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
汉高祖显祖之子初仕後唐明宗列於麾下晋高祖为梁军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授之取断革者自跨徐殿其後晋高祖感而壮之明宗践祚晋高祖为北京留守以帝前有让援之力奏移麾下署为都校应顺初闵帝出奔与晋高祖会於卫州谋欲害之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遂免於难末帝清泰元年晋高祖复镇河东三年夏移镇汶阳帝劝其举义赞成密计晋高祖以帝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及契丹以全军赴难大破张敬达之众於晋阳城下有降军千馀人帝尽杀之天福元年晋国建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使寻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马步军都虞候二年八月改许州节度使三年十月授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十一年移宋州节度使十二月加同平章事五年三月改邺都留守六年七月授河东节度使朝廷以常山安重荣狂悖渐露招致退浑白承福等在五台山北以招契丹为名晋高祖患之召汉高祖赐宴密戒曰:北门吾丰沛之故宅也。今内有凶竖勾引近塞部落与朝廷生事吾今将幸邺州以并州为巨屏遍揣大臣非公不可作镇当与李德充交致宜勉是行副倚属也。十月吐浑白承福与部族来归始晋高祖以前月有诏委帝招诱退浑节度使白承福等迟疑未决因使人谓之曰:契丹强盛方与同盟圣上已曾割隶公合自守部落安重荣将图不轨朝夕败亡天下之人已共弃矣。况朝廷明有告谕便可速来无待临以兵威南北无向差之毫悔无及矣。承福等惧遂归命焉帝优以缯帛米Я奏於河东安置而重荣北遣记室卢陶传檄远近以吐浑达靼契同起为名至是无一人赴者大摧其势皆帝之谋也。七年正月加侍中八年三月加中书令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下虏主以大军直抵澶州遣蕃将伟王率兵入雁门少帝以帝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大破伟王於忻口三月封太原王七月兼北面行营都统二年四月封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守太尉九月契丹犯塞帝亲率牙兵至朔州南阳武谷大破之四年正月虏王入东京诸侯皆附焉帝亦遣使送款绐云:有疾知邪律氏恃胜傲下使汉兵饥寒纵蕃骑暴横蹂践郑滑曹濮百姓为之一空必华戎相厌主客生变可坐而图也。继发副使白文珂奉以纤绘名马密侦所为邪律氏亦以帝观望不动生猜贰焉即以虏通事高唐英领安阳耿崇美领上党伪侍中崔廷勋赴河桥。且欲扼太原之冲也。帝繇是偃戢旗鼓但示弱而已左右或劝帝曰:契丹败汉法而人心已摇可议进取之计帝曰:夫兵法有急击而破敌缓守而成功者随时消息不可失也。今北虏降我军十万入据京邑内未有变其可轻议者哉!。且犬羊之性贪而好利利饱必去是其常也。况冰雪已消虏畏其热蓄锐待时理将未晚时潞府连帅张从恩遣使谋於帝曰:某以势迫怀雒欲诣虏帐去之与住一禀明公帝遣回使答曰:我以一隅之地敢抗天下之大乎!君其行之当继往矣。从恩以为诚而帝甘言多此类也。少帝北迁二月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文武将吏等以中原无主帝威望日隆群情所属三上笺劝进是月辛未於太原宫受册即皇帝位帝谓群臣曰:帝王称谓孤已迫於群情而逊避无所其国号正朔未忍遽改繇是降制以少帝开运四年改称晋天福十二年遣都督史弘肇率兵讨代州平之是月权晋州兵马留後张晏洪权陕西留後赵晖权潞州留後王守恩并上表归顺二月权延州留後高允权丹州都指挥使高彦并以城归命是月虏主还本国四月卒於镇州之栾城五月丙申帝发河东取阴地关路幸东京伪汴州节度使萧翰迎郇国公李从益知南朝军国事戊申帝至绛州刺史李从朗以郡降六月丙辰至雒两京文武官寮自新安相次奉迎诏赐从益死甲子遂至东京。
