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五笔

  
     秀水县分合原委
  嘉兴秀水本嘉兴府附郭两首邑,秀水县立于明宣德四年。置县之初,分嘉兴县叁之壹,城以内皆属秀水,士大夫人列第而居者阀阅相望,以故县令班次虽次嘉兴,而人文之盛,常为一郡最。万历间,始专修《秀水县志》。至宣统三年□□复裁撤秀水,并入嘉兴为一县。语见钞本康熙廿四年三月石楼任调之明府之鼎监修《秀水县志》,余已著录于《宝鉴楼架上书目》中。
  
     翰林院散馆除名
  国朝翰林院衙门定例:凡翰林留馆者,衙门中开列其名,必至死后始去之。凡衙门中有宴会等事,以中堂为最尊,余则以科名为先后,不问官职之大小有无。若散馆,即除其名。有某某当时曾入词馆,未得留馆,后见先文庄公留馆,语先文庄云:「你们衙门只要散馆,即与留馆者死去无异,名氏早除。」云云。可谓牢骚不平,愤怒言之矣。
  
     联合立宪上谕
  光绪三十□年,我朝拟颁立宪,上谕先命各部院大臣各拟一通,中以善化瞿文慎公鸿禨所拟为最佳。时夫己氏权势煊赫,枢臣皆惮之,亦言其所拟之善。乃不得已,以二稿属天津徐菊人协揆世昌联合为一篇,后来颁发者,即是此稿。寿州孙文正公家鼐,当时亦有拟稿,退值后称誉文慎,并为言其缘由如此。老辈服善之量,决非恒人所能几及。
  
     曾国荃与官文失欢
  益阳胡文忠公林翼,任湖北巡抚,辽阳官文恭公文,任两湖总督,与之同官一省,交欢至好,公事始能划一,当时天下称为美谈,已屡见前人记载矣。同治□年,湘乡曾忠襄公国荃,继任湖北巡抚,与文恭意见不合,驯至互相揭参,穆宗罢斥忠襄。后□年,文恭路过金陵,时湘乡曾文正公国藩,任两江总督,出迎于下关。登文恭舟,一见即曰:「我家老九,真是不好,我甚惭愧。」文恭一笑而罢,前事孰是孰非,一字不提。论者论文恭善能容人,雅量殊不可及。于剿平粤捻一役,虽无赫赫名,其推贤让能之功,甚为宏伟,宜与当时所谓曾、左、胡、李诸公,并垂不朽也。
  
     成都都统无印
  镇守四川成都等处地方副都统向例无印,如有公文,皆用镇守四川成都等处地方将军印,是将军、都统二官实共一印,亦是异事,为他省所未有。虽典史、训导,各官皆有一印,俗谓冷铜。都统为一品大员,转无一印在握,真事理之不解,不知国朝当时所以吝于一印之故矣。
  
     黄翼升欲钞御赐书
  光绪中叶,长江水师提督湘乡黄武慎公翼升,与先文庄公相善,闻先文庄公于光绪□年钦赐《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四百廿卷、《钦定剿平捻匪方略》三百廿卷、穆宗毅皇帝御制《诗全集》六卷、《文全集》十卷三书,不胜欣慕,时欲向先文庄公借看借钞。先文庄公告以「此系钦赐之书,不能赠人。不然,公如好之,即可奉让」云云。然虽屡言借钞,终未向我家来取,未知何意。武慎虽以军功出身,而笃好风雅,留心典籍,亦升平之盛事,岂易得之于武夫哉!
  
     彭玉麐亲笔手札
  衡阳彭刚直公玉麟,生平与人函牍,均属自书。所用信纸,并非八行等纸,系当时下官递履历后余之红纸,裁之约似八行宽。先文庄公编《锦鳞前集》,中有刚直函十余封,即是如此。其字迹骨梗,想见其气节嶙峋,不随流俗。长洲朱仲我孝廉孔彰《咸丰以来功臣别传》中,言海内藏其函讯者,皆刚直亲笔云云,洵不诬也。
  
