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宫闱典皇太后部
宫闱典皇太后部
上受恭献授右旁官跪接置正中案上鸣赞官赞宣 册宣册官从案上捧册跪宣毕次赞宣宝宣宝 官从案上取宝跪宣毕捧册宝仍置案上四女 官举册宝黄案置皇太后宫门阶上鸣赞官奏叩头乐作
上率王以下诸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乐止行礼 时由内接传凡在 午门外排班众官亦随行三跪九叩头礼鸣赞官 奏礼毕上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升舆还宫诸王众官皆退 又次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及 民公都统精奇尼哈番尚书等官命妇以上俱 朝服齐集于皇太后宫门外分翼排立随从
皇太后女官先进宫内于
皇太后前行礼次公主王妃等及大臣命妇皆进宫门 内立内监奏请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四女官引公主王妃 等及大臣命妇前进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皇太后入宫命公主王妃等及大臣命妇俱进宫内 赐茶毕众皆出是日皇上御
太和殿诸王率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年八月大婚礼成加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并进奏书 如常仪是日皇上率诸王百官于
皇太后前献册宝行礼一应仪注俱与前同次日诸王 大臣于皇上前进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公主等先齐集于
皇太后宫随从
皇太后女官先于
皇太后前行礼王妃郡主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及民 公都统精奇尼哈番尚书等官命妇以上在 左翼门外齐集候皇后出宫升舆由
太和殿中左门出至
左翼门王妃等俱随后至
皇太后宫门外
皇后降舆率王妃等进至门内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后率公主王妃等前进四女官前引行六拜三跪 三叩头礼毕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命
皇后公主王妃郡主等大臣命妇进宫
赐茶毕
皇后出乘舆还宫王妃等及大臣命妇随至
左翼门外候
皇后进宫众俱退
皇太后宫元旦冬至朝贺仪
顺治八年题准元旦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宫前
上具礼服升舆内大臣侍卫后随
上至
皇太后宫前降舆入宫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上由中阶诣丹陛立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内 大臣侍卫后随上行礼乐作礼毕乐止
上还宫次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都统尚 书精奇尼哈番等官命妇以上于皇太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大设 筵宴宴毕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公主王妃等俱出 顺治八年题准冬至郊天次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宫前
皇上率
皇后诣
皇太后宫行庆贺礼毕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 人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赴皇太后宫行庆贺礼其仪俱与元旦同
皇太后卤簿
龙凤旗四对用黄红青黑云段为质上描金龙 凤各一长四尺五寸阔五尺四寸红油熏竹竿 长一丈四尺九寸间缠以藤下钉铁箍上安金 顶饰以红缨 金节一对朱红攒竹竿长一丈五寸下钉铁鐏 上安贴金铜鹅项钩携铜索天盘下系红线圆 绦间挂红缨球八个各罩绿皮帽四角缀贴金 铜铃外用黄素纱绣五色龙凤为衣笼之 吾杖二对朱漆攒竹为之长七尺两末贴金铜 箍沥粉贴金云二段 立瓜二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瓜立置其首承 以贴金龙头下钉贴金铜箍共长六尺八寸三 分瓜及龙头长一尺六寸三分 卧瓜二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七 尺三分 黄段九凤曲柄伞一把顶径五尺□以黄段绣 云文垂三檐上檐高一尺中下檐各高八寸五 分每檐绣彩凤三带二条各长三尺宽二寸上 绣云文风衣二个方一尺二寸四角绣云文伞 骨三十二根铁竹相间铜丝铜叶拴钉当柄曲 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高二尺红油攒竹柄 长丈一尺间缠以藤顶安贴金木葫芦 黄段宝相花直柄伞四把黄段为之每檐各绣 宝相花直柄长一丈五寸余制同曲柄伞 红段瑞草直柄伞二把红段为之每檐各绣瑞 草文余制同黄段伞 青段九凤直柄伞二把每檐各销金凤三带及 风衣俱销金云文余制同黄段伞 黑段九凤直柄伞二把制同青段伞
红方伞二把红素段为之顶方五尺垂三檐余 制同青段伞 黄段龙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二尺四寸边 阔五寸面绣龙凤背销金团龙挟口两面贴青 绿片金六块红油合竹柄长一丈九寸下钉黄 铜箍 红段龙凤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金黄段素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红段鸾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一尺九寸面 红段绣鸾凤边白段绣雉尾背青段销金火焰 云文黑油合竹柄制与龙凤扇同 拂子一对用红马尾为之泥金桦木柄长二尺 六寸八分两末钉钑金凤头尾 金炉一对以朱红漆竿举之两末雕贴金凤头 尾竿首钉镀金钩 金瓶一对
金香盒一对
