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典身体部

七尺之躯何可与天地论小大百年之身何可与天地论修短况此身特躯壳耳于此身之骨骸脏腑经络血脉纵能精究而深研之不过医之小道也何必一一准诸天地哉吁此皆自小其身者也惟自小其身故经营七尺之内与蝼蚁同嗜欲醉梦百年之间与蜉蝣共旦暮可哀孰甚也不知天地非大人身非小也万古非长百年非短也所以上下同流者自有在也盖阴阳五行在天地人一也观一岁十二月一日十二时人身之呼吸与天地通者果何物乎孟子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自此身之外更何命可立何心性可存而养也彼世之愚不肖者无论巳间有贤哲之士计其生平虑非不周知非不溥言非不详行非不锐日夕殚精耗神游魂梦景独于此身漫不加之意焉其于本末内外轻重缓急且莫之辨又安望其赞化育参天地浩然塞两间□然照百代哉试览此编人身与天地相同果强合之抑亦造化自然也惩七年之病者必求三年之艾当毋忽于此云  人身心总叙
人之所以为人者形与性而已矣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形性岂二之哉孔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所以大学一言以蔽之曰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则是身也本之为心意知而非有也达之家国天下而非无也具之为骨骸脏腑而非显也宰之为精神魂魄而非隐也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所以谓人身小天地而知修身为本即知之至也孔门无逾颜曾颜之四勿曾之三省舍视听言动容貌词气性安在哉信乎养德养身非二事良医良相非二道奈何人人具此七尺之躯卑之则为众欲所攻高之又以四大为幻欲通天下国家为一身而于一身之骨骸血脉且莫之辨一身之寒暑燥湿且莫之调摄也又乌在其为不朽而与天地参乎  人身总论
学问之道崇德安身其要也然气和则身安神存则德邃似乎二之矣孰知气充乎体赖神以宰之养其气正以存其神而身之安也其德之所由崇乎但先儒谓人以外物奉身事事要好只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以愚观之岂特不要好而已哉凡人于身外之物莫不知之详处之当自以为智自以为能也及反诸一身其精神血气骨骸脉理茫然莫之省焉尚可以为智且能乎夫人生长寿止百年耳百年之外骨骸且莫之保也况外物乎胡为乎百年之中昼焉憧憧于营为夜焉扰扰于梦寐身心不获一息自安而形神两脱不自觉也试肯反而思之宁不自哀乎哉盖人身之造化即天地之造化也天地之大不外阴阳五行焉耳而人之为人亦同此阴阳同此五行也果能安身以崇德则人与天地可并立而为三矣试自人之形体言之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五脏六腑岂判然不相关乎心火肾水肝木肺金脾土此人身之五行也故五藏虽在内也然肺养皮毛心养血脉脾养肌肉肝养筋膜肾养骨髓内外本相贯也亦非五行各一其属而不相涉也肺主声也入心为言入肝为呼入脾为歌入肾为呻吟自入则为泣矣肝主色也入肺为白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肾为黑自入则为青矣心主臭也入肝为臊臭入肺为腥臭入脾为香臭入肾为腐臭自入为焦臭矣脾主味也入心为苦入肝为酸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则为甘矣肾主液也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则为唾矣惟其自相贯通是以内外自无间隔肝窍于目而辨五色肺窍于鼻而别五香心窍于舌而知五味脾窍于口而纳五谷肾窍于耳而通五声故一岁之间肝主春而其脉弦象甲乙木也心主夏而其脉钩象丙丁火也肺主秋而其脉毛象庚辛金也肾主冬而其脉石象壬癸水也脾虽旺于长夏而主乎四季弦钩毛石一以脾胃为本象戊己土也五行相生循环无端在天时为十二月在地支为十二位在人身为十二经曾何间乎非特一岁为然即一昼夜日经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人身经脉与之相运旋而不停焉如子注胆丑注肝寅注肺卯注大肠辰注胃已注脾午注心未注小肠申注膀胱酉注肾戌注心包亥注三焦周而复始候脉者候此而已一岁春以肝为主一日子以胆为主天地人身一气周流合此为平太过则数不及则迟惟人身违天地之冲和而百病生焉者又岂特一日为然呼吸何其速也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为阳而应乎天吸为阴而应乎地一呼一吸与天地阴阳相贯彻也是故五行相生相□要不出乎阴阳二者而已自顶至踵凡骨节皮毛脏腑经络其所以相流通者不过精津涕唾血液而其所以运行之者非气乎彼以气血分阴阳者谓气为卫卫行脉外血为营营行脉中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和则脉平气血乱则脉病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是亦不知脉与气血一也不然任督二脉为一身阴阳之海元气之会虽欲二之不可得也又有以魂魄分阴阳者气之呼吸为魂耳目精明为魄魄主纳受魂主经营故魄属阴魂属阳也然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亦自有不可得而离者离之则非人矣或又以脏为神气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而谓之七神者然神岂有七乎盖人心之神乘气机以出入虽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其实神臧气中犹天气下降于地气载乎神犹地道顺承乎天故干统天坤顺承天乾坤合斯万物由之以化生神气合斯万化由之以运用而坤道无成以代有终则又总归之干也气载乎神而人身非神以为之主乎所以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夫固三才合一之道韩持国问精住气住神住之说明道总归之求于心者此也故曰养德养生非二事而安身正所以崇其德也否则神不足以宰气喜怒哀乐失其节而戕于中寒暑燥湿失其调而攻于外五色适以害吾目五声适以害吾耳五香五味适以害吾口与鼻而百凡思虑适以乱吾之心矣心乱则神疲神昏则气衰精血枯竭神气两离形且不能保矣又何德之足云即是观之人之元神完具而和气冲融于一身常与阴阳五行相为贯彻则天地合德殆有不以生死为存亡者矣非谓德盛则人可长生不死也神本生生不息即朝闻道可以夕死即三不朽而太上以德之谓也呜呼世之人孰不欲其身之安使百病不相侵乎然未有不致中和以养其德而能安其身者有志之士孰不欲其德之修使百行之皆全乎然未有不能燮理阴阳以养其身而能修其德者信乎养德养生安身崇德非二事也但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志学者其明之

