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典盟誓部



永嘉吕氏曰其
 盟渝谓七年伐邾也
昧地名也
胡传我所欲曰及



张氏曰凡会盟侵伐内为主书及夫结好息民 固有国之当然而杀牲要神则非为人上者相与 讲信修睦之道故书公及以讥之春秋大义公天下以讲信修睦为事而刑牲歃血要质鬼神则非所贵也故盟有弗获已者


汪氏曰诸侯相仇怨不得已而为盟以释之
而汲汲欲焉恶隐公之私也或言褒其首与公盟而书字失之矣  盟宿
春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此参盟之始
公羊传孰及之内之微者也


微者谓士也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故责略之


 春秋之例若尊者之盟则大信时小信月不信日 见其责也若其微者不问信与不信皆书时以略 之□梁传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胡传内称及外称人皆微者其地以国宿亦与焉微者盟会不志于春秋此其志者有宿国之君也凡书盟者恶之或曰周官有司盟掌盟载之法诅祝作其词玉府共其器戎右役其事大史藏其约苏公亦曰出此三物以诅尔斯夫盟以结信出于人情先王犹不禁也而谓凡书盟者恶之可乎曰盟以结信非先王所欲而不禁逮德下衰欲禁之而不克也春秋之时会而歃血其载果掌于司盟犹不以为善也又况私相要誓慢鬼神犯刑政以成倾危之习哉今鲁既及仪父宋人盟矣寻自叛之信安在乎故知凡书盟者恶之也


朱子曰盟诅毕竟非君子之所为故曰君子屡 盟乱是用长将欲变之非去盟崇信俗不可得而 善也  二年周郑交质
左传君子曰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薀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通言盟约彼此之情故言二国
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洞酌昭忠信也
  三年盟石门
春秋冬卞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此外诸侯特相盟之始 程子曰天下无王诸 侯不守信义数相盟誓所以长乱也故外诸侯盟 来告者则书之胡传外盟会常事也何以书在春秋之乱世常事也于圣人之王法则非常也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子曰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诸侯会盟来告则书而弗削者其诸以是为非常典而有志于天下为公之世乎故凡书盟者恶之也  六年盟艾
春秋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此齐鲁交盟之始
  八年盟瓦屋
春秋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此参盟之始
□梁传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诸侯之参盟于是始故谨而日之也

世道交丧盟诅滋彰非可以经世轨训故存日 以记恶盖春秋之始也诰誓不及五帝


诰誓尚书六誓七诰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 淳备不须诰誓而信自着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胡传大道隐而家天下然后有诰誓忠信薄而人心疑然后有诅盟诅盟烦而约剂乱然后有交质子至是倾危之俗成民不立矣春秋革薄从忠于参盟书日谨其始也


陈氏曰有参盟然后有主盟矣
周官设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则请盟于会同听命于天子亦圣人待衰世之意尔德又下衰诸侯放恣其屡盟也不待会同其私约也不由天子口血未干而渝盟者有矣其未至于交质子犹有不信者焉春秋谨参盟善胥命美萧鱼之会以信待人而不疑也盖有志于天下为公之世凡此类亦变周制矣  盟浮来
春秋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按公羊
作包来


程子曰邻国之交讲信修睦可也安用盟为公 屈己与臣盟义非安也胡传莒小国人微者而公与之盟故特言及以讥失礼且明非大夫之罪也  桓公三年胥命
春秋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申约言以相命而不歃血也
左传胥命于蒲不盟也
公羊传胥命者何相命也


胥相也时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
何言乎相命近正也此其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善其近正似于古而不相背故书以拨乱也
□梁传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结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齐侯命卫侯也胡传人爱其情私相疑贰以成倾危之俗其所由来渐矣有能相命而信谕岂不独为近正乎故特起胥命之文于此有取焉圣人以信易生重桓王之失信去则民不立矣故荀卿言春秋善胥命


