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上林苑部

按明会典凡大兴宛平二县附近果园正统元年令听本监管属远者并外府州县俱令有司自行管属果品听其自进宪宗成化六年诏因水患亏损牲口悉免追赔按明会典成化六年诏蕃育等署今年有因水患亏损牲口曾经具奏查勘明白者悉免追赔孝宗弘治五年奏准顿放菜蔬果品官房
按明会典凡日逐进用菜蔬果品弘治五年又奏准以东安门外保大坊官房一所顿放弘治十四年踏勘上林苑地亩
按明会典凡原拨井续拨栽种蔬菜果木树花牧牲草场衙门公廨及住基等地弘治十四年踏勘过共四千一百三十四顷八十五亩八分八毫见在地三千九百七十顷五十八亩八分三厘会勘出侵占失迷地一百六十四顷二十六亩九分七厘八毫四至筑立封堆一千六百七个世宗嘉靖三年定蕃育署寄养鹅鸭罚例
按明会典凡蕃育署寄养鹅只嘉靖三年议准各牲户不许通同写字人役私自发卖虚报日月骗取食料该寺置立簿籍以领鹅之日为始每只日给食料六合扣至一月为止其鹅务足原定斤数以备取用如过一月后鹅瘦损不堪者令其自备食料再不支给失养损坏者责其赔偿嘉靖八年令以良牧署成熟田地钱粮为光禄寺供应按明会典八年议准除不起科草场井不堪者共不纳钱粮田地五百五十七顷九亩四分三厘一毫七丝见在成熟田地一千八百四十二顷四亩二分二厘八毫六丝每年征收子粒银四千四百六十五两七钱二分六厘八毫五丝八忽解送户部转送光禄寺买办猪羊牛只供应嘉靖二十六年题定上林苑海子内监口粮
按明会典二十六年题准上林苑监海子供役净身男子一千五百九十六名每名于京仓月支米三斗皇清大清会典上林苑监俱汉缺
  正官
  监丞一员
  属官
  良牧署署丞一员
  蕃育署署丞一员 旧有林衡嘉蔬二署设署  丞各一员顺治十五年俱裁  顺治元年置上林苑监正七品衙门设监丞一  员其属有四署曰蕃育曰良牧曰林衡曰嘉蔬  各设署丞一员二年裁嘉蔬署十五年以林衡  署归并良牧署所掌畜牧等物俱折银征解户  部果品量存解光禄寺并列于后  蕃育署 凡地赋顺治元年原额地一千五百  一十九顷四亩一分办进上供□鹅鸭□蛋鹅蛋鸭蛋解光禄寺新雉新雁解  太常寺三年停征鸡鹅等物照民地例征粮康  熙二十四年实在征粮地二百二顷一十六亩  六分三厘二毫零内每亩三分起科地一百一  十顷七亩三分一厘每亩二分起科地六顷六  十一亩五分每亩一分起科地八十五顷四十  七亩八分二厘二毫零土房基地征租银二钱  九分二厘共征地租粮银四百二十九两二钱  一分九厘五毫零解交户部  凡丁银顺治十二年始行编审人丁一千七百  三十三丁康熙二十四年实在人丁三千八百  一丁内下上丁二十七丁每丁征银三钱下中  丁一百四十八丁每丁征银二钱下下丁三千  六百二十六丁每丁征银一钱共征丁粮银四  百两三钱解交户部  凡杂税每年征当税银一百二十两又每年征  牛驴牙税杂项等银无定额解交户部  良牧署 凡地赋顺治元年原额地一千八百  四十二顷四亩二分二厘八毫零办进上供牛羊猪解光禄寺小猪解供用库活兔解太常  寺四年停征牛羊等物照民地例征粮康熙二  十四年实在征粮地一百一十顷六十五亩二  分内每亩三分起科地三十顷七十三亩七分  每亩二分起科地三十顷三十五亩三分每亩  一分起科地四十九顷五十六亩二分共征地  粮银二百二两四钱七分九厘解交户部  凡丁银顺治十二年始行编审人丁八百一十  三丁康熙二十四年实在人丁二千一百九丁  内下上丁四丁每丁征银三钱下中丁一百二  十三丁每丁征银二钱下下丁一千九百八十  二丁每丁征银一钱共征丁粮银二百二十四  两解交户部  凡办纳果品每年额征李一十七驼半桃四百  二十个梨四百个解交光禄寺  林衡署顺治十五年归并良牧署 凡地赋顺  治元年原额地二百八十六顷一十六亩七分  办进上供果品二年停征果品等物照民地例征粮康熙  二十四年实在征粮地一百八十五顷三十一  亩一厘内每亩三分起科地一百三十四顷七  十一亩一分一厘每亩二分起科地五顷四十  四亩每亩一分起科地四十五顷一十五亩九  分共征地粮银四百六十两一钱七分二厘三  毫又征坟山长沟峪等处树株银二十三两三  钱七分五厘解交户部  凡丁银顺治十二年始行编审人丁六百二十  丁康熙二十四年实在人丁八百六十四丁内  下上丁二十丁每丁征银三钱下中丁一百五  十丁每丁征银二钱下下丁六百九十四丁每  丁征银一钱共征丁粮银一百五两四钱解交  户部  凡办纳果品每年额征核桃三万一十个解交  光禄寺  嘉蔬署顺治二年裁 凡地赋顺治元年原额  地九十八顷办进上用蔬菜瓜茄等物二年以圈拨地亩裁去本署 上林苑部总论