 身体部汇考一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此言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惟其阴阳精气运 行故能生长收藏化生万物其在人亦当配天地 以养头足勿使邪气居之天不足西北者阳中之 阴不足也故西北方阴也而人之右耳目不如左 明也左为阳而右为阴阴不足于上也地不满东 南者阴中之阳不足也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 足不如右强也右为阴而左为阳阳不足于下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天有精地有形东方阳也其精气上升而并于 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人之耳目聪明而 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其精气下降而并于下并 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人之耳目不聪明而手 足便也此以天地之左右而言也 王子方曰上 篇论阳气生于阴精此复言天有精而精气上下 交并是阴精又生于天也  又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天有所生之精地有所成之形天有八方之纪 纲地有五行之道理其精气交通于九州八方之 外故能为万物生长之父母又非止于上下之交 并而已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言天地之体位虽有东西南北之不足而神明 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化生万物 神明者生五气化五行者也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上配天以养耳目之聪明下象地以养腰以下 之不足节五味适五志以养五脏之太和虽有贼 邪而勿能居之矣此篇曰圣人曰贤人谓惟贤圣 能法则天地逆从阴阳恬憺虚无精神内守可使 益寿无有终极之时而皆归于真人也天气通于肺


肺藏属乎干金位居至高而主周身之气故与 天气相通此复言非惟头之上窍通乎天从腰以 下以象地而五藏六府九窍六经皆与天地之气 相通惟贤人能法天之纪用地之理以治身故 害不能及也地气通于嗌


