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野语

  ○贾氏园池
  景定三年正月,诏以魏国公贾似道有再造功,命有司建第宅家庙,贾固辞,遂以集芳园及缗钱百万赐之。园故思陵旧物,古木寿藤,多南渡以前所植者。积翠回抱,仰不见日,架廊叠磴,幽眇逶迤,极其营度之巧。犹以为未也,则隧地通道,抗以石梁。旁透湖滨,架百余楹。飞楼层台,凉亭燠馆,华邃精妙。前揖孤山,后据葛岭,两桥映带,一水横穿,各随地势以构筑焉。堂榭有名者曰蟠翠(古松)、雪香(古梅)、翠岩(奇石)、倚绣(杂花)、挹露(海棠)、玉蕊(琼花茶コ)、清胜(假山),已上集芳旧物。高宗御扁“西湖一曲”、“奇勋”。理宗御书“秋壑”、“遂初容堂”。度宗御书“初阳精舍”、“熙然台”、“砌台”。山之椒曰“无边风月”、“见天地心”。水之滨曰:“琳琅步”、“归舟”、“早船”。通名之曰后乐园。四世家庙,则居第之左焉。庙有记,一时名士拟作者数十,独取平舟杨公栋者刊之石。又以为未足,则于第之左数百步瞰湖作别墅,曰光漾阁、春雨观、养乐堂、嘉生堂。千头木奴,生意潇然,生物之府,通名之曰养乐园。其旁则廖群玉之香月邻在焉。又于西陵之外,树竹千挺,架楼临之,曰秋水观、第一春、梅坞、剡船亭,侧通谓之水竹院落焉。后复葺南山水乐洞,赐园有声在堂、介堂、爱此、留照、独喜、玉渊、漱石、宜晚,上下四方之宇诸亭,据胜专奇,殆无遗策矣。
  其后,志之郡乘,从而为之辞曰:“园囿一也,有藏歌贮舞,流连光景者;有旷志怡神,蜉蝣尘外者;有澄想遐观,运量宇宙,而游特其寄焉者。嘻!使园囿常兴而无废,天下常治而无乱,非后天下之乐而乐者其谁能?”呜呼!当时为此语者,亦安知俯仰之间,遽有荒田野草之悲哉!昔陆务观作《南园记》于中原极盛之时,当时勉之以抑畏退休。今贾氏当国十有六年,谀之者,惟恐不极其至,况敢几微及此意乎?近世以诗吊之者甚众,吴人汤益一诗,颇为人所称云:“檀板歌残陌上花,过墙荆棘刺檐牙。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败屋春归无主燕,废池雨产在官蛙。木绵庵外尤愁绝,月黑夜深闻鬼车。”李彭老一绝云:“瑶房锦榭曲相通,能几番春事已空。惆怅旧时吹笛处,隔窗风雨剥青红。”
  ○子固类元章
  诸王孙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居嘉禾之广陈。修雅博识,善笔札,工诗文,酷嗜法书。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不靳也。又善作梅竹,往往得逃禅、石室之妙,于山水为尤奇,时人珍之。襟度潇爽,有六朝诸贤风气,时比之米南宫,而子固亦自以为不歉也。东西薄游,必挟所有以自随。一舟横陈,仅留一席为偃息之地,随意左右取之,抚摩吟讽,至忘寝食。所至,识不识望之,而知为米家书画船也。
  庚申岁,客辇下,会菖蒲节,余偕一时好事者邀子固,各携所藏,买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薄暮,入西泠,掠孤山,舣棹茂树间。指林麓最幽处瞪目绝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笔也。”邻舟数十,皆惊骇绝叹,以为真谪仙人。
  异时,萧千岩之侄滚,得白石旧藏五字不损本《禊叙》,后归之俞寿翁家。子固复从寿翁善价得之,喜甚,乘舟夜泛而归。至之卞山,风作舟覆,幸值支港,行李衣衾,皆淹溺无余。子固方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禊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介意也。”因题八言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盖其酷嗜雅尚,出于天性如此。后终于提辖左帑,身后有严陵之命。其帖后归之悦生堂,今复出人间矣。噫!近世求好事博雅如子固者,岂可得哉!
  ○陈用宾梦放翁诗
  陈观国字用宾,永嘉胜士也。丙戌之夏,寓越,梦访余于杭。壁间有古画数幅,严壑耸峭,竹树茂密,瀑飞绝,汇为大池。池中菡萏方盛开,一翁曳杖坐巨石上,仰瞻飞鹤翔舞。烟云空中,仿佛有字数行,体杂章草。其词曰:“水声兮激激,云容兮茸茸,千松拱绿,万荷凑红。爰宅兹岩,以逸放翁。屹万仞与世隔,峻一极而天通。予乃控野鹤,追冥鸿,往来乎蓬莱之宫。披海氛而一笑,以观九州之同。”旁一人指云:“此放翁诗也。”用宾惊悟,亟书以见寄。诗语清古,非思想之所及,异哉!
