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东莞县儒学 在东城外旧在县东南二里许宋淳熙间县令王中行迁于东郭即今学也开禧二年知县刘棠移大成殿于学右嘉定十四年改建学以从庙向嘉熙三年知县许巨川建经史阁淳佑辛丑重建大成殿宋季毁于兵燹元至元二十八年重建经史阁大德五年重修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五年撤庙庑堂舍而重建之十四年庙学灾三十年复建洪熙元年重加修葺正统四年重建讲堂六年修饰殿庑辟射圃地修观德亭讲书楼舍浚泮池建攀桂亭今改为致远亭规制弘敞遂与庙学等天顺七年重修成化二年又修正德十三年重建明伦堂仰高亭十三年建东西斋十五年建仪门及仓库嘉靖四年创射圃亭于明伦堂东北二十五年修庙建敬一箴亭四十年倡建尊经阁四十一年修启圣祠东西庑及泮桥学门万历二十八年筑垣于庙学之南以民居冲射形家所忌崇祯八年重修殿庑门堂及亭阁诸祠重建教谕廨新创土地祠于戟门之东知州温可贞捐修乡贤祠教谕钱梦兰重建观德亭三益亭其学制首为学门门内为泮池跨以石桥直北为仪门左右为吏房又北为明伦堂堂之前为两斋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堂后为尊经阁为丽泽堂左右为号舍为庖所为库房少西为敬一箴亭前为露台翼以石栏夹以两庑南为戟门门之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又南为棂星门垣柱皆石庙北为启圣祠为文昌祠为三益亭为射圃亭东北为观德亭教谕宅在明伦堂东训导宅一在仪门之东一在乡贤祠之东北为圣域坊西为贤关坊前有塘环以墙
  鳌台书院 在后街凤林坊知府王恪建
  养正书院 在水北岸

  圆沙书院 在城西栅口

  城南书院 在德生桥西明天顺七年邑令吴中建
  西石书院 在东莞黄潀明永乐间黎氏建
  象冈书院 在东莞明永乐间乡人蔡克恭始建
  凤冈书院 有二一在东莞北栅明天顺间乡
  人陈奎建一在三水学内崇祯间知县蒋献奇建
  宝冈书院 在东莞鸡头冈乡人仇宥等建
  宁溪书院 在东莞大宁明天顺间卢能建
  龙头书院 在东莞邑人林培李元表李元弼等建
  道山书院 在东关邑人陈绚温一复等建
  同寅书院 以上俱在东莞城内

  金溪书院 在金鳌洲知县尹邦宁建

  凤山书院 在茶山

  鹏南书院 邑人刘孔武建置田二十亩作公费
  濯鳞书院 在龙湖头

  中石书院 在石牌

  天南书院 在大分

  学租 学前塘一口岁收租银一十七两四钱兴贤桥南濒壕地屋五十七间租银一十二两二钱土名独树村田四十二亩五分租银一十八两二钱七分五厘  沙坦没官田并原祀田在大阵州者麦地六十亩岁租银七两二钱  演武坊上下隙地屋若干间岁租二十四两九钱八分八厘除纳武卫硝黄余给诸生灯油又增纸税银四两  又增置锡饷银八两贮为修学之用俱明崇祯间置今废
  从化县儒学 在县治左明弘治七年创十三年知县宋晏建两庑十六年建明伦堂正德九年建棂星门嘉靖元年建堂斋尊经阁二年修庙学创号舍省牲所三十年建戟门三十四年改建庙庑三十六年落成庙左为土地祠右为库三十四年又创建启圣祠废尊经阁为之其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四十三年重修万历二十四年又修大门三十五年重修庙庑戟门号舍复建敬一亭及乡贤祠十五年重修泮池掘下数尺土皆五色有暖气如雾冲起工人皆骇于是石栏一夕尽崩折乃甃砖其下琢石新之岁久祠庙堂庑所在倾塌池复崩圮崇祯五年知县王至章捐俸重修皇清因之
  社学 一曰中隅在儒学东

