訄书

  
  宗法虽萌芽夏、商间,逮周始定,以适长承祀。凡宗,别子为祖,继别者为大宗,继高曾祖祢者为小宗。大宗百世不迁。小宗四,亲尽,缌服竭,而移矣。婚姻则别以姓,宗法则别以氏。置司商以协名姓,而小史掌奠系世,辨昭穆,瞽矇鼓琴瑟以讽诵之,故能昭明百姓,无失旧贯。遭战国兵乱,官失其守,人知氏而忘系姓,赖有《世本》、《公子谱》等,识其始卒。然弗能人人籀读,故自周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婚姻亦以氏别,虽崔、郭、唐、杜,灼然知出于一姓,犹相与为匹耦。礼极而迁,固所以为后王之道也。
  
  凡姓世世不易,然其缘因母族,不废父系者,或一人二姓。故舜姓兼姚、妫。越为禹后则姓似,为楚族则姓芈。锡土因生而各统其德者,父子则亦殊姓。咎繇偃姓,其子伯益而嬴;唐尧祁姓,其子丹朱而狸矣。及夫异系同姓,惟部落杂厕,更迭雄长,以为故然。则黄帝十四子,其一厘姓(厘亦作僖),其一依姓(《晋语》)。禹生均国,其后为毛民,亦以依姓(《山海经》)。长狄氏亦以厘姓。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犹厘姓也(《山海经》。凡《山海经》姓氏世系之说,多有淆乱,姑依用之)。
  
  凡氏数传则易。有支庶别氏于大宗,孟孙之有子服,季孙之有公鉏,荀氏之有中行也。有亡逃惧祸而更氏,夫概王奔楚为堂溪氏,伍员属子于齐为王孙氏,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也。有兼官、邑、字而为数氏,士又曰随、范,荀又曰智,郤又曰冀也。夫氏于国、邑者,封君以为恒义,及汉未绝,故赵兼因国以氏周阳(《汉书酷吏周阳由传》),而折像者,其先折侯张江(《后汉书方术折像传》)。然氏王父字者竟亡。其以事志,则久更舛驳丧实。晋之羊舌大夫者,或传说李果事,夸矣。中行穆子,尝一相投壶,因以事氏(《风俗通义》。案相投壶事在《左氏》昭十二年)。而投氏亦言本之郇伯,以投策称,此其割裂而成讹者(《广韵》十九侯:汉有光禄投调,本自郇伯,为周畿内侯;桓王伐郑,投先驱以策,其后氏焉。寻郇伯投策,史传无征。而中行本分于荀氏,则知投壶氏变为投氏,其人尚自知荀氏苗裔,然已忘得氏所由,遂造投策之说。凡姓氏书多展转传讹,而变复为单之氏,尤易傅会。所谓割裂成讹也)。
  
  姓氏之大别,炳炳如此。其失,男子犹或称姓。当周时,楚有彭仲爽,于郑,姚句耳也,而汉有东平赢公。姜姓著者尤众,宜慕本返始者所为。观晋士氏出于刘累,绝迹千年,不称其族,及士会蘖子在秦,则复故为刘氏。氏有返始,其或返而称姓,宜矣。亦有姓氏同言,弗能审别。若僖姓、任姓出黄帝,祁姓出尧,曹姓出祝融。其在周世,曹有僖负羁,晋有祁奚(《潜夫论志氏姓》云,晋之公族郤氏班有祁氏,是也。其于黄帝子祁姓下亦引晋祁奚,则非也),皆以其谥号封邑氏。风姓之任,周之曹叔末裔,并氏其国,与被四姓者绝异。故彭、姚、嬴、姜,或其氏族适与古姓同言,不诡自更也。独汉子南君嘉、褒鲁侯公子宽,用奉二王先圣祠祀,返姓曰姬(《汉书恩泽侯表》),是乃为慕本耳。氏同者,公孙、桓、穆之伦,国有而非一姓。及夫夏出陈之少西,齐出卫之齐恶,秦出鲁之堇父,非伯禹、尚父、非子之裔。以故国为氏者,其不可同,亦犹负羁与僖姓之别也。夫王基产东莱,与大原王沉为婚。孔思晦祖尼父,而与孔末之后别族(见《元史孔思晦传》)。虽在叔季,犹知其文字适同,其系世则不一祖。古之人乎,宜睹于是察矣。
  
