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狮岭 在城南一里都宁司巡检后西百余步曰松排冈其下多松北曰滴水岩亢旱不竭
  珠冈 在城东南一百六里形小而圆故名其下水环之
  白藤冈 在城南九十里其上多藤萝

  黄婆洞 在都宁山东二里相传五代时有黄妪避地于此故名
  桃洞 在都宁是多桃树李彦琼诗洞门云彩照嶙峋浓罩桃花不浣尘瑞气潜通龙浪暖晴光何异武陵春嬉游应有寻仙客栖遁今无避世人曾记泛舟同胜赏不知何路是通津
  碧鉴海 在城西南源于粤江流至于县其水环合南四里至于小湾曰铁船洲海又折而北三里曰潭洲海县西四里曰金斗海县南一十里曰北潮海又南一里曰鲚鱼海其下曰鹏涌海又南三里曰马冈海马冈有八景而飞来沙角二处最胜
  三漕海 在县北三十二里又北曰南畔海又北二里曰新良海又北二十五里曰仕版海曰伦教海
  锦里海 在县西二十里又西曰龙蟠海又西一里曰立竹滩
  洪蒙海 在县西八十里又西十里曰天湖海是为龙山又西北八十里曰河彭海曰鼎峙潭
  庚流海 在县北四十里其水向庚而流故名又北一里曰(石勺)沙海
  迭石海 在县北四十二里源于桂林接新会入于南海严白英诗桂海元从迭石通分明一派接长空鳌头路出边江次燕尾斜分别浦东春水深添百谷雨晚潮长送几帆风沧浪拟买扁舟去好作羊裘钓雪翁
  福海 东接马宁西接福岸新志福海之水恒有波涛声舟楫未始有覆溺者故名
  石头海 源于县之北过甘竹西通香山注于海又西北四十里曰登洲海
  洲头海 在城北八十里前有潭曰龙湾是多怪鱼北流入于清远
  赤花海 在城北八十五里一曰勒竹江源于粤江入于欝水
  白蛇水 在县北九十里又其北曰横海曰郡马海
  文溪 在城北四十二里自罗江左旋而东合石峰萦纡宋人设义墩于岸之上是曰鹭洲
  昌溪 在城西八十二里源于香山注于海在昌教堡
  龙(氵宫) 源于龙头山通于东西海
  锦衣涌 在城南一里明成化初学士钱溥所凿又城西北五里曰学士涌亦溥疏之又县西北八十三里曰横涌其中多鲨鲤
  炼丹井 在城内南不半里相传有仙迹焉
  甘泉井 在城南三里古楼堡其水甘

  龙池井 在城南一十里容奇堡水清洌相传以为龙穴
  回苏井 在县西北八十里水藤堡冬温夏凉饮之巳病
  周鉴井 在县南四里小湾堡东溪村源于小湾之山其水长流
  石井 在县西北八十一里龙江堡尖峰岭下泉清甘亢旱不竭
  漱玉泉 在县西八十里龙山堡其水甚洌东莞县
  道家山 在县城内西一里其上有凤凰台相传有凤凰集于此台后废明洪武间筑南海卫城西南浚为壕堑东北置巡铺
  钵盂山 在城内南二里下有井其泉清洌
  石鼓山 在县城西南二十里上有石如鼓南越志云邑有乱则鼓自鸣昔卢循来寇时隐然有声
  黄岭山 在县城南三十五里峰峦奇秀形如展旗俗呼为黄旗岭即县之朝山也唐书十道地理志以为岭南第一名山其上多松桐多黄色之草其下帘泉之水出焉夏侯恭诗黄岭高朝拥三峰玉削成也知清淑气毓秀在群英
  武山 在县城南五十里突起海中有武勇状故名潮汐消长高低可辨宋余靖尝候潮于此按县志南当大洋为望船所旧有武山寨今置白沙
