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宗藩部
官常典宗藩部
注
二国夏同姓诸侯乐安寿光县东南有灌亭北 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按哀公元年伍员曰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注
后相失国依于二斟复为浇所灭
按竹书纪年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帅师灭斟灌
注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
按通鉴前编帝丘卫地斟灌亦卫地相居帝丘与斟灌相近非居于斟灌也 邓
帝仲康封支子于邓
按路史帝仲康支子封邓
越
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
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注
贺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 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按吴越春秋启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无余始受封人民山后虽有鸟田之利租贡纔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祀禹墓于会稽 缯
帝杼封弟曲列于缯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缯氏按路史帝杼即位五岁征东海伐三寿乃封其仲曲列于缯 有男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有男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有男氏
注
系本男作南
彤城氏 彤氏
按彤氏意即彤城
氏之支族故附于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彤城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彤城氏
注
周有彤伯盖彤城氏之后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故有彤氏彤城氏 褒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褒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褒氏 费氏 弗氏 刜氏
按系本费作弗则弗刜意
皆费之支族故附录于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费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费氏
注
系本费作弗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弗氏刜氏 杞氏按杞为周三恪之国
意夏时已封有杞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杞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杞氏 辛氏 莘氏
按辛与莘本为
国故附莘于辛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辛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辛氏按路史太康弟五人分封于卫是为五观其支于莘者为莘氏辛氏甡氏观氏卜氏
注
楚有观氏世掌问卜
冥氏 鄍氏
按鄍氏意即冥氏
支族故附鄍于冥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冥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冥氏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冥氏鄍氏 戈氏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戈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戈氏帝相二十岁寒浞灭戈
按竹书纪年云云
泊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泊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泊氏 鬻氏夏后氏之后分封有鬻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鬻氏 沈氏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沈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沈氏 姒氏按禹初姒姓意
当时亦封有国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姒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姒氏 弋氏按公羊传以鲁夫人定姒为定
弋定姒乃莒女意莒即弋国之后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弋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弋氏 纶氏夏后氏之后分封有纶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纶氏 商 蔓
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曰蔓侯
按路史云云
苑
祖庚封弟文于苑
按路史云云
权
祖庚封子于权
按路史云云
按左传杜注南郡
当阳县东南有权城
堂阳氏
太丁侯母弟堂阳为堂阳氏
按路史云云
黎
商分封同姓黎为圻内诸侯
按书经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孔
传
近王圻之诸侯在上党东北
按路史黎子国也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氏按黎为子
国子商姓也
共
商分封同姓有共国
按诗经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阻共
传
密须氏侵阮遂往侵共
按路史共子国也
共子
姓国
条氏
商分封同姓有条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条氏按路史注条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徐氏
商分封同姓有徐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徐氏按路史注徐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萧氏
商分封同姓有萧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萧氏按路史萧子国也
萧子
姓国
注
萧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索氏
商分封同姓有索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索氏按路史索子国也
索子
姓国
注
索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长勺氏
商分封同姓有长勺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长勺氏按路史注长勺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尾勺氏
商分封同姓有尾勺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尾勺氏按路史注尾勺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陶氏
商分封同姓有陶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陶氏按路史注陶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施氏
商分封同姓有施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施氏按路史施子国也
施子
姓国
注
施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繁氏
商分封同姓有繁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繁氏路史
一作
按路史繁子国也
繁子
姓国
注
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锜氏
商分封同姓有锜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锜氏按路史注锜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樊氏
商分封同姓有樊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樊氏按路史注樊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饥氏
商分封同姓有饥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饥氏按路史饥子国也
饥子
姓国
注
饥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终葵氏
商分封同姓有终葵氏
按左传定公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终葵氏按路史终葵氏商族分封后为民
殷氏
商分封同姓有殷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 来氏
商分封同姓有来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来氏按路史来子国也商国莱侯与太公争营丘及齐复入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迁之郳 空桐氏
商分封同姓有空桐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空桐氏按路史空桐子国也
空桐
子姓国
稚氏
商分封同姓有稚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稚氏按路史稚子国也
稚子
姓国
北殷氏
商分封同姓有北殷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北殷氏 目夷氏
商分封同姓有目夷氏
按史记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目夷氏 四时
商分封同姓有四时国
按路史四时子国也
四时
子姓国
荼
商分封同姓有荼国
按路史荼子国也
荼子
姓国
梅
商分封同姓有梅国
按路史梅子国也梅伯受醢之
梅子
姓国
定
商分封同姓有定国
按路史定子国也
定子
姓国
巢
商分封同姓有巢国
按竹书纪年武王十三年巢伯来宾(
按武王于十三年克商巢伯言
来宾则商封可知左传杜注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按路史巢子国也吴灭之
巢子
姓国
郅
商分封同姓有郅国
按路史郅子国也
郅子
姓国
同
商分封同姓有同国
按路史同子国也
子姓
国
髦
商分封同姓有髦国
按路史髦子国也
髦子
姓国
扐
商分封同姓有扐国
按路史扐子国也
扐子
姓国
段
商分封同姓有段国
按路史段子国也
段子
姓国
瓦
商分封同姓有瓦国
按路史瓦子国也
瓦子
姓国
铁
商分封同姓有铁国
按路史铁子国也
铁子
姓国
沛
商分封同姓有沛国
按路史沛子国也
沛子
姓国
向
商分封同姓有向国
按路史向子国也
向子
姓国
鲜虞
商分封同姓有鲜虞国
按路史鲜虞子国也(
按鲜虞子姓国而杜预注左传谓为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 意亦如姬姓之有戎也)
比
商分封王子干于比
按史记宋微子世家王子比干者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按路史比子国也比干则受剖之比干死子坚逋长难林为王氏林氏 箕
商分封胥余于箕
按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僮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注
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索隐曰司马彪曰箕 子名胥余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 为纣之庶兄杜预云梁国蒙县有箕子冢 微
帝乙封元子启于微
按书经微子
孔
传
微畿内国名子爵为纣卿士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底遂陈于上我用沈酗干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按家语本姓解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按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启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太师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纣为淫泆箕子谏不乃披发佯狂而为奴王子比干直言谏纣纣怒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注
索隐曰按尚书以为殷王元子而是纣之兄吕 氏春秋云生微子时母犹为妾及为妃而生纣故 微子为纣同母庶兄
宗藩部汇考十八
周一
吴一
武王克商封仲雍后周章于吴
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按吴越春秋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吴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勾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勾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勾吴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故云太伯三以天下让于是李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季历卒子昌立号曰西伯遵公刘古公之术业于养老天下归之西伯致太平伯夷自海滨而往西伯卒太子发立任周召而伐殷天下已安乃称王追谥古公为太王追封太伯于吴太伯祖卒葬于梅里平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简子督达达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相子疆鸠夷夷子余乔疑吾吾子柯庐庐子周繇繇子屈羽羽子夷吾吾子禽处处子专专子颇高高子句毕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虞公以开晋之伐虢氏毕子去齐齐子寿梦立而吴益强称王凡从太伯至寿梦之世与中国时通朝会而国斯霸焉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锺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于乎哉礼也按注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