     黄体芳出试题寓意
  光绪□年,瑞安黄漱兰银台体芳,官□部□侍郎。以参劾合肥李文忠公鸿章,请以湘乡曾惠敏公纪泽继任直督,奉旨申斥,旋经部议,降□级调用,惠敏旋即补授银台原缺。未几,出任江苏学政,颇以风节着。性好饮,其公事图章,为「醉仙过目」四字。其出棚开考某某府属数县,所出试题,颇为当时人注意。有曰《老彭》,曰《是社稷之臣也》,曰《顾左》,曰□□□□□□曰《曾是》,曰□□□□□□曰《有李》,曰《国人皆曰可杀》,以当时数功臣姓嵌入,实颇见巧思。时有补一岁考者,题曰《不贰过》,贰次者曰《不待三》,三则曰《吾以汝为死矣》。某生欲得寿榜,多填年岁,例须入学,则批云:「文在题外,字在格外,年在□拾外,本学院不忍置之度外。」云云。苏人背后皆呼为黄矮子。据江都徐蛰叟广文师言,粤捻匪平后,任江苏学政,真能弊绝风清者,只有宗室溥玉岑尚书良。尚书考试,论字不论文,然确无弊窦,士林亦悦服无异言,银台仅以风节着耳。
  
     犯人越狱案委过典史
  国朝定例:凡各省犯人越狱之案,州县及典史处分甚重。同光以来,每见督抚奏报此案,均言知县先期因公进省,成为印板文章。其实因公者何事,迄无一人为之言明,粉饰可笑。典史实为守狱官,无论如何,自应革职。闻因代人受过,知县必与以津贴,买山有资,胜于作典史多矣。
  
     刘坤一求雨逸事
  江西人民,最重许真人,庙祀甚隆,凡祷雨求晴,皆于是乎在。同治□年,新宁刘忠诚公坤一任赣抚,时先文庄公任藩司,两次求雨未得,复来三次求雨。市人羣聚于庙之左右,于忠诚将入庙时哄然哗笑。意谓忠诚求雨之心未诚,不能上格天心,立沛甘霖。实亦历来有此恶习,并非独施于忠诚为然也。忠诚入内坐定后,忽向同来司道各官问曰:「许真人庙正厅何以用黄瓦?」先文庄公答谓:「但不知当时何人,造庙时如此,想亦不能踰于国家定制。」忠诚言:「祷雨至今未降,必揭去其黄瓦方可。」大众闻而愕然。忠诚徐谓:「我求雨不得,市人笑我。」指神主谓:「他不降雨,罪过不更大乎。」大众始恍然忠诚所言,乃有为而发也。
  
     明戴羲史钞
  明□□戴□□□□羲,有《史钞》壹编,从未见诸家书目著录。余亦未睹全编,仅购得《五代史钞》四卷,卷端刊「史钞贰百柒拾柒至贰百捌拾」,云云,全书想上起《史》《汉》,下迄元代,卷数已不可考。自题「明后学戴羲摘摷五代史文钞」,卷中亦无刊本年月,以字迹考之,当在明中叶时也。
  
     论泾川诗话
  泾县赵环石明府知希,撰《泾川诗话》三卷,泾县赵绍祖等,刊入《泾川丛书》中。阅至终篇,觉其中殊少佳句,供人爱玩者。夫论诗拘于一县,自难出色当行,固事理所恒有,亦可谓不善用其所短矣。据其侄孙□□□□绍祖跋言,明府尚撰有《环石诗钞》八卷,已刊以行世,云云。余虽未见其诗,以所撰诗话体例推之,其诗亦断难传世也。
  
     传书堂善本书目
  乌程蒋孟苹学部汝藻,亦近代藏书大家,海宁王忠悫公国维撰《传书堂记》,见于□□□□□□余已节录其语,入于《藏书纪事诗补遗》中。撰有《传书堂善本书目》十二卷,余于书肆中见有钞本四册,字迹甚工整,以议价未合而罢。未几,于他肆复见似此者数部,心讶之。后询知为有某某,专钞此书目出售,斯亦异矣。
  
     论使西纪程
  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于光绪二年,奉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撰《使西纪程》二卷。文笔颇雅驯,铅、石印本甚多,其中议论,大半主西奴中。书初出,舆论大哗,贤士大夫更谓其欲废孔孟之道,以从天主耶稣。虽指斥不无太过,亦侍郎有以自取。凡人一生,不能无善恶,一国亦如是。若一概盲从,坐视数千年历代圣贤相传之良法美德废弃而不屑道,揣之事理,能乎不能,岂侍郎未之思乎!
  