  杯渡山 一名屯门山在县城南一百九十里相传昔有禅师以杯渡海故名南汉时封为瑞应山上有瑞应岩有滴水岩前有虎跑井下滨于海有二石柱相去四十步高五丈余郡志云昔为鲸鱼入海所触其木多橿杞其草多莎菉县民多往取材焉韩愈诗云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两岸虽云牢木石互飞发屯门虽云高亦应波浪没蒋之奇诗序云广州图经杯渡之山在东莞屯门界三百八十里相传昔杯渡禅师来居屯门山因以为名余曾读高僧传宋元嘉年中杯渡尝来赴斋诣家便辞去云贫道去交广之间余是以知杯渡之至此不诬矣旧有军寨在山北之麓今捕盗廨之东南汉大宝十二年己巳岁二月十八日封为瑞应山勒碑在焉榜文刻汉干和十二年岁次甲寅关翊卫副指挥同知屯门镇检点防遏右靖海都巡检陈延命工镌杯渡禅师之躯送杯渡山供养杯渡事详见高僧传然其词猥杂余已删定着于篇刘汉大宝己巳勒碑至今元佑己巳盖一百二十一年矣事之显晦自有时哉余昔读李白南陵隐静诗岩种郎公橘门深杯渡松意以为杯渡之迹只见江淮之间殊未知又尝现于交广云
  灵渡山 与杯渡山相望其上多藤其下有井旧有寺以为杯渡禅师挂锡之地
  桂角山 在县城南二百五十里滨于海其上多桂
  参里山 在县城东南一百里以孝子黄舒得名南越志昔邑人黄舒者以孝闻人皆慕之如曾参山因以名其上多松柏
  宝山 在县城东一百六十里其上有潭潭下有石瓮二飞瀑注之奔响如雷注于田其下有银县旧名宝安本此旧志有宝置场煎银名石瓮场久废山中银滓犹存岁旱居民则刑白鹅祷于潭即雨居人引以灌田岁仰利焉元大德间邑民郑文德陈山银可炼令诸司路邑勘验煽炼不堪罢止
  石涌山 在县城东四十里水中石如涌出其上多香木又东二十里曰葵涌山其下葵涌之水出焉是多水葵
  神山 在县城东三十里其上有奇石居民祈祷有应
  彭峒山 在县城南八十里相传昔有彭翁居此其上有泉下注于壑谓之水帘是多藤萝又西南十五里曰观音山
  卢山 在县城东南六十四里其上有仙桃杨梅花木丛焉方舆志云其山产仙桃产杨梅至者任采而食携出则迷路多花木又名百花林陈琏诗闻说仙翁旧此栖至今桃李尚成蹊游人慎勿轻将出山下云深路自迷
  梧桐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木多梧桐有竹焉多叶而疏节可以为杖其名曰笼葱有草焉色苍黪而葳蕤其名曰龙须冬月时有雪封其顶
  深溪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飞瀑之水出焉注于下而成溪
  虎头山 一名秀山在县城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有大小虎头二山俗名虎头门外夷入贡及使外夷者皆道此潮汐出入其中甚洪通鉴载帝舟迁于秀山行朝箓十二月张世杰奉帝退秀山即大小虎头山也
  南山 在县城西南六十里其上有石塔有泉
  大岭山 在县南四十里其山耸拔是多杂木
  飞鹅山 按县志在靖康下有流水环绕状如飞鹅
  卧象山 按县志在靖康庆林寺后状如卧象
  阳台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形若几案
  大奚山 在县南四百里海中有三十六屿民杂居之是多鱼盐其木多松桧多杻柟有乌焉如鸲鹆而大青首而翠翮其名曰兜兜其名自守见之则风旧志大奚山周三百余里居民不事农桑不隶征徭以鱼盐为生宋绍兴间朝廷招降朱佑等选其少壮者为水军老弱者立为外寨差水军使臣一员弹压官一员无供亿但宽鱼盐之禁谓之腌造盐庆元三年盐司峻禁遂啸聚为乱遣兵讨捕徐绍夔等就擒遂墟其地经历钱之望与诸司请于朝岁季拨摧锋水军三百名以戍每季一更之然兵孤远久亦生扰庆元六年复请减戍卒之半屯于官富场后悉罢之
