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将帅部

按明会典嘉靖六年令于各边空闲都督都指挥及副参游击等官内举保曾经战阵谋勇可观者行取听用嘉靖八年令五府掌印照旧与公侯伯一体推用按明会典凡五军都督府缺掌印官兵部具奏会官于见任公侯伯内推举二员缺佥书官于各府带俸公侯伯都督及在京各营都指挥等官在外正副总兵内推举二员奏请简用其府军前卫缺掌印官亦于侯伯内举旧例申都留守司正副留守于皇
亲勋旧及在京武臣内推举今不行

靖八年令五府掌印并两广湖广等处总兵官缺除提督团营将官不推外其余提督坐营及都督有才望者照旧与公侯伯一体推用嘉靖二十五年定各边将官推用定制
按明会典凡将官升职如各边将官有缺除侯伯都督名位相应外若都指挥堪任主将拟升五府堂上官署职若指挥堪任偏将拟升都司堂上官署职以便行事后有战功该升仍从祖职加升其有遇例俱不在实授之例各都司掌印佥书及内地参游总兵亦如之非功能素着屡经保荐者虽遇缺亦不许推用已推署职者非有军功大劳虽遇恩典亦不准实授神宗万历元年议准延访可任将帅者
按明会典万历元年议准在京四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总督镇巡等官各延访不拘见任隐逸及被论听勘革弃等项人员上自总兵下至卒伍民庶某可为大将某可为偏裨某可备先锋及远使外夷据实开注每人或举一二员名或三五员名具奏兵部再加品骘并将举主职名题覆附簿听备缓急推用如树有功绩赏及举主或徇私滥举以致偾事举主一体议罚
 将帅部汇考五
皇清一
大清会典八旗官制
 国初设立八旗曰镶黄曰正黄曰正白曰正红曰  镶白曰镶红曰正蓝曰镶蓝分八旗为两翼左  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则正黄正红镶  红镶蓝又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五旗各以王贝勒等统之每旗又分满洲  蒙古汉军为三旗共二十四旗除世职官员无  定额外今以在京及守陵官员开列于前而直省驻防备载于后以着内外  相维之势云上三旗设立官员
  领侍卫内大臣每旗二员
  内大臣无定员   散秩大臣无定员  一等侍卫每旗三十员  二等侍卫每旗五十员
  三等侍卫每旗一百二十员
  蓝翎每旗五十员 后侍卫蓝翎俱无定员 内府佐领设立官员  护军参领每旗五员 骁骑参领每旗五员  佐领每旗七员   护军校每佐领一员  骁骑校每佐领一员 八旗设立官员
  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一员
  护军统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一员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八旗总设一员原系职方  司汉主事专管康熙十三年改设  副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二员
  前锋参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二员
  护军参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十六员
  骁骑参领满洲每旗五员蒙古每旗三员汉军  每旗五员  佐领满洲蒙古汉军各按壮丁多寡编设无定  额每佐领下设佐领一员  步军副尉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一员
  前锋侍卫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二员
  步军校满洲蒙古每参领旧设四员康熙二十  四年添设一员汉军每参领设二员  前锋校每旗满洲蒙古总设十二员
  护军校满洲蒙古每佐领一员
  骁骑校满洲蒙古汉军每佐领一员
  亲军校满洲蒙古每亲军十名内设亲军校一  员  他库尔使壮尼大满洲每旗他库尔使十名内  设壮尼大一员  两翼设立官员
  前锋统领每翼满洲蒙古总设一员
  步军总尉每翼一员
  他库尔使噶喇大每翼一员
  管领火器兼练大刀营汉军官
  总管每翼一员或都统或副都统兼管
  协领每旗一员   参领每旗一员
  操练尉每旗五员  骁骑校每旗五员  监守白塔信炮  总管八旗总设一员 五品官每旗一员 京城内九门  城门尉每门二员满洲官
  城门校每门二员满洲官
  千总每门二员绿旗官
 京城外七门
  城门尉每门一员汉军官
  城门校每门一员汉军官
  千总每门二员绿旗官 内外十六门原设指  挥千百户顺治四年改为千总  南苑门满洲官
  总管一员     防御八员
  京营
 京师重地禁旅云屯已详载于武选司又设绿旗  官军司诘奸禁暴之任谓之巡捕三营具载于  后 京城巡捕
  南营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北营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中营参将一员原设南城营顺治十四年改为  巡捕中营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镇戍将领一
  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戍其统驭官军  者曰提督总兵官其总镇一方者曰镇守总兵  官其协守地方者曰副将次曰参将又次曰游  击曰都司曰守备或同守一城或分守专城下  及千总把总亦有分汛备御之责皆量地形之  险易酌兵数之多寡其间随时度务因革不一  今以现在经制分镇序列而以裁复旧制随注  于下其已经裁革者亦附载汛地于后以备参  考  直隶
  天津镇
  镇守天津总兵官一员驻札天津标下左右二  营所属天津城守营大沽营王庆坨营霸州营  永清营文安营管辖河协通协蓟协永协并涿  州路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天津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砖河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军游击一员顺治十年裁旗鼓守备一  员顺治十五年裁  天津城守营都司一员原驻拱极城康熙十七  年移驻天津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大沽营游击一员驻札大沽原驻大沽顺治十  年移驻葛沽十二年仍移驻大沽  守备一员原驻大沽顺治十年移驻葛沽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王庆坨营都司一员原设副将一员顺治九年  裁改参将十年裁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左右二营游击二员顺治九年裁守备二  员顺治十年裁  霸州营游击一员驻札霸州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永清营守备一员原驻霸州营康熙十五年移  驻永清      把总一员  文安营游击一员驻札文安县原设守备一员  顺治六年增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守  备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河间府副将一员驻札河间府原驻真定康熙  八年移驻河间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高川镇把总一员  肃宁县把总一员  交河县把总一员  故城县把总一员  任丘县千总一员  景州把总一员  阜城县千总一员  河间城操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通州副将一员驻札通州原设总兵官顺治七  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十二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右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十二年裁游击  把总二员  务关营游击一员驻札河西务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武清营游击一员驻札武清县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内一员分防  凤河营原设凤河营副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  游击守备各一员十二年裁游击康熙十六年  裁守备设千总二十三年裁千总设把总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张湾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漷县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      把总二员  杨村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采育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原设马驹营  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设千总  把总一员
