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宋何承天《社颂》】社实阴祗,稷惟谷先;率育万类,协灵昊乾。霸德方将,时号共工;厥有才子,实曰勾龙。称物平赋,百姓熙雍。陶唐救灾,决河数江;弃亦播植,作人万邦。克配二祀,以报勋庸;勋庸伊何,厚载苍生。仓廪既实,礼节斯行;人亦有言,困物思人。矧乃六德,功被陶钧;乃家乃国,是奉是遵。
○ 明堂第六
叙事
 《周礼》曰:夏后氏太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度以九尺之筵。又曰: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周书》曰: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牖高三尺,门方十六尺。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亦曰太室。左为左个,右为右个。(《五经要义》以太庙为太室。)《孝经援神契》: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上员下方,八窗四闼,在国之阳。《释名》云:明堂者,犹堂堂,高明貌也。《大戴礼》曰:明堂凡有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总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桓谭新论》曰:王者造明堂,上员下方,以象天地;为四面堂,各从其色,以仿四方。天称明,故曰明堂。《三辅黄图》曰:明堂者,天道之堂也。所以顺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谓之明堂。辟雍,员如璧,雍以水,异名同事,其实一也。《礼记》曰: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象璧,员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五经通义》曰:诸侯不得观四方,故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宫。(者判也。)《管子》曰:黄帝立明堂之议,舜有告善之旌,汤有总街之廷,武王有灵台之候。(按:诸儒及旧说,明堂、辟雍、灵台三事不同。明堂,宗祀之所;辟雍,教导之所;灵台,候望之所。《三辅黄图》以为明堂、辟雍司,管子以为明堂、灵台同,盖今亦异说也。《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年,营造明堂、辟雍、灵台。此即三事不同。)
 事对
 【五府 九房】《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注曰:天有五帝,集居大微,降精以生圣人,故帝者承天。立帝之府,是为天府。张衡《东京赋》曰:乃营三宫,布政颁常;复庙重屋,八闼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须。
 【承天 统物】《桓谭新论》曰: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蔡邕《月令》论曰:明堂所以明天气,统万物。
 【四阿 九室】《周礼》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郑玄注云:四阿若今四柱也。《大戴礼》曰:明堂者,古之制。凡九室,一室有四户。
 【四闼 八阶】许慎《五经异义》曰:明堂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上员下方,八牖四闼,布政之宫,故称明堂。盛貌也。徐虔《郊庙明堂议》曰:明堂在国之阳,国门之外。一宫九室,四门八阶。
 【布恩 施令】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召范蠡,问:“孤窃自志,欲以令日一登上明堂,布恩致令,以抚百姓。”王隐《晋书》曰:纪瞻答秀才策曰:“周制明堂所以宗其祖,以配上帝。其正中者太庙,以顺天时,施法令。”
 【学南 汶上】《宋起居注》曰:今太庙太极,既以随时;明堂之制,国学之南,地实京邑,爽垲平畅,足以营建。蔡邕《礼乐志》曰:孝武帝封禅岱宗,立明堂于泰山汶上。
 【行正 听朔】颖容《春秋释例》曰:告朔行政,谓之明堂。徐虔《郊庙明堂议》曰:明堂,天子每月于此听朔布政。
 【蒿宫 茅屋】《礼论》曰:或以为明堂者,文王庙,周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三辅黄图》曰:孝武帝议立明堂于长安城南,许令褒等议曰:“按《五经礼乐传记》曰:圣人之教,制作之象,所以法天地,比类阴阳。以之宫室,本之太古;以昭令德,茅屋采椽。土阶素舆,越席皮弁,盖兴于黄帝尧舜之世,是以三代之也。”
 【策勋 布政】颖容《春秋释例》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太庙与明堂一体也。《春秋》:人君将出于宗庙,及行策勋献俘于庙。布政见四闼注。
