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礼部部
官常典礼部部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丙申命礼部领会同馆初外国使至常命翰林院主之至是改正至元二十五年礼部请绘蕃夷职贡图籍录风俗土产里程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五年春三月壬寅礼部言会同馆蕃夷使者时至宜令有司仿古职贡图绘而为图及询其风俗土产去国里程籍而录之实一代之盛事从之 明
明礼部设尚书侍郎统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而行人教坊二司亦兼属焉按明会典礼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礼乐祭祀封建朝贡宴飨贡举之政令其属初曰仪部曰祠部曰膳部曰主客部后改仪部为仪制祠部为祠祭膳部为精膳主客仍旧俱称清吏司正官尚书一员左右侍郎各一员
首领官司务二员
属官仪制司郎中员外郎名一员主事二员
注
如遇选驸马则添设本司主事一员教习
祠祭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主客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注
内一员提督会同馆
精膳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注
国初设子部四曰仪部祠部主客部膳部设郎 中员外郎各一员洪武二十九年改四部为仪制 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改首领官主事为司官 司各一员正统六年添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 一员协理司事正统后添设主客司主事一员提 督会同馆万历九年裁革仪制祠祭主客三司主 事各一员十一年复设所属衙门行人司司正一员左右司副各一员注
万历九年革左司副一员十一年复
行人三十二员
注
旧三百四十五员嘉靖中存三十七员万历九 年革五员铸印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注
旧二员万历九年革
教坊司奉銮一员左右韶舞各一员左右司乐各一员协同官十五员仪制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礼仪宗封学校科贡举其仪度而辩其名数祠祭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郊坛宗庙陵寝群祀诸大典及丧葬历日方技之事主客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其译伴申其禁令并提督会同馆凡官员赏赐及各省土贡亦总焉精膳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宴享牲豆酒膳兼辖牛羊馆会其品数程其出纳并会估价值等事凡礼部铸印局儒士办印三年满日除授本副使如无缺除各府检校大使有缺以副使升补南京礼部尚书一员右侍郎一员
注
万历三年革十一年复设
司务一员
仪制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注
万历四年革十一年复设
祠祭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注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主客司郎中一员
精膳司郎中一员
所属衙门行人司左司副一员铸印局副使一员教坊司右韶舞一员左右司乐各一员凡铸印局旧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食粮儒士二名辨验各衙门印信并写表笺本章后裁革大使一员儒士一名每遇考选儒士通行应天等府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各布政司访保身家无过楷篆精熟兼通文理子弟起送赴部会同吏部堂上官考选世宗嘉靖十五年题准南京礼部儒士设三名按明会典嘉靖十五年题准南京铸印儒士许设三名本部会同吏部考选收首名食粮办事第二名第三名习学遇有粮缺挨次考补嘉靖十六年增设礼部儒士
按明会典十六年题准铸印局增食粮儒士二名连额设共四名皇清
大清会典礼部
国初设六部各以贝勒总理部务后俱撤顺治八 年各部复令亲王郡王兼摄九年亦撤 汉衔 初称丞政者后改为尚书参政改为侍郎理事 官改为郎中副理事官改为员外郎额者库改 为主事又初设满洲汉军启心郎后俱裁又初 设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后改设六品七品 八品无顶带笔帖式各部院衙门同 礼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礼乐祭祀册封朝 贡宴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清吏司曰仪制 曰祠祭曰主客曰精膳其首领则有司务又有 读祝官司牲官铸印局会同馆等官 正官