  濂泉书院 今废

  韶山书院 在县之左

  翠峰草堂 在韶峒邑人黎贯建

  学地 岁收租银八两四钱四分在县贮候修造祠宇支用
  龙门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弘治九年始建中为明伦堂堂左右列以两斋东曰居仁西曰由义堂南为大成殿东西翼以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其教官公廨一在仪门左一在其后嘉靖中知县吴宗元建敬一箴亭启圣祠皇清鼎兴学宫宛然旧制如故但堂庙门庑已属颓圮康熙五六年知县杨熚始捐资修复
  社学 在县治左军都围佛龙围各一

  新宁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弘治十一年建中建文庙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东西斋号房列于明伦堂后左右为厨房之属犹多未备近知县王臣始修敬一亭建启圣祠及射圃堂下两旁设进德修业二斋各翼以号房五间堂之后左教谕衙训导衙堂之东为育英门后改为进贤门东有入圣门其学地长四十九丈八尺皇清因之
  社学 一曰中隅在分司左

  学田 土名大白牛方圆背大涌口塘子坑共税一十亩五分九厘八毫六丝  又土名型背田税一十五亩零五厘八毫二项田俱知县揭廷植置岁征租银五两七钱六分九厘七毫解提学道
  增城县儒学 在县治北鹤子峰下宋开禧间建于城西北登高峰下旧建西斋开禧间并为二嘉定二年复改为四后毁于兵燹元至元五年邑人李肖龙刻木主祠于郑总老家郑遂以宅为学至顺三年迁于城西冲霄门外面凤凰台创建明洪武三年仍建于旧址后县治破残学亦倾圮永乐以来相继修复宣德三年重建正统二年重修成化三年建堂殿斋塑立圣贤像位跨池以桥甃池以石而规制渐备嘉靖间重修十七年建启圣祠增号舍于学左万历三年重建岁久祠庙堂庑倾塌四十七年即故址而重建焉前露台环以石栏下为广墀以展祀事东西庑深视庙三之一前为戟门两旁为库房又前为棂星门庙东数十武为启圣祠天启四年乃建魁楼于学之左崇祯十年改明伦堂于庙后左为教谕衙西为训导衙规制大备皇清因之顺治十二年屏墙倾圮训导王德新捐资建复康熙二年以所向非宜知县徐凤来乃卜吉而大修之
  社学 二曰中隅在凤凰山东公馆左曰北隅在城北厉坛右
  菊坡书院 在凤凰山下为宋丞相崔与之建
  明城书院 在城西

