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瓮牖余谈
吴县王紫铨茂才韬撰有《瓮牖余谈》八卷,申报馆有铅印本,未见他传本。其中自卷六至卷八三卷,皆言粤贼洪逆乱事,其言当可信。盖王韬本洪逆余党,见闻的确。他逆闻见虽确,无文笔以自达其意,且又未必能漏网。若王韬逍遥法外数十年,阴以西人为护符,得以从容纪述,流传于后也。
赵佑宸出题对
科举时代,各省学政及府州县考试,出题多有截《四书》文为对偶,因难见巧,亦颇具心思。亦有借题目,以示傲慢不恭者。同治年间,鄞县赵粹甫太守佑宸任镇江府知府,每逢科岁府试,出《四书》文题目,皆如对偶。某年终场,出「管叔」二字为题。当时士子,细思《四书》文中,无有与之对偶者。及终覆题,为「琴兄」二字,无不服其巧思,真有一无二矣。
评点书目
评点始于南宋诸儒,当时选本,若宋楼昉编《崇古文诀》三十五卷,宋吕祖谦编《古文关键》二卷,宋谢枋得编《文章轨范》七卷,卷中始有评点勾抹,后世皆称善本,即《四库提要》亦言其善。后来明人踵行其法,变本加厉,几于无一书无评点,无一人不评点。南宋若楼昉、吕祖谦、谢枋得,皆深知文体,撰述渊雅,其书足传,其人尤足传,故人无闲言。明则无人无书不评点,陋劣之人,俗恶之书,亦与列焉,遂致为通人诟病,悬为厉禁。其实评点能启发人意,固有愈于讲说,姚姬传郎中鼐亦尝言之,曾文正公国藩至谓之评点之学,是评点又何可废也。诚能得通儒之书,深知文体者评点,其嘉惠后学,裨益文章,至远且大。兹举予所闻见者,略举于下:沈誾编《韩文论述》十二卷,雍正十二年,原刊圈点本。林明伦编《韩子文钞》十卷,乾隆廿二年七月,衢州府署文起堂原刊圈点写字本。高澍然编《韩文故》十三卷,道光□□□□□自刊本,《李习之先生文读》十卷,同治十年,抑快轩福州原刊本。单为鏓编《韩文一得》□卷,光绪□□□□□奉萱草堂原刊本。吴敏树编《史记别钞》二卷,光绪□□□□□原刊圈点本。姚鼐《归文评点》一卷,传钞本。以上(六)[七]种,皆评点精粹,批却导窾,实能启发人意,足以流传千古,允为学人矜式。惟刊本至为难得,予拟照原书格式,各翻一本,庶可流传久远,以后节衣缩食为之,或不至泯没前人评点之苦心也。
江南文物盛衰
历代声明文物之盛,多在大河以北,即世称中原是也。自南宋偏安于杭,声明文物,转在江南。我朝学术之盛,超轶数代,综其人物,大约不外江浙数省,地实江南北一隅。盛极必衰,宜近日之沉寂也。然民物殷阜,山明水秀,终冠他省,其或继周者,终必有复兴之一日也。
土司撰述
高丽、日本人撰述,间有流入中国者。人情好异,不论佳恶,特深爱护。然高丽、日本原属同文,撰述本汗牛充栋,不过未流行于中国耳。其流入中国者,乃万亿中之一二,不足异也。若土司之撰述,真历代所绝无而仅有者,人转不知,特为据《四库提要》录之于此:明云南丽江土司世袭土知府木增,字生白,以助饷征蛮功,晋秩左布政使。天启五年,特给诰命,以旌其忠。年甫三十,即谢职。平日好读书,多与文士往还,撰《云薖淡墨》六卷。虽系随笔摘录之本,直录诸书原文,无所阐发,又多参以释典道藏之语,未免揉杂失伦,当时以出自蛮陬,颇行于世云云。亦可见人心之好异矣。
庐州经学丛书目录
吾郡文学素衰,惜无人提倡,更无人搜辑前人撰述,刊行于世,以资乡邦观感。予拟编辑《庐州经学丛书》,欲搜罗七八种,即行付刊。仅有四种,一为明庐江卢云英《五经图》十二卷,二为庐江李光琼《韵书音义考》五卷,三为无为夏应铨《周易诠疑》八卷,四为合肥袁海山《羲经庭训》二卷。寥寥不能成卷帙,不知此愿何日能偿,予力不能致,徒唤奈何。