高氏曰胥命者相推为牧伯也诸侯之变始于 齐卫胥命而终于吴晋争盟自争盟观胥命所谓 彼善于此也 朱子曰说亦有理  十有一年盟折
春秋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杜氏曰柔鲁大夫未赐族 永嘉吕氏曰以大 夫与诸侯盟此不待贬绝而自见者也内大夫与 诸侯盟自柔始 家氏曰以大夫盟诸侯强国行 之则为伉弱国行之则为僭末流之弊大夫因是 而外交强国以□制君此其权舆也  庄公九年盟蔇
春秋公及齐大夫盟于蔇
按公
谷作暨

公羊传公曷为与大夫盟齐无君也然则何以不名为其讳与大夫盟也使若众然

邻国之臣犹吾臣也君之于臣当告从命行而 反歃血约誓故讳使若悉得齐诸大夫约束之者 愈也  十有九年盟鄄
春秋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梁传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辟要盟也注
鲁实使公子结要二国之盟欲自托于大国未 审得盟与不故以媵妇为名得盟则盟不则止此 行有辞也何以见其辟要盟也媵礼之轻者也盟国之重也以轻事遂乎国重无说

以轻遂重无他异说故知辟要盟耳
其曰陈人之妇略之也其不日数渝恶之也
  二十有七年盟幽
春秋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梁传桓盟不日信之也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僖公三年友□盟
春秋冬公子友如齐□盟
公羊传□盟者何往盟乎彼也


犹曰往盟于齐□临也时齐国都盟主国主名 不出者春秋王鲁故言□以见王义使若王者遣 使临诸侯盟饬法度其言来盟者何来盟于我也


此亦因鲁都以见王义使若来之京师盟白事 于王不加□者来就鲁鲁已尊矣□梁传□者位也


傅例曰□位也内之前定之盟谓之□外之前 定之盟谓之来盟誓之言素定今但往其位而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五年盟首止
春秋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公谷
作首戴
郑伯逃归不盟
公羊传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其言逃归不盟者何不可使盟也

时郑伯内欲与楚外依古不盟为解安居会上 不肯从桓公盟故后言不盟不可使盟则其言逃归何鲁子曰盖不以寡犯众也□梁传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与盟也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则其所善焉何也是则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桓控大国扶小国统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会齐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世子受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八年盟洮
春秋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公羊传乞盟者何处其所而请与也其处其所而请与奈何盖酌之也

酌挹也时郑伯欲与楚不肯自来盟处其国遣 使挹取其血而请与之约束无汲汲慕中国之心 故抑之使若叩头乞盟者也不录使者方抑郑伯 使若自来也不盟不为大恶者古者不盟也□梁传以向之逃归乞之也

向谓五年逃首戴之盟齐桓为兵车之会于此 乃震服惧不得盟故乞得与之不录使者使若郑 伯自来所以抑一人之恶申众人之善乞者重辞也重是盟也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盖汋之也

汋血而与之
  九年盟葵丘
春秋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公羊传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贯泽之会桓公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黄人也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梁传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为见天子之禁故备之也葵丘之盟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讫籴

讫止也谓贮粟
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胡传葵丘之盟美之大者也诸侯咸喻乎桓之志束牲载书而不歃血是故会盟同地而再言葵丘美之也观孟子所载初命之辞则知桓公翼戴襄王之事信矣  文公二年及晋处父盟
春秋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因朝而盟始此
公羊传此晋阳处父也何以不氏讳与大夫盟也注
讳去氏者使若得其君如经言邾娄仪父矣不 地者起公就于晋也日者起公盟也俱没公齐高 徯不使若君处父使若君者亲就其国耻不得其 君故使若得其君也如晋不书不致者深讳之□梁传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何以知其与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晋所耻也出不书反不致也  盟垂陇
春秋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蜀杜氏曰春秋盟会未有外大夫别会于诸侯 者垂陇之会讥政在于大夫也桓文之伯或盟王 人或致天子是天子受制于诸侯也春秋不与之 故书王人以先诸侯晋襄绍伯致诸侯而大夫会 之是诸侯受制于大夫也春秋亦不与之故序诸 侯以先士縠 陈氏曰大夫而敌诸侯于是始晋 遂以大夫主诸侯也然士縠主盟曷为序诸侯之 下春秋不以大夫主盟也故讫于宋不以大夫主□盟  七年盟扈
春秋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公孙敖如莒□盟公羊传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