  梅蔚山 在县西南二百八十里其上有宋帝石殿存焉景炎中帝南巡尝幸此又西南二百八十里曰官富山即官富场有巡检司有民居之又山曰凹背曰陶娘曰福建曰洛隔曰七娘曰东姜曰龙鼓曰丫洲曰南亭曰泊潦曰稍舟曰翁鞋曰竹没曰深澳曰桑洲曰宁洲曰龙穴曰枯洲曰大小磨刀曰零丁一名奇独曰校杯曰南洲曰蛇西曰珊瑚凡二十六山俱在大海中  莲花峰 在县东北六里九峰峻耸又名三角山其上有池池之中有石带蛎壳焉向靖康场耆旧相传为靖康产蚝之瑞
  青紫峰 在县南十里其山朝暮异色朝霞则青夕照则紫
  笔架峰 按县志在靖康场庆林寺前屹立海中如笔架状故名
  壬峰 即黄岭之案山也在县后其峰圆范震诗盘礡深溪洞蜿蜒萃此峰东来成邑治形胜若蟠龙
  黄公岭 在县东南六里其上少草木又东南二十九里曰太平岭从山麓而上连顿九阜又名九顿岭其上平旷又东南五十里曰大鹏岭其山势若骞举在千户所后
  铜岭 在县东三十里宋将熊飞与元兵战于此俗传每阴雨夜闻有金鼓声
  城子冈 在县西南五十里平旷如城今千户所在焉即旧县址也又南三十里曰覆船冈曰覆釜冈曰凤栖冈又东三十里曰望牛冈乡人多牧牛于此故名旧志冈作岭
  许公岩 按县志在鼓镇峡水滨有石岩绝险旧有许公修行于此宋元佑间邑宰李岩创筑东江堤勒碑于岩中后有邑宰欲磨其碑而镌己功一夕震雷入岩中击裂碑石遂不复磨得存旧刻岁久裂碑亦失去
  海月岩 在县西五里海滨有石井焉四时不竭古传九座禅师游此名以海月宋绍兴间邑宰张勋创亭于上仍扁是名云
  凤凰岩 昔传有凤鸟栖其内按县志在归德场伏涌有山峙于海滨山腰有石岩方广数丈耆旧相传为凤凰岩蔡公真身今在岩内
  仙歌岩 按县志在归城里羊凹村其山皆巨石迭成岩口甚小山腹空峒可容数百人
  黄金洞 在县城西南一百一十里多黄石
  马迹径 按县志在县西南归城里山径石上有马蹄之迹
  企人石 按县志在县东南福隆村有巨石屹然江滨如人立之状
  将军石 按县志在海南栅鹾海边两巨石相峙如将军之状故名
  新妇石 按县志在海南栅巨海滨如妇人之状故名
  鸡笼山 按县志在县南四十里

  癸水 源于壬峰后遶县之东会东枝众水聚于南自德生桥横过县治之前为县港西枝众水自道家山来合迤迁入于海自县西经过德安迎恩二桥
  佛堂海门 在县南二百五十八里源于牂牁经官富山西南入于海在官富巡检司东凡潮自东南大洋西流经官富山而入于急水门海番船至此无漂泊之虑故号佛堂云又海潮自县邑之东南大洋而到佛堂门经甲子门至虎头门如分南北一派至府城而上一派至邑城而上故自邑至府城有两潮潮退则自邑至南海神祠前趁潮生而至府潮退则自府至南海神祠前趁潮生而至邑顺德新会香山诸处皆通潮其潮候初一初二十六十七日俱巳亥时至初三初四初五十八十九二十日俱子午时至初六二十一日俱丑未时至初七初八初九初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俱寅申时至十一十二二十六二十七日俱卯酉时至十三十四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俱辰戌时至
  急水海门 在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官富巡检司南潮汐涌急