周太祖庆祖之子年十八事後唐潞州留後李继韬为牙兵庄宗平继韬配从焉直天成中晋高祖领副侍卫以帝长于书计召置麾下令掌军籍汉高祖累镇蕃阃皆从之及镇并州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开运末契丹犯阙晋帝北迁帝与苏逢吉等劝汉祖建号以副人望及即位以帝为枢密副使乾元年正月隐帝嗣位拜枢密使扌处李守贞据河中朝廷遣白文珂常思等讨之七月西河师徒大集未果进取制加帝同平章事即遣西征以安慰抚招为名诏西面诸军并取帝节度八月二十日师至河中命白文珂营於河西帝营於河东不数日周设长堑复筑长连城以迫之二年五月十七日攻城自是昼夜攻之七月十三日帝三砦将士夺罗城二十一日城陷守贞自焚而死。又於城中搜索出守贞男崇玉崇绪崇英缁哥女喜哥延哥伪宰相靖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僧总伦司天监王廷秀博士焦文杰伪滑州节度使张球泽州刺史刘仁忻州刺史安在钦秀州刺史张延朗等二十五人秦王印及四门旗龙凤日月等旗伞扇玉钺等差弓箭库使刘延露布以闻诏曰:李守贞顷在前朝骤承委遇迨事先帝复委藩垣效浅功微宠深位大而狡性难制小器易盈蔑义蔑忠穷凶极逆江海不能流其恶鼎镬不足快其诛卿愤激於心义形於色睹兹妖孽志在剪除动息之间必思於经略寝食之际无忘于寇雠抚士爱人分甘共苦躬临矢石亲冒梯冲挥戈而蛇豕就诛破竹而金汤失险氛霾既息宗社再安非我元臣莫隆景运朕之倚爱何止寝兴言念辛勤无忘嘉愧九月加侍中十月契丹入寇帝受诏率师赴北边谓诸屯戍壮士曰:自虏王丧败今才四年幽州所屯其数无几然而屡犯吾境屡伤吾民非彼骁雄盖御备之失者有三主将无谋城池不固备预无素御捍阙供其败一也。主将轻佻妄谋躁进不顾利害轻用士民希觊功名以邀爵赏其败二也。贪他羊马互市往来奸利之人两为间谍军谋国事泄之於敌其败三也。予昨者缮城池增堡障储守备之用料将校之才盖欲自兹庶无败事所在镇戍当用吾言凡虏小寇则进追大侵则保壁不得与蕃人交市不得轻战邀功民蚕麦登时黍禾熟日早令收获俾入城池侦逻警巡为民外亦州牧戍将之职也。虏虽衰破远在沙场倏忽往来难为驾驭纵得一夫一骑不足为功但自保边斯为上策况百年之虏未易卒除使国富刑清兵多马众彼则占风不暇款塞争先予非畏胡服之有时耳自是边上镇戍专切戒严虏纵侵骚於民无损帝既至邢州而虏已退三年二月班师三月制授邺都留守枢密使如故十一月十四日澶州节度使李洪义遣副使陈光穗至邺报京师有变群小害杨史弘肇等。又言后弟李业等遣腹心赍密诏至澶州令洪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洪义恐事不济乃以密诏示殷殷与洪义即遣光穗驰报于帝光穗既至以洪义意密启于帝俄顷供奉官孟邺驰驿来亦诏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郭崇等害王峻及帝仍命以首级驰献太祖即集三军将校谕之曰:予从微至著披肝露胆置立汉家宗社先皇登遐亲受顾与杨史诸公弹压经谋忘寝与食一旦无罪尽已诛夷予独何生黾勉居世死归地下无愧先帝尔三军断予首报天子各图功业自此长辞郭崇帅所管将校士卒伏於帝前言曰:崇等从公征行备尝艰苦星行露宿略无宁息侍卫令公忘身为国不避怨谤讠息邦家无名诛族遣谁致力崇等思揣此事必非圣旨即是李业等奸权诬罔窃发假如此辈使握权柄国得安乎!