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漕使部
官常典漕使部
按明会典嘉靖七年题定考选运官三年一次又议准淮安清江浦管厂指挥听漕运衙门填注贤否送户兵二部与漕运官一体考察去留嘉靖九年令粮运调取运粮官
按明会典嘉靖九年题准运粮官员听漕运衙门坐名调取不许擅自补换嘉靖二十一年准升廉干运官实职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一年议准凡把总等官三年以上果有贤能干济依期完粮不至借债者准令于实职上升一级穆宗隆庆元年准差御史监兑攒运
按明会典隆庆元年题准差监察御史一员前往浙江并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监兑粮米催攒运船兼理济宁迤南一带河道隆庆三年以巡盐御史兼督漕务
按明会典隆庆三年题准两浙巡盐御史兼督浙江杭嘉湖三府直隶苏松常镇四府漕务革监兑官隆庆四年令都御史等官经理督催给攒运把总关防按明会典隆庆四年题准漕船起行都御史坐镇淮安参将移驻瓜仪总兵驻徐州各分经理催督船粮又题准给攒运把总关防又议准南京巡屯御史兼督应天太平宁国安庆池州五府及广德州粮务隆庆五年准设官员攒运及经理粮务按明会典隆庆五年以粮运迟误漂失数多复题差御史一员同户部郎中一员催攒 又隆庆五年题准差御史攒运又题准裁革参将设参政一员每年正月移驻瓜仪经理粮船过闸过坝管押到京又令两淮巡盐御史兼督庐凤淮扬四府及滁徐和三州粮务神宗万历三年题准漕运把总等官许各衙门荐举令升职赏优叙有差按明会典凡漕运把总等官万历三年题准把总管运粮三年以上果廉能干济依期完粮许各该衙门据实保荐准令于实职上升一级其运官依期过淮过洪完纳巡仓御史据实奖荐即行赏仍拟升署职一级过洪后期完纳依期者通候三年推升署职一级凡经荐举运官兵部即行纪录候升迁日破格优叙若先犯降级不系侵欺挂欠许将所升职级准复原降之数若见有漂流并未掣通关不得滥举万历五年题准仍差主事一员往苏松常镇监兑按明会典云云万历六年专差御史催运定运官更番领运
按明会典万历六年革催攒郎中专差御史 又停差攒运郎中又令南京二总各卫运官俱与军政佥书更番领运责成掌印官先期料理仍差南京兵部主事一员专管选补军旗事务万历九年复差主事一员往浙江监兑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十二年免巡盐御史押送漕粮
按明会典万历十二年令两浙巡盐御史仍带管漕粮只行文督催免其押送镇江皇清
国朝督运官员
大清会典督运官员
总理
漕运总督一员
分辖
江安粮道一员 苏松粮道一员
浙江粮道一员 江西粮道一员
湖北粮道一员 湖南粮道一员
山东粮道一员
旧有河南粮道一员今裁
监兑
江南各府厅官一十六员
江宁同知 苏州同知
苏州通判 松江同知
松江通判 常州通判
镇江通判 淮安通判
扬州通判 徐州同知
安庆通判 宁国通判
池州通判 太平通判
庐州通判 凤阳同知
旧有河南各府厅官今停监兑
浙江各府厅官三员
杭州通判 嘉兴通判
湖州通判
江西各府厅官三员
南昌通判 吉安通判
以上二员监兑南昌广信南康建昌抚州临江 吉安瑞州八府 临江通判 监兑饶州
湖广各府厅官九员
武昌通判 汉阳通判
安陆通判 德安通判
黄州通判 荆州通判
岳州通判 长沙通判
衡州通判
山东各府厅官三员
济南通判 兖州通判
东昌通判
押运
江北通判一员 江南通判一员
浙江通判一员 江西通判一员
湖北通判一员 湖南通判一员
攒运
淮南沿江沿河镇道将领等官
淮北沿河镇道将领等官
运粮官丁
江安粮道属
兴武卫九帮领运千总十八员
江淮卫九帮领运千总十八员
淮安卫四帮领运千总八员
大河卫前帮二帮三帮领运千总六员
扬州卫四帮领运千总八员
仪真卫江南帮领运千总二员
徐州卫一□领运千总二员
安庆卫领运千总二员
新安卫池州□领运千总二员
宣州卫领运千总二员
建阳卫太平□宁国□领运千总四员
庐州卫三□领运千总六员
滁州卫一□领运千总二员
凤阳卫一□领运千总二员
凤阳右卫二□领运千总四员
凤阳中卫一□领运千总二员
长淮卫三□领运千总六员
宿州卫二□领运千总四员
泗州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苏松粮道属
苏州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太仓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镇海卫二□领运千总四员
金山卫一□领运千总二员
镇江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浙江粮道属
杭州前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杭州右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绍兴卫前□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后□领 运千总二员 海宁所领运千总二员
湖州所领运千总二员
严州所领运千总二员
嘉兴所领运千总一员
宁波卫前□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后□领 运千总二员 台州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温州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处州卫前□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后□领 运千总二员 衢州所领运千总一员
金华所领运千总一员
江西粮道属
南昌卫前□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后□领 运千总二员 袁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赣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九江卫前□领运千总二员后□领运千总二 员 吉安所领运千总二员
安福所领运千总二员
永新所领运千总二员