  章炳麟曰:余以姓氏分际,贞之《世本》,旁摭六艺故言,而志《姓谱》。盖《尧典》言“百姓”,今可著录者五十有二:
  
  大皞风姓。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其子青阳、苍林因之。其一亦称青阳,是为少皞,与夷鼓同为己姓。余子打酉姓,祁姓,滕姓(《晋语》作滕,《潜夫论》作胜),葴姓,任姓,苟姓(《晋语》误为荀,从《广韵》正;《潜夫论》作拘),僖姓(《潜夫论》作厘),姑姓,儇姓,依姓。而尧亦为祁姓。,高辛之子弃,亦为姬姓。高辛为房姓(《古史考》,见《御览》七十八引)。子契为子姓,尧子丹朱为狸姓。虞舜为姚姓,亦曰妫姓。夏后禹为似姓(《诗》亦为弋)。颛项孙吴回,为火正,亦曰回禄,有子陆终,生长子樊,为已姓,其后董父,别为董姓;三子篯,为彭姓,后复别为秃姓;四子求言,为妘姓;五子安,为曹姓,后复别为斟姓;六子季连,为芈姓。咎繇,颛顼裔子也,为偃姓,子化益为嬴姓。此三十姓,皆有谱谍系世,出于帝王:
  
  夏时有仍曰缗姓(《左》哀元年传:“后缗方娠,”女子举姓。故贾侍中曰:
  
  “缗,有仍之姓也。”)周以前霍国曰真姓(《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世本》)。殷遗民在晋者曰怀姓(《左》定四年传)。樊氏、尹氏曰庆姓(《潜夫论志氏姓》)。春秋时四国:胡曰归姓,邓曰曼姓,狄曰隗姓,阴戎曰允姓。此八姓者,不知所自出。而《山海经》复有句姓(似即苟姓,疑不能明也),于姓,阿姓,朌姓,桑姓,几姓,鼬姓,威姓,销姓,烈姓,气姓,或系神圣而分在夷狄之域。《说文》有姬姓,姓,娸姓(《说文》又云:“姺,殷诸侯为乱,疑姓也。”《春秋传》曰:“商有姺、邳。”洪亮吉曰:“姺、侁、、莘,并同音,盖即有莘国也。”则《说文》言疑姓者,不为定据。又曰:“,人姓。”段氏据《广韵》,知出何承天《纂文》。又曰:“垔,姓也。”亦属妄增。是等皆后世混氏为姓者,故皆不录),皆史官所不载者。
  
  《山海经》虽夸,其道神巫,有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水经涑水注》作贞),巫礼(亦作履),巫抵,巫谢,巫罗(《大荒西经》),巫阳,巫相,巫凡(《海内西经》)。咸、彭、朌、真(咸即箴),姓也。其他九巫,宜皆以姓著者。疑事之不可质,尚已。
  
  其国:
  
  风姓,任、宿、须句、颛臾、巴、流黄辛氏、流黄酆氏(见《海内经》、《海内西经》。巴、酆与姬姓之巴、酆异国。周之辛甲,盖出大皞。酆舒则不知何别也。凡《山海经》不尽可信,节取其雅驯者如此)。
  
