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
○帝王部 告功
夫王者之师所以征不庭而遏乱略震皇灵而昭文德者焉当其戎狄凭陵侵轶边境蛇豕┧扈背违文告则恭行天讨吊彼民患及夫戡难而振旅也。乃命有司择吉日布六师备凯乐献于九庙陈于大社上以修荐告之典下以行饮至之礼归功於祖考让德于穹昊以至行过之地下诏而锡嘉名受降之壤刊石以载丕绪皆所以示休烈於兆庶扬天声於华夷俾赫赫之盛播于风雅故颂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此周人以太平告文王也。信乎!盛德之事哉!。
周武王克商之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九旒罕皆旗名)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司ピ氏以鉴取明水於月以为玄酒)卫康叔封布兹(兹者藉席之名诸侯病曰:负兹)召公赞采师尚父牵牲尹佚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汉武帝元鼎六年冬将幸缑氏(上侯反)至左邑桐乡闻南越吕嘉破以为闻喜县春至汲新中乡得吕嘉始为获嘉县。
元帝建昭四年正月以诛郅支单于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以其图书示後宫贵人(讨郅支之图书也。)。
後汉光武建武三年闰正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诏曰:群盗纵横贼害元元盆子窃尊号乱惑天下朕奋兵讨击应时奔解十馀万众束手降伏先帝玺绶归之王府斯皆祖宗之灵士人之力朕曷足以飨斯哉!其择吉日祀高庙。
和帝永元元年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闰七月诏曰:匈奴背叛为害久远赖祖宗之灵师克有捷鬼虏破碎遂扫厥庭(庭谓单于所尝居也。)役不再籍(犹言籍不再举)万里清荡非朕小子眇身所能克堪有司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彰休烈。
魏太祖建安二十一年二月平张鲁还邺有司以太牢告至策勋于庙。
高贵乡公甘露三年二月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斩诸葛诞三月诏曰:古先克敌收其尸以为京观所以惩昏逆而彰武功也。汉孝武元鼎中改桐乡为闻喜新乡为获嘉以著南越之亡大将军亲扌六戎营据丘头内夷群凶外殄寇虏功济兆民声振四海克敌之地宜有令名其改丘头为武丘以武平乱後世不忘亦京观二邑之义也。
後魏太武正平元年三月至自南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
孝文延兴二年三月太上皇至自北讨饮至策勋告于宗庙。
太和十九年五月至自南伐齐告于太庙。
二十三年正月帝伐齐至自邺告于庙社行饮至策勋之礼。
後周武帝建德六年四月平齐自邺还京列齐主於前其王公等并从车辇旗帜及器物以次陈於其後大驾布六军备凯乐献俘於太庙京邑观者称万岁隋高祖开皇九年四月晋王平陈还帝幸骊山亲劳之三军凯入献俘於太庙。
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一月秦王平薛仁杲凯旋献俘於太庙。
四年六月秦王平王世充窦建德凯旋亲披黄金甲陈铁马万馀骑甲士十三万人前後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隋器物辇辂献于太庙帝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
太宗贞观四年三月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於京师帝以颉利可汗告於太庙。
十九年六月帝亲征高丽次安市城高丽别将高延寿等帅兵十五万以拒王师大扌管李世率兵奋击帝自高峰引军临之杀获不可胜纪延寿等以其众因名所幸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
二十年三月至自辽东献俘授馘备法驾具凯旋之礼蛮夷君长及京邑士女夹道陈设观者填噎咸称万岁。
八月帝幸灵州。又幸汉故甘泉宫诏曰:朕劳形育物尽敬承天蠢动不安节风而罔倦荒隅未静救焚而靡息独运方寸贯彻上玄凝想冕旒化行戎狄是知惟天为大合其德者弗违谓地盖厚体其仁者光被故能弥纶八极舆盖两仪上帝福谦斯其效矣。彼匈奴者与开阖以俱生奄有龙庭共上皇而并列僭称骄子分天街于紫宸仰应旄头抗大礼于皇极流殃构祸连年压境射雕驰骑亟饮溧川枉矢腾氛频惊渭贻先皇之动色俾黎庶之涂原社稷为虞轸情何巳自朕御天下二纪于兹曩者聊命偏师遂擒颉利今兹始弘庙略已灭延ヌ虽则麾驾出征未逾郊甸前驱所蔺才掩塞垣长策风行已振金微之表扬威电发远沙场之外遂使雁山之北无复单于龙烛之南大开封域其契车必俟斤及铁勒诸姓回纥胡禄俟利发等总统百馀万户散出北溟远遣使人委身内属请同编列并为州郡引领翘足暴十日而行油延首求哀沉九泉而请营魄朕当暂幸灵州亲抚归附弘兹肆赦加以施生颁惠天隅曜威灵朔收其瀚海尽入提封解其辫并垂冠带混元以殊未前闻无疆之业永贻来裔古人所不能致今既吞之前王所不能屈今咸灭之斯实书契所未有古今之壮观岂朕一人独能宣力盖繇上灵储祉锡以太康宗庙威灵成兹克定即备礼告於清庙仍以大庆颁示普天俾与黎元同兹有赖。
