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国子监部
官常典国子监部
按明会典五年以监生数多历缺不敷奏准各衙门正历每三名量增一名仍减历期三月止历九个月为满暂行二年神宗万历元年奏准报名朝见监生不许顶替按明会典万历元年奏准今后援例生儒俊秀子弟及历事考勤监生报名朝见查出不系正身即将替身参送法司问罪本生径行革退其投文并历事拨到之日如有仍犯前项情弊一概不许准收仍将雇替之人重究万历三年奏准举人入监肄业应试及勋爵入监之例按明会典三年奏准举人未经入监及监事未毕者俱以文书到日为始限三个月起送入监肄业若未经入监虽有原籍公文不准入场以后每科会试毕日凡举人下第及中副榜不愿就教者尽数分送两京国子监肄业并不许假借名色告送顺天府给引回籍顺天府亦不许径自给引违者参究其赴部会试者除监满拨历外其余必由两监起送方准入场又奏准五军都督府将见在未任公侯伯等爵及应袭子弟但年十四以上三十以下者通行查出送监习学不许隐匿违者参究仍行吏兵二部知会于袭爵之日查其曾否入监方准承袭其袭后但年三十以下者仍送回本监肄业应任用者兵部查其习学有无进益方行推任遇有册封差遣亦照旧规查其曾经在监习礼者方许差用其送监习学者除赴京营操演外余日俱要赴监读书观礼本监堂上官用心教习务臻成效但有不行赴监及纵肆自恣者参治如果在监日久学业有成者亦听本监官酌量出学待用若仍愿在监者听令照旧肄业本监官更加优异仍报部纪录以示激劝万历九年再定监生拨历之例
按明会典九年吏部又以人多历少题准照隆庆五年例增历减期以后通行遵守凡纳粟等项监生照例坐堂十年挨次拨历若中乡试通计先年坐监月日拨历其未冠愿坐监者亦满十年方作复监之数凡历事监生名数吏部四十一名户部五十三名礼部一十三名兵部二十五名刑部七十名工部二十四名都察院六十三名大理寺二十八名通政司五名行人司四名五军都督府五十名谓之正历三个月上选满日增减不定又有各衙门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四名通政司四名随御史出巡四十二名谓之杂历一年满日上选又有各项办事清黄一百名写诰四十名续黄五十名清军四十名又监库十名初皆三年谓之长差近俱准减一年上选承运库十五名司礼监六十名尚宝司六名六科四十名初作短差近亦准写本例一年满日上选又有随御史刷卷一百七十八名工部清匠六十名俱以事完日上选此外又有礼部写民情条例等项七十二名光禄寺刷卷四名修斋八名参表二十名报计二十名赍捧十二名锦衣卫四名兵部查马册三十名工部大木厂二十名后府磨算十名御马监四名天财库四名正阳门四名崇文宣武朝阳东直四门各三名阜城西直安定德胜四门各二名俱为短差半年满日回监皇清
大清会典国子监
正官
满汉祭酒各一员
满汉司业三员内满司业二员汉司业一员 首领官 满汉典簿各一员
属官
满汉监丞各一员
满汉博士三员初设汉博士三员顺治十五年 裁一员十八年设满博士一员 满助教十六员内满文八员满汉文八员 蒙古助教四员初设八员顺治十八年裁四员 汉助教六员初设十二员顺治十五年裁六员 汉学正六员 孔氏世袭学正一员初设二员后裁一员 汉学录二员初设六员顺治十五年裁四员 汉典籍一员 满笔帖式五员内满文四员满汉文一员 汉军笔帖式四员 国子监从四品衙门设满汉祭酒各一员满司 业二员汉司业一员满汉监丞各一员满博士 一员汉博士二员满文助教八员满汉文助教 八员蒙古助教四员汉助教六员汉学正六员 汉学录二员汉典籍一员满汉典簿各一员满 文笔帖式一员满汉文笔帖式四员汉军笔帖 式四员自顺治元年本监事件俱属礼部公同 料理十五年照各衙门分析康熙二年仍归礼 部十年复行分析其应题应行事宜俱本监堂 官自行题请施行 监规
一祭酒司业职在总理监务严立规矩表率属 员模范后进 一监丞职在绳愆凡教官怠于师训监生有戾 规矩并课业不精悉从纠举惩治 一博士助教学正学录职在教诲务须严立课 程用心讲解如或怠惰致监生有戾学规者堂 官举觉罚治 一典籍职在收掌
御书楼一应经史书板
一典簿职在明立文案并支销钱粮季报文册 一本监正官每入署升堂就位各属官以次赴 堂序立行揖礼次各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 各堂监生排列恭揖礼毕方退 一本监属官每遇赴堂禀议事务或质问经史 皆须拱立听受不得即便坐列 一监丞职主纠绳置立集愆册一本凡监生有 不遵学规者即行惩治仍将所犯附写文册以 凭通考 一满洲蒙古汉军监生责成八旗助教汉监生 责成汉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务在勤加教诲不 得怠惰徇情以致废弛 一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各监生入监日首谒 先师庙各生排列庙墀礼生赞行四拜礼毕赴彝 伦堂台下序立谒见祭酒司业行四拜礼随诣 各堂师相见行拜礼凡遇进监至大门外下马 不许乘马出入 一本监原有号房五百二十一间为诸生读书 之所今此房无存凡汉监生听在寓所肄业 一满汉各监生于朔望日随行释奠礼外有讲 书覆讲上书覆背诸课程每月三回周而复始 两厢及六堂官讲四书性理通鉴博士讲五经 向有成例顺治十五年奏准定于朔望日祭酒 司业率属员诸生拜谒 文庙毕升堂讲书
