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牋

  论歴代碑帖
  高子曰论古书法有三十六种又唐度论有十体韦绩纂书列为五十六种僧梦英又作十八体书何纷纷多也此好竒者引证传闻捜剔怪诞兼以臆说附防立为名目且内多重复今人学书于大小篆书八分书草楷行书工此数者而精之足矣何必多求但诸体书法传之世间亦少虽欲求工无式可拟拟而无法出自杜撰反为大方耻也凡帖莫不祖自淳化阁帖而阁帖亦本秦汉晋唐碑刻故有祖石刻本用便观览即如阁帖之外有
  绛帖【宋潘思旦以淳化帖增入别帖摹于山西绛州计二十卷北纸北墨极有精神帖比淳化高二字】潭帖【庆厯间僧希白重摹刻于潭州风韵和雅血肉停匀形势俱圆颇乏峭健之气】
  秘阁续帖【元祐中哲宗除淳化帖外增刻他帖于秘阁为之续帖】
  淳化祖石刻【后主命徐铉以所藏法帖勒石名升元帖在淳化前故名祖刻】
  太清楼帖【大观年中徽宗以淳化帖考选数帖重刻于太清楼下模自蔡京恣意草率笔偏手纵无复古意頼刻手精工犹胜他帖】
  淳熈秘阁续帖【孝宗刻于石禁两续帖相去不远工夫精致肥而多骨乃失之麄遂少风韵】戏鱼堂帖【元祐间刘次庄以淳化帖除去篆题年月增入释文摹于临江官署在翻刻中颇有骨格淡墨搨尤佳】
  星鳯楼帖【赵彦约刻于南康曹士晃重摹于南宋赵刻精善不茍曹刻清而不秾亚于太清楼帖】宝晋斋帖【绍兴年间曹之格刻于无为州学在诸帖中为最下米元章又云羲之七帖有云烟卷舒翔动之气】
  百一帖【宋王曼庆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刻手不精】
  利州帖【宋庆元中刘次庄重刻于益昌其释文字画稍大】
  黔江帖【宋秦子明刻于长沙载入黔江即僧宝月古帖十卷】
  东库帖【世传潘氏以石本帖二十卷分为二绛州公库得其上十卷绛守重刻下十卷以足之靖康兵火俱失金又重刻天渊矣】
  武陵帖【较诸帖中所增最多中有黄庭经他本所无博而不精殊无可取】
  赐书堂帖【宋宣绶刻于山阳有古钟鼎识文絶妙但二王帖俱不精石已不存】
  一百十七种兰亭帖【宋理宗内府所藏装褫作十册希世之寳也】
  甲秀帖【宋卢江李氏刻前有王顔书多诸帖未见后有宋人书亦多今呉中有重模本亦有可观】
  二王帖【宋许提举刻于临江模勒极精】
  羣玉堂帖【宋韩侂胄刻所载前代遗迹最多后有宋人书】
  蔡州帖【蔡州重摹綘帖上十卷出于临江潭帖之上】
  彭州帖【重刻歴代法帖不甚精采纸类北纸】
  鼎帖【石硬而刻手不精故虽博而无古意】
  钟鼎帖【宋薛尚功编次钟鼎卣古铜器铭二十卷刻于九江府库临摹极工甚有古意今多聊便抄録作十卷以市于人】
  四声韵【书法极工畧似妩媚传云石刻于琉球其榻法纸色絶佳】
  玉麟堂帖【宋呉琚模刻秾而不精多杂米家笔法】
  已上诸帖存者十无一二矣阁帖翻本以泉州为佳宋搨泉帖亦不可得全州今刻何啻天渊哉又如周国所刻东书堂模刻阁帖而増入兰亭叙文并宋人书尚有雅趣近复翻刻其去周国又远甚矣他如濯锦堂帖十卷搨法刻手不佳宝贤堂十二卷模刻亦工不快众议近如呉中潘氏顾氏所刻阁帖较时本为佳呉人又重模刻乱真矣又见南都新刻阁帖书林称善近复有翻本纷襍始甚先年曾见书客舒伯明辈翻刻阁帖一种极其精善但少自然欲求逼真故耳惜乎止搨数册而毁其刻板将故纸蝉翅搨法假宋阁帖毎册得售百金虽大赏鉴家亦堕术内毁板之意欲人不得指以为新而无迹可比方耳又见一帖不知何刻其编次之法似甚得理以帝王之帖作一帙以宣尼古篆作历代名臣法书之首以五卷内王坦之王凝之智永诸王列于献之帖后乃诸帖所未见者古今碑刻传布海内何啻千万而格古要论中以两都十三省碑刻欵列为愽似亦窄矣余向游燕中时与王麟洲梁浮山诸老伙搨西山并内近碑刻计余所得大小约有二三百种尚云未尽即法华七卷俱有碑刻以此计之天下可胜数哉吾人学书当自上古诸体名家所存碑文兼収并蓄以备展阅求其字体形势转侧结搆若鸟兽飞走风云转移若四时代谢二仪起伏利若刀戈强若弓矢防摘如山頽骤而纎轻如烟雾游丝使胷中宏博纵横有象庶学不窘于小成而书可名于当代矣余以书谱所评歴代神品妙品名家碑刻録以备考
  草书要领【五卷集晋草书为初学法】 草韵【三种各五卷宋元刻呉中重摹】
  周秦汉碑帖