满汉尚书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五年定 满汉各一员 满汉左右侍郎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 年定满汉左右各一员 首领官
满汉司务各一员初设汉司务二员顺治四年 裁一员十五年定满汉各一员 属官
满洲蒙古汉军司官笔帖式不论司分悉听堂 官调拨汉司官仍论司分 满郎中六员初设四员顺治十八年增二员蒙 古郎中一员初设蒙古章京四员康熙九年裁 二员以一员改为郎中一员改为员外郎汉军 郎中一员初设汉军章京八员康熙九年裁二 员以一员改为郎中五员改为员外郎 满员外郎十员初设六员顺治十二年增四员 蒙古员外郎一员汉军员外郎五员 满主事七员堂主事满文二员满汉文一员司 主事四员汉军堂主事一员 仪制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祠祭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主客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精膳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主客精 膳二司初设员外郎各一员顺治二年裁 满笔帖式三十九员内满文三十一员满汉文 八员汉军笔帖式四员 满读祝官二员初设六员后裁四员
守
堂子满官八员内七品官二员八品官六员
守
皇史宬满官三员系七品
蒙古司牲官二员
朝鲜通事十二员
所属衙门已下俱汉缺
行人司司正一员司副一员行人十二员初设 十九员顺治五年裁一员十五年裁六员 铸印大使一员初设满员外郎一员满汉文 笔帖式二员后裁 会同馆大使一员
教坊司奉銮一员左右韶舞各一员左右司乐 各一员协同官十员俳长无定员 仪制清吏司郎中员外主事分掌朝会宗封学 校贡举舆服婚娶之事举其仪度而辨其名数 祠祭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郊坛
宗庙
陵寝群祀诸大典及丧礼赠恤历日方技之事 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番朝贡 接待给赐之事简其译伴申其禁令并提督会 同馆凡官员赏赐及各省土贡亦隶焉 精膳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宴享牲豆 酒膳兼辖牛羊馆会其品数程其出纳并会估 价值等事 盛京礼部俱满缺
正官
侍郎一员
属官
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主事一员祝读官八员 赞礼郎十六员笔帖式十二员内满文十一员 满汉文一员 国初建置
盛京设礼部承政参政启心郎笔帖式等官顺治 元年一应礼仪属奉天将军管理顺治十五年 设满洲侍郎一员续设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 主事一员读祝官八员赞礼郎十六员笔帖式 十二员掌陵寝山川祠庙各祀并番国贡献往来筵宴等事 康熙九年上谕礼部朕惟至治之世不专以法令为务而以教 化为先其时人心醇良风俗朴厚刑措不用比 屋可封长治久安茂登上理盖法令禁于一时 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 舍本而务末也近见风俗日敝人心不古嚣陵 成习僣滥多端狙诈之术日工狱讼之兴靡已 或豪富凌轹孤寒或劣绅武断乡曲或恶衿出 入衙署或蠹棍诈害善良萑苻之劫掠时闻雠 忿之杀伤迭见陷罹法网刑所必加诛之则无 知可悯宥之则宪典难宽念兹刑辟之日繁良 由化导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缓刑化 民成俗举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 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 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 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 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 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等项作何训迪劝导及 作何责成内外文武该管各官督率举行尔部 详察典制定议具奏特谕康熙九年十月初九 日
礼部部名臣列传一
有虞氏
伯夷
按书经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秩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唐
高湜