以目通指曰眣
□梁传其曰诸侯略之也□位也其曰位何也前定也其不日前定之盟不日也  十有六年会阳谷齐侯弗及盟
春秋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公羊传其言弗及盟何不见与盟也  宣公七年孙良夫盟
春秋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梁传来盟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不日  成公二年盟蜀
春秋丙申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梁传楚其称人何也于是而后公得其所也会与盟同月则地会不地盟不同月则地会地盟此其地会地盟何也以公得其所申其事也

公得其所谓楚称人申其事谓地会地盟
今之屈向之骄也
  三年及荀庚孙良夫盟
春秋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

聘而遂盟之于是始
公羊传此聘也其言盟何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注
寻犹寻绎也以不举重连聘而言之知寻绎旧 故约誓也书者恶之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二 国既修礼相聘不能相亲信反复相疑故举聘以 非之□梁传其日公也来聘而求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不言求两欲之也胡传刘敞曰诸侯有聘无盟聘礼也盟非礼也庚与良夫不务引其君当道而生事专命为非礼不信以干先王之典故不系于国以见其遂事之辱非人臣之操此说然也其言及者公与之盟而不言公见二卿之抗也盟者春秋所恶于恶之中又有恶焉者此类是也


番阳万氏曰聘者固出于其君之命而及盟则 出于其臣之私也况夫大夫之于诸侯五等之君 皆其君也诸侯之于大夫列国之臣皆其臣也今 也列国之臣忘其分之卑而盟五等之君五等之 君屈其分之尊而盟列国之臣岂非一时之大夫 既不知自有其君而专盟于外则不知有列国之 君而敢于与之同盟也乎  襄公三年盟鸡泽
春秋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公羊传其言如会何后会也


不直言会盟者时诸侯不亲与袁侨盟又下方 殊及之曷为殊及陈袁侨为其与袁侨盟也


陈郑楚之与国陈侯有慕中国之心有疾使大 夫会诸侯欲附疏不复备责遂与之盟共结和亲 故殊之起主为与袁侨盟也复出陈者喜得陈国 也不重出地有诸侯在臣击君故因上地□梁传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及以及与之也

诸侯在会而大夫又盟是大夫执国之权亢君 之礼陈君不会袁侨受使来盟袁侨之盟得其义 也通言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则无以表袁侨之 得礼故再言及明独与袁侨不与诸侯之大夫诸侯以为可与则与之不可与则释之诸侯盟又大夫相与私盟是大夫张也故鸡泽之会诸侯始失正矣大夫执国权曰袁侨异之也

不但总言及诸侯之大夫而复别言袁侨者是 异袁侨之得礼胡传同盟或以为有三例一则王臣预盟而书同二则诸侯同欲而书同三则恶其反复而书同夫恶其反复与诸侯同欲而书同信矣王臣预盟而书同义则未安盟于女粟及苏子也而不书同盟于洮于翟泉会王人也而不书同然则此三盟者正所谓诸侯同欲而书同盟也其同欲奈何同病楚也王臣将命必惇信明义而后可以表正乎天下诸侯守邦必尊主奉法而后可以保其社稷今王臣下与诸侯约誓诸侯亦敢上与王臣要言斯大乱之道也则亦不待书同盟而罪自见矣  十有六年谷梁大夫盟
春秋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公羊传诸侯皆在是其言大夫盟何信在大夫也何言乎信在大夫遍刺天下之大夫也曷为遍刺天下之大夫君若赘旒然谷梁传溴梁之会诸侯失正矣诸侯会而曰大夫盟正在大夫也诸侯在而不曰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  昭公十有三年同盟平丘
春秋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公羊传公不与盟者何公不见与盟也


时晋主会疑公如楚不肯与公盟故讳使若公 自不肯与盟公不见与盟大夫执何以致会不耻也曷为不耻诸侯遂乱反陈蔡君子不耻不与焉□梁传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与盟者可以与而不与讥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