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随笔

     吴定论诗语
  吴澹泉征君定,其论诗也严于格,以为诗之有格,犹射之有鹄,工之有规矩也。入乎格,则为诗,不入乎格,则不可以为诗。不入乎格者之于诗,其工者,骈俪文耳,其奥者,古赋耳,其妍者,词耳,其快者,曲耳,其朴直者,语录耳,其新颖者,小说耳,其纡曲委备者,公牍与私书耳。先生之论如此云云。见鲍觉生侍郎桂星自撰《觉生诗钞序》。侍郎又自谓:「桂星奉其教,绳趋尺步,斤斤然不敢越分寸。有一句一字,点窜十数过而犹未已者,究不知其于诗格何如也。」云云。据此,则诗须有格律,非是不能为诗。以侍郎之高才博学,言作诗之难如此,非可易为可知矣。
     遡园语商
  《遡园语商》一卷,在《遡园全集》中。道光己丑,玄孙洪信重刊本,中有圈点,卷端题云:「雪园贾开宗静子着,子发秀。」云云。「子发秀」下应有「述」字、「录」字、「刊」字等字,想系漏刊,亦校勘之疏也。不然,「雪园贾开宗静子着」下,陡增「子发秀」三字,成何文理乎!
     回教人撰述
  回教人撰述收入《四库》者,即回教书一种,爰录之于此:国朝刘智字介濂,江宁人,撰《天方典礼择要解》廿卷。智颇习儒书,能杂援经义,以文其说,巧为粉饰,文笔亦颇雅赡。据《提要》所言,居然一撰述家也。
     刘青芝撰述
  刘青芝字芳草,一字实夫,晚号江村山人。撰有《江村山人未定稿》六卷、《续稿》四卷、《闰余稿》六卷、《学诗阙疑》二卷、《尚书辨疑》一卷、《周礼质疑》五卷、《史记纪疑》二卷、《史汉异同是非》四卷、《古泛城志》十卷、《拟明代人物志》十卷、《古今孝友传补遗》二卷、《续锦机》十五卷、《补遗》六卷、《江村随笔》十卷,均刊入襄城刘氏《传家集》中,惟传本甚罕。《江村随笔》列目十卷,后六卷节录友朋书札入录,并于每卷中注明通数,洵属笔记中之创格,他书未之见也。
     赵怀玉论诗语
  赵怀玉序钱维乔《竹初诗钞》□卷,至谓其出入少陵、眉山之间,摹绘景物而不病其纤,抒写胸臆而不伤于直,隶事精切而无襞积之迹,托兴高远而有酝酿之致,云云,数语颇足尽言诗之妙。竹初诗最为袁简斋明府所服膺,《诗话》中亦屡称之。所撰尚有《竹初文钞》六卷,惜传本罕见也。
     张文虎修南汇县志
  光绪戊寅,张文虎重修《南汇县志》廿二卷,其凡例中有一云:「凡载笔之事,必先不私于己,而后能不私于人,一有偏徇,反唇立至。钱少詹言近代士大夫入志局,必欲使其祖父族党一一厕名卷中,于是《儒林》、《文苑》车载斗量,徒为后人覆瓿之用。此论甚笃,窃尝以此自律,并以告诸君子。倘有遗漏,请待续修。」云云。据此,可知各省志书卷帙之多,皆由请求之滥。钱少詹所言,尚属当时人之子孙,今人之子孙,更恐枉知此义。世风日下,人心日偷,皆由于诗书之泽久湮,圣贤之理不明故也。
     赵曦明撰述
  赵曦明字敬夫,江阴人,撰有《颜氏家训注》七卷,《抱经堂丛书》本。引据甚为赅博,亦当时言汉学者,惜无他撰述传世。后见金溎生明府武祥辑《江阴艺文志》二卷、《补遗》一卷,《粟香室丛书》本,中载敬夫所撰,尚有《读书一得》六十卷、《桑梓见闻录》八卷、《中隐堂四六文》□卷、《瞰江赋钞》□卷。诗文、考证,必有可观,想原本已佚矣。
     姜宸英等异性