按唐书高釴传釴子湜字澄之第进士累官右谏议大夫咸通末为礼部侍郎时士多繇权要干请湜不能裁既而抵帽于地曰吾决以至公取之得谴固吾分乃取公乘亿许棠聂夷中等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出为昭义节度使为下所逐贬连州司马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卒亿字寿仙棠字文化夷中字坦之皆有名当时 高锴
按唐书高釴传釴弟锴字弱金连中进士宏辞科辟河东府参谋历吏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开成元年权知贡举文宗自以题畀有司锴以籍上帝语侍臣曰比年文章卑弱今所上差胜于前郑覃曰陛下矫革近制以正颓俗而锴乃能为陛下得人帝曰诸镇表奏太浮华宜责掌书记以诫流宕李石曰古人因事为文今人以文害事惩弊抑末诚如圣训即以锴为礼部侍郎阅三岁颇得才实始岁取四十人才益少诏减十人犹不能满迁吏部侍郎出为鄂岳观察使卒赠礼部尚书 崔澹
按唐书崔珙传珙弟玙玙子涓淡淡举止秀峙时谓玉而冠者擢进士第累进礼部员外郎当时士大夫以流品相尚推名德者为之首咸通中世推李都为大龙甲涓豪放不得预虽自抑下犹不许而淡与焉终吏部侍郎 韦叔夏
按唐书本传叔夏安石兄通礼家学叔父太子詹事琨尝曰而能继汉丞相业矣擢明经第历太常博士高宗崩恤礼亡缺叔夏与中书舍人贾大隐博士裴守真撰定其制擢春官员外郎武后拜洛享明堂凡所沿改皆叔夏祝钦明郭山恽等所裁讨每立一议众咨服之累迁成均司业后又诏五礼仪物司礼博士有所修革□叔夏钦明等评处然后以闻进位春官侍郎中宗复位转太常少卿为建立庙社使进银青光禄大夫累封沛郡公国子祭酒卒赠兖州都督修文馆学士谥曰文子绦 金
张暐
按金史本传暐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该通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课增羡迁昌乐令改永清令补尚书省令史除太常博士兼国子助教丁父忧服除调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太常丞兼左赞善大夫章宗封原王兼原王府文学章宗册为皇太孙复为左赞善转左谕德兼太常丞充宋国报谕使至旴宋人请赴宴暐曰大行在殡未可及受赐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礼使还迁太常少卿兼修起居注改礼部郎中修起居注如故迁右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明昌元年太傅徒单克宁薨章宗欲亲为烧饭是时孝懿皇后梓宫在殡暐奏仰惟圣慈追念勋臣恩礼隆厚孰不感劝太祖时享尚且权停若为大臣烧饭礼有未安今已降恩旨圣意至厚人皆知之乞俯从典礼则两全矣章宗从之上封事者言提刑司可罢暐上疏曰陛下即位因民所利更法立制无虑数十百条提刑之设政之大者若为浮议所摇则内外无所取信唐开元中或请选择守令停采访使姚崇奏十道采访犹未尽得人天下三百余州县多数倍安得守令皆称其职然则提刑之任诚不可罢择其人而用之生民之大利国家之长策也因举汉刺史六条以奏上曰卿言与朕意合礼部尚书孙即康鞫治镐王永中事还奏有诏复讯群臣举暐及兵部侍郎乌古论庆寿上使参知政事马琪谕暐曰百官举阅实镐王事要勿屈抑其人亦不可亏损国法上因谓宰臣曰镐王视永蹈为轻马琪曰人臣无将由是永中之狱决矣霍王从彝母早死温妃石抹氏养之明昌六年温妃薨上问从彝丧服暐奏慈母服齐衰三年桐杖布冠礼也从彝近亲至尊压降与臣下不同乞于未葬以前服白布衣绢巾既葬止用素服终制朝会从吉上从其奏承安元年八月壬子上召暐至内殿问曰南郊大祀今用度不给俟他年可乎暐曰陛下即位于今八年大礼未举宜亟行之上曰北方未宁致斋之际有不测奏报何如对曰岂可逆度而妨大礼今河平岁丰正其时也上复问曰僧道三年一试八十取一不亦少乎对曰此辈浮食无益有损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皆贤君其寿不永虽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对曰三君矫枉太过今不毁除不崇奉是为得中矣是岁郊见上帝焉顷之翰林修撰路铎论胥持国不可再用因及董师中趋走持国及丞相襄之门上曰张暐父子必不如是也三年为御史大夫恳辞不许明年坐奏事不实夺一官解职起为安武军节度使致仕例给半俸久之暐不复请遂止暐自妻卒后不娶亦无姬侍斋居与子行简讲论古今诸孙课诵其侧至夜分乃罢以为常历太常礼部二十余年最明古今礼学家法为士族仪表子行简行信行信自有传 张行简
按金史张暐传暐子行简字敬甫□悟力学淹贯古今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归葬益都杜门读书人莫见其面服除复任章宗即位转修撰进读陈言文字摄太常博士夏国遣使陈慰欲致祭大行灵殿行简曰彼陈慰非专祭不可廷议遣使横赐高丽比遣使报哀彼以细故邀阻且出嫚言俟移问还报横赐未晚徒单克宁韪其言深器重之转翰林修撰与路伯达俱进读陈言文字累迁礼部郎中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诏学士院更定历名行简奏乞覆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覆校怀英等校定道用新历明昌三年不置闰即以闰月为三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历在十三