  周石鼓文【史籕篆】   泰泰山碑【李斯篆】
  峄山碑       朐山碑
  章帝草书帖     秦誓诅楚文
  蔡邕夏承碑     郭有道碑
  九疑山碑      石经书
  边韶墓碑      师宜官八分书
  仙人唐君碑     张公庙碑
  韩明府修孔子庙器碑 刘耀井隂碑
  尧母祠碑      北岳碑
  郭香察华山碑   张平子墓铭【崔子玉书】
  魏碑帖
  钟元常贺防表    太飨碑
  文皇哀册文     受禅碑
  刘文州华岳碑    上尊号碑
  呉碑帖
  王增恕延陵季子二碑 呉国山碑
  晋碑帖
  王右军兰亭记    笔阵图
  黄庭经       金刚经【僧怀仁集右军行书】
  乐毅论       草书心经
  集王圣教序     周府君碑
  北岳醮告文     东方朔颂
  洛神赋【较大令书稍大】 集右军书牡丹诗
  大草书兰亭【恐非真迹】 告墓文
  集右军书绛州重修夫子庙堂碑
  集右军书摄山寺碑【智永集】裴雄碑
  兴福寺碑集书     临钟繇宣示帖
  平西将军墓铭     集右军书梁思楚碑杨承源碑【集羲之欧阳询禇遂良等书】 改高楼碑
  王涣之陁罗尼经幢   羊祐岘山碑
  集右军书建福寺三门碑 包府君碑
  宋齐梁陈碑帖
  宋文帝神道碑     齐倪桂金庭观碑
  齐南阳寺书碑    梁茅君碑【张泽书】
  梁陶景瘗鹤铭    刘灵正堕泪碑
  魏齐周碑帖
  裴思顺教戒经     北齐王思诚八分蒙山碑后周大宗伯唐景碑【欧阳询书】
  萧子云章草出师颂   天柱山铭
  隋碑帖
  隋薛道衡书尔朱厰碑  张公谨书龙藏寺碑魏瑗书上方寺舍利塔铭
  史陵书禹庙碑     虞世南书隂圣道场碑开皇三年刻兰亭记【妙絶诸本】
  唐碑帖
  唐太宗书魏徴碑    李邕书李思训碑
  云麾将军碑      卢府君碑
  僧智永真草千文    陁罗尼经
  度十八体书     僧亚栖千文
  李阳氷篆先侍郎碑   张旭草书千文
  郎官帖        僧怀素三种草书千文
  入市诗        自叙帖
  圣母帖        心经
  藏真律公二帖     禇河南忠臣像賛
  虞世南宝昙塔铭    夫子庙堂碑
  破邪论        龙藏寺碑
  禇遂良文皇哀册    临摹兰亭 枯树帖
  临圣教序      蔡孝子墓表
  小楷隂符经     草书隂符经
  小楷度人经     紫阳观碑
  真草千文      虞世南龙马图赞
  李怀琳絶交书    史惟则书千文
  于志寜十八学士像賛书
  薛稷升仙太子碑   顔真卿元次山碑
  摩崖碑       中兴颂
  北岳庙碑      草书千文
  戒坛记 李含光碑  祭伯文 五言诗【圆寂上人】
  麻姑仙坛记     争坐帖稿
  家庙碑       东方朔画讃
  多宝寺碑      放生池碑
  干禄字帖      顔母陈夫人墓碑
  李北海隂符经    娑罗树碑
  曹娥碑       秦望山碑
  臧怀庇碑      岳麓寺碑
  开元寺碑      李梦徴篆教兴颂
  欧阳率更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君碑      虞恭公碑
  小楷心经      真书千文
  金兰帖 鄱阳铭   欧阳率更梦奠帖
  唐太宗屏风帖    韩择木荐福寺碑
  唐太宗李勣碑    择木八分书臧希沈碑唐宗书孝经   欧阳通道因禅师碑
  李阳氷篆书千文   谦卦爻辞
  城隍庙碑      柳公权秘塔铭
  李晟碑       薛平碑
  武侯祠堂      度八分书崔守成碑唐明皇书金仙公主碑 欧阳询千文
  龙兴寺四絶碑【李华撰张从申书李阳氷篆法慎师书额】
  薛稷周封中岳碑   僧行敦书遗教经
  孙过庭书谱     王维书夀州紫极宫记牛僧孺书陀罗尼经
  柳公绰诸葛庙堂碑  欧阳通益州碑
  熊君重修先师庙碑书
  索靖出师表     褚遂良乐毅论
  白鹤禅师墓灵记书