  ○汉以前惊蛰为正月节
  余尝读班史《历》,至周三月二日庚申惊蛰,而有疑焉。盖周建子为岁首,则三月为寅,今之正月也。虽今历法亦有因置闰而惊蛰在寅之时,然多在既望之后,不应在月初而言二日庚申也。及考《月令章句》,孟春以立春为节,惊蛰为中。又自危十度至壁八度,谓之豕韦之次,立春、惊蛰居之,卫之分野。自壁八度至胃一度,谓之降娄之次,雨水、春分居之,鲁之分野。然后知汉以前,皆以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中,雨水为二月节,春分为中也。至后汉,始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为序。《尔雅》,师古于惊蛰注云:“今日雨水,于夏为正月,周为三月。”于雨水注云:“今日惊蛰,夏为二月,周为四月。”盖可见矣。《史记?历书》,亦为孟春冰泮启蛰。《左传》,桓公五年,启蛰而郊。杜氏注以为夏正建寅之月。疏引《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故汉初启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及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以至于今。由是观之,自三代以至汉初,皆以惊蛰为正月中矣。又汉以前,谷雨为三月节,清明为三月中,亦与今不同。并见《前志》。
  ○后夫人进御
  梁国子博士清河崔灵恩撰《三礼义宗》,其说博核。其中有后、夫人进御之说甚详,谩摭于此,以助多闻云。
  凡夫人进御之义,从后而下十五日遍。其法自下而上,象月初生,渐进至盛,法阴道也。然亦不必以月生日为始,但法象其义所知。其如此者,凡妇人阴道,晦明是其所忌。故古之君人者,不以月晦及望御于内。晦者阴灭,望者争明,故人君尤慎之。《春秋传》曰:“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以辟六气。”故不从月之始,但放月之生耳。其九嫔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九人为一夕,夫人三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为十五夕。明十五日则后御,十六日则后复御,而下亦放月以下渐就于微也。诸侯之御,则五日一遍。亦从下始,渐至于盛,亦放月之义。其御则从侄娣而迭为之御,凡侄娣六人当三夕,二媵当一夕,凡四夕。夫人专一夕为五夕,故五日而遍,至六日则还从夫人,如后之法。孤卿大夫有妾者,二妾共一夕,内子专一夕。士有妾者,但不得专夕而已,妻则专夕。凡九嫔以下,女御以上,未满五十者,悉皆进御,五十则止。后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犹御。故《内则》云:“妾年未满五十者,必与五日之御。”则知五十之妾,不得进御矣。卿、大夫、士妻妾进御之法,亦如此也。
  ○有丧不举茶托
  凡居丧者,举茶不用托,虽曰俗礼,然莫晓其义。或谓昔人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要必有所据。宋景文《杂记》云:“夏侍中薨于京师,子安期他日至馆中,同舍谒见,举茶托如平日,众颇讶之。”又平园《思陵记》,载阜陵居高宗丧,宣坐、赐茶,亦不用托。始知此事流传已久矣。
  ○清凉居士词
  韩忠武王以元枢就第,绝口不言兵,自号清凉居士。时乘小骡,放浪西湖泉石间。一日,至香林园,苏仲虎尚书方宴客,王径造之,宾主欢甚,尽醉而归。明日,王饷以羊羔,且手书二词以遗之。
  《临江仙》云:“冬日青山潇洒静,春来山暖花浓,少年衰老与花同。世间名利客,富贵与贫穷。
  荣华不是长生药,清闲不是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南乡子》云:“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是梦,为官,宝玉妻儿宿业缠。年事已衰残,鬓苍苍骨髓干。不道山林多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王生长兵间,初不能书。晚岁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词。诗词皆有见趣,信乎非常之才也。

  ●卷二十
  ○岳武穆御军
  岳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质明,为主人汛埽门宇,洗涤盆盎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周洪道为追复制词有云:“事上以忠,至不嫌于辰告;行师有律,几不犯于秋毫。”盖实录也。辰告者,谓岳尝上疏请建储云。
