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户部部


土其地犹言度其地郑司农云土其地但为正 四方耳其食者半公所食租税得其半耳其半皆 附庸小国也属天子参之一者亦然故鲁颂曰锡 之山川土地附庸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论语曰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此非七十里所能容 然则方五百里四百里合于鲁颂论语之言诸男 食者四之一适方五十里独此与今五经家说合 耳郑元谓其食者半参之一四之一者土均均邦 国地贡轻重之等其率之也公之地以一易侯伯 之地以再易子男之地以三易必足其国礼俗丧 纪祭祀之用乃贡其余若今度支经用余为司农 谷矣大国贡重正之也小国贡轻字之也凡诸侯 为牧正帅长及有德者乃有附庸为其有禄者当 取焉公无附庸侯附庸九同伯附庸七同子附庸 五同男附庸三同进则取焉退则归焉鲁于周法 不得有附庸故言锡之也地方七百者包附庸以 大言之也附庸二十四言得兼此四等矣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一易之地家二百□再易之地家三百□

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 也王制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 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此盖夏时采 地之数周未闻矣春秋传曰迁郑焉而鄙留城郭 之宅曰室诗云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以 其室数制之谓制丘甸之属王制曰凡居民量地 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郑司农 云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一易之地休 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再易之地休二岁 乃复种故家三百□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焉以为地法而待政令

分地职分其九职所宜也定地守谓衡麓虞候 之属制地贡谓九职所税也颁职事者分命使各 为其所职之事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饥之政十有二品散利 贷种食也薄征轻租税也弛力息繇役也去几关 市不几也眚礼掌客职所谓凶荒杀礼者也多昏 不备礼而娶昏者多也索鬼神求废祀而修之云 汉之诗所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者也除盗贼急 其刑以除之饥馑则盗贼多不可不除也杜子春 读蕃乐为藩乐谓闭藏乐器而不作郑元谓去几 去其税耳舍禁若公无禁利眚礼谓杀吉礼也杀 哀谓省凶礼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保息谓安之使蕃息也慈幼谓爱幼少也产子 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十四以下不从征养老 七十养于乡五十异粻之属振穷救天民之穷 者也穷者有四曰矜曰寡曰孤曰独恤贫贫无财 业禀贷之宽疾若今癃不可事不算卒可事者半 之也安富平繇役不专取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本犹旧也媺善也谓约椓攻坚风雨攸除各有 攸宇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联犹合也 兄弟昏姻嫁娶也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同师曰 朋同志曰友同犹齐也民虽有富者衣服不得独 异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正月之吉周正月朔日也司徒以布五教至正 岁又书教法而县焉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此所以劝民者也使之者皆谓立其长而教令 使之保犹任也救救凶灾也宾宾客其贤者故书 受为授杜子春云当为受谓民移徙所到则受之 所去则出之又云赒当为纠谓纠其恶郑元谓受 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赒者谓礼物不备相给 足也闾二十五家族百家党五百家州二千五百 家乡万二千五百家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曰树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曰通财七曰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材十曰学艺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云稼穑谓三农生九谷也树艺谓园圃 毓草木作材谓虞衡作山泽之材阜蕃谓薮牧养 蕃鸟兽饬材谓百工饬庀八材通财谓商贾阜通 货贿化材谓嫔妇化治丝枲敛材谓臣妾聚敛疏 材生材谓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学艺谓学道艺 世事谓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服事谓为公家 服事者郑元谓生材养竹木者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物犹事也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 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 矣知明于事仁爱人以及物圣通而先识义能断 时宜忠言以中心和不刚不柔善于父母为孝善 于兄弟为友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任信于友 道恤振忧贫者礼五礼之义乐六乐之歌舞射五 射之法御五御之节书六书之品数九数之计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纠犹割察也不弟不敬师长造言讹言惑众乱 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也郑司农云任谓朋 友相任恤谓相爱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使其行得中郑司农云 五礼谓吉凶宾军嘉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乐所以荡正民之情思使其心应和也郑司农 云六乐谓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不服教不厌服于十二教贪冒者也争罪曰狱 争财曰讼有地治者谓乡州及治都鄙者也附丽 也士司寇士师之属郑司农云与有地治者听而 断之与其地部界所属吏共听断之士谓主断刑 之官春秋传曰士荣为大士或谓归于圜土圜土 谓狱也狱城圜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牛能任载地类也奉犹进也郑司农云羞进也 肆陈骨体也郑元谓进所肆解骨体士丧礼曰肆 解去蹄享先王亦如之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


令令遣人使为之也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 宾客  又
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注
旗画熊虎者也征众刻日树旗期于其下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节六节有节乃得行防奸私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注
大荒大凶年也大札大疫病也移民辟灾就贱 其有守不可移者则输之谷春秋定五年夏归粟 于蔡是也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


岁终自周季冬也教官其属六十正治明处其 文书致事上其计簿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

正岁夏正月朔日
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稽犹考也夫家犹言男女也郑司农云九比谓 九夫为井郑元谓九比者冢宰职书九赋者之人 数也贵谓为卿大夫贱谓占会贩卖者废疾谓癃 病也施当为弛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征令注
登成也成犹定也众寡民之多少物家中之财 岁时入其数若今四时言事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