 【阳馆 玄堂】《尸子》曰:。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玄堂见叙事。
 【重屋 复道】《周礼》曰:殷人曰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郑玄注云:重者,王宫王堂若太寝者。《汉书》曰:《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之。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
 【正四时 统万物】《礼含文嘉》曰:明堂所以通神明,感天地,正四时,出教令,崇有德,章有道,褒有行。蔡邕《月令》论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气统万物。
 【礼三老 祭五帝】《白虎通》曰:礼三老于明堂,所以教诸侯孝;祭五帝于太学,所以教诸候悌。《三辅黄图》曰:明堂者,明天道之堂,所以从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谓之明堂。
 【享上帝 祀先王】《淮南子》曰:自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上之雾露不能入,足以享上帝,礼鬼神,示人知节也。祀先王见上祭五帝。
 赋
 【李尤《辟雍赋》】太学既崇,三宫既章;灵台司天,群耀弥光。太室宗祀,布政国阳;辟雍岩岩,规圆矩方。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由斯以匡;喜喜济济,春射秋飨。
 【刘允济《万象明堂赋》】睿哲惟唐,受天之明。究皇王之鸿休,包宇宙之纯精;恢天禄以作,摅元命之振英。鼓黔雷以播气,运苍昊而时成;括阳与泰阶,袭三圣以光亨。礼乐交通,曲谟洋溢;天以洛视而龟书至,地以河观而龙图出。拥神休,尊明号,激清流,扬茂实;将大报于玄天,享神祗以称秩。愿卑宫而自处,惟宗而是恤;思致美于总章,览И訾而法营室。访夏后之轨仪,云广四而修一;彼宗周之有制,闻或九而或七。错综乎旧典,经始乎玉律;绍先志以高兴,匪矜功而首出。乃延公侯卿士,艺人表臣,而审其议焉。咸以为明堂者,明乎天道者也。所以明有功,表有德,崇大教,发大政,登假严经,钦修宗祀,非夫为己者也,安可已乎!粤正月庚午,始创明堂之制焉。考经纬之长策,应黄<金重>之旋宫。穆穆四门,可纳四气;明明八窗,均调八风;靡金靡玉,匪磨匪砻。去隋侯之夜光,明素质以为工;思承天以接神,故峻相乎皇穹。飒乎懿濞,纟画兮丰融。雷承乾以震耀,云大壮乎其中;非至圣之精诚,孰能克勤乎此功。
 诗
 【梁孝元《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质明摄上宰,言早乘车轩。四圭邸苍玉,六变舞云门;香浮郁金酒,烟绕凤皇樽。貂冕交挥映,珩自相喧;微风清管,轻雨发陈根。新花临御陌,春色起天圜;河间献乐语,斯道愧能论。
 颂
 【宋虞通之《明堂颂》】肃肃明堂,惟国之光;仪天矩地,崇姬润黄。县殷辉,服夏擅芳;无ル伊典,有焕斯章。绵绵教枢,翳翳化纪;声沉五都,风晦千祀。我皇蒸哉,追孝创轨;缛宪垂统,光图丽史。宗祀既崇,享配惟馨;六乐荐和,四圭流明。殷殷华海,鉴盥孚诚;庆辉旁烛,休光下盈。
○ 巡狩第七
叙事
 《周易》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尚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礼记》曰:王者巡狩,必观诸侯,问百年。太师陈诗,以观民之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白虎通》曰:巡者,循也;狩者,牧也。王者为天循行以牧人也。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者,故必视见。五年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岁一巡狩。《汉书》曰:武帝南巡至于盛唐,登天柱山。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观汉记》曰:章帝东巡狩,至于贷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耕于定陶。
 事对
 【省方 述职】上见叙事。《毛诗谱注》曰:武王伐纣,定天下。巡狩述职,陈诸国之诗,以观民之风也。
 【观风 展义】《礼记》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郑玄注:陈诗,为采其一诗而视之。《左传》曰:天子非展义不巡狩。社预注云:天子巡狩,所以宣布德义。
 【布德 设教】并见上。
 【考职 赋政】《周礼》:职方氏掌天地之图。王将巡狩,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无敢不敬戒。崔る《北巡颂》曰:洁享祈,歆尝百神;爰始赋政,授务于人。
 【陈诗 观礼】陈诗见上。张衡《巡狩诰》曰:惟二月初吉,帝将狩于岱岳。展义省方,观风设教,丙寅フ,率群宾,备法驾,以祖于东门。乙酉,观礼于鲁而休齐焉。
 【风行 雨施】《周易》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崔る《南巡颂》曰:惟林蒸之鸿德,允天覆而无遗;壮云行之博惠,淑雨施于庶黎。