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时刻不同道用不曾考验古今所记比证事迹辄以上进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收赎长行彭徽等四人各杖八十罢群臣屡请上尊号章宗不从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是其言诏中书行之久之兼同修国史改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同修史如故行简言唐制仆射宰相生日百官通班致贺降阶答拜国朝皇太子元正生日三师三公宰执以下须群官同班贺皇太子立受不答拜今尚书省宰执生日分六品以下别为一班揖贺宰执坐答揖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廷揖亦坐答之臣谓身坐举手答揖近于坐受也宰执受贺其礼乃重于皇太子恐于义未安别嫌明微礼之大节伏请宰执生日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贺宰执起立依见三品官仪式通答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正之如都省擅行卿论之是矣行简对曰礼部盖尝参酌古今典礼拟定仪式省廷不从辄改以奏下尚书省议遂用之宰执生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贺起立答之自此始行简转对因论典故之学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又曰今虽有国朝集礼至于食货官职兵刑沿革未有成书乞定会要以示无穷承安五年迁侍讲学士同修史提点司天如故泰和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旧例所有不可不至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舡此殊非礼卿自戒舟人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虽有尊号太宗未尝受也行简乞不拘对偶引祖禹以微见其意从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何治之则可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庶几万分之一上曰在任半岁或一年所得利害上之行简到保州上书曰比者括官田给军既一定矣有告欲别给者辄从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实取之民以与之夺彼与此徒起争端臣所管已拨深泽县地三百余顷复告水占沙咸者三之一若悉从之何时可定臣谓当限以月日不许再告为便下尚书省议奏请如实有水占河塌不可耕种本路及运司佐官按视尚书省下按察司覆同然后改拨若沙咸塉薄当准已拨为定制曰可六年召为礼部尚书兼侍讲同修国史秘书监进太一新历诏行简校之七年上遣中使冯贤童以实封御扎赐行简曰朕念镐郑二王误干天常自贻伊戚□葬郊野多历年所朕甚悼焉欲追复前爵备礼改葬卿可详阅唐贞观追赠隐巢并前代故事密封以闻又曰欲使石古乃于威州择地营葬岁时祭奠兼命卫王诸子中立一人为郑王后谨其祭祀此事既行礼须降诏卿可草诏文大意一就封进行简乃具汉淮南厉王长楚王英唐隐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谯王重福故事为奏并进诏草遂施行焉累迁太子太保翰林学士承旨尚书修史如故贞佑初转太子太傅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郡侯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今都城危急岂可拒绝臣愿更留圣虑包荒含垢以救生灵或如辽宋相为敌国岁奉币帛或二三年以继选忠实辨捷之人往与议之庶几有成可以纾患是时百官议者虽有异同大概以和亲为主焉庄献太子葬后不置宫师官升承旨为二品以宠行简兼职如故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及中下监当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哉若于随州郡及猛安谋克人户拘括择其佳者买之不足则令职输所买之价庶不扰而事可办左丞相仆散端平章政事高琪尽忠右丞贾谥谦皆曰丁忧致仕者可以免此权参政乌古论德升曰职官久享爵禄军兴以来曾无寸补况事已行而复改天下何所取信是议也丁忧致仕官竟得免是岁卒赠银青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慎密为人主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与弟行信同居数十年人无间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礼例纂一百二十卷会同朝献禘祫丧葬皆有记录及清台皇华戒严为善自公等记藏于家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