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受邦 国之比要则亦受乡遂矣郑司农云五家为比故 以比为名今时八月案比是也要谓其簿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用谓使民事之伍两卒旅师军皆众之名两二 十五人卒百人旅五百人师二千五百人军万二 千五百人此皆先王所因农事而定军令者也欲 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音声相识作为 也役功力之事追逐寇也胥伺捕盗贼也贡嫔妇 百工之物赋九赋也乡之田制与遂同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均平也周犹遍也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则授之 以上地所养者众也男女五人以下则授之以下 地所养者寡也正以七人六人五人为率者有夫 有妇然后为家自二人以至于十为九等七六五 者为其中可任谓丁强任力役之事者出老者一 人其余男女强弱相半其大数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惟田与追胥竭 作

郑司农云羡饶也田谓猎也追追寇贼也竭作 谓尽行也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与其戒禁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

命所以誓告之
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


大事谓戎事也大故谓灾寇也郑司农云国有 大事当征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余子谓 羡也郑元谓余子卿大夫之子当守于王宫者也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此谓造都鄙也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重立国 小司徒为经之立其五沟五涂之界其制似井之 字因取名焉郑司农云井牧者春秋传所谓井衍 沃牧隰皋者也郑元谓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 而当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 易通率二而当一是之谓井牧昔夏少康在虞思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旅之众而田一成则井牧 之法先古然矣九夫为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 田也此制小司徒经之匠人为之沟洫相包乃成 耳邑丘之属相连比以出田税沟洫为除水害四 井为邑方二里四邑为丘方四里四丘为甸甸之 言乘也读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则方 十里为一成积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井五百 七十六夫出田税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夫治洫 四甸为县方二十里四县为都方四十里四都方 八十里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为一同也积万井 九万夫其四千九十六井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 夫出田税二千三百四井二万七百三十六夫治 洫三千六百井三万二千四百夫治浍井田之法 备于一同今止于都者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 三等百里之国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于王五十 之国凡四县一县之田税入于王二十五里之国 凡四甸一甸之田税入于王地事谓农牧衡虞也 贡谓九谷山泽之材也赋为出车徒给繇役也司 马法曰六尺为步步百为□□百为夫夫三为屋 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 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 徒二十人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 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 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


分地域谓建邦国造都鄙制乡遂也辨其守谓 虞衡之属职谓九职也政税也政当作征故书域 为邦杜子春云当为域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


小祭祀王元冕所祭
小宾客令野修道委积


小宾客诸侯之使臣
大军旅帅其众庶


帅师而致于大司徒
小军旅巡役治其政令


巡役小力役之事则巡行之
  又
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


畿九畿
凡民讼以地比正之


郑司农云以田畔所与比正断其讼
地讼以图正之


地讼争疆界者图谓邦国本图
岁终则考其属官之治成而诛赏


治成治事之计
令群吏正要会而致事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吏宪禁令修法纠职以待邦治

宪表县之
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

四郊之吏吏在四郊之内主民事者夫三为屋 屋三为井出地贡者三三相任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听谓平察之
以国比之法以时稽其夫家众寡辨其老幼贵贱废疾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掌其刑令纠禁听其狱讼

施舍谓应复免不给繇役
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受州里之役要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

而至至作部曲也既已也役要所遣民徒之数 辟功作章程逆犹钩考也郑司农云辟法也凡邦事令作秩叙

事功力之事秩常也叙犹次也事有常次则不 逼匮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杜子春云蒩当为菹以茅为菹若葵菹也郑大 夫读蒩为藉谓祭前藉也易曰藉用白茅□咎郑 元谓蒩士虞礼所谓苴刌茅长五寸束之者是也 祝设于几东席上命佐食取黍稷祭于苴三取肤 祭祭如初此所以承祭既祭盖束而去之守祧职 云既祭藏其隋是与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注
輂驾马辇人挽行所以载任器也止以为蕃营 司马法曰夏后氏谓辇曰余车殷曰胡奴车周曰 辎辇辇一斧一斤一凿一梩一锄周辇加二版二 筑又曰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 五人而辇故书辇作连郑司农云连读为辇  又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旗物兵器修其卒伍

田法人徒及所当有
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后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断其争禽之讼

司徒致众庶者以熊虎之旗此又以之明为司 徒致之大夫致众当以鸟隼之旟陈之以旗物以 表正其行列辨别异也故书巡作述屯或为臀郑 大夫读屯为课殿杜子春读为在后曰殿谓前后 屯兵也郑元谓前后屯车徒异部也今书多为屯 从屯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


征令有常者谓田狩及正月命修封疆二月命 雷且发声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赒万民之厄以王命施惠注
岁时者随其事之时不必四时也厄饥乏也
 郑司农云赒读为周急之周古艰字
岁终则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


诏王与冢宰废置
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凶二服闾共祭器族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

吉服者祭服也凶服者吊服也比长主集为之 祭器者簠簋鼎俎之属闾胥主集为之丧器者夷 盘素俎楬豆輁轴之属族师主集为之此三者民 所以相共也射器者弓矢楅中之属党正主集为 之为州长或时射于此党也宾器者尊俎笙瑟之 属州长主集为之为乡大夫或时宾贤能于此州 也吉器若闾祭器者也凶器若族丧器者也礼乐 之器若州党宾射之器者乡大夫备集此四者为 州党族闾有故而不共也此乡器者旁使相共则 民无废事上下相补则礼行而教成楬苦辖反輁 九勇反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诏诛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