  三河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宝坻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十一年  裁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梁城所千总一员
  香河营守备一员原设务关营守备康熙十五  年移驻香河     把总一员  蓟州副将一员驻札三屯营原设总兵官一员  中军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旗鼓守备一员  中营参将一员顺治四年裁总兵官并中军游  击旗鼓守备改设副将一员六年裁中营参将  并中军守备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六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右营都司守备各一员顺  治六年裁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蓟镇中协副将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四年  改副将为参将六年裁参将十二年裁守备  潘家口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六年改设操  守十二年裁复设守备  把总一员
  遵化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遵化州原设副将  都司各一员顺治六年裁都司设左右二营守  备二员十年裁副将守备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蓟州城守营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  顺治六年裁参将十一年裁守备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黄崖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将军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松棚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旧设松棚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龙井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罗文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大安口把总一员原设都司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十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  元年改为把总  &#鱼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喜峰路游击一员驻札喜峰口原设参将都司  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康  熙二十三年裁守备 千总一员  旧设喜峰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青山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李家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太平路千总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千总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都司  旧设太平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擦崖子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白羊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榆木岭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丰玉营守备一员原驻遵化营康熙十四年移  驻丰润      把总一员  玉田汛把总一员原系洪山口操守顺治十二  年移驻玉田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开平汛把总一员原系卫守备带管营事康熙  十四年以三屯营把总移驻开平  涧河营把总一员原驻三屯营康熙十四年移  驻涧河  黑羊河把总一员原驻大平路康熙十四年移  驻黑羊河  丰台营把总一员
  山永副将一员驻札永平府原设游击守备各  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山海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副将一员游击二员守备二员顺治十年  裁副将游击守备各一员十三年俱裁  石门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义院口把总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裁副将添设把总一员十七年裁守备  大毛山把总一员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黄土岭把总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燕河路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      把总一员  台头营把总一员原设副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千总把总各一员十二年俱裁设操守  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界岭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建昌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桃刘口把总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冷口关把总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榛子镇把总一员
  蒲河营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南海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康  熙二十三年裁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乐亭营守备一员原驻刘家墩康熙十六年移  驻乐亭      把总一员  刘家墩把总一员
  涿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涿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拱极营游击一员驻札拱极城原设防守官一  员顺治二年裁三年设守备一员十年裁设都  司一员康熙十七年裁以天津游击移驻拱极  城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旧州营都司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改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大城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游击千总各一员顺治十一年俱裁  崔黄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真定镇
  镇守真定总兵官一员驻札真定府标下左右  二营所属龙固营定州营保定营新雄营易水  营管辖紫荆大名二协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总兵标下旗鼓守备一员中军游击一员  守备三员顺治七年裁守备二员十五年裁旗  鼓守备十七年中营各官俱裁  真定城守龙固营守备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