  姜姓,有逢、齐、纪、焦、申、吕、许、向、州、莱、姜戎。
  
  姬姓,黄帝子,绝。
  
  己姓,沈、似、蓐、黄、郯。
  
  酉姓,白狄(《潜夫论志氏姓》作蝤。蝤即酉)。
  
  祁姓,黄帝子,绝。
  
  滕姓,绝。
  
  葴姓,滑、齐(《潜走论志氏姓》。非周时滑、齐)。
  
  任姓,谢、章、薛、舒、吕(与群舒、姜姓之吕异国)、祝、终、泉、毕、过、挚、畴。
  
  苟姓,栖、疏(据《潜夫论》有之。然其为国为氏未谛,姑据为国)。
  
  僖姓,长狄(作漆者,由来误“桼”也)。
  
  姞姓,南燕、密须、逼。
  
  儇姓,依姓,绝。
  
  尧之祁姓,唐、杜、铸。
  
  弃之姬姓,周也。分为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吴、虞、虢、东虢、邦、丹(《郑语》桓公取十邑中有丹国。《吕览直谏》:荆文王得丹之姬。故《潜夫论五德志》姬姓有丹)、燕、隗、杨、芮、彤、贾、耿、魏、滑、密、沈、唐、随、息、巴、方、养(《潜夫沦五德志》有)、刘、单、召、荣、甘、鲜虞、骊戎、大戎。
  
  房姓,绝。
  
  子姓,殷也。分为来、宋、空桐、稚、髦(一曰北殷)、时、萧、黎、小戎。
  
  狸姓,房、傅氏,不知其国也。
  
  姚姓、妫姓,虞、遂、陈、庐。
  
  似姓,夏也。分为有扈、有南、斟灌、斟寻、彤城、费、杞、鄫、褒、莘、冥、越、匈奴。
  
  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莒。
  
  董姓,鬷夷、豢龙;
  
  彭姓,大彭、豕韦。
  
  秃姓,舟人。
  
  妘姓,鄢、邬、桧、路、逼阳、鄅。
  
  曹姓,邹、莒(《郑语》明言莒为曹姓,韦解又言莒为己姓,太史公又以莒为嬴姓,是三姓也)、兒。
  
  斟姓,绝。
  
  芈姓,楚、夔、罗、越。
  
  偃姓,六、蓼、舒庸、舒鸠、桐、许、英氏。
  
  嬴姓,秦、徐、梁、赵、葛、郯、莒(郯二姓,莒三姓)、钟离、运奄、菟裘、将梁、江、黄、修鱼、白冥。
  
  缗姓,有仍。
  
  真姓,霍。
  
  怀姓,国绝。
  
  庆姓,尹、樊、骆越(《潜夫论》言:“庆姓,樊、尹、骆”案:骆宜即骆越,《越世家》正义引《舆地志》:“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南越及瓯骆,皆芈姓也。”言姓氏者古今不一,此无多怪)
  
  归姓,胡。
  
  曼姓,邓、鄾,
  
  隗姓,赤狄也。分为洛、泉、徐、蒲、甲氏,留吁,铎辰,廧昝如,皋落氏。
  
  允姓,阴戎。
  
  句姓以下,国在《山海经》者,皆不能正言其地。姬、、娸,亦然。惟威氏有南威,不知其女出何国也(《战国策》:“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朝。”女子举姓,南之威犹《庄子齐物沦》言“丽之姬”也。寻《说文》:“威,姑也。”《汉律》曰:“妇告威姑。”然威姑即君姑。《说文》:“莙,读若威。”则威可借为君明矣。训威为姑,殊非本义。《广雅释亲》:“姑,谓之威。”亦承其误。窃以威本人姓,故其字从女尔。南威之国,尚无所考。至《广韵》引《风俗通义》云:“威姓,齐威王之后。”此则男子系氏而非姓)。而周封黄帝之后于蓟,重黎之后有程伯,高辛之后有商丘、大夏,不识其姓,以一人苗裔分数姓故。
  
  凡此有姓之国,大略具矣。其支庶分析,各为氏族,则不具记。曰:芟夷其伪者,而本氏可睹也。
  
  
  ●序种姓下第十八
  
  尧、舜、彭铿虽在世,古之名族,著于《世本》、《潜夫论》者不二三,而在亦未能指其庐井、识其乔本也。大人不悲故姓之雕.而悲夫戎部代起以潜吾宗室者。。明大祖革虏姓,令就汉族。汉族文二者削其一。自是系谍凌杂,不可斟理。顾炎武尝愤痛之。
  