论明胡震亨
明胡震亨撰《读书杂记》二卷,中如云「嫦娥、纤阿两(雄)[雌],与吴刚共处月中」,则调笑及于明神。又谓「生天生地,乃生盘古,应称三郎」,则嘲弄及于古帝。信如《四库提要》所痛斥。予独不解,当时何以敢有此思想,又敢形诸笔墨,刊以问世。其狂悖悍谬,不如禽兽,当时人心风俗之败坏,至于极端。明季流寇,盖承其余波,以乱天下也。
卢见曾论诗语
《种竹轩余话》载卢雅雨都转见曾论学诗之法,谓:「精诣所到,有月锻季炼而成一诗者。即寥寥数编,自足江河万古,不必尽如李、杜、韩、苏千万篇,琳琅金薤而后流传也。」云云。声木谨案:此数语,可为率易为诗、贪多篇数者,痛下针砭。
女教经传通纂
《女教经传通纂》二卷,仿《朱子小学》之例,采辑诸书,分十三类,曰立教,曰敬身,曰笄礼,曰昏礼,曰事父母舅姑,曰谨夫妇,曰辨内外,曰逮妾媵,曰生子,曰勤职,曰祭礼,曰丧礼,曰贞节。旧题任启运撰,其子翔注。据翔所附记,此书《立教》等十一类,实启运妻某氏所辑,某氏殁后,启运补辑《笄礼》、《丧礼》二类。乃启运序中,亦并未言及其妻名氏与所辑十一类,其子翔亦[未]尝着明名氏,未知其故。世间只有其夫假撰诗词,嫁名于其妻妾,未有其妻编辑成书,其夫转没其名以为己有者。虽启运所补,原有《笄礼》、《丧礼》二类,而十一类实其妻某氏所辑,不应无一语言及,其子亦未着明名氏,终为疏略,不合撰述体例也。
学案始于明中叶
新会梁启超谓:「编立学案,以成学史者,始于黄太冲之《明儒学案》。」云云。声木谨案:明刘□□□□元卿撰《诸儒学案》八卷,书中辑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谢良佐、杨时、罗从彦、李侗、朱子、陆九渊、杨简、金履祥、许谦、薛瑄、胡居仁、陈献章、罗钦顺、王守仁、王艮、邹守益、王畿、欧阳德、罗洪先、胡直、罗汝芳、耿定向等廿七家语录,可称历代学史,较之黄太冲仅录有明一代者,立意较广。元卿为耿定向弟子,约在明□□年间,远在黄太冲以前。是创立学史,应推刘元卿为创始,梁氏仅以黄太冲为首,殊为未确。
归安三沈撰述
归安沈东甫征君炳震,以所撰《新旧唐书合钞》二百六十卷最负盛名,而所撰实不止此,仍有《九经渎蒙》十二卷、《廿一史四谱》五十四卷、《唐诗金粉》十六卷,皆已刊行。未刊者复有《增默斋诗》八卷、《井鱼听编》十六卷、《历代纪元歌》一卷、《沈氏族谱》三十二卷。《增默斋诗》仅刊《蚕桑乐府》廿首,后附墓志、传等一卷,乾隆十五年刊,写字本,甚工整。其弟绎旃□□炳巽,撰《水经注集释订讹》□□卷,颇盛行于时。《权斋老人笔记》四卷、《文集》一卷,乌程刘氏《吴兴丛书》有重刊本。其弟幼牧征君炳谦,与东甫征君,并以淹雅同膺博学宏词之荐,尤为海内盛事,亦撰有《诗集》□卷、《文集》□卷。兄弟三人,皆能笃志古学,穷年著书,精博为一时之最,且能流传后世,洵属熙朝之盛事矣。
增广三字经
《三字经》一书,流行最广,虽穷乡僻壤,无人不读。是书原为南宋王伯厚尚书应麟所撰,书虽训蒙,词极雅驯。不谓同光间,有玉田蒋蕉轩进士叙伦重为订正,为《广三字经》,□□彭豫卿刺史□□复为之增订。当二君增订之时,闻其书一字之商,至合数日而始定,一义之疑,至合数书而始析。举所应为之事,应读之书,应知之理,无不参之于古昔,纳之于正学。盖惟恐其少有遗憾,或有遗悮后学之弊。二君用力之勤如此,虽李观澜兵部江所云如此,不无溢美,亦可见二君增订之善。以一训蒙之书,其难如此,信乎撰述之不易。《增广三字经》,天津广仁堂虽有刊本,而流行不广,洵非二君所及料也。
