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续笔

  
  古今人赠遗物品
  今人赠遗物件,莫不曰土产,盖各以本地土产,为赠送之品。声木谨案:此乃大背于古人赠送之礼。《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杜注:「大带也。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云云。近人各以土产为赠,是欲无损于己,而彼得为货利。习俗相沿,牢不可破。即此一端,可见古今人用心之厚薄,有不可以道里计者矣。
  
  阎若璩撰述
  山阳阎百诗太史若璩博综问学,为国朝汉学专家。其所撰述,久已刊行,昭昭在人耳目者,则有《尚书古文疏证》八卷、《毛朱诗说》□卷、《四书释地》一卷、《续》一卷、《又续》二卷、《三续》二卷、《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校正困学纪闻》廿卷、《潜邱札记》六卷、《眷西堂文集》□卷、《诗集》□卷。而《日知录补正》□卷、《阎氏碎金》□卷二书,虽当时确已刊行,传本未见。声木谨案:山阳县《艺文(门)[志]》内著录太史撰述,尚有《续朱子古文疑》□卷、《丧服翼注》□卷、《孔庙从祀末议》□卷、《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遗事》□卷、《博湖掌故》□卷,皆从未见他家著录者,故录之于此。
  
  盘亭小录
  《盘亭小录》书目,予于合肥刘壮肃铭公传行状中见之,未列卷数。初意疑为刘壮肃公久于兵事,必多言咸同间剿平粤捻各事,足供考证。访求未获,后无意中遇之。寥寥仅十四页,同治癸酉春季,邗江舟次刊本。内容为翻刻归安吴平斋观察云所撰《虢季子盘铭考》,六页,增入英翰序,徐子苓、薛时雨二记及自跋,各二页。武人附庸风雅,大率如此。声木谨案:此盘出于道光年间,常州徐燮钧宰郿县时,得之于陕西凤翔府宝鸡县虢川司地,载归其家,遂为常州著名彝器。文字古雅,确为西周时物,历见诸家著录,无疑其赝者。一时好古之士,如陈寿卿介祺、吕尧仙佺孙、张石洲穆、翁叔均大年、瞿珍之树宝,皆有考证。吴平斋观察合诸家考证而折衷之,撰释文一篇,刊为专书。粤匪之乱,陷于贼中。同治甲子四月,克复常州,刘壮肃公得之于伪护王府中,已沦为饮马之器,此盘遂复显于世。光绪末年,金石字画盛行于时,彝器为尤甚,专以此为夤缘差缺之用。易其名曰贡献,南北洋已为渊薮,此盘亦几于为人所利用。后以宣统辛亥之乱,得以保存。闻今已藏于刘氏宗祠中,明示乡人,作为庐州公物,此后或可保守矣。
  
  指鹿为马
  史言秦赵高指鹿为马,以欺二世,二世曰:「丞相误矣,此鹿也,非马也。」云云。声木谨案:新城王文简公士祯《居易录》云:「明德藩端王于白云湖得一马,鹿形,每宴则列于筵前,负八宝盘。」云云。慈溪叶守之□□愚《耳学录》云:「韩非子云:马之佳者似鹿,天下有百金之马,而无百金之鹿,则马固有似鹿者。赵高此举,亦非尽出凿空也。」云云。据此,则本有马似鹿者。赵高指以示二世,正以见其诪张为幻,确为小人。
  
  四喜四忧
  南宋洪文敏公迈《容斋四笔》中有云:「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好事者续以失意四句曰:『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此二诗,可喜可悲之状极矣。」云云。声木谨案:失意诗现已失传,得意诗今人无不知之者,流传之久,逾七八百年,亦可怪矣。今人于得意诗四句下,每句各加二字,即雨雹,索债,石女,蓝榜八字,本得意,改为失意诗,似更耐人思索也。
  
  言语感人之深
  《左传》言晏子论陈氏得民之由,曰:「其或燠煦之,则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云云。声木谨案:左氏此语,大可玩味。民当困苦之际,不需给一粥一饭,半丝半缕,而仅燠煦之,亦不过如慰劳而已,而民即爱如父母,归如流水。又《左传》言楚庄王伐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附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夹衤广。言语之感人如此。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彪,问曰:「何为瘦之甚?」彪曰:「愧无日磾知人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虽以操之奸雄,不能不为之改容,则言语之感人深矣。
  
  唐玄宗梅妃
  江都蒋叔起方伯超伯所撰《南漘楛语》中,有云:「坊刻丛书,有曹邺《梅妃传》,事迹不见于史,殆杜撰耳。或云《妆楼记》有之,然《妆楼记》亦无稽小说,非张泌笔也。」声木谨案:《钦定全唐诗》中有云:梅妃即江妃,唐玄宗因其好梅,戏名为梅妃。诗中有梅妃《谢[赐]珍珠》诗,玄宗亦有《题梅妃画真》诗,班班可考,不得以不见于史为疑。
  