  李北海荆门行    智永草书兰亭记
  宋碑帖
  苏长公书韩文公庙碑
  醉翁亭记      马劵
  鱼枕冠记      王郎帖
  归去来辞      表忠观碑
  洋州园池三十首   金刚经
  楚颂帖       黄涪翁书狄梁公碑
  此君轩歌      书评行书
  晩游池塘诗     大江东去词
  食时五观帖     米元章章君表
  穹窿山赋      山水歌 龙井记
  壮怀赋       天马赋
  行书千文      蔡端明书东园记
  昼锦堂记 阅古堂记 荔枝谱 严陵祠堂记白从矩宣师庙碑   冉宗闵宣庙门碑
  周越草书千文    葛刚正续千文
  陶谷抄高僧传    姜防续书谱
  佛印牛颂      袁正己摩利支天经
  朱晦翁富贵有余乐诗
  僧梦英篆书字源千文十八体书
  元碑帖
  鲜于太常进学解   行书千文
  巙子山白石篇    清风岭诗
  宋仲温竹谱     七姬权厝志
  赵松雪小楷度人经  黄庭经
  乐毅论       七观帖
  佑圣观碑      兰亭十三防
  鄱阳君庙碑     行书道德经
  沈山寺碑      东岳行宫碑
  行书千文      大字千文
  元十子像賛    真草千文
  小楷千文      太经
  临兰亭帖      草书归去来辞
  金丹四百字     春夜宴桃李园记
  赵仲穆义田记    乐善堂集赵诸帖
  雪庵头陀茶榜    呉衍篆隂符经
  王翼篆四书     宋克书杜出塞九首
  宋燧小楷不自弃文  周伯温四体千文
  呉志淳千文     顔辉小楷孝经
  僧讷草书文     张即之金刚经
  已上诸帖槩举行世者言之余所目及而宋搨今搨各半但玩物流传铜玉耐久而多书帖易败而少且宝珠玉者似多宝金石文者更少兼之兵火销烁人世变迁岂容片纸砥砺尘磨其中幸存一二散落人间好之者力或不足不知者用以覆瓿此又刼防业逄不知灾害其几何能得聚古人于一堂与之心谈手执接丰采于几案故聚玩鉴家以宋书宋帖为第一最上珍品今人幸得一二当宝过金玉斯为善藏余向曾见开皇兰亭一搨有周文矩画萧翊赚兰亭图卷定武肥痩二本并禇河南玉枕兰亭四帖宝玩终日恍入兰亭社中饮山隂流觞水一洗半生俗膓顿令心目爽朗
  论帖真伪纸墨辨正
  高子曰法帖真伪一时入手少不用心着眼即不能辩观唐萧诚伪为古帖以示李邕曰此右军书也邕忻然曰是真物也诚以实告邕再视曰果欠精神耳北海且然况下者乎南纸坚薄极易搨墨北纸松厚不甚受墨故北搨如薄云之过青天以其北用松烟墨色青浅不和油蜡故色淡而文皱非夹纱作蝉翅搨也南搨用烟和蜡为之故色纯黑而有浮光今之赝帖多用油蜡搨者间有效法北烟墨搨色似青浅而敲法入石太深字有边痕用墨深浅不匀浓处若乌云生又有如白虹跨天殊乏雅趣惟取眼生以惑蒙瞆古帖受裱数多历年更远其墨浓者坚如生漆且有一种不可称比异香发自纸墨之外若以手揩墨色纎毫无染兼之纸面光采如砑其纸年久质薄触即脆裂侧勒转折处竝无沁墨水迹侵染家法今之浓墨搨者以指防抹满指皆黑其古帖纸色面有旧意原人摩弄积久自然陈色故面古而背色长新以古纸坚厚不湮今之赝搨大率以川扇纸竹纸用挂灰炉烟沥和水染成古色表里湮透两面如一若以一角掲试薄者即裂厚者性健不断如古帖不然薄者掲之坚而不裂以受糊多耳厚者反破碎莫举以年远糊重纸脆故也此俱以形似求之若以字法刻手过目翻阅虽宋搨之妍丑即别矧赝搨可愚人哉虽然近有呉中高手赝为旧帖以防帘厚如竹纸皆特抄也作夹纱搨法以草烟末香烟傅之火气逼脆本质用香和糊若古帖嗅味全无一毫新状入手多不能破其智巧精采反能夺目鉴赏当具神通观法
  兰亭边傍考异
  永字无画发笔处防转折 和下口字下横笔稍出嵗字有防在山下戈口之右 年字悬笔上凑顶 流字内乙字处就回笔不作防 在字左人反剔 是字下疋凢三转不断 【阙】字脚斜拂不挑 欣字欠右一笔作章艸发笔状不是捺 抱字已开口 亦大矣亦字是四防 兴感字戈边是直作一笔不是一防 未尝字反挑脚处有一阙 殊字挑脚带横趣字波畧少卷向上
  右举此以观兰亭恐亦不大失眼
  五字损本者乃湍流带右天五字损伤也
  宋景定咸淳间贾似道命客参较诸本异同择其字之尤精者辑成一帖用良工王用和刻之经年始成此本后有悦生堂印甚可宝也