冯桂芬治生术
吴县冯敬亭宫允桂芬少年巍科,中年解组,尽力于治生,以善治生鸣一时,其家大富。先文庄公与宫允友善,素闻其名,尝请其术,宫允谓不外知人审事而已。先文庄公谓:「千古治天下,岂能越此四字,以之治生,可谓小用之矣。」宫允大悦。小之可治生,大之则治天下,岂有二术,宫允所见远矣。
兰闺宝录
阳湖完颜恽珍浦女史珠,即麟见亭河帅庆之母,编《国朝闺秀正始集》廿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著录九百三十三人,选诗一千七百余首,道光辛卯如月,大梁道署红香馆原刊袖珍本,久已风行一时。女史复撰《兰闺宝录》六卷,道光十一年仲夏,河南臬署红香馆原刊袖珍本。当时虽已付刊,百余年来,甚为罕觏。其书以孝行、贤德、慈范、节烈、智略、才华分类,亦即以此分卷,其体例已见正续《列女传》者不录,每代先宫闱而后列女。体例尚称平正,惟搜罗未能详赡,然以一女子留心撰述,善善从长,无宁过而存之。况当此沧海横流,道德沦丧,此书亦救时之良药,吾人所应保守勿失者也。
皇后殉帝
自秦汉以来,以皇后殉皇帝者,仅汉昭烈皇帝孙皇后、我朝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二人,确系为夫殉身。孙皇后性刚猛,有诸兄风,闻昭烈崩于永安宫,即投江以殉,尤为难得。王文简公士祯《蟂矶夫人庙》诗有云:「都将家国无穷恨,分付浔阳上下潮。」最为得体。蜀吴之战,质言之,即孙皇后夫家与母家之战,所以有家国无穷之恨。浔阳上潮是蜀,下潮是吴。孙皇后投江后,尸身逆流行三日,至芜湖北大江中蟂矶而没,是死后仍不忘蜀,其志亦可哀矣。蟂矶在今芜湖对岸,上有孙皇后庙,颇宏敞。我朝编入祀典,勅封崇节惠利灵泽夫人。事阅千余年,异代犹尊崇如此,孙皇后之节烈,诚卓越千古矣。
明颜钧贽见奇礼
弟子之于师,初见则用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彰物也,继则用束修,虽孔子亦然也,不料竟有出人意外者。明王守仁之学,一传而为王艮,再传而为徐樾,三传而为颜钧,钧即所谓颜山农。凡弟子投谒,必先殴三拳,以为贽礼,真理之不可解者。不谓大贤弟子,竟有此等奇异之事。即令别有取义之处,此等非圣侮法,骇人闻听之事,总不宜行之于化日光天之下,以供后人之指摘。即殴人三拳,自己亦有何乐处,设他人因殴受伤,岂不因此受过耶。
随笔卷六
论汤武优劣
侯莫陈三姓复姓
论岳锺琪
吴兴丛书补遗书目
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则
约翰大学立名混淆
大学士因事得罪
薛时雨家联额等字
缪荃孙撰述
竹素园丛谈
寒暑均有九九
任启运论诗语
论隋王通等人
戒之在色等解
黄锺论治乱世之天心
翁森四时读书乐
小学韵语注语未明
北宋仁宗御纂书
孟芳图书馆
唐文治国文读本
张履祥论寡妇再醮
双砚斋笔记
崇绮寿诗
晏倪以氏相谑
吴周瑜小乔墓
箧衍集一半未刊
姚范早绝袁枚
南宋以书院为斋名
兄弟叔侄相传
前宋颜延之语子语