抚州所领运千总二员
建昌所领运千总二员
铅山所领运千总二员
广信所领运千总二员
饶州所领运千总二员
湖北粮道属
武昌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武昌左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蕲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黄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襄阳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沔阳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德安所领运千总一员
荆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荆州左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荆州右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湖南粮道属
岳州卫领运守备一员千总一员
山东粮道属
临清卫山东□领运千总二员
东昌卫领运千总二员又濮州所领运千总二 员 济宁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
东平所领运千总二员
德州卫领运千总二员
旧有河南粮道属天津卫领运千总一员通州 所领运千总一员德州左卫领运千总二员平 山卫前后□领运千总四员任城卫领运千总 二员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设漕运总督一员驻札淮安又 设总理侍郎一员同总漕督理运务又设漕储 道一员专辖粮运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差御史一员催攒漕运
顺治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七年停差巡漕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又题准裁总理侍郎 又复差 巡漕御史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裁漕储道添设江南江北浙江 江西粮道各一员轮征轮解凡督征漕粮修造 船□佥运交兑督押钤束领运官丁俱系粮道 职掌别衙门不得干预有势要把持及不服钤 束者听其指实奏闻撰给
□谕
顺治十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二年
特差部司官四员一员往临清一员往济宁二员往 淮安同总漕催攒漕粮每员带笔帖式一员通 事二员拨什库四名 又覆准漕船过淮总漕 亲行掣验不得委官 又复设总理侍郎一员 顺治十四年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覆准江西旧例通省漕米详 委推官一员总为监兑押运至淮今定监兑仍 属推官押运专责通判 又覆准停差巡漕御 史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裁江南江北浙江江西粮道 各一员复设漕储道一员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六年覆准漕储道催重攒空粮道 专司佥选追比督运诸务皆不能分身抵通督 押过淮盘验后令回本省料理新漕除山东河 南粮道照旧押运外余省令总漕该抚于本省 管粮通判中遴选一员督押抵通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覆准粮道不得别委使专司 漕务毋误职掌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裁总理侍郎
漕使部名臣列传二
宋二
蒋之奇
按宋史本传之奇字□叔常州宜兴人为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尤其大也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历江西河北陕西副使之奇在陕西经赋入以给用度公私用足比其去库缗八十余万边粟皆支二年移淮南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元丰六年漕粟至京比常岁溢六百二十万石锡服三品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诏增二秩加直龙图阁升发运使凡六年其所经度皆为一司故事 罗拯
按宋史本传拯字道济祥符人第进士历官知荥州州介两江间每江涨辄犯城郭拯作东西二堤除其患选知秀州为江西转运判官提点福建刑狱泉州兴化军水坏庐舍拯请勿征海运竹木经一年民居皆复其旧迁转运使邵武之光泽不榷酒以课赋民号黄曲钱拯均之他三邑人以为便改江淮发运副使江淮故无积仓漕船系岸下俟籴入乃得行盖官吏以淮南不受陈粟为□谴计拯始请凡米至而不可上供者以廪军又贮浙西米于润仓以时运自是漕增而费省转为使拯使闽时泉商黄谨往高丽馆之礼宾省其王云自天圣后职贡绝欲令使与谨俱来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入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加天意阁待制居职七年徙知永兴军青颍泰三州卒年六十五拯性和柔不与人校曲直为发运使时与副皮公弼不协公弼徙他道御史劾其贷官钱拯力为辨理钱公辅为谏官尝论拯短而公辅姻党多在拯部内往往荐进之或讥以德报怨拯曰同僚不协所见异也谏官所言职也又何怨乎时论服其长者 苗时中