  姜西溟太史宸英不食豕肉,纪文达公昀不食鸭,已迭见前人纪载矣。以予所知而最确凿者,潘琴轩中丞鼎新不食火腿,郑苏戡京卿孝胥不食禽类。潘中丞不食火腿,先文庄公谓其有心立异。豕肉既食,火腿亦豕肉之一种,何不可食之有。先文庄公谓其有心立异,理或然也。
     朱仕琇等言掌教事
  朱梅崖广文仕琇《与李廉衣书》云:「数年敝处书院延请教授,转徙无常,其间不乏聪明之士,然志于学者实少。舌焦笔秃,徒费精神日月耳,于人心、世道、学业三者,俱无所益也。」云云。姚姬传郎中鼐致□□□书亦云:「士不悦学,令人有闵子马之叹。」云云。袁简斋明府枚,更谓南京钟山书院所延主教,如卢抱经学士、姚姬传郎中等人,学问文章,非不震耀当世,而院中诸生,迄无一成就者,非师之不善、士之不学也,云云。三公所言,诚慨乎其言之。自古善授者,尤赖有善受,不然恐委善授于草莽矣。
     查为仁兄弟三人撰述
  宛平查氏兄弟三人,长为仁,字心谷,康熙辛卯举人,工诗词。撰《蔗塘诗集》□卷、《外集》□卷、《莲坡诗话》三卷,与厉太鸿征君鹗同注《绝妙好词笺》七卷。次为义,字履方,安徽太平府通判,工诗词。次为礼,字恂叔,以赀郎官至湖南巡抚,工诗词。撰《铜鼓书堂遗稿》三十二卷,内《诗》廿四卷、《诗余》三卷、《文》四卷、《词话》一卷,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男淳镇南关刊本。乾隆五十一年,查淳选龙岩州知州引见,蒙恩俯念其父,特授平乐府知府,洵异数也。查氏世居京师,以业鹾致富,置别业于天津,名水西庄。交纳四方名彦,宾至如归,樽酒唱和无虚日,与江都马曰璐、曰管兄弟小玲珑山馆南北相辉映。时当承平,不特士大夫喜读书研诗文,即鹾商亦笃好风雅,能自树立如此,洵国朝之盛事,古今之佳话也。
     明建文帝为僧
  燕王棣兵入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疑以传疑久矣,不意五六百年后,有建文帝袈裟发现于云南武定县。己未二月,由武定县知县呈送建文帝袈裟一袭,归入图书博物馆陈列,见于《云南图书博物馆一览》中,决非虚妄。如是,则建文帝逃入云南为僧之说,甚为的确。惜编辑员何秉智未能详列原委事迹,以资考证,仅云建文帝袈裟一袭,使人增感慨而已。草野传闻:明太祖虽立建文帝为皇太孙,夙知燕王棣英武有大志,早虑其篡夺侄位,问计于刘基。为置大铁柜,封锁甚固,置于某内殿,属建文帝:非至万分紧急之时勿开视。后燕王棣兵已渡江,无可守御,启视,乃僧服三袭而已。时适亲信二臣同启视,遂皆服之逃走。据此,则草野传闻亦非无因矣。
     陈基味清堂诗钞
  蒋棨渭字遇溪,吴县人,辑有《苔岑集初刻七种》,选录同人之诗。首种为《味清堂诗钞》二卷、《补钞》一卷,陈基撰。基字竹士,长洲人。初娶金瘦吟女士,即所称纤纤夫人者。继由袁简斋明府枚作伐,续娶王问花女士,问花又字梅卿。因受业随园,随园颇奖誉之,故题其诗卷云:「雕刻之辞可凭人力,清脆之响必自天来。唐有温飞卿,宋有姜白石,元有萨天锡,明有高青邱,近乃有陈竹士,一代清才,殊非易得。」云云。其推重如此。其言虽不无稍过,其诗实随园一派。其《过妇家有悼》二首,随园已摘录《诗话》中,兹录其全诗于后。诗云:「愁听花铃语绣帏,封题如故笑言违。伤心小女无知觉,绕膝询姑何日归。」「未秋已报海棠开,只是尘生旧镜台。莫怪见花拚一恸,去年亲折一枝来。」竹士诗仅二百七十余首,选录既严,存诗亦多可诵,随园所谓「清脆之响必自天来」,真大聪明人语。声木窃谓「清脆」二字,「脆」字尤难于「清」字,古今得此者更希,即据随园所举,古今已只有五人矣。
