度牒僧道如有田粮者编入黄册与里甲纳粮当差于户下开写一户某寺院庵观某僧某道当几年里长甲首无田粮者编入带管畸零下作数
凡黄册字样皆细书大小行款高低照坐去式样面上乡都保分等项照式刊印不许用纸浮贴其各州县每里造册二本进呈册用黄纸面布政司府州县册用青纸面
凡免造地方洪武二十四年奏准凡云南各府攒造黄册除流官及土官驯熟府分依式攒造外其土官用事边远顽野之处里甲不拘定式听从实编造贵州宣慰司不造播州宣慰司附近通汉语者编造其余夷民不造
又按会典二十四年令寄庄人户除里甲原籍排定应役其杂泛差役皆随田粮应当 又令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俱给官钱买马市民轮流看养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四年令各处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县并各土官衙门所造黄册俱送户部转送后湖收架委监察御史二员户科给事中一员户部主事四员监生一千二百名以旧册比对清查如有户口田粮埋没差错等项造册径奏取旨
洪武二十六年造册总计户口又定攒造黄册之法按明会典二十六年造册户口数目人户总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口
浙江布政司人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户人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