按宋史本传时中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交人犯边擢广西转运副使师讨交人罪次□良江久不进时中曰师无进讨意贼必从间道来乘我不备冀万一之胜势穷然后降耳密备之既而果从上流来战败始纳款徙梓州转运副使韩存宝讨蛮乞弟逗遛不行时中曰师老矣将士暴露非计之善者存宝不听卒坐诛林广代存宝乞弟既降复逸去将士相视失色及暮刁斗不鸣时中问广广曰既失贼故纵兵追之不暇恤尔时中曰天子以十万众相付岂以一死为勇耶今入异境变且不测广悟亟止追者整军以进会得诏班师军行时中以粮道远创为攒运法食以不乏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至户部侍郎卒 李之纯
按宋史本传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御史周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邕吏金命之纯往究其端乃起于出婢之口之纯以为芜俚之言不治彦先得免徙成都路转运使成都岁发官米六千石损直与民言者谓惠民损上诏下其议之纯曰蜀郡人恃此为生百年奈何一旦夺之事遂已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元佑初加直龙图阁知沧州召为户部侍郎未至改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知瀛州俄以直学士知成都府还为户部三迁御史中丞卒年七十五 王宗望
按宋史本传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人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赏军万州弥旬不给庖卒朱明因众怒白昼入府宅伤守臣左右惊散他兵籍籍谋兆乱宗望闻变自夔疾驱至先命给赏然后斩明以徇且窜视守伤而不救者乃自劾朝廷嘉之历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发运使楚州沿淮至涟州风涛险舟多溺议者谓开支氏渠引水入运河岁久不决宗望始成之为公私利代吴安持为都水使者自大河有东北流之异纷争十年水官无所适从宗望谓回河有创立金堤七十里索缗钱百万诏从之右正言张商英论其诞谩而宗望奏已有成绩遂增秩三等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卒年七十七元符中治其导河东流事以为附会元佑追所得恩典云 鲜干侁
按宋史本传侁字子骏阆州人唐剑南节度使叔明裔孙也性庄重力学举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中天下旱诏求直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语剀切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文章论荐侁盛言左参军李景阳枝江令高汝士之美乞移与之介益以为贤调黟令摄治婺源奸民汪氏□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赵抃使蜀荐于朝未及用从何郯辟签书永兴军判官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神宗诏求直言侁为蔡河拨发应诏陈十六事神宗爱其文诏近臣举所知范镇以侁应选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初王安石居金陵有重名士大夫期以为相侁恶其沽激要君语人曰是人若用必坏乱天下至是乃上书论时政曰可为忧患者一可为太息者二其他逆治体而召民怨者不可概举其意专指安石安石怒毁短之神宗曰侁有文学可用安石曰陛下何以知之神宗曰有章奏在安石乃不敢言初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各以其事闻时诸路役书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仍兼提举常平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左藏库使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因请更以文臣为守并易班行领县事凡居部九年治所去阆中近姻戚旁午待之无所私各得其欢心苏轼称侁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以为三难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其役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徙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后两路合为一以侁为转运使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所列非贤耻也故凡所荐如刘挚李常苏轼苏辙刘攽范祖禹皆守道背时之士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神宗曰广陵重镇久不得人今朕自选卿往宜善治之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雕敝已甚须侁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召为太常少卿侍从议神宗庙配享有欲用王安石吴充者侁曰先朝宰相之贤谁出□弼右乃用弼拜左谏议大夫侁见哲宗幼冲首言君子小人消长之理甚备又言制举诚取士之要国朝尤为得人王安石用事讳人诋訾新政遂废其科今方搜罗俊贤廓通言路宜复六科之旧又乞罢大理狱许两省谏官相往来减特奏言举人严出官之法京东盐得通商复三路义勇以宽保甲罢戎泸保甲以宽民力事多施行在职三月以疾求去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诏满岁进待制居无何卒年六十九侁刻意经术着诗传易断为范镇孙甫推许孙复与论春秋谓今学者不能如之作诗平淡渊粹尤长于楚辞苏轼读九诵谓近屈原宋玉自以为不可及也 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