  独冈书院 在甘泉都

  莲花书院 在清湖都俱湛文简公若水建
  凤池书院 在增城治西北学宫左知县邹元忠建
  讲院 在增城会仙铺乡绅曾受益王三奇举人卢应征等建以为讲学课士之所
  凤台书院 在增城分司左知县陆清源建
  学田 二顷九十九亩五分六厘九毫岁租银三十四两五钱六分一厘除粮差岁存银二十六两三钱三分六厘
  香山县儒学 在城东隅宋绍兴二十六年始建于县东一里莲峰山下淳佑四年徙建于县西南滨于城壕元至元二十二年修明伦堂泰定三年改徙莲峰旧址元季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仍旧修复正统元年重建后渐颓毁正德十六年始就城中别置讲堂嘉靖元年建公廨于讲堂之北环列号舍其规制正殿五间东西翼以两庑各五间戟门三间明伦堂三间左斋曰博文右斋曰约礼各三间其后有仓有馔堂各三间有神厨三间其后为启圣祠左为御箴亭敬一亭教谕廨舍在明伦堂左训导廨舍二所其一在明伦堂右其一在馔堂左东西有号舍二十间嘉靖二十六年修葺万历三十三年迁复莲峰旧址工未告峻知县罗继宗捐俸克成之
  社学 三曰大馆在城西曰东隅在达德街曰蓬岸在县东
  仁山书院 在县治北知县邓迁建学士黄佐记
  学田 一顷一十二亩九分八厘按一顷在龙一三甲刘凤户内原系刘凤户丁捐送入学一十二亩九分八厘在场二三甲卢建猷户内每年除纳税粮外共征银二十二两二钱二分零今除荒实征银八两二钱二分零
  新会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宣化坊宋庆历中始建元因之后毁于兵燹惟存棂星门石柱六明洪武三年仍建于故址十八年开拓城垣乃徙于前百余步抵旧址稍南宣德八年复新之弘治甲子刱道源亭十二年十六年相继修之嘉靖八年飓风折棂星门及牌坊佥事莫相树之十一年建敬一箴亭创启圣祠十二年修号舍讲堂十九年创尊经阁泮池浴沂二桥并泮宫坊为仰圣门立宫墙万仞坊于前二十一年仰圣门圮三十二年修泮池深四十五丈广三十三丈今制中为文庙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外为牌坊曰儒林曰泮宫今废庙后为明伦堂辅以两斋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堂后为尊经阁东为启圣祠三十三年学宫敬一亭启圣祠仰圣门东西墙垣并学西号舍俱为飓风所折三十四年重修启圣祠创泮水中桥隆庆六年建天朝文献坊于学前街建大观亭于学宫左马山之上万历十年修号舍十二年建文昌阁于学左二十五年修大成殿明伦堂及两斋二十七年修棂星门及左右桥三十六年移左右桥于东角上曰化龙桥崇祯十五年按院柳寅东捐俸重修皇清顺治九年重建启圣宫十三年重修学宫康熙二年重修棂星门十年募修文庙
  社学 十五曰宣化坊二曰源清坊二曰礼义坊三曰归德都一曰华萼都二曰中乐都二曰潮居都二曰泷水都一
  象山书院 在城公元隐士张撝所居后为寺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何廷仁改建为象山书院
  古冈书院 在县西南元至正中知县沈寿为罗蒙正建明洪武中以筑城废
  三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嘉靖六年创建八年增修规制未备三十二年重修中为文庙旁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堂东西翼以两斋万历二十四年重修四十年再修天启四年改泮池于棂星门内累砌以砖栏以石桥又于棂星门外高筑照墙崇祯三年修戟门九年又于泮池左开一门曰龙门十一年修射圃及号房皇清学制一仍旧规岁久倾圮顺治十六年知府黎民贵捐修戟门康熙九年重修殿庑设复神位棂星门外故有圣域贤关二坊昔经兵毁今皆修复
  学地 西偏屋三十间东偏屋三十间今圮训导陈大觌招民居住以供解道地租  肄水江西苍江有芦草洲岁租银九钱今潦水涌出无存
  清远县儒学 宋淳佑四年县令杨观建于县治东南元季毁明洪武三年即故址创建三十一年新之宣德六年毁于西寇次年重建殿堂斋庑及门正统六年辟学基增号舍十二年徙射圃于城西南景泰三年改建明伦堂成化十六年重修嘉靖三年迁建于北门城外瑞峰寺故址四年重修十八年创崇文书院及号房二十三年迁入城内旧基即今学也中为文庙东西两庑前为棂星门泮池各祠堂斋廨舍皆备二十四年又迁瑞峰寺隆庆五年知县邓文学移庙向巽峰万历二十四年建启圣祠二十五年修棂星门皇清顺治甲午以后明伦堂祠舍相次倾圮康熙四年卜旧卫故址鸠工兴造中为文庙明伦堂戟门棂星门左为启圣宫傍为两庑乡贤名宦祠左右为文昌尊经阁五年十一月学宫告竣
  社学 八东街上廓街下廓街靖定乡(氵琶)江乡太平乡善化乡吉河乡各一
  崇文书院 在城东北今废