金唾壶一个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质钑龙凤山水云珠火 焰莲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 面厚一寸三分木质朱漆彩画金云凤钑花云 金叶装钉 金交椅一把面阔二尺二寸进深一尺后高三 尺前高一尺七寸五分木质埽金罩漆钑龙凤 金叶装钉穿以黄线匾绦四垂黄线流苏织金 黄绮褡裆 金脚踏一个阔一尺八寸深九寸五分高四寸 二分木质埽金罩漆钑花金叶装钉织金黄绮 踏褥 凤辇一乘柱高三尺六寸面阔五尺二寸进深 五尺二寸顶高一尺方五尺七寸座高一尺八 寸面阔六尺五寸进深六尺四寸周围栏柱绦 环雕花卉朱漆贴金饰中设宝座下有仙桥座 穿以藤窗□穿以石青线顶衣用黄结罗为之 销金凤沥水二层黄段里衣外垂朱帘直杆四 根各长二丈内扛四根各长八尺外扛八根各 长五尺六寸短扛四根各长四尺二寸俱朱漆 赤金顶钑凤文嵌青金珊瑚松子等石扛末装 金凤头尾事件全 红油凳四条拓叉二件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件
凤舆一乘面阔三尺一寸五分进深四尺九寸 五分柱高三尺三寸二分门阔二尺一寸高二 尺八寸顶阔三尺九寸五分进深五尺七寸五 分顶楼六瓣每瓣阔一尺五寸共高一尺二寸 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五尺俱施黄油彩画 金龙凤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素绫衣上销 金龙凤沥水二层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仪舆二乘面阔三尺二寸进深四尺九寸柱高 三尺四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五尺二寸高九 寸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四尺八寸俱施黄 油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云段车衣重檐沥 水红绸里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大仪轿一乘面阔二尺九寸进深四尺高四尺 八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四尺六寸顶楼八瓣 每瓣面阔一尺高一尺五寸俱施黄油贴金云 龙凤绦环嵌五色宝石黄绫衣上销金龙凤沥 水二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七尺五寸横竿二 根各长九尺三寸短扛四根各长二尺八寸肩 扛八根各长五尺八寸撑竿二根各长二尺六 寸俱朱漆轿顶饰金凤十二金顶钑海马文嵌 青红蓝三色宝石轿扛装镀金铜凤头尾事件 全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皇太后册宝
皇太后玉册每页长八寸一分宽三寸七分厚二分七 厘连以黄线匾绦上下二页面刻升降龙文册 文填青徽号填金
金册每页长七寸二分宽三寸一分连以枢纽 面钑升降龙文余制同 玉宝交龙钮钮高二寸六分台高一寸八分共 高四寸四分面方四寸四分镌满汉文皇太后册宝箱架雕钑彩画龙凤文余制与
皇帝同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八年同 顺治十三年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册封
皇贵妃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前同 顺治十四年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题准
皇太后圣旦是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于
慈宁宫前
上具礼服乘舆率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至皇太后宫门降舆入宫奏请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具礼服御宫作乐升座乐止
皇上由中阶诣丹陛上立内大臣大学士在门内立 侍卫学士等在门外立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 头礼作乐礼毕乐止上出还宫次公主王妃以下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 命妇以上俱赴皇太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作乐礼毕乐止大设 筵宴宴毕皇太后还宫作乐入宫乐止众皆出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
皇上以嗣位改元上
母后尊号曰
皇太后上徽号曰
仁宪皇太后上
母妃尊号曰
皇太后上徽号曰
慈和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如常仪不奏书并免 行礼是日直班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俱朝 服齐集内院设两宫皇太后册宝亭四座校尉举亭内院礼部官前引两宫皇太后册宝彩亭至 太和殿
仁宪皇太后册宝彩亭设于东
慈和皇太后册宝彩亭设于西陈设毕礼部官奏请皇上礼服升殿阅册宝毕校尉举亭次第先行上乘舆随后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随驾出右翼门先至
仁宪皇太后宫门次至
慈和皇太后宫门外册宝彩亭俱止
上降舆捧册宝官从亭内捧
两宫皇太后册宝进宫置黄案上礼部官导
上于丹陛正中跪大学士捧册宝跪进
上受册宝并奏书次第献毕大学士依次跪接仍置 各案上女官举册宝案进宫毕上出升舆还宫是日
两宫皇太后
皇上卤簿仪仗俱不设诸王各官俱免朝贺次日行 进表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
康熙元年尊上
两宫皇太后尊号礼成是日早礼部官设香亭一座表 亭一座捧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具进满汉字 表一通置表亭内校尉举亭教坊司鼓乐导引 由东长安门进由 天安东门至