  ○莫氏别室子
  吴兴富翁莫氏者,暮年忽有婢作娠。翁惧其妪妒,且以年迈惭其子妇若孙,亟遣嫁之。已而得男,翁时岁给钱米缯絮不绝。其夫以鬻粉羹为业,子稍长,讠令羹于市。且十余岁。莫翁告殂,里巷群不逞遂指为奇货,悉造婢家唁之。婢方哭,则谓之曰:“汝富贵至矣,何以哭为?”问其说,乃曰:“汝之子,莫氏也。其家田园屋业,汝子皆有分,盍归取之?不听,则讼之可也。”其夫妇皆曰:“吾固知之,奈贫无资何?”曰:“我辈当贷汝。”即为作数百千文约,且曰:“我为汝经营,事济则归我。”然实无一钱,止为作衰服被其子,使往,且戒曰:“汝至灵帏,则大恸且拜,拜讫可亟出。人间汝,谨勿应,我辈当伺汝于屋左某家,即当告官可也。”其子谨受教。
  既入其家,哭且拜,一家骇然辟易。妪骂,欲殴逐之。莫氏长子亟前日:“不可,是将破吾家。”遂抱持之曰:“汝非花楼桥卖羹之子乎?”曰:“然。”遂引拜其母曰:“此,母也,吾乃汝长兄也,汝当拜。”又遍指其家人云:“此为汝长嫂,此为次兄若嫂,汝皆当拜。”又指云:“此为汝长侄,此为次侄,汝当受拜。”既毕,告去,曰:“汝,吾弟,当在此抚丧,安得去?”即命栉濯,尽去故衣,便与诸兄弟同寝处。已,又呼其所生,喻之以月廪岁衣如翁在日,且戒以非时毋辄至,亦欣然而退。
  群小方聚委巷茶肆俟之,久不至。既而物色之,乃知已纳,相视大沮,计略不得施。他日,投牒持券,诉其子负贷钱。郡逮莫妪及其子问之,遂备陈首尾。太守唐少尉叹服曰:“其子可谓有高识矣。”于是尽以群小具狱,杖脊编置焉。(讠令,力丁切,炫声也。)
  ○耆英诸会
  前辈耆年硕德,闲居里舍,游从诗酒之乐,风流雅韵,一时歆羡。后世想慕,绘而为图,传之好事,盖不可一二数也。今姑据其表表者于此,致景行仰止之意云。
  唐香山九老,则集于洛阳,乐天序之。胡杲(怀州司马,年八十九)、吉杲(卫尉卿致仕,八十六)、刘真(磁州刺史,八十二)、郑据(龙武长史,八十四)、卢慎(侍御史内供奉,八十二)、张浑(永州刺史,八十七)、白居易(刑部尚书致仕,七十四),所谓七人五百八十四者是也。又续会者二人,李元爽(洛中遗老,一百三十六岁)、僧如满(九十五)。或又云,狄兼谟(秘书监)、卢贞(河南尹)二人。以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云。
  宋至道九老,则集于京师。张好问(太子中允,八十五)、李运(太常少卿,八十)、宋祺(丞相,七十九)、武允成(庐州节度副使,七十九)、吴僧赞宁(七十八)、魏丕(郢州刺史,七十六)、杨徽之(谏议大夫,七十五)、朱昂(水部郎中,七十一)、李(故相,七十)。然此集竟不成。
  至和五老,则杜衍(丞相,祁国公,八十)、王涣(礼部侍郎,九十)、毕世长(司农卿,九十四)、朱贯(兵部郎中,八十八)、冯平(驾部郎中,八十八)。时钱明逸留钥睢阳,为之图象而序之。
  元丰洛阳耆英会凡十有二人。富弼(丞相,韩国公,七十九)、文彦博(丞相,潞国公,七十七)、席汝言(司封郎中,七十七)、王尚恭(朝议大夫,七十六)、赵丙(太常少卿,七十五)、刘凡(秘书监,七十五)、冯行己(卫州防御使,七十五)、楚建中(天章待制,七十三)、王谨言(司农少卿,七十二)、王拱辰(检校太尉,判大名府,以家居洛,愿寓名会中,七十一)、张问(大中大夫,龙图直阁,七十),司马光(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六十四)用唐狄兼谟故事预焉,温公序之,图形妙觉僧舍,其后又改为真率会云。
  吴兴六老之会,则庆历六年集于南园。郎简(工部侍郎,七十七)、范锐(司封员外,六十六)、张维(卫尉寺丞,九十七,都管张先之父)、刘余庆(殿中丞,九十二,述仲之父)、周守中(大理寺丞,九十,颂之父)、吴琰(大理寺丞,七十二,知几之父)。时太守马寻主之,胡安定教授湖学,为之序焉。
  吴中则元丰有十老之集,为卢革(大中大夫,八十二)、黄挺(奉议郎,八十二)、程师孟(正议大夫,集贤修撰,七十七)、郑方平(朝散大夫,七十二)、闾丘孝终(朝议大夫,七十三)、章岵(苏州太守,七十三)、徐九思(朝请大夫,七十三)、徐师闵(朝议大夫,七十三)、崇大年(承议郎,七十一)、张诜(龙图直学,七十),米芾元章为之序焉。
  ○纥石烈子仁词
  开禧用兵,金人元帅纥石烈子仁领兵据濠梁,大书一词于濠之ヘ厅壁间。词名《上平南》,即《上西平》之调,云:“虿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万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都护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