  瑞峰书院 明弘治甲子督学潘府建今为儒学
  同文书院 在儒学右明万历二十三年建
  学田 在池水乡土名木云沙水乌石头村前寨脚庙前等处废寺田税六十亩零四分九厘七毫六丝   土名烂坑苦竹坑和尚冈松柏峎龙归水等处田税二顷二十九亩五分零三毫系总督刘继文捐金置买与前县苏廷龙捐置池水乡等处田共计三顷岁收除粮差外贮给贫生灯油丧葬等用
  新安县儒学 旧在城东门外明万历元年鼎建二十三年改建于城南嗣后知县季汝祥相继成之中为文庙傍列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门前为屏墙殿后为明伦堂旁立进德修业两斋后为敬一亭东为启圣祠又东为文昌尊经阁前为教谕训导署署东为乡贤名宦两祠礼门在进德斋南仪门在从祀庑东前为大门与棂星门并门外两坊崇祯十五年知县周希曜以科目辰星复建于东门之外正殿两庑仪门棂星门一如旧制皇清因之至康熙十年八月二十一日飓风大作遽尔倾塌知县李可成修复
  学田 土名草松蓢田一百二十七亩零岁收税银八两今荒  又土名观音座临洲尾麒麟腹瓦窑墩提调蓢等处田共税一百一十八亩一分八厘七毫岁收租银七两六分今荒  又土名闩门洛中围勒马洲园田共税七十五亩岁收租谷二十七石支给贫生费用又东门学前鱼塘二口
  花县儒学 在县治东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建殿庑戟门泮池棂星门照墙及启圣祠名宦乡贤两祠规模详备方在草创尚未落成
  社学 四曰金溪曰养恒曰大冈曰平山
  连州儒学 宋咸平六年始建书堂于城内东南隅崇宁间迁于联壁坊政和四年知州欧阳震复迁东园干道八年兵燹仍迁东南隅书堂故址端平元年复迁建于列秀亭右元因之又毁于兵明洪武二年迁于中峰山下是年州废学亦随焉四年复州学亦复建于四角塘即阳山儒学旧基二十一年同知刘本和请复徙于列秀故址正统二年创号舍归民侵地以广学基出税二亩科米五斗一升三合六勺景泰五年建大成殿弘治五年重加修饰正德三年撤庙学而新之其制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棂星门外为泮池旧有桥有亭又前为泮宫亭庙东北为启圣祠又东北为文昌阁庙后为明伦堂两翼为斋后为敬一亭最后为尊经阁儒学门在启圣祠南其东射圃堂西为学正廨又西为训导廨后废俱万历甲申知府时一新修皇清鼎兴学仍旧址康熙十年棂星门为风雨所圮泮池桥亭为土寇所毁知府李蕡以次修复
  社学 三曰中隅在城隍庙西曰西隅在端平门水关外曰北隅在州治后
  丞相书院 在连州嘉鱼坊为魏公立

  天衢书院 在连州静福山郡人黄捐读书之所
  连州学田 土名大桑园平底冲洽村尾夫田共税二十一亩七分三厘五毫七丝五忽  又土名洛阳水田税三亩

  阳山县儒学 宋崇宁间始建于县治之东冈元至元二年徙于连州四角塘元季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县并连山学亦因之四年学以县复仍建于四角塘十四年迁县于阳岩山之右学亦随迁是年仍于东冈创建永乐间重修殿庑讲堂犹覆以茅宣德五年重修庙学始覆以瓦成化十年重修明年继修正德五年鼎建堂斋十一年重修十四年建棂星门嘉靖九年建大成殿浚泮池十九年建明伦堂两衙东西斋号舍垣墙二十二年创启圣祠二十七年创射圃二十九年创学舍于西万历间先后修葺二门易以砖瓦十九年凿泮池潴水筑以灰砂崇祯元年重修中为文庙设木主两翼为东西斋前为戟门为泮池深一丈广三丈中为桥一栱又前为棂星门石柱三间门外有屏左为儒学门又左为启圣祠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殿后为明伦堂两翼建两斋左为居仁右为由义为号舍十八间今废前为聚奎门后为敬一亭堂之内左有卧碑右有忠孝碑有射圃观德亭学官廨库房二间仓房三间皇清顺治九年西寇焚毁殆尽十一年郭升重建十五年建两庑启圣祠名宦乡贤二祠暨儒学仪门规模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