二十二年五月右卫率长史王玄策俘帝那伏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太宗大悦谓群臣曰:夫人耳目玩於声色口鼻耽於臭味此乃败德之源。若波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致俘虏耶缅寻惟昔中山以贪宝取毙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繇之乃诏所司以一太牢处告宗庙。
闰十二月昆山道扌管阿史那社尔破龟兹执其王诃利布失毕及其相郡利以归明年正月辛亥献于社稷壬子献于紫微殿。
高宗永徽元年九月庚子右骁卫郎将高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癸卯献于社庙。又献于昭陵甲寅献于武德殿。
显庆三年十一月伊丽道行军副总管萧嗣业擒阿史那贺鲁至京师甲午献于昭陵丙申告于太社初贺鲁等俘虏将至帝谓侍臣曰:贺鲁蒙先朝恩礼割二千馀帐令其统摄背恩忘义自取灭亡今欲先献俘于昭陵可乎!许敬宗对曰:古者出师凯旋则饮至策勋于庙。若诸侯以王命讨不庭亦献俘馘于天子近代军将征伐克捷亦用斯礼未闻献于陵所也。伏以园寝严敬义同清庙陛下孝思所发在礼无违亦可行也。
总章元年十月司空李破高丽虏高藏男建男产等以归京师帝令领高藏等俘囚便道献于昭陵仍备军容奏凯歌入京城献于太庙十二月帝亲祠南郊以高丽平昭告上帝。
玄宗开元二十年三月信安王衤韦及幽州长史赵含章大破叛奚及契丹於幽州之北敕曰:诛有罪讨不庭去其毒螫登于仁寿固以俯安庶类仰叶灵心顷以两蕃背恩爰命龚伐精意处告顺天行诛干旄所指不战而溃山谷遗类尽为俘馘疾如震霆动。若神助,岂非昊穹垂福陵庙降灵故得万旅安全一隅澄晏永惟昭感之著先洽顾怀之福处奉明灵载深寅畏宜令所司择日发使告享诸陵庙。又命王浚亲统奚契丹俘虏告庙。
二十二年六月幽州节度副大使张守大破林胡遣使献捷敕曰:边境为患莫甚於林胡朝廷是虞几烦於将帅而车徒屡出刍粟载劳使燕赵黎萌略无宁岁而山戎种落尝为匪人近者辄变枭声敢为兽搏幽州节度副大使张守等乘间电发表里齐攻积年逋诛一朝翦灭则东北之便以廓清河朔之人顿宽征伐此皆上凭九庙之略下仗群帅之功今既凯旋敢不以献宜择日告九庙所司准式。
二十八年八月幽州节度使奏破奚契丹敕曰:蕞尔狂胡尚有馀孽近令讨袭应时摧败岂朕菲德能茂厥功此繇宗庙之灵所以然也。宜择日告庙。
天宝五载正月己巳献陇右所获吐蕃突厥俘于太清宫庚午献于太庙。
肃宗至德二年九月元帅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百僚称贺即日告捷於蜀太上皇遣宰相裴冕入京告郊庙社稷。
上元元年十月元帅广平王奏收怀州城生擒七千馀众是月献俘於太庙。
二年二月河南逆贼刘展反斩伪署大将军汲子澄杨子英等九人并传首至京告于太庙枭诸街市代宗宝应二年四月命有司飨太庙兼告献逆贼史朝义首。
大历二年正月华州逆贼周智光平枭首于皇城之南街以示众命有司具仪奏告太清宫及太庙七陵德宗贞元元年八月河中平传李怀光首至告于太庙。
宪宗元和元年八月西川节度使高崇文平成都擒刘辟十月戊子诏左右神策兵领刘辟等自临皋驿至阙下帝御兴安楼命中使楼诘其反状辟曰:臣不敢反五院子弟为恶臣不能制帝。又令诘之曰:朕遣中使送旌节告身何不受辟引罪无辞命献太清宫太庙太社即日并戮于子城之西南隅。
十二年十月淮西平十一月丙戌朔帝御兴安门文武百官分序街之左右六军备卫逆贼吴元济见于楼下命献于太庙太社毕犭旬东西市乃斩于子城西南隅。
十四年二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遣使献逆贼李师道之首命左右军兵卫之先献于太庙郊社帝御兴安门百寮於楼下列位称贺。
穆宗长庆元年四月河北诸道平中书门下奏伏以太宗平突厥高宗平高丽皆告陵庙盖以高祖尝畜愤於北虏太宗亦锐意於东夷武功未终列圣继立亦既平荡所宜启告伏以镇冀一道吊罚再加幽蓟八州兵戎数起陛下仁圣临御皆使自效忠诚不劳干戈尽复区宇祖宗宿愤雾廓烟消兵力所致功实相万岂必献俘函首方告清庙《诗》曰: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考之经典义亦相符望下礼官撰仪择日荐告太庙以彰陛下缵服之业上慰圣灵从之五月己酉告于太庙。
二年八月汴州平逆贼李枭首及其男四人至京师分命摄太尉三人告社稷太庙太清宫诏曰:汴州逆贼李窃据城池坐邀符节率其凶党敢拒王师今既枭首於阙下宜令所司准式其男道源道枢道伦道安等叛逆之子固不可原理须正刑宜集众处斩以左右神策兵各三百人防押即日行刑於京城之西市。
武宗会昌四年八月辛巳朔平泽潞刘稹传首京师帝御兴安门献于宗庙社稷百官楼前称贺。
僖宗中和四年六月徐州节度使时溥进表行在献黄巢首级帝献贼首於行庙受百僚贺。
昭宗龙纪元年二月汴州行军司马李槛送蔡贼秦宗权并妻赵以献帝御延喜门受俘百僚称贺以之犭旬市告庙社宗权斩於独柳树下赵笞死。
乾宁元年十一月庆州奏州节度使王行瑜将家族五百人到州界为部下所杀传首阙下帝御延喜门献行瑜首于太庙初行瑜弟行纥行实谋挟帝入州事觉讨之至是传首到阙。