 【天动 神行】崔る《东巡颂》曰:升九龙之华旗,巡翠霓之旌旄;三军霆激,羽骑火列,天动雷震,隐隐辚辚。又《北巡狩颂》曰:雍容清庙,谧尔无虞;垂拱穆穆,神行化驰。
 【四维 五载】黄帝大一密推曰:欲知巡狩之年,当视太一与天目。在四维之岁,法为巡狩。《尚书》曰: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
 【祀四岳 柴三辰】《毛诗》曰:巡狩而祀四岳河海也。于皇时周,陟其高山。毛苌注云:高山,四岳也。马融《东巡颂》曰:敷六典,经八成,燮和万殊,总领神明,类乎上帝,柴乎三辰,祀乎六宗,祗燎乎群神。
 【巡东作 秩西成】崔る《北巡颂》曰:登中山,天帝观;神农将,省阳谷。相天功,巡东作。又《西巡颂》曰:惟秋谷既登,上将省敛,平秩西成,巡畿于西郊。因斯万物,凝德缓俗,昔既春游,今乃秋豫。
 【审铨衡 同律度】《越绝书》曰:禹巡狩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升斛。《白虎通》曰:巡狩所以四时出何?当承宗庙,故不愈也。以夏之仲月,同律度,得其中。
 【祀五帝 六宗】上见叙事中。下见柴三辰。
 【备天官 运法驾】班固《东巡颂》曰:六龙,较五辂;齐百寮,练质素。命南重以司历,厥中月之六辰;备天官之列卫,盛舆服而东巡。又《南巡颂》曰:既祖于西都,又将于南庭。是时圣上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旗旌。
 【修五礼 问百年】《尚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修五礼五玉。孔安国注云:五等诸侯瑞圭璧也。问百年见叙事。
 【宣声教 抚黎元】後汉章帝巡幸诏曰:惟巡狩之制,以宣声教,考同遐迩,解释怨结。宋孝武帝巡幸赈恤诏曰:夫足践目见,实尊天命。尚怨愈深,氓俗未同其化,自远幽隐,不得其所,故降省风俗,躬抚黎元。
 【同遐迩 察风俗】同遐迩见上宣声教注。宋孝武帝巡狩省风俗诏曰:朕聿合五色,奄一天下;当沿时省方,观察风俗,外详考旧典,以副侧席之怀也。
 诗
 【唐太宗《重幸武功诗》】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春德,怀旧感深衷。积善欣余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驻跸抚田,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散碧空。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宋范晔《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昭临;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梁沈约《侍游方山应诏诗》】清汉夜昭晰,扶桑晓陆离;发歌枞阳下,巡羽朝夕池。枞金浮水若,耸罩映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北齐袁《从驾游仙诗》】游天响仙跸,春望动神衷;涧水合初溜,山花发早丛。玉舆明淑景,珠旗转瑞风;平原与上路,佳气远匆匆。
 【周明帝《还旧宫诗》】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秋潭清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隋炀帝《还京师诗》】东都礼义举,西京冠盖归;是月春之季,花柳相依依。云跸清驰道,雕辇御晨晖;寥亮铙笳奏,葳蕤旌旗飞。后乘起文雅,前丘励武威。
 【隋李德林《从驾巡道诗》】大夏尧遗俗,汾河汉豫游;今随龙驾往,还属雁飞秋。天行肃辇路,日驭翼华;朝乘六气辇,夕动七星旒。谷静禽多思,风高松易秋;远林才有色,遥水漫无流。京华佳丽所,目极与云浮;但睹凌霄观,讵见望仙楼。锁门皆秀发,鸳池尽学优;待君草封禅,东山观射牛。
 【又《从驾还京诗》】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镇象屯休气,华盖翼飞烟。鼓奏千人响,旗动七星连;峻岭戈回日,高峰马煦天。姑射神游罢,箫关猎骑旋;更待东山上,看君巡狩篇。
 【隋薛道衡《从驾天池应诏诗》】上圣家寰宇,威略振边陲;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又《从驾幸晋阳诗》】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隋虞茂《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诗》】唐巡光帝则,夏豫穆宸仪;珠旗扬翼凤,玉兽俨丹螭。流吹和春鸟,交弄拂花枝。
 【又《奉和幸江都应诏诗》】巡幸光帝典,征吉乃先天;泽国翔宸驾,水府泛楼船。七萃萦长薄,三翼亘通川;夙兴大昕始,求衣昧早前。澄澜浮晓色,遥林卷宿烟;晨霞稍含景,落月渐亏弦。回塘响歌吹,极浦望旌旃;方陪观东后,登封禅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