  合连海 在县西南四十里缺口巡检司南通牂牁凡言牂牁即东南大洋连深澳桑洲零丁诸水其水汇有鼋有良龟其鸟多夔夔卢鹢夔夔即古吊雀卢鹢俗呼欝鸡
  三门海 在县西南六十里白沙巡检司南海上有三洲潮来自东南至此三分过此复合自合连至于三门有鱼焉黄鳞而薄身至秋化为鸟其名曰火鸠  鳄湖 在县城西南八十里东莞场方圆数十丈其深莫测旧有鳄鱼居之故名
  双女湖 在县城东七十里其中有鲤其水汇相传昔有二女溺此每晴霁则有双鲤出没阴晦或见二女乘舟于湖上
  织女湖 在县城东北一百一十五里黄曹村上有小山相传织女之墓在焉
  鼓镇龙潭 在县城东三十里其中有龙上有龙王庙岁旱祷于此前有二石鼓
  深溪龙潭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源于深溪山瀑布注而成潭居人引以灌田流于西北邑士尹元泰结庵其上按县志故老相传有龙居之土人多祷雨于此宋有然公隐于此山时久旱然公将自焚以祷雨雨果应今旧址犹存张天师广微书扁宗濂书院山长张正子为作龙潭记元帅罗璧书佥事赵兴祖篆盖石刻在龙潭焉
  虎头潭 在县东一百六十里惠州界山险绝如虎头中有田焉潭居其下新志田尝为盗所据旧于山前置寨今废
  珊瑚洲 在县南大海中其下旧得珊瑚故名尝有渔者于此下网得珊瑚树因名陈琏诗珊瑚生海底偶为渔者得至今洲畔月长照水波赤
  龙穴洲 在县南大海中其上有石有泉其中有龙有蜃旧志尝有龙出没其间春波澄霁蜃气结为楼观城堞人物车盖往来之状人尝见之洲有三山石罅泉流番船回者汲以过海
  合兰洲 在县南二百里海中靖康场与龙穴洲相比其上多兰旁有二石海潮合焉蜃气凝焉旧志谓之康家市又有马鞍洲急水旗角洲大王洲上下横当洲并在大海中
  圆沙 在县城西二里海中昔有亭址今废旧志昔赖布衣改迁邑基留谶云后三百年石龙过海状元出又有云沙头圆出状元
  廉泉 在黄岭之麓泉出石罅阔二尺余深尺许味甘美宋绍熙间邑宰张勋筑亭甃石扁曰廉泉按县志淳佑庚戌复有邑士南丁余天常重建并记岁久复坏元皇庆壬子权县郭应木仍以石甃作廉泉铭刻石亭上久废明天顺七年邑令吴中重建亭附见廉泉亭下
  瀑布泉 在县南大岭山有石渠长八尺余阔二尺涧水注焉悬泻成瀑灌民田几三十里
  观音泉 在县西南五十六里清洌春夏溢按县志在东莞场南山旧有观音院故名
  汤泉 在黄金洞之北药勒村前其水暖浴之可以去疮按县志乡人以为烹燖之所
  紫霞泉 在县西十里旧志云宋时有道人崔羽号紫霞真人游罗浮至此择地凿井得之其泉洌冬夏不竭
  龙珠井 在县南栅口今湮

  龙舌井 在县西十里英烈祠下其水甘美通志云水涌如龙吐又西一里曰慈济井
  媚珠池 在南大步海旧传南汉时于此采珠其下多珠故名
  水帘 按县志在彭洞山石岩上有飞泉如垂帘状
  潮水 按县志余襄公候潮武山有海潮序
  东江堤 按县志在邑境东接循惠每东江夏潦暴涨则濒江之田尝罹其害宋元佑二年邑宰李岩始于西湖福隆水南石贝司马头京子山牛渡海等处筑长堤以捍之后六十余载堤渐圮邑宰姚孝资重修人呼姚提刑堤盖孝资后为提刑也嗣是乡人陈庆远赵兴迈赵善郮皆有修筑之功元大德乙未潦水冲坏福隆堤二十余丈成深潭民庐漂荡大德丙申达鲁花赤甘卜县尹邓荣并功塞筑仍旧至正初堤复坏邑令杨大举复董治之明洪武中差官修筑永乐宣德年间仍岁修补正统五年邑丞吉水周式董其事重筑堤始完固患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