必须披论以判忠邪何事信单车之使取欲自弃使千载被恶名乎!崇等愿从公入朝面自洗雪荡除鼠辈以廓帝图辞未绝郭崇遽领骑军先往澶州桥帝翌日为众所迫不获已遵路明日行次遇内养{龙鸟}脱者隐帝之小竖也。来觇太祖讯之对曰:见召前开封尹侯益州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郑州防御使吴处裕令将兵守澶州帝谓{龙鸟}脱曰:诏郭崇杀我崇而不忍害我言为我论列兵士回戈我力不能制尔以此闻奏帝因奏状於{龙鸟}脱衣领奏曰:昨为兵士拥至河上言京中诛史弘肇等尽非圣意请陛下密诏内班擒缚李业等送至澶州诏谕兵士臣即却归邺中一则雪将相之深冤一则安陛下之家国隐帝览奏疑不能决复诏李业辈示之,於是尽害帝及王峻等亲属帝欲往澶州候{龙鸟}脱至阙伺其诏命兵士肆言我辈家属在汴未知存亡此不可往遂烧民庐舍鼓讠不可遏王殷率步骑从履冰而渡十六日趋滑台节度使宋延渥迎谒于路十七日以滑之府库缣纟昏赏诸军大阅步骑於州城南帝誓军曰:朝令使侯令公等率大军将至彼既成列不肯徒然我思道理必欲交锋便匪朝天之意如其束手何制逆我之师欲全尔等功名不如奉行前诏我以一死谢天子实无所恨诸将徨启曰:国家负公,公不负国所以万人奋命如复私雠侯益之徒安能为患保为公擒之十八日大军至滑而南十九日过封丘时隐帝。又令左神武统军袁义前邓州节度使刘重进继率禁军来拒望尘退走与侯益等军屯赤关是夜俱退二十日两军相遇於刘子陂隐帝结营於七里店道西二十一日复阵於刘子陂帝令诸军曰:比除君侧之恶无得犯跸按军不动者久之无何慕容彦超挥戈奋击步骑委李筠郭崇乃率兵御之慕容彦超马倒几欲成擒而侯益张彦超袁义刘重进皆倒戈而来二十二日旦隐帝自砦乘马将还宫而前锋已及乃西南以避之事迫而郭允明遂行弑逆辰巳时诸军毕入京城晚太祖将入宫门待罪进名朝太后以军未整戢。且归旧第二十四日率群臣起居於明德门外奏曰:昨者左右荧惑舆驾苍皇归阙师徒未免惊动帝王出令其位难虚军国事多早宜册立嗣君以系人望伏请太后行教令指挥太后令曰:北京留守崇许州节度使信高祖皇帝之爱弟也。徐州节度使ど开封尹勋皆高祖之裔子也。俱列盘维皆分屏翰已委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二十六日帝率群臣班於明德门外起居太后献议请以刘ど入承正统太后下令宜备法驾迎ど於徐州即皇帝位即遣太师冯道备仪注往奉迎二十七日帝率群臣班於明德门外拜章以新君未知军国之事一日万机不可暂废请太后权临朝听政二十九日镇定言契丹入寇三道而来太后令帝赴北面军前为都统帅相度进取新君未至其军国公事委王峻已下商量施行其兵马军事委王殷勾当巡简十二月甲午朔帝北征十九日六军履冰渡河次澶州驿舍二十日早步兵前进帝於庭中省其装发忽闻驿外阚讠声如雷霆俄而士卒不繇门户登墙越屋屯山积来迫帝曰:天子请侍中自作刘家社稷尽矣。纵然立得亦无好事却报雠於将校也。乱军得黄袍扶抱帝加袍於背不肯解帝绐之曰:尔等解去我无所避也。二十日帝上太后笺论列澶州三军逼胁之事不获已班师。又言臣事先帝过承君父之恩及奉嗣君愿竭腹心之效岂期祸难事与愿违方择当璧之贤。又爽大横之兆永言膝下何慰慈颜望太后以宗子待微臣臣敢不奉宗庙如本朝事太后为慈母悃款之至祈恋增深太后令曰:侍中功烈崇高德声昭著剪除祸乱安定乾坤讴咏有归历数攸属所以群情推戴亿兆同欢老身未终残年属兹多难唯以衰朽托於始终载省来笺如母见待感切深意涕泗横流其诸诚怀难尽宣述是日王峻以所立新君在宋州恐闻澶州军变之事部下为乱令郭崇率骑七百急赴之二十三日帝至韦城二十五日至七里店东西步骑陈列是日百寮上章劝进御营於皋门村二十六日太后以帝为监国中外庶事并听监国处分四年正月丁夕阝汉太后令奉符宝授监国即皇帝位是日太祖自皋门归大内御崇元殿即位制以大周为号改乾四年为广顺元年。