梁曹景宗诗
梦蕉亭杂记
颜李学说
北宋仁宗明武宗相比
求己录
王世贞序姜凤阿文集摘录
四库著录总数
论巢湖
论娇妻美妾
陆增祥撰述
苌楚斋随笔卷六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论汤武优劣
汤武虽然并称,以声木论之,武不如汤远矣。夏桀失道,汤犹遣伊尹辅之,原无代夏之意也。放桀于南巢,犹自云有惭德,原以伐君为不义也。武则不然。自太王已有翦商之志,传至武王,已三世矣,其处心积虑,无非以代商为志。及纣已自焚,武王仍斩其首,以悬于太白之旗,窃谓已过矣。若纣亦如桀,武王获之,必不能如汤之处桀也。死后犹斩首,生获必加刑戮无疑。所云周家以仁厚开基,不知其所谓仁厚者果何在也。古籍虽久湮没,后人无从考其实情,然子贡已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在当时已有异同之言,流播于人口矣。
侯莫陈三姓复姓
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因侄女策为永王妃,因仿《孝经》分十八章之例,作《女孝经》一卷以戒之。卷首有《自进表》,谓不敢自专,因以班大家为主,故假之以立言。其文词明白,进表亦自称「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云云。《四库提要》谓「侯莫陈」三字为复姓。声木谨案:北魏有侯莫陈悦,后附高欢,是侯莫陈本为代北之复姓。侯莫陈邈,疑即其裔也。今人有以二姓为复姓者,如陆费氏、□□氏等,虽非发源于代北,当亦因古有复三姓为一姓,自不妨复二姓为一姓。即推而至于以五姓、六姓为复姓者,于理亦无。代北既有此例,后世因而不改,洵可谓源远流长矣。
论岳锺琪
我朝定制:汉人无有封公爵者,只有岳襄勤公一人。公名锺琪,字容斋,成都人。官至川陕总督、太子太保,进爵威信公。世但知其功烈,不知其生平被服儒素,天才超轶,雅擅诗词,下笔千言立就。生平诗稿甚富,撰有《蛩吟集》□卷、《姜园集》□卷、《复荣集》□卷,久无传本。其后人刊有《岳威信公诗集》四卷,传本亦罕见。公又喜题壁,所过之处,皆有题诗,款署「容斋」二字。当时人士,颇有见其真迹,登之诗话及笔记者。诗既慷慨沉雄,字工秀健拔,类董、赵一流。一代伟人,绝非陋儒寻章摘句者所可比拟。公卒距今不过百余年,声木随侍在川时,樵夫野老,颇有谈公流风余韵及琐屑事。予当时虽仅髫龄,亦颇以闻其遗事为乐。并闻公之后裔,仍住于公所营之老屋中,簪缨不绝,公之德泽远矣。公之字迹,成都市中,间有出现者。惜当时年幼,不知罗致。后晦之四弟,在京购得一幅,爰录之于此。诗云:「等闲巾扇策奇勋,伊吕俦非管乐羣。汉士蚕丛天一角,草庐龙卧鼎三分。阵图终古排沙碛,庙柏何年夭斧斤。鱼水君臣两遗恨,祠边残照惠陵云。」后一行云「武侯祠怀古」,又一行云「洮阳岳锺琪」。下有方印文二,白文曰「岳锺琪印」,朱文曰「东美钟鼎」。诗后有跋云:「襄勤公勋业炳耀国史,独其文(勋)[章]翰墨世不多觏。右《武侯祠怀古》一律,诗既雅健深至,书复苍秀端劲,沧海一波,泰山片石,可以窥测无量。其六世孙凤吾袭职,官参将,将勒之石,属跋语其后。时光绪甲午之岁,四月既望,长洲顾复初潜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