贾谊新书
  礼
礼者臣下所以承其上也故诗云一发五豝吁嗟乎驺虞驺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天子佐舆十乘以明贵也二牲而食以优饱也虞人翼五豝以待一发所以复中也人臣于是所尊敬不敢以节待敬之至也甚尊其主敬慎其所掌职而志厚尽矣作此诗者以其事深见良臣顺下之志也者可以义矣故其叹之也长曰吁嗟乎虽古之善为人臣者亦若此而已
 上林苑部艺文
  上林苑令箴        汉扬雄茫茫大田芃芃作谷山有陉陆野有林麓夷原污薮禽兽攸伏鱼□以时刍荛咸殖国以殷富民以家给昔在帝羿共田径游弧矢是尚而射夫封猪不顾于愆卒遇后忧是以田获三驱不可过差鹿攸伏不如德至衡臣司虞敢告执指  赐同游西苑赋


   明费宏
  皇上御极之十有四年秋八月望后二日圣驾出  游西苑遣司礼监官韦霦召臣宏与臣时从至无  逸殿皇上御东翼室赐见谕以暇豫同游之意遂  命遍观殿宇亭榭臣得伏诵皇考恭睿渊仁宽穆  纯圣献皇帝所作农家忙律诗及皇上所题豳风  图长句与左右二碑再赐入见谕以尽心匡辅有  见必陈拳拳以荐进贤才民生边事为急又谓每  岁奉慈宫出游西海但行路祭之礼为弗敬命臣  等诣北闸口相地立祠赐对久之命赐酒馔既辞  而出又传命令霦导臣等至清馥殿一游因得遍  观翠芬锦芬二亭及花卉松竹乃至北闸口涌玉  亭相立屋祀神之地折北迤逦循宫西垣徐步而  归臣顷年家居侧闻无逸创殿豳风构亭仰见皇  上留意诗书知小民依于稼穑而欲恤其艰难一  游一豫惟省耕省敛是务以勤居逸朝夕不忘所  以屏嗜欲啬精神而延长圣寿固在于此所以施  仁政结民心而巩固皇祚亦在于此诚万世太平  之基宗社生灵之幸也顾远在山林末由亲睹其  盛今蒙恩复用入朝未几遂得被同游之宠惬快  睹之愿实千载一时之遇何其幸哉谨撰赋一首  铺张其事盖皇上之谦恭接下仁惠爱民比隆尧  舜高出近代臣总史事当传万世自不能已于言  也其辞曰由禁门而西出兮望岌嶪之新宫焕金榜之门悬兮上辉映于层空殿录书之无逸兮亭写诗之豳风本姬箓之攸昌兮发至理于周公惟王业之草昧兮率肇迹于农功知民依在稼穑兮必轸念夫鳏穷仰吾王之明哲兮蹑尧舜之希踪岂成王之可望兮乃自抑而谦冲取周公之训诫兮独闵闵于村农当八珍之前列兮念民腹之未充躬三推于帝籍兮亩罫布而横纵敛嘉谷于秋获兮需御廪之常供勖后妃以亲蚕兮欲稍习于女红缫柔丝以成帛兮借祭服之纫缝以乃勤而处逸兮惟慎始而图终属秋色之平分兮日未昃而方中忽銮舆之时迈兮乘御天之飞龙环太液而同游兮度柳阴之垂虹召微臣而同乐兮曳委佩而景从前黼座而造膝兮听玉音之雍雍论缔构之初意兮令寓目于西东荷慰谕之拳拳兮勉匡辅而输忠又□观于别殿兮步徙倚而从容挹翠栏之芬郁兮赏锦槛之芳丛念微臣之于此兮实千载之奇逢愧天恩之难报兮其何以仰副乎宸衷祈雨旸之时若兮庆岁事之屡丰庶皇心宁而圣体健兮荷百福之攸同瞻前星之辉辉兮协吉梦之罴熊历年迈夏而逾周兮岂但媲盛于三宗
 上林苑部纪事
国语赵简子田于蝼史黯闻之以犬待于门简子见之曰何为曰有所得犬欲试之兹囿简子曰何为不告对曰君行臣不从不顺主将适蝼而麓不闻(麓主君苑囿之官也)
臣敢烦当日简子乃还
汉书张释之传文帝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向应亡穷者帝曰吏不当如此耶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辨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向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就车召释之骖乘
 上林苑部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