●卷九
○帝王部 继统第一
《易》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孟轲亦云: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仲尼删诗定书断自唐虞以下故轩辕之前无所论次然学者多称少昊乃黄帝之子逮乎!尧舜皆其裔也。则知黄帝之泽及後世渊源深远然自帝喾已往五材迭胜事毕纂绪此固不论及夏后氏之兴栉风沐雨乘四载拯横流鸟兽咸。若民粒食功无间然子启贤明用克永世商有祝网之仁诛暴之义元元欣戴亦惟旧矣。虽太甲之颠仆典刑而流风善政浸于遗俗有贤臣援而正之终能笃绍基绪姬周之兴瓜瓞成颂炎汉之庆大横叶兆自尔明圣代兴光昭前烈七世之庙固可以观德者矣。
夏后启禹之子禹东巡守至于会稽而终以天下授益禹崩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阳字一作阴避音壁)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禹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
帝太康启子。
帝仲康太康弟。
帝相仲康子。
帝少康相子。
帝宁少康弟(一云杼)。
帝槐宁子。
帝芒槐子。
帝泄芒子。
帝不降泄子。
帝扃不降弟。
帝廑扃子。
帝孔甲不降子。
帝皋孔甲子。
帝发皋子。
帝履癸发子是为桀。
殷帝外丙汤之子汤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乃立太丁之弟是为外丙。
帝仲壬外丙之弟。
帝太甲太丁之子成汤长孙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史记》称汤没太子太丁之子外丙即位三年立其弟仲壬与书差互)伊尹作伊训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此汤终逾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奉嗣王祗见厥祖(居位主丧)侯甸群后咸在(在位次)百官总已以听於蒙宰(伊尹制百官以三公摄蒙宰)。
帝沃丁太甲子。
帝太庚沃丁弟。
帝小甲太庚子(一云弟)。
帝雍已小甲弟。
帝太戊雍已弟(为殷中宗)。
帝仲丁太戊子。
帝外壬仲丁弟。
帝河甲外壬弟。
帝祖乙河甲子。
帝祖辛祖乙子。
帝沃甲祖辛弟。
帝祖丁沃甲兄祖辛之子。
帝南庚祖丁弟沃甲之子。
帝阳甲祖丁子阳甲之时殷衰自仲丁以来废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帝盘庚阳甲弟自河北五迁至河南治亳号曰:殷行汤之政百姓繇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
帝小辛盘庚弟。
帝小乙小辛弟。
帝武丁小乙子(为殷高宗)。
帝祖庚武丁子。
帝祖甲祖庚弟。
帝廪辛祖甲子。
帝庚丁廪辛弟。
帝武乙庚丁子。
帝太丁武丁子。
帝乙太丁子。
帝受辛帝乙少子兄微子启母贱不得嗣辛母正后遂为嗣辛立为帝天下谓之纣。
周成王武王太子太子代立是为成王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叛乃摄行政当国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北面就群臣之位群臣赋敬之(周颂篇名)以进戒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