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河使部
官常典河使部
按周礼地官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订
义
郑康成曰川流水也 贾氏曰官及胥徒多者 以其川路长远巡行劳役故也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
订
义
郑康成曰舍其守者时案视守者于其舍申戒 之 刘执中曰时谓獭祭鱼之后则舍其守禁以 纵万民渔焉不平其守则渊潜不可得以遂性不 舍其守则鲜食不可得以养民祭祀宾客共川奠
订
义
郑康成曰川奠豆之实鱼鱐蜃蛤之属
泽虞每大泽大薮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泽中薮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薮如小川之衡
订
义
贾氏曰用中士尊于川衡者以泽中之所出物 多也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订
义
李嘉会曰泽属乎国惧民因地以致争今海之 沙岸潮之波渚凡利入之厚无不租于官而后 渔焉此之谓也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
订
义
郑康成曰入之以当邦赋
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
订
义
郑康成曰泽物之奠亦豆之实芹茆菱芡之
属
丧纪共其苇蒲之事
订
义
郑康成曰苇以闉圹蒲以为席
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
汉
汉设水衡都尉有水司空都水之属以掌治水之事按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锺官技巧六□辨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三丞禁圃两尉甘泉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官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注
应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 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师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税 入按文献通考初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塘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领之至汉哀帝省使者官至东京凡都水皆罢之并置河堤谒者汉之水衡都尉本主上林苑 后汉
后汉以都水属郡国水衡都尉不常置并省其官属按后汉书百官志世祖改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宫燕休之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暂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余人 晋
晋置都水使者以防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
按晋书职官志都水使者汉水衡之职也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省都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及江左省河堤谒者置谒者六人 宋
宋置都水使者统河堤谒者之属后省河堤
按宋书百官志都水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秦汉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省都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汉世水衡都尉主上林苑魏世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晋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而河堤为都水官属有参军二人谒者一人令史减置无常员晋西朝有参军而无谒者谒者则江左置也怀帝永嘉六年胡入洛阳都水使者爰浚先出督运得免然则武帝置职便掌运矣江左省河堤文帝元嘉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即位十二月甲戌省都水台罢都水使者官置水衡令官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孝武帝孝建元年十一月癸卯复立都水台置都水使者官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北魏
魏初皆有都水使者及水衡都尉河堤谒者等官按魏书官氏志第四品中都水使者从第五品中水衡都尉第六品中河堤谒者宣武帝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永平二年正月尚书令高肇奏都水台请依旧二使者诏曰使者置二可如所奏其下属司唯须充事耳亦何劳多也 北齐北齐置都水台使者司诸津桥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都水台管诸津桥使者二人参事十人又领都尉合昌坊城等三局尉皆分司诸津桥 隋
隋仍设都水台使者领河堤谒者船局都尉之属后改为都水监按隋书百官志都水台使者及丞各二人参军三十人河堤谒者六十人录事二人领掌船局都水尉二人又领诸津上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一人下津每典作一人津长四人炀帝即位多所改革都水监改为使者增为正五品丞为从七品统舟□河渠二署舟□署每津置尉一人五年又改使者为监四品加置少监为五品后又改监少监为令从三品少令从四品 唐
唐设都水监使者统河渠署令河堤谒者主河渠堤堰之事按唐书百官志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焉府县以官督察丞二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凡京畿诸水因灌溉盗费者有禁水入内之余则均王公百官主簿一人从八品下掌运漕渔捕程会而纠举之 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贞观六年复为监改令曰 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监曰司津监使者曰监武 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监曰水衡监使者曰都尉开 元二十五年不隶将作监有录事一人府五人史 十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初贞观六年置舟楫署 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府三 人史六人监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八 人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开 元二十六年署废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颛之飨宗庙则供鱼祀昊天上帝有司摄事则供腥鱼日供尚食及给中书门下岁供诸司及东宫之冬藏渭河三百里内渔钓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则自便桥至东渭桥禁民渔三元日非供祠不采鱼 唐有河堤使者贞观初改曰河堤谒者有府三人 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三 人鱼师十三人初有监漕十人从九品上大历后 省兴成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堤凡六堰皆有丞 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一人掌固二 人贞观六年皆废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堤堰利沟渎渔捕之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视 辽
辽诸监中亦设都水监
按辽史百官志诸监职名都水监文官
宋