嗌乃胃府之门主受湿浊之气以入胃故与地 气相通太阴阳明篇曰喉主天气嗌主地气风气通于肝

风生木木生肝外内之气相通也
雷气通于心


雷火之发声也心为火藏气相感召故与心相 通谷气通于脾


脾为土藏而主司转运谷气山谷之通气也故 与脾气相通雨气通于肾


肾为水藏雨气寒水之气也
六经为川


六经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外内环转如川 流之不息肠胃为海


肠胃受盛水□如海之无所不容又胃为水□ 之海而外合海水肠为受盛之官九窍为水注之气


精气通上窍水浊出下窍
以天地为之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以天地之道通吾身之阴 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汗出于阴液由阳气之宣发故曰阳加于阴谓 之汗雨乃地之阴湿亦由天气之所化施故可方 人之汗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风出于地之隧谷阳气发于里阴以疾风名之 者言阳气之行身有道无少逆滞者也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气暴如雷火之发气逆如阳热之胜此复言阳 气之如风行于上下四旁无暴无逆也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人之阴阳通乎天地天有八纪地有五理为治 不取法天地之阴阳则灾害至矣  脉要精微论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


此言四体百骸髓精筋骨亦皆由藏精之所资 也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盖言人之气血声 色筋骨肌肉靡不由先天始生之精后天水谷之 液所资生而资养者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 头为精髓神明之府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 衰微则视深目陷也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肩背为阳胸腹为阴阳为府阴为藏心肺居于 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府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府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筋会阳陵泉膝乃筋之会府也偻曲其身附依 附而行也筋乃肝之合筋将惫者肝藏之精气衰 也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髓藏于骨故骨为髓之府不能久立髓竭于内 也髓竭则骨将惫矣此五者得府气之强则生失 强则府坏而藏将绝矣以上论观五藏有余不足 六府强弱形之盛衰 杨元如曰强者六府之气 强也府者藏之合府阳而藏阴阳外而阴内是以 头背腰膝将惫犹藉府气之强故曰观六府之强 弱 莫子晋曰六府之气强由五藏之有余五藏 之不足又藉府气之盛强故曰腰者肾之府转摇 不能肾将惫矣阴阳藏府之互相资生者也扁鹊子午经  主司
东方甲乙木主人肝胆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肠血脉神
西方庚辛金主人肺大肠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肾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己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主命
木命人行年在木则不宜针及服青药
火命人行年在火则不宜汗及服赤药
土命人行年在土则不宜吐及服黄药
金命人行年在金则不宜灸及服白药
水命人行年在水则不宜下及服黑药
  行年人神
脐 项 肘 咽 口 头 脊 膝 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六十一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六十五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七十六 七十七 七十八 七十九 八十八十一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右九部行神岁移一部周而复始  十二部人神所在
心辰 喉卯 头寅 眉丑 背子 腰亥
腹戌 项酉 足申 膝未 阴午 股巳
  日辰忌
一日足大趾     二日外踝
三日股内      四日腰
五日口舌咽悬臃   六日足小趾
七日内踝      八日足腕
九日尻       十日背腰
十一日鼻柱     十二日发际
十三日牙齿     十四日胃腕
十五日遍身     十六日胸乳
十七日气冲     十八日腹内
十九日足趺     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   二十二日伏兔
二十三日肝腧    二十四日手阳明两□二十五日足阳明   二十六日手足二十七日膝     二十八日阴
二十九日膝胫颞□  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  千支人神忌日甲乙日忌寅时头   丙丁日忌辰时耳
戊己日忌午时发   庚辛日忌申时



壬癸日忌酉时足
子日目       丑日耳
寅日口       卯日鼻
辰日腰       巳日手
午日心       禾日足
申日头       酉日背
戌日项       亥日顶
建日申时头     除日酉时膝
满日戌时腹     平日亥时腰背
定日子时心     执日丑时手
破日寅时口     危日卯时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