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通政司部

大清会典凡章奏顺治二年定在外督抚镇按臣到  任奏报及贺捷本章俱准封进谢恩概免司道  等官一切事情悉听抚按代题总兵官除事关  军机及兵马钱粮外其余俱归督抚违者执法  参驳又令在外督抚镇按等官一应汉字本章  及在京各衙门除题本外一切奏本不分公私  俱赴通政司投进违式者一体参驳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题准题本奏本各有格式令礼  部查照原式通行颁发每幅六行一行二十格  □头二字平行十八字出格□头加一字头行  书衙门官衔违错者照例察参  凡民本通状顺治八年题准民本应审理者将  本人付兵马司羁管候旨应行督抚按者交与刑部差人解送又题准凡民  本有奇谋异计及所告贪酷官吏干己受害曾  经陈告督抚按不得上达者讯明方准封进如未向地方官陈告或已告  尚未审结者俱驳赴本管官陈诉结案其借端  计骗官吏挟诈恃刁者照例参送法司治罪  凡密封顺治八年题准督抚镇按衙门密封投  司者止具正本其副本概行停止  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凡月奏顺治九年题准每日接到通状有  应送者即明立前件用印连人状送各该衙门  审理每月将姓名注语备造清册具疏奏闻发该科察催承行衙门回销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题准遇大计年各省布按都司  运司及府州县等官俱具本造册投送通政司  顺治十二年大清会典顺治十二年题定送密封本章原有程  限违限者查日期多寡参送法司分别治罪  又题准凡咨送督抚审理民本通状不论地方  远近年终未结俱俟奏销查参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题准凡民本通状须将某年  月日经某衙门覆告如何结断是何批语详明  叙述若诈称覆告不详载缘由者不准封进凡  官员被革被降者必先由该管衙门陈诉凡告  职官者在外先由各该抚按衙门在京先由各  该衙门具告凡在京人民互相讦告及旗民互  相讦告者先由五城若事关重大许五城具题  下部审问以上各项若果有□抑而各该衙门  不为伸理者方许详开缘由赴通政司控陈越  诉者不准入奏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题准凡咨送督抚民本通状俱  照部件定限奏结仍将奉到日期预报通政司  倘事有难结应备开情由题请展限如逾限不  完听通政司查参其通政司旧例年终奏销今  既经立限应于月终奏销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三年题准督抚提镇等官题奏本章  无贴黄者通政司题参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题准凡有满汉字本章无贴黄  者免其查参若止汉字本章无贴黄者仍照常  题参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题准凡密本内若有假公牵引  私事希图侥幸或借端生事扰害良民谎称密  事者下部查议题参交刑部照例从重治罪  康熙十年大清会典康熙十年议准遇大计年各省布按都司  仍照旧例封投本册其府州县卫所停其具本  造册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题准在外民人告旗下人及  旗下家人告主强压霸占者俱令赴刑部具告  审结后果系□枉仍向原问衙门复告如不与  准理许告状人详开年月日期事情并驳问言  词赴通政司告理详察情节取阅原案果系□  枉方准具疏其余仍照例用印送该衙门复审  康熙二十一年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
谕除现任职官密本照常封进外其废闲官员及无  籍棍徒所具密本该司先行看阅应封者封进  不应封者严加驳回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四年议准直省本章多系要务  提塘承差不即投送迟延作弊俱令原题衙门  计算程途远近于本章揭帖批内填定限期并  钤印于日期上发行违限者交与该部治罪其  原题将军督抚提镇等官不填写日期到京后  方于印信上填注者题参一并交该部议处 通政司部艺文
  通政司箴         明宣宗通政所司实古纳言出纳政令用名厥官有虞之圣后龙是职周仲山甫亦谨朝夕君为元首臣则股肱笃念如子维彼庶氓崇卑无间一气流贯有遏弗流体乃为患尔职于斯必敬必忠命必下究情必上通谗说殄行师用震惊尔谨尔明予治乃成维枢维机维喉维舌尔饬无怠庶儆在列
 通政司部纪事
宋史向敏中传敏中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张咏领其局王旦传真宗即位旦拜中书舍人数月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武进县志赵邦柱字安甫一字观一弱冠成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通政参议故事诸中贵指银台为外府所请乞词讼以百数动至破产柱痛抑之中贵大窘旧辅王密揭诋台省柱露章劾之风采赫然会右通政未下乞差归里遂卒
 通政司部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