宋初以河渠隶三司后专置都水监以领其事按宋史职官志都水监旧隶三司河渠案嘉佑三年始专置监以领之判监事一人以员外郎以上充同判监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丞二人主簿一人并以京朝官充轮遣丞一人出外治河埽之事或一岁再岁而罢其有谙知水政或至三年置局于澶州号曰外监元丰正名置使者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使者掌中外川泽河渠津梁堤堰疏凿浚治之事丞参领之凡治水之法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泻水以陂池潴水凡江河淮海所经都邑皆颁其禁令视汴洛水势涨涸增损而调节之凡河防谨其法禁岁计筊之数前期储积以时颁用各随其所治地而任其责兴役以后月至十月止民功则随其先后毋过一月若导水溉田及疏治壅积为民利者定其赏罚凡修堤岸植榆柳则视其勤惰多寡以为殿最南北外都水丞各一人都提举官八人监埽官百三十有五人皆分职□事即干机速非外丞所能治则使者行视河渠事元佑八年诏提举汴河堤岸司隶本监先是导洛入汴专置堤岸司至是亦归之有司元佑四年置外都水使者五年诏南北外都水丞并以三年为任七年方议回河东流乃诏河北东西漕臣及开封府界提点各兼南北外都水事绍圣元年罢元符三年诏罢北外都水丞以河事委之漕臣三年复置重和元年工部尚书王诏言乞选差曾任水官谙练者为南北两外丞从之宣和三年诏罢南北外都水丞司依元丰法通差文武官一员分案七置吏三十有七所隶有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期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太祖开宝五年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仁宗嘉佑三年十一月己丑置都水监罢三司河渠司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九年九月丙寅置河北河防水利司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元丰三年五月甲申诏改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为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哲宗元佑四年秋七月丙子诏复外都水使者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元佑五年冬十月癸巳罢提举修河司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四年置都水使者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建炎四年诏都水监置使者一员绍兴九年复置都水南北丞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九年秋七月丙戌复置都水南北丞各一员 按职官志绍兴九年复置南北外都水丞各一员南丞于应天府北丞于东京置司绍兴十年诏都水事归于工部不复置官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金
金设都水监统诸河官专司黄沁诸河之事
按金史百官志都水监街道司隶焉分治监专规措黄沁河卫州置司监正四品掌川泽津梁舟楫河渠之事兴定五年兼管勾沿河漕运事作从五品少监正六品以下皆同兼漕事少监从五品 明昌二年增一员卫州分治
丞二员正七品内一员外监分治贞元元年置掾正八品掌与丞同外监分治 大定二十七年添一员明昌三年并罢之六年复 置二员勾当官四员准备分治监差委
明昌五年以罢掾设二员兴定五年设四员街道司管勾正九品掌洒扫街道修治沟渠 旧南京街道司隶都水外监贞元二年罢归京城 所都巡河官从七品掌巡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巡河官同此其泸沟崇福上下埽都巡河兼石桥使通济河节巡官兼建春官地分河道诸都巡河官掌提控诸埽巡河官 明昌五年设以合得县令人年六十者选充大定 二年设滹河巡河官二员散巡河官
于诸局及丞簿廉举人并见勾当人六十以下者 充黄汴都巡河官下六处河阴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津各设散巡河官一员黄沁都巡河官下四处怀州孟津孟州城北各设黄沁散巡河官各一员卫南都巡河官下四处新乡崇福上崇福下卫南淇上散巡河官各一员滑浚都巡河官下四处武城白马书城教城散巡河官各一员曹甸都巡河官下四处东明西隹孟华陵城散巡河官各一员曹济都巡河官下四处定陶济北寒山金山散巡河官各一员 凡二十五埽埽兵万二千人
诸埽物料场官掌受给本场物料分治监物料场官同此惟崇福上下埽物料场官与当界官通管收支南京延津渡河桥官兼讥察事管勾一员同管勾一员掌桥船渡口讥察济渡给受本桥诸物等事内讥察事隶留守司余浮桥官同此右属都水监皇统三年四月怀州置黄沁河堤大管勾司未详何年罢正大二年外监东置归德西置于河阴章宗泰和六年增设巡河官一员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河渠志泰和六年十二月通济河刱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都水监 元
元设都水监掌河渠水利之事
按元史百官志都水监秩从三品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堰之事都水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一员正五品监丞二员正六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十人蒙古必阇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十人壕寨十六人典吏二人至元二十八年置二十九年领河道提举司大德六年升正三品延佑七年仍从三品 大都河道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 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世祖中统四年九月乙酉立漕运河渠司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七年十二月辛酉以都水监隶大司农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四年三月癸巳以行都水监兼行漕运司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至元二十六年诏置提举司职河渠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巳开安山渠成河渠官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郎中李处选员外郎马之贞言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置提举司职河渠事至元二十七年十月甲戌立会通汶泗河道提举司从四品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九年仍置都水监并所属之少监丞等罢河渡司及河道提举司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九年春正月己亥命太史令郭守敬兼领都水监事仍置都水监少监丞经历知事凡八员三月壬子敕都水监分视黄河堤堰罢河渡司五月丁未罢东平路河道提举司事入都水监成宗大德二年立都水庸田司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二年二月乙丑立浙西都水庸田司专主水利大德七年二月壬午罢江南都水庸田司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八年以中书省言设行都水监以董吴松浚治事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五月壬申中书省臣言吴江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久淤凡湮塞良田百有余里况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租户役万五千人浚治岁免租人十五石仍设行都水监以董其程从之大德九年冬十月丁丑朔升都水监正三品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十年二月辛亥升行都水监为正三品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武宗至大元年立河渠司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八月戊申立河渠司秩五品官二员参以二僧为之仁宗皇庆元年四月丁卯以都水监隶大司农寺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延佑三年春正月丙午置都水太监二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佑七年春正月英宗即位三月戊戌定吏员秩都水监从三品夏四月乙卯复都水监秩正三品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泰定帝泰定二年立行都水监于汴梁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二月庚子姚炜以河水屡决请立行都水监于汴梁仿古法备捍仍命濒河州县正官皆兼知河防事从之六月丁未立都水庸田使司秋七月辛未立河南行都水监泰定三年置都水庸田司于松江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春正月壬子置都水庸田司于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文宗天历元年十一月壬午御史台臣言行都水监宜罢从之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顺帝至元二年春正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至正四年九月丙午命太平提调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六年立河南山东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六年五月丁酉以黄河决立河南山东都水监按续文献通考河南山东都水监至正六年以连年河决为患置专疏塞之任设官品秩同至正八年立行都水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