一满汉各监生听讲书后习读讲章有未能通 晓者即赴讲官处讲解或赴两厢质问毋得惮 烦蓄疑安于愚昧 一各监生向有习仿之例每次务写六百字以 上必须端楷有体如潦草差落不完及怠惰不 到或倩人代书者本堂临期亲督各加责罚 一八旗官学生每月赴监讲书一次译写一次 五日射箭一次 一诸生到监日本堂严查年貌籍贯经书务取 连名保结以防冒名顶替之弊如有犯者照例 重处 一在监肄业各监生祭酒三月季考一次司业 每月月课一次务期齐集不许托故规避 一满洲蒙古汉军荫监生十岁以上到监读书 俟年满十八岁考试咨部 一满洲蒙古汉军例监生坐监二十四个月汉 人恤荫生难荫生考满荫生坐监六个月恩诏荫生官生坐监二十四个月恩贡生恩拔贡生 坐监六个月岁贡生坐监八个月副榜贡生内 廪膳坐监六个月增附坐监八个月选拔贡生 内廪膳坐监十四个月增附坐监十六个月准 贡生坐监三个月例监生内廪膳坐监十四个 月增附坐监十六个月俊秀坐监二十四个月 其恩拔岁副贡生有考充教习者连监期共三 十六个月 一诸生学校进身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本 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风以须仕进敢有 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 风化定行依律治罪 一满汉各荫监生途遇师长步行者旁立候过 乘骑者远下趋避敢有邈忽抗行者决责 一各班监生凡有一应事务先于本堂教官处 禀知率领赴厢禀复毋得径行烦紊违者决责 一援例各监生以文到日为始即赴监肄业其 有丁忧亲老患病者地方官另文申报如无故 不行到监照题定例处治 一监生丁忧呈送本堂转呈堂上官批准回籍 守制如在籍丁忧者有司随申本监以凭稽考 如不申文报明于起复日扶□文书到监者定 行压罚 一八旗各项监生请假取具该都统印文到日 查明酌量准给汉监生入监后遇有省亲完姻 随任依亲告病及同居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 许告假归里立限给以假票如违限迟旷本监 行文提取计日倍罚 一监生有嗜酒撒泼不守监规及挟制师长者 问发充吏有挟妓赌博出入各衙门起灭词讼 说事过钱包揽钱粮者问发为民仍科罪轻重 究治 凡恩荫满汉官员子弟或奉
旨送入监读书或遇
恩诏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各准荫送一子入监读书 凡圣裔监生恭遇圣驾临雍及
躬诣阙里于陪祀五氏生员内择选十五名送监读 书 凡贡监有岁贡生恩贡生选拔贡生副榜贡生 贡监生功贡生准贡生或赴部 廷试或送监肄业或咨吏部考用
凡例监生员俊秀援例入监事例不一由各该 部题准遵行或咨送本监读书或在籍准作监 生免其入监 彝伦堂系
皇上御讲之所本监堂上官不敢中堂而坐及中门 出入王以下文武各官亦不敢中门出入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大清会典顺治二年令酌定京省生员为八旗子弟 伴读每名月给米二斛以资赡养三年之内果 教习子弟有成该监咨吏部考用 顺治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三年议准监生肄业资斧不继回籍 凑取或各官子弟送亲随任及寒暑疾病量准 给假日期俱作旷候补 是年覆准汉监生积分之法除常课外每月一 试经书策论各一道经书必理明词达策论必 博古通今合式者优拔一等通计一年内考居 一等十二次者即为及格免其拨历竟送 廷试 是年覆准凡监生读书期满者分拨各衙门历 事以一年为期务须练习通晓政体准送 廷试与恩贡岁贡一体考试 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
世祖章皇帝临雍行释奠礼
御彝伦堂
命满汉祭酒司业讲易经书经次日祭酒率领学官 监生进表行礼颁 敕谕一道刊刻悬供彝伦中堂敕曰
皇帝□谕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圣人之道如日中 天上资之以图治下学之以事君尔等当严督 诸生尽心训诲诸生当敬奉师教身体力行教 有成效时惟师长之功学有实用方尽弟子之 职若训导不严怠肆失学尔师生俱难免咎尚 其勉之故 谕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凡觉罗荫生顺治十一年议准照各官荫 生例一体送监读书期满仍开送宗人府 顺治十二年大清会典顺治十二年覆准撤回八旗教习生员令 礼部会同国子监于监生中严加考试选补教 习有成优加录用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覆准恩拔岁副等贡积分及 格者送部历满考职照教习贡监例上上卷以 通判用上卷以知县用如系例监积分及格者 送部历满考职与不积分贡生一体 廷试每百名取正印八名余以州县佐贰用其年 力衰惫文理荒谬者不准考职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六年题准教习既改用监生今后 考选教习令该监自行取用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议准监生未经准假遽自私 归者照例黜革 是年覆准考选教习止用恩拔副榜岁贡其准 贡例监不准考取 是年覆准监生人数甚少难以校定分数应行 