     退还德帝私产
  丁卯三月十六日,即阳历四月十七日,上海《时事新报》译登世界新闻社云:「前德帝国霍亨索伦皇室,以大战后革命之结果,于一九一八年,被剥夺一切帝室尊荣,所有私产亦遭没收。威廉第二逊居荷兰之杜恩镇,默默无闻,于今八年。自兴登堡将军任总统后,不忘废帝旧恩,遂有退还皇室私产之议。去年秋间,由德政府与霍亨索伦家订约归还,至本月一号,为开始实行之期。三月三十一号夜十二时后一秒钟,此约发生效力,于是威廉第二虽剥夺政治军事一切威权,而在经济上,又成德国一大势力。计德政府由此约正式归还霍亨索伦家之私产共有贰万万马克之巨,合美金伍千万元。其现金,第一批已付壹千万马克,五月三号,再付伍百万马克。此外所有在柏林及全德各处之离宫、别墅、森林、猎场、湖池等一律交还。在柏林林荫路之威廉第一旧宫,已在鸠工修筑,由威廉第二之次妻监督布置,预备其夫归国居住。其小儿女,亦将在柏林小学肄业。」云云。观于此,则知德人之急公好义,兴登堡之不忘旧恩,诚孔子所谓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矣。
     蜀輶日记
  嘉庆十五年,岁在庚午,安化陶文毅公澍偕史松轩太史评典四川乡试,撰有《蜀輶日记》四卷。凡山川之经纬,形势之险易,建置之沿革,郡邑之利弊,古今之事迹,皆讲明而切究之,洵属不刊之作。陶文毅公以轺车之使,触目关怀,留心天下之治乱若此,宜为公辅之器,不特明清两朝无此撰述之确切实用,实亦无其人也。陶文毅公又撰《皇华草》三卷,当时金匮郑际昌为之笺注,松滋谢元淮为之补注,北平赵宜梅又为之补笺,嘉庆丙子刊本。以同时之人,注同时之诗,已有三家之多,亦为注家所罕见。其诗之实大声宏,有裨考证,固不待言矣。
     曾国藩篆字
  曾文正公国藩虽工书法,素不以篆隶名。予所见者三事,能者固无不可,何况名贤遗墨,奕奕皆有生气。一,《孟子要略》。卷首衬页篆书「孟子要略五卷」,二行行三字,后一行篆书「朱子遗书之一」六小字。背刻「道光二十九年汉阳刘氏刊板曾国藩署首」十七字,正书三行,末一行五字。一,《佩文广韵汇编》。卷首衬页篆书「佩文广韵汇编」,二行行三字。背刻「江宁邓氏原本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重刊湘乡曾国藩署检」廿四字,正书四行行六字。一,《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卷首衬页篆书「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三行行四字。背刻「同治二年十二月曾国藩署检」,正书二行行六字。长洲朱仲我孝廉孔彰撰《题江南曾文正公祠百咏》二卷,自注言只见篆书《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种,实为简略。想必仍有他书,为声木所未及见者。
     论缓重二字