  蝉蜕花等物
  四川出一种蝉蜕花,生于马边、雷波蛮人所居山中,与内地蝉蜕大异。蝉之头顶上,间有一二丝,丝上如树叶数瓣,或如绒球式,皆极小。蝉蜕之腹中,不如内地之空明可鉴。相传蝉至秋间,不能蜕衣,自急则生花于首。虽名曰花,实无花形。治目中有瘴翳甚善,可煎汤服之。《廿四史通俗衍义》云:「能治小儿瘈瘲,又已疟。」皆不知验否。蛮地中又生冬虫夏草一物,相传夏则为草,冬则其根变为虫,居土中,有掘出以为药饵者。闻其性甚烈,属于纯阳,只可为药中助火之用,用之者亦甚少。卒以路远,亦颇罕见。
  
  枸元茶
  光绪末年,上海报章登有告白,言有新发明茶叶,枸杞根所作,名为杞元茶,而不知此制由来已久。枸杞根与芋本可制茶。声木谨案:明陈继儒《茶董补》云:「茶之别者,有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皆治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故今南人输宫茶,往往杂以众叶。惟茅芦竹箬之类不可入,自余山中草木芽叶,皆可和合,椿柿尤奇。」云云。据此,则能为茶饮者多矣,今皆不传。惟柳叶茶,外间相传,饮之可治不服水土之症。吾乡农民,大半采山虐叶为茶,饮之亦无他异,此古今异宜也。
  
  袁树悼亡诗句
  钱塘袁芗亭太守树《红豆村人诗稿》中,有《悼韩姬》诗,内有句云:「半世春风无限恨,十年明月几回圆。」并自注云:「姬年十七来归,二十八而卒。」云云。予最喜诵之。以其仅得十四字,中具无限凄凉感慨,伤心人不能卒读也。
  
  常胜军所本
  同治年间,合肥李文忠公鸿章招集洋将戈登等,别立一军,名曰常胜军。后以之攻击粤匪,屡着战功。初以为当时立名之意,但取「常胜」二字为吉语,未必师法古人也。声木谨案:南宋岳珂《桯史》中有云:「宋有辽之降将郭药师,统其卒曰常胜军,怙宠负众,渐桀骜不可驯。」云云。是「常胜」二字,用之于客将为宜。当时命名,与北宋时竟暗合,道妙。
  
  明王洙宋史质
  自光绪末造,种族革命之说兴,一人倡之,千百人和之,遂至酿成宣统辛亥之变,而清社易屋。论者遂谓种族之见创自泰西,流被东瀛,四十年内,其说盛行于时。不知此种心理,其渊源早发见于三四百年以前,是当时之人,早已有此心理。其与近世相应者,盖亦有故。我朝入关之后,禁忌各书,检查毁灭尤甚严,难保无流入东瀛者。东瀛得以因之鼓荡中国人心,助成其事。明王洙所撰《宋史质》一百卷,约在正德之时。而《四库提要》言是编因《宋史》而重修之,大旨以明继宋,非惟辽金两朝皆列于外国,即元一代年号亦尽削之。而于宋益王之末,即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德祖元皇帝者承宋统,大德三年,以太祖之曾祖追称懿祖恒皇帝者继之,延佑四年,以太祖之祖追称熙祖裕皇帝者继之,后至元五年,以太祖之父追称仁祖淳皇帝者继之,至正十一年,即以为明之元年。且于瀛国公降元以后,岁岁书帝在某地,云仿《春秋》书「公在干侯」,《纲目》书「帝在房州」之例,云云。此等议论识见,实千古所罕见罕闻,不谓王洙竟公然以之改削史书,刊行于世。王洙一人之私见,决不敢如此。想当时舆论已有此说,王洙更推波助澜,著书立说,以申明之,亦可异矣。
  
  王士祯清谈录
  新城王文简公士祯《清谈录》云:「明无锡黄公禄善方脉而能诗,尝咏雪球云:『六花平地卷成球,不待云斤月斧修。万古太阴深合处,一团元气未开头。金盆忽送来瑶岛,银索难将挂彩楼。只恐明朝易销歇,长江滚滚逐东流。』人称为黄雪球。」云云。语见《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邑人秦澹如观察等所修,光绪辛巳刊本。声木谨案:王文简公撰述,见于惠氏注本,胪列颇详,并无此书。秦氏修志,亦必有所本,并非凿空。故录之于此,不特补惠氏所不及,亦辑诗话者所宜增入也。
  
  天一阁命名之意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鄞县人。明嘉靖□□进士,官兵部右侍郎。喜购旧本书籍,建天一阁以藏之,以此遂名闻于天下。后世自明季迄国朝,历年三百,书籍遭粤匪之乱,虽十亡四五,其阁终存。宣统辛亥以后,复又散出多种,阁中仍余书不少。古云士食旧德,农服先畴,若范氏之天一阁,足以当之而无愧。其天一阁命名之义,大众以为取「天一生水」之义,或取《庄子》「寥天一」之义,而不知皆非也。声木谨案:《天一阁碑目记》中有云:「阁之初建也,凿一池于其下,环植竹木,然尚未署名也。及搜碑版,忽得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元揭文安公所书,而其记于其阴。大喜,以为适与是阁凿池之意相合,因即移以名阁。」云云。是其命名之义,专取一石刻而名之也。
  