停止俟士子云集再议举行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议准停止分拨各衙门历事于 监期满日本监即咨部考试以州同州判县丞 用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题准内阁撰文办事中书员缺 咨国子监严查各监生青年端品文理明通字 画工楷者每中书一缺将贡监生八名送部考 选每缺取正副二卷列名具题请旨点用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三年题准内院中书员缺将未考职 各贡监生考取字画工楷者以撰文中书用其 余以办事中书用每一缺不必限定人数考试 止将现在人考授至贡监生俱照年分考用 是年议准八旗教习将在监恩拔岁副贡生齐 集阄补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题准恩拔岁副俱经停止应于 官荫准例监生内未经考职者考试补用 康熙六年大清会典康熙六年覆准教习缺出先尽恩拔岁副 官荫等生如无此项仍将准例监生考取 是年又覆准教习缺出举人愿就者与恩拔岁 副官荫准例监生一体严加考试凡遇缺出于 五日内传集应考诸人弥封试卷封门出题即 日取定不许将文理荒疏者充数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
皇上临雍行释奠礼一应礼仪恩赐俱照顺治九年 例颁 敕谕一道刊刻悬供彝伦中堂敕曰
皇帝敕谕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朕惟圣人之道高 明广大昭垂万世所以兴道致治敦伦善俗莫 能外也朕缵承丕业文治诞敷景仰先圣至德今行辟雍释奠之典将以鼓舞人才宣布 教化尔监臣当严督诸生潜心肄业诸生亦宜 身体力行朝夕勤励若学业成立可裨任用则 教育有功其或董率不严荒乃职业尔师生难 辞厥咎尚其勉之毋忽故 谕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覆准八旗教习先因停止恩 岁副故将官荫准例充补今选拔副榜岁贡 既经议复应仍照旧例令其考充教习其举人 官荫并准例监生俱应停其考用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凡外国监生康熙二十三年议准琉球国 愿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准其遣送入监 读书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会典二十四年覆准各项监生有素行不端悖 违条教及娼优隶卒滥厕太学并武断乡曲懒 惰废学者俱令本监题参革处 又覆准监生犯事经该督抚咨报国子监者如 系荫生及恩拔岁副监生仍行题参如系例监 俊秀监生国子监径行黜革发该抚究问 是年议准额设礼生在监三十六个月期满咨 送吏部照例加等录用 凡礼生是年议准每月朔望诣
文庙行释菜礼于各项监生内选取容止端庄声 音明亮者十名充礼生祼献赞礼
国子监部名臣列传一
晋
袁
按晋书本传字山甫陈郡阳夏人魏郎中令焕之曾孙也祖父早卒与弟猷欲奉母避乱求为江淮间县拜吕令转江都因南渡元帝以为丹阳令中兴间拜奉朝请迁治书御史时东海王越尸既为石勒所焚妃裴氏求招魂葬越朝廷疑之与博士傅纯议以为招魂葬是谓埋神不可从也帝然之虽许裴氏招魂葬越遂下诏禁之寻除庐江太守大将军王敦引为谘议参军俄为临川太守敦平为镇南将军下敦军司寻自解还都游于会稽苏峻之难与王舒共起义军以功封长合乡侯征补散骑常侍徙大司农寻除国子祭酒顷之加散骑常侍于时丧乱之后礼教陵迟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教也崇典训以弘远代明礼学以统后生所以导万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宗周既兴文史载焕端委垂于南蛮颂声溢于四海故延陵聘鲁闻雅而叹韩起适鲁观易而美何者立人之道于斯为首孔子恂恂以教洙泗孟轲系之以诲诱无倦是以仁义之声于今犹存礼让之节时或有之畴昔皇运陵替丧乱屡臻儒林之教渐颓序庠之礼渐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志无由昔魏武帝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废鞍览卷投戈吟咏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百官以虔恭莅事朝野无虑江外谧静如之何泱泱之风漠然无闻洋洋之美坠于圣世乎古人有言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实宜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诵之音盈于京室味道之贤是则是咏岂不盛哉若得给其宅地备其学徒博士僚属粗有其官则臣之愿也疏奏成帝从之国学之兴自始也以年在悬车上疏告老寻卒追赠光禄大夫谥曰恭子乔嗣 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