  湘乡罗申田参赞长《思兄楼文稿》中,有《别兄子春駷语》,论「缓」字最妙,文云:「缓是儒者气象,举足不缓则轻佻,举手不缓则鄙俚,出言不缓则躁妄,下笔不缓则荒谬,小之贻一时之嘲笑,大之则取终身之尤悔。」云云。声木谨案:参赞论「缓」字精刻卓绝,仍惜为一偏之见,窃谓缓与重当并论也。《曾文正公家训》中,谆谆以缓重并重,真乃名儒之言。参赞之论再加一层,更举一重字,则面面皆到,洵为青年子弟万金之良药也。
     俞墀月杜诗注
  古今注杜诗者最多,翁苏斋学士方纲《石洲诗话》所言,已见者三十余种,学士复自撰《杜诗附记》二十卷,是又增一家矣。丹徒张治虞□□学仁《青苔馆诗钞》自序云:「适得俞墀月注杜诗本,不笺故实,专论法律。每一诗,必求其络贯通,首尾呼应,而又气必浑灏,骨必苍坚,神韵必超远,始为上乘。」云云。据此,则此本不笺故实,专论法律,如此精详,诚为注杜诗者第一善本。声木虽心善此本,惜无由得见耳。
     随园有三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云:「袁子才随园,夫人而知之,关中罗贤亦有随园,并有自记。」云云。声木谨案:边连宝字肇畛,任邱人,雍正乙卯优贡。浙抚李卫,荐举博学宏词,己巳,复以潜研经学荐之。平日研辨经史,笃学不倦,穷饿以死,晚耽禅悦。纪文达昀谓其诗法律谨严,情景融洽,优柔蕴藉,得风人之旨云云。韩理堂明府梦周谓其诗雕搜雄肆,摆脱激宕,可以不朽云云。撰《随园诗草》十卷,附录《禅家公案颂》一卷,乾隆□年,写刻甚精。是不特又一随园,且工诗,足以旗鼓相当,斯亦奇矣。
     书院掌教专撰一书
  我朝崇尚儒术,书院徧天下,名儒辈出。退休林下及或未仕者,大半为书院掌教,以造育英才。若卢文弨、何绍基、张维屏、陈澧、朱仕琇、王元启、姚鼐、俞樾、张裕钊、吴汝纶诸公,皆夙负盛名,久拥皋皮。一院之中,生徒无虑千百人,从游者执经问难,师为之剖析疑义。自《十三经》以逮子史等书,爬罗剔抉,旁推互证,豁然贯通,宜有专书,以资启迪而垂久远。以予所见,只有嘉兴沈向斋□□可培掌教泺源书院,辑《泺源问答》十二卷,嘉庆乙亥,雪浪斋刊本。李申耆明府兆洛掌教暨阳书院,门人蒋彤辑《暨阳答问》四卷,道光廿二年,洗心玩易之室排印本。李大理联琇掌教钟山书院,门人刘寿曾辑《临川答问》一卷,《好云楼全集》附刊本。朱□□侍御一新掌教□□书院,辑《无邪堂答问》五卷,光绪□□□□□自刊本,又广雅书局本。姚仲实孝廉永朴掌教起凤书院,辑《起凤书院答问》五卷,光绪壬寅,山东自刊本。有此五书,尚可窥见当时师徒谊笃,研究学术,实事求是,不尚浮华,非同浮设一席,形同冷官者可比。此外仍有以「答问」名书者,如全谢山太史祖望有《经史答问》十卷,梅□□□□冲有《然后知斋答问》廿卷,钱晓征学士大昕有《潜研堂答问》十二卷,胡□□□□嗣运有《枕葄斋易经问答》□卷、《书经问答》十六卷、《诗经问答》十四卷、《礼记问答》□卷、《春秋问答》十六卷,李巨川□□□□有《南园答问》□卷,黄□□□□名瓯有《数马堂答问》廿卷,朱允倩广文骏声有《经史答问》四卷,虽为课生徒之用,非专为掌教书院而设。又若卢抱经学士文弨有《钟山札记》四卷、《龙城札记》四卷,乃以掌教之地名其书,陆祁孙明府继辂有《合肥学舍札记》八卷,以作官之地名其书。名例虽同,义例则异,是以汇记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