  续笔卷六
  
  殷龟甲文字
  二林居命名之意
  宁化县土室
  徐柱臣言行
  五代同堂
  论曾国藩文
  驳王士祯论诗语
  顺天府志体例
  家乡旧风俗
  公私学校总目
  吴彭年诗句
  吴熙载论陶诗
  广西桐城文学家名氏
  衍义书目
  花王阁剩稿
  元遗山诗集注
  来□□等异秉
  北南宋揣摩科举书
  寿文寿诗
  齐鲁古印攈
  明程大约墨苑
  飞白录
  唐云麾将军石刻有八
  北宋苏轼等教人读书法
  南宋谢枋得卜卦砚
  海棠有香
  让己之撰述成他人名
  安吴四种
  易经通注
  昆山三徐官职撰述
  南宋姜夔小红
  冯浩父子三人撰述
  西岳华山碑
  古铜镜选述
  朱子新出土石刻
  南宋岳飞祠铜爵
  蜀汉关忠义公饮马器
  
  苌楚斋续笔卷六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殷龟甲文字
  自光绪戊戌、己亥间,河南安阳县西五里小屯,本为殷武乙之墟,洹曲崖岸为水所啮,土人得龟甲牛骨,上有三代文字。先为福山王文敏公懿荣所得,光绪庚子,王文敏公殉国难,所藏悉归丹徒刘鹗。上虞罗叔韫监督振玉,复派其弟振常与妻弟范兆昌亲往其地购之,居住数年,所得数(拾)万片。其文字确为三代所用,实为中国文学一大关键。近人以钟鼎文及《说文》字释之,虽言之成理,不足凭也。然舍是之外,又别无他法。谓之成一家之说则可,若谓古之龟甲牛骨文字,即如是解释,终出于臆断。何也?《说文》出于西汉,已非周秦文字,又况能必周文同于殷文,殷文同于夏文,夏文即唐虞文字乎!何况古人分国,文字未必尽同,朝廷纪事,与草野有别,土语方言,更异乎寻常,即使文字相同而训诂亦异。今生于数千年以后,遥视数千年以上之文字,谓确为某某,能乎不能?三代钟鼎文字,千不存一,其见于后世者,亦真伪杂糅,依式仿铸者为多,笔画亦不能无悮。即宋人考释金文,已觉模糊影响。今又距宋数百年,屡经丧乱,文献无征,书缺有间,焉能有真实依据,以考释文字。夫唐人歌诗之法,至宋已不传,宋人歌词之法,至元又不传。虽以姜夔白石词中有旁记节拍,如西域梵书状者,后人亦不能通其说。宋之于唐,元之于宋,尚且如此,何况数千年以上乎,直呓语耳!
  
  二林居命名之意
  长洲彭尺木进士绍升撰文集,名曰《二林居集》,观者不解所谓。盖其生平慕高忠宪之学,刘遗民之入庐山,忠宪讲学地名东林,庐山远公社亦名东林,此《二林》之名之所由起。实合儒释为一之意,此所谓理学家别派是也。
  
  宁化县土室
  李世熊字符仲,宁化县人,撰有《宁化县志》七卷,颇盛行于世。前有康熙二十二年宁化县令三韩祝焕章明府文郁序,中有云:「本邑有耆旧李君元仲者,隐居百里外土室,不入城市者四十年。」云云。声木谨案:福建滨海,本水乡地,焉有土室,如山陕高原等处者可比。祝明府序中又明言之,谅非虚语,诚异事也。
  
  徐柱臣言行
  徐柱臣字题客,诸生,昆山人,□□相国干学之族孙,袁简斋明府之亲家。少负才名,工度曲,论音律不失分刌。吴下老伶工时求其正谱,自以为不及。平居,狎客歌郎座间常满,实败家子弟之最不肖者。不知何以随园取为亲家,岂熏莸同气,有感斯应,捷于影响,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乎。
  
  五代同堂
  五代同堂,在民间已不易见,况天家乎!我朝高宗纯皇帝亲见五代,真天家之盛事,可谓空绝古今。当时彭侍郎元瑞、曹侍郎文植,奉命检《四库全书》古来见元孙者有几,据奏,自唐迄明仅六人。彭元瑞《恭和御制诗》中有云:「六逢唐宋元明代,迭衍来晜仍耳人。」可谓难矣。若王世芳,字芝圃,临海人,年四十,始补博士弟子员。乾隆辛巳,蒙恩授翰林院侍讲,年已一百十二岁。自纪诗有云:「身历四朝沾浩荡,眼看七代长儿孙。」平时寿榜,年岁全虚,各省监临,可以命人代添。若王太史身历四朝,眼见七代,享寿一百十二岁,决无虚伪。七代同堂,更千古所希有,益觉空前绝后。非我朝累代重熙,感应天和,焉有此人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