  然夷汉之殽,何渠自明世当晋之衰,而孥错相乱者,既有萌矣。若渊、勒称刘、石、与赤县著族相掍,非独一二。独孤曰刘,而相似者三。杜伯自尧,独孤浑曰杜,而相似者四。房自丹朱,屋引曰房,而相似者五。
  
  世皆曰中夏无金氏,尽金日磾裔也。至《广韵》则本其出于白帝金天之胄。又复姓有金留氏,其后削一不可知。隋文帝时,新罗王金真平谴使入贡。隋《东蕃风俗记》曰:“金姓相承,三十余叶矣。”(《通典》一百八十五引。)新罗本辰韩种。辰韩耆老,自言秦时亡命至此。自隋而上,三十余叶,则金氏故秦族也。今在中国者,日碑与金天,亦不知何别也。
  
  齐大夫有长孙修。《世本》曰:食邑于唐,其孙仕晋,后号唐孙氏。汉世治《孝经》者,犹曰长孙,(见汉《艺文志》。晫晫自神明出。拓跋之部,亦有长孙氏,若无忌等,粲然为索虏。其沦隐者,未能明也。叔孙亦然,与鲁三家同号。
  
  周,姬姓也,魏献帝次兄普氏署焉。宿,风姓也,宿六斤氏署焉。梁,赢姓也,拔列兰氏署焉。周之单子自文、武,魏之单氏自可单。上党之黎自黎侯,河南之黎自素黎。凡朱氏自邾娄,索头之朱自渴独浑。于之鼻祖自邘叔,其在东海,有定国,为汉丞相;北庭之于自万忸子。
  
  更氏曰侯,侂本干宣多,自贺吐。更氏曰窦,侂本于广国,自没鹿回。
  
  鲍氏著者,子汉有宣,在齐曰叔牙;窃之者自俟力伐。寇氏在汉,恂最卓荦,为大官,本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官氏,窃之者自若口引。羽之颉,为大夫于郑,窃之者自羽弗。连之称,齐臣也,窃之者自是连。费之长房,在汉为方士,袆于蜀执国兵秉,一曰自大费至纣臣费仲,亦曰自夏禹出于江夏,一曰鲁季孙后也;窃之者自费连,田千秋者,以乘小车称车丞相,子孙氏之;窃之者自车焜。黄帝之师,或曰封钜者,实受族曰封;窃之者自是贲。云敞,或曰祝融后也,又曰缙云氏者,受族曰云;窃之者自有连。
  
  毕公之子曰季孙,食采于潘,楚则有潘崇;破多罗氏摭之。共叔与段干木后,皆曰段;檀石槐之后匹磾摭之。扬之在晋,食于步以为族;步鹿根氏摭之。汉之兴,而有陆贾、娄敬;陆者,步六孤氏摭之;娄者,伊娄氏、匹娄氏摭之。汉之亡,而王莽有臣曰甄丰;郁原甄氏摭之。
  
  丘林氏曰林,错于放。丘敦氏曰丘,错于丘明。俟伏斤氏曰伏,错于博士胜。贺儿氏曰儿,错于御史大夫宽。可地延氏曰延,错于京兆尹笃。如罗氏曰如,错于陈郡丞淳。
  
  汉之守巴郡者鹿旗,(见《风俗通义》。)戎乱之自阿鹿桓。庞俭母曰艾,(见《风俗通义》。)戎乱之自去斤。齐建之后曰王家,戎乱之自阿布思。(此惟安东王氏。唐成德节度使王庭凑,即胡种也。)
  
  且拓跋曰元,齐欢曰高,尉迟曰尉,胡瑊曰浑,则元咺、高傒、尉缭、浑罕之裔,殆替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