後唐庄宗初为晋王天十一年正月平幽蓟还以刘守光告南宫七庙是日与其党李小喜郑藏斐皆伏法。
同光四年二月有司奏伪蜀主王衍到阙日准礼差官告太微宫太庙太稷武成王庙从之。
明宗天成四年二月王晏球平定州王都献俘馘帝御咸安楼受之刑部侍郎张文宝奏曰:逆贼王都首级请付所司大理卿萧希甫受之以出献于郊社毕於街市号令王都男四人弟一人秃馁父子二人并磔於开封桥文武百官称贺于楼前周太祖广顺二年五月以平定兖州枭夷逆党差官告社稷郊庙。
●卷十三
○帝王部 都邑
《周礼》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以为民极春秋《传》曰: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巢穴已往栋宇未备顺民迁徙不常厥居伏羲而下可得而纪或基乎!始兴就为之制或测景地中用安九鼎或相其形胜以从便利故王畿千里法日月之经天府四塞保河山之固提封万井旁流百川内则阙庭神丽宫室飞仿太紫之圜方顺阴阳而开辟于以乡明布政悬法示人访道栖神登有序繇是景灵翔集佳气郁葱善哉!ガ侯之言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者也。乃至通门十二经涂九轨顺流为沼造舟为梁厥初经营咸存轨制诗不云:乎!京邑翼翼四方是则于以见化民成俗里仁处义维桑维梓鸡犬相闻熙熙之众咸跻寿域者矣。且夫端拱清穆王者之大德乐生怀土庶物之常情故商民屡迁民用胥怨自耿至亳弗堪其劳班固所以赋两都者盖明安土重迁之深旨也。
伏羲氏居太昊之墟(今陈州是)。
神农氏初都陈後徙于鲁。
黄帝受国号有熊居轩辕之丘(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又曰:上谷涿鹿黄帝所都)。
少昊邑于穷桑(在鲁城北)後徙曲阜(今鲁城中)。
颛顼都帝丘(今东都濮阳是)。
帝喾高辛氏都亳(今河南偃师是)。
尧为唐侯都中山後徙河东平阳(在平河之阳)。
舜都蒲坂或言平阳或言潘(潘上谷也。)或言居汉中郡西城西北妫墟。
夏禹初受封阳翟(今许州县)後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殷始祖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其孙相土封于商(今上谷商邑)自契至汤八迁始居南亳(梁国谷熟即梁都也。)从先王居(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
太甲尝居邺(今相州县)。
仲丁迁嚣(太戊子去亳嚣音敖地名)作仲丁(陈迁都之义)。
甲居相(仲丁弟相地名在河北)作河甲。
祖乙圯于耿(甲子乙自相迁於耿河水所毁曰:圯)作祖乙(仲丁河甲祖乙三篇皆亡书)。
盘庚时殷巳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民咨胥怨(胥相也。民不欲徙乃咨嗟忧愁相与怨上)作盘庚三篇。
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纣都河内朝歌。
周始祖后稷尧时封於邰(音台地名在扶风)子不失其官而[B12H]戎狄之间至不孙公刘之子庆节始归於豳(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县)後十世古公父避狄人之攻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邑於周地故始改国曰:周)豳人随之古公乃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文王自岐山徙都丰(一曰文王居陈徙都丰。又曰:美阳中水乡文王所居)作灵台灵囿灵沼(神之精明者曰:灵四方而高者曰:台言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以名焉)。
武王迁镐(长安丰亭有镐池《诗》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既伐商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又云:夷羊在牧夷羊怪物也。)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一云:不顾夫亦不宾夫灭。又一云:不顾亦不恤也。)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惟显服及德方明自雒延于伊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後居阳翟)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詹有河(《周书》度邑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也。南望过于三途北詹望於清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