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典纪元部

日不载

冲帝永嘉元年春正月质帝即位改明年为本初元年一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永嘉元年春正月丁巳即皇帝位本初元年改元月
日不载

质帝本初元年闰六月桓帝即位改明年为建和元年共
三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本初元年闰六月庚寅即皇帝位建和元年改元月
日不载

桓帝建和四年改为和平元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大赦天下改元和平和平二年改为元嘉元年

二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元嘉元年春正月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元嘉元嘉三年改为永兴元年

二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兴元年夏五月丙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兴永兴三年改为永寿元年

三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寿元年春正月戊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寿永寿四年改为延熹元年

九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延熹十年改为永康元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康元年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康永康元年灵帝即位改为建宁元年

四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建宁元年春正月庚子即皇帝位改元建宁灵帝建宁五年改为熹平元年

六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元年夏五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熹平熹平七年改为光和元年

六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光和元年三月辛丑大赦天下改元光和光和七年改为中平元年

六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元年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中平六年九月献帝即位改明年为初平元年共四年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中平六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初平元年改元月
日不载

献帝初平五年改为兴平元年

二年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兴平元年春正月辛酉大赦天下改元兴平兴平三年改为建安元年
共二
十四年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建安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建康元年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建康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昭烈帝即皇帝位于成都改为章武元年

三年

按蜀志先主传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章武三年五月后主即位改为建兴元年
共十
五年

按蜀志后主传章武三年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大赦改元建兴后主建兴十六年改为延熙元年
共二
十年

按蜀志后主传延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
延熙二十一年以景星见改为景耀元年

五年
按蜀志后主传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景耀六年改为炎兴元年



按蜀志后主传景耀六年大赦改元为炎兴
  魏
文帝受汉禅即皇帝位改汉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共七年

按魏志文帝本纪延康元年冬十一月丙午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为坛于繁阳庚午王升坛即祚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黄初七年夏五月明帝即位改明年为太和元年(共六年)

按魏志明帝本纪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即皇帝位太和元年改元月
日不载

按宋书礼志魏明帝初司空王朗议古者有年数无年号汉初犹然或有世而改有中元后元元改弥数中后之号不足故更假取美名非古也述春秋之事曰隐公元年则简而易知载汉世之事曰建元元年则后不见宜若古称元而已明帝不从乃诏曰先帝即位之元则有延康之号受禅之初亦有黄初之称今名年可也于是尚书奏易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宜为太和元年明帝太和七年以青龙见改为青龙元年

四年

按魏志明帝本纪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年改摩陂为龙陂赐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无出今年租赋青龙五年改为景初元年

三年

按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旗朝会建大白之旗改太和历曰景初历景初三年春正月齐王即位改明年为正始元年(共九年)

按魏志齐王本纪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齐王正始十年改为嘉平元年

六年

按魏志齐王本纪嘉平元年夏四月乙丑改年嘉平六年冬十月高贵乡公即位改为正元元年(共二年)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齐王废公卿议迎立公十月己丑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正元按册府元龟高贵乡公以嘉平六年九月司马景王废齐王十月己丑即位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予一人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洪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学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听于下朕虽不德昧于大道思与宇内其臻致庆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赦改元正元高贵乡公正元三年以甘露降改为甘露元年共五年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甘露元年五月邺及上谷并言甘露降夏六月丙午改元为甘露甘露五年六月陈留王即位改为景元元年

四年

搂魏志陈留王本纪甘露二年封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卒公卿议迎立公六月甲寅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改年景元陈留王景元五年改为咸熙元年

二年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咸熙元年夏五月甲戌改年  晋武帝受魏禅即皇帝位改魏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共十年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十二月景寅受禅即洛阳宫幸太极前殿诏曰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至于皇考文王睿哲光远久协灵祗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仁济于宇宙功格于上下肆魏氏弘鉴于古训仪型于唐虞畴咨群后爰辑大命于朕身予一人畏天之命用不敢违惟朕寡德负荷洪烈托于王公之上以君临四海惴惴惟惧罔知所济惟尔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贰之臣乃祖乃父实左右我先王光隆我大业思与万国共飨休祚于是大赦改元赐天下爵人五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除旧嫌解禁锢亡官失爵者悉复之泰始十一年改为咸宁元年

五年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春正月戊午朔改元咸宁六年改为太康元年共
十年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元年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师至于建邺之石头孙□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浚杖节解缚焚榇送于京都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其牧守已下皆因吴所置除其苛政示之简易吴人大悦乙酉大赦改元大酺五日恤孤老困穷太康十一年改为太熙元年

四月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熙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太熙元年四月惠帝即位改为永熙元年一


按晋书惠帝本纪太熙元年四月己酉即皇帝位大赦改为永熙惠帝永熙二年春正月诏改元为永平三月又改为元康元年共
九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临朝不设乐诏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三月壬辰大赦改元按本纪于是年三月止书大赦改元而后年
复直书二年俱无元康二字其中应有阙文

元康十年改为永康元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康元年春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永康二年改为永宁元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夏四月癸亥诏曰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镇东大将军齐王冏征北大将军成都王□征西大将军河间王颙并以明德茂亲忠规允着首建大策匡救国难尚书漼共立大谋左卫将军王舆与群公卿士协同谋略亲勒本营斩秀及其二子前赵王伦为秀所误与其子等已诣金墉迎朕幽宫旋轸阊阖岂在予一人独飨其庆宗庙社稷实有赖焉于是大赦改元孤寡赐谷五斛大酺五日永宁二年改为太安元年