午门前陈设礼部堂官自亭捧表入
午门左门置
太和殿前黄案上候
上升殿王以下各官俱跪大学士捧表恭诣
上前跪读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诏告天下各直省文武五品以上诸司应进表文 差官赍进庆贺 又定嗣后凡遇
皇太后圣寿及元旦冬至各大节俱照例赍表文入贺 其贺表文式内院撰拟交与礼部颁发依式赍 进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大婚礼成加上
仁宪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元年同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躬亲大政加上
仁宪恪顺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前期一日
皇上躬诣
皇太后宫恭献奏书如顺治八年仪其余一应仪注悉 照康熙四年行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题准冬至郊
天次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
皇上率诸王大臣诣
皇太后宫行礼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诣
皇太后宫行礼一应仪注俱与
慈宁宫同
康熙八年题准元旦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
上率诸王大臣于
慈宁宫行礼毕随诣
皇太后宫行礼王以下公以上在
干清门内大臣侍卫等在门外行礼一应仪注俱 与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惟
皇太后御宫作丹陛乐奏豫平之章
皇上行礼作丹陛乐奏益平之章
皇太后还宫作丹陛乐奏履平之章行礼时赞礼官不 唱赞 次日皇后率公主王妃命妇等朝贺一应仪注俱与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题准
皇太后圣旦是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王以下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 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于 隆宗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皇上诣
皇太后宫行礼与元旦节同礼毕
上出还宫公主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夫人以上 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 番命妇以上俱朝服于宫门外齐集其引礼大 臣命妇等俱在 太和殿旁右翼门齐集礼部堂官传令太监奏请皇后诣皇太后宫行礼大臣命妇前引后随一应礼仪与元旦 同不设宴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
慈宁宫成择吉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移宫前期一日遣大臣一员祭 告太庙是日毕
皇太后仪仗全设于宫门外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 公夫人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等命妇以上俱 朝服齐集宫门东皇太后出宫乘舆作乐仪仗前导公主王妃等排班随 后至 慈宁宫门公主王妃等立候
皇太后升宫
皇上乘舆自右翼门出内大臣侍卫俱朝服随后至慈宁宫东旁门上降舆入
慈宁门内至丹陛上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上诣正中立内大臣等在丹陛上立侍卫等在丹 墀内立鸿胪寺官奏跪叩头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内大臣等皆随行礼毕
上转立东旁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出乘舆还宫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妇等齐集内监 奏请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公主王妃等排班行礼毕 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妇等入慈宁宫内
赐坐筵宴
皇太后进酒时公主以下公夫人以上出公门排立行 礼大臣命妇于原坐处行礼仍列坐宴毕谢 恩行礼乐作皇太后还宫乐止众皆退
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以册立
皇太子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六年同惟 是日皇太后仪仗俱陈设宫门前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滇黔荡平功成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 如常仪是日皇太后仪仗全设宫门前礼部鸿胪寺堂官预赴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宫前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于 隆宗门外又设黄案一于 中和殿内正中大学士捧奏书置匣内由御道之 左至 中和殿案前设
皇太后奏书匣于殿中预捧奏书出匣陈设毕礼部堂 官奏请皇上礼服出宫升殿至案前北面立阅奏书毕仍置 匣内大学土二员捧奏书礼部堂官导引前行上升舆由右翼门出至永康左门降舆礼部堂官导 捧奏书大学士前行由 寿昌门中阶入至中门西旁东向立礼部堂官导上由东旁上阶至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谕内 监奏请皇太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