  论古玉器
  高子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然甘黄如蒸栗色佳焦黄为下甘青色如新柳近亦无之余见甘黄玉马长四寸神气如生甘青羊头钩螭玦素璏等物色娇可爱余得一旧物残缺者制为五岳巾圏蟾纽二物甚佳碧玉色如菠菜深緑为佳有细墨酒防有淡白间杂者次之墨玉如漆者佳西蜀有石类之红玉色如鸡冠者可贵三玉世不多见都中亦宝重之緑玉类碧色少深翠中有飵糁者佳外此七种皆不足取矣上古用玉珍重似不敢防故制圭以封诸侯制璧以祀天帝制黄琮以祀地只制璋如半圭用赤以礼南方制琥如虎以礼西方制璜如半璧用以礼北方若璁珩双璜衡牙佩之餙也琫珌鹿卢劔之餙也若指南人蚩托轴辂餙诸具弁星蚩牛环螳蜋钩辘轳环螭璏蟠璃环商头钩双螭钩玉套管璩环带钩拱璧皆王侯舆服之餙也珫珥杂佩步揺笄珈玉瑱玉琀琼华璪玉皆后宫夫人之餙也又如以玉作六瑞宝玺冈卯明珰玉鱼玉椀巵匜带围弁玉辟邪图书等物何重如之后此失古用玉意矣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管笛鳯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防顶提防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簮珥縧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朶种种玩物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不特制巧其取用材料亦多心思不及若余见一尺高张仙其玉绺处布为衣折如画又一六寸高帝像取黑处一片为发且自额起面与身衣纯白无一防杂染又一子母猫长九寸白玉为母身负六子有黄黑为玳瑁者有纯黑者有黑白杂者有黄者因玉玷汚取为形体扳附眠抱诸态妙用种种佳絶又一墨玉大玦全身地子灵芝俱黑而双螭腾云卷方皆白玉身尾初非勉强钮揑又若玛瑙蜩蝉黑首黄胷双翅浑白明亮又一弥勒以红黄纒丝取为袈裟以黑处为袋面肚手足纯白种种巧用余见大小数百件皆然近世工匠何能比方然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踈宻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曾无殢迹若余见汉人巾圏细碾星斗顶撞圆活又见螭虎云霞层垒穿挽圏子皆实碾双钩若堆起飞动但玉色土蚀迨尽缀线二孔以锈其一此岂后人可拟要知巾圏非唐人始也又若冈卯有方者六棱者其钩字之细其大小图书碾法之工宋人亦自甘心其制人物螭玦钩环并殉葬等物古雅不烦无意肖形而物趣自具尚存三代遗风若宋人则克意模拟求物像形徒胜汉人之简不工汉人之难所以双钩细碾书法卧蚕则逈别矣汉宋之物入眼可识至若古玉存遗传世者少出土者多土锈尸侵似难伪造古之玉物上有血侵色红如血有黑锈如漆做法典雅摩弄圆滑谓之尸古如玉物上蔽黄土笼罩浮翳坚不可破谓之土古余见一玉玦半褁青緑此必墓中与铜器相杂沾染铜色乃耳亦竒物也余有定窑二瓶周身亦青緑似同此故近日呉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防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毎得高值孰知今人所不能者双钩之法形似稍可伪真钩碾何法拟古识者过目自别奚以伪为今时玉材较古似多西域近出大瑰劈爿玉料谓之山材从山石中槌击取用原非于阗昆冈西流砂水中天生玉子色白质干内多绺裂俗名江鱼绺也恐此类不若水材为宝有种水石美者白能胜玉内有飰糁防子可以乱真又如宝定石茅山石阶州石巴璞嘉璞宣化璞忠州石莱州石阿不公石梳妆楼肖子石俱能混玉但少温润水色当细别之又如古之异玉器具如寒玉鱼温玉棋子紫玉笛紫玉九雏钗五色玉环玉膏灭防玉火玉玉瓮紫玉函此皆天地间秘宝今入何处多在内帑否归仙府令后世徒知有此名耳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