二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太安元年十二月丁卯河间王颙表齐王冏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与成都王□新野王歆范阳王虓同会洛阳请废冏还第长沙王乂奉乘舆屯南止车门攻冏杀之幽其诸子于金墉城废冏弟北海王寔大赦改元大安三年春正月改元永安秋七月改元建武十一月复改元为永安十二月始改为永兴元年共
二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兴元年春正月景午成都王□自邺讽于帝乃大赦改元为永安帝逼于河间王颙密诏雍州刺史刘沉秦州刺史皇甫重以讨之沉举兵攻长安为颙所败以成都王□为丞相□遣从事中郎盛夔等以兵五万屯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皆杀之以三部兵代宿卫二月乙酉废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黜皇太子覃复为清河王三月王颙表请立成都王□为太弟戊申诏曰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圯绝成都王□温仁和惠□平暴乱其以□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大赦赐鳏寡高年帛三匹大酺五日以太尉颙为太宰太傅刘实为太尉秋七月景申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寮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戊戌大赦复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己亥司徒王戎东海王越高密王简平昌公模吴王晏豫章王炽襄阳王范右仆射荀藩等奉帝北征至安阳众十余万□遣其将石超距战己未六军败绩于荡阴帝遂幸超军超遣弟熙奉帝之邺□帅群官迎谒道左帝下舆涕泣其夕幸于□军□府有九锡之仪陈留王送貂貚文衣鹖尾明日乃备法驾幸于邺唯豫章王炽司徒王戎仆射荀藩从庚申大赦改元为建武八月戊辰□杀东安王繇张方复入洛阳废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安北将军王浚遣乌丸骑攻成都王□于邺大败之□与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赍侍中黄门被囊中赍私钱三千诏贷用所在买饭以供宫人止食于道中客舍宫人有持升余□米饭及燥蒜盐豉以进帝帝啖之御中黄门布被次获嘉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啖两盂有老父献蒸鸡帝受之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帝躬止之辛巳大赦赏从者各有差冬十一月乙未方请帝谒庙因劫帝幸长安方以所乘车入殿中帝驰避后园竹中方逼帝升车左右中黄门鼓吹十二人步从唯中书监卢志侍侧方以帝幸其垒帝令方具车载宫人宝物军人因妻略后宫分争府藏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行次新安寒甚帝堕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河间王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帝下车止之以征西府为宫唯仆射荀藩司隶刘暾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台焉景午留台大赦改元复为永安辛丑复皇后羊氏李雄僭号成都王刘元海僭号汉王十二月丁亥诏曰天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以司空越为太傅与太宰颙夹辅朕躬司徒王戎参录朝政光禄大夫王衍为尚书左仆射安南将军虓安北将军浚平北将军腾各守本镇高密王简为镇南将军领司隶校尉权镇洛阳东中郎将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于邺镇南大将军刘弘领荆州以镇南土周馥缪引各还本部百官皆复职齐王冏前应还第长沙王乂轻重刑封其子绍为乐平县王以奉其嗣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东京大赦改元永兴三年改为光熙元年



按晋书惠帝本纪光熙元年六月辛未大赦改元光熙元年十一月怀帝即位改明年为永嘉元年(共七年)

按晋书怀帝本纪光熙元年十一月即皇帝位永嘉元年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怀帝永嘉七年夏四月愍帝即位改为建兴元年(共五年)

按晋书愍帝本纪建兴元年夏四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愍帝建兴五年三月元帝即晋王位改为建武元年一年

按晋书元帝本纪建武元年春二月辛巳平东将军宋哲至宣愍帝诏曰遭运迍否皇纲不振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至使群凶逼迫京辇朕今幽塞穷城忧虑万端恐一旦崩溃卿指诣丞相具宣朕意使摄万几时据旧都修复陵庙以雪大耻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西阳王及群僚参佐州征牧守等上尊号帝不许等以死固请至于再三帝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鈇钺之诛吾本琅邪王诸贤见逼不已乃呼私奴命驾将反国群臣乃不敢逼请依魏晋故事为晋王许之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其杀祖父母父母及刘聪石勒不从此令元帝建武二年三月即皇帝位改为太兴元年共四年

按晋书元帝本纪太兴元年三月癸丑愍帝崩问至帝斩缞居庐景辰百寮上尊号令曰孤以不德当厄运之极臣节未立匡救未举夙夜所以忘寝食也今宗庙废绝亿兆无系群官庶尹咸勉之以大政亦何敢辞辄敬从所执是日即皇帝位诏曰昔我高祖宣皇帝诞应期运廓开王基景文皇帝奕世重光缉熙诸夏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功格天地仁济宇宙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怀帝短世越去王都天祸荐臻大行皇帝崩殂社稷无奉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畴咨庶尹至于华戎致辑大命于朕躬予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违遂登坛南岳受终文祖焚柴颁瑞告类上帝惟朕寡德缵我洪绪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惟尔肱股爪牙之佐文武熊罴之臣用能□宁晋室辅予一人思与万国共同休庆于是大赦改元文武增位二等太兴五年改为永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