     孝钦显皇后谕教案须持平
  光绪初年,先文庄公任赣抚时,南昌省城内尚无教堂,不过各国教士时相往来耳。及□□□□月,先文庄公述职,入都陛见,孝钦显皇后垂问,江西有无教案。先文庄公力陈教民平日欺压平民之害,地方官又每多庇平民。慈圣谕谓,总要持平云云,言之又言,大有谆谆告诫之意。大抵教民骄横,始于光绪中叶。初年吏治澄清,大小职官,尚知自爱,决不敢以媚教甘冒不韪。求之后世,不可得矣。
  
     传习所讲习所所始
  桐城吴挚甫京卿汝纶,撰《东游丛录四种》,迹其精华,为《文部讲论》一种最善,然已不及后人译述之详备。光绪庚子后,各省所开传习所、讲习所等名目,皆沿《东游丛录》而起。名人撰述,足以转移风气如此。
  
     晋杨盛与陶潜同节
  《南史》云:「杨盛闻晋亡,不改义熙年号,曰:『吾老矣,终为晋臣。』」云云。声木谨案:世共知晋柴桑陶靖节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代年号,自刘裕篡晋,惟书甲子,久为千古所敬仰。而不知同时有杨盛事,劲节高风,与靖节堪称一时瑜亮。其生平视依草附木之辈,真如蝼蚁之处于溷中,何其伟欤!
  
     曾国藩论七律
  湘乡曾文正公国藩,致□□张海门学使金镛书云:「尝闻友人言:七律当以义山之绵丽并遗山之激越,始是一奇。闻者多以为难。」云云。语见学使自编《潇湘风雨录》二卷,咸丰七年九月,长沙学院自刊本。声木谨案:文正论诗文之语,皆能深入古人阃奥,此论亦学诗者之要诀也。
  
  五笔卷九
  
  论邓艾党奸伐恶
  宗室考试
  昌瑞山陵寝
  论孱守斋五年谱
  方苞等以执礼致悔
  山东官书局书目
  李家瑞论声调谱
  吴伟业临终词
  汤纪尚论两家文
  王树棻文莫二字意义
  旅店壁题诗多托名妇女
  左宗棠为王德榜求缺事
  杨岘论袁枚诗
  仁宗睿皇帝论晋文公
  左宗棠赏三品京堂前后事
  论书目分类
  翁同龢两代帝师
  补晋书艺文志仍有一家
  撰述名鷇音三人
  
  苌楚斋五笔卷九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论邓艾党奸伐恶
  新城王文简公士祯《香祖笔记》云:「康熙丙子,余以祭告使秦蜀。过剑州之南门外,有小庙一区,方改作。问之,曰邓艾庙也。余谓:『不祀姜伯约,反祀邓艾,于义悖矣。乃从来有司无昌言毁之者,何也?』欲赋诗正之,未果。后见唐人唐彦谦一诗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已先我而言之矣。以此见三代之直不泯。」又《古夫于亭杂录》云:「四川剑州有小庙祀邓艾,今欲告州守废之而未果,追赋一诗云:『申屠曾毁曹瞒庙,常侍还焚董卓祠。剑阁至今思伯约,蜀巫翻赛棘阳儿。』后阅唐彦谦诗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三代之直,古今人所见略同也。」又《分甘余话》云:「蜀剑州西郭有小庙祀邓艾,余赋绝句示州人云:『申屠曾毁曹瞒庙,常侍还焚董卓祠。剑阁至今思伯约,蜀巫翻赛棘阳儿。』明时有官阴平者,立一碑于道左,大书曰『邓艾入蜀路』。见者笑之,碎其石。今之立庙,得无类是耶。」云云。声木谨案:文简所论甚卓,一见再见,具征深恶痛绝,本好善恶恶之心,定千古之公是非。《左传》云「聪明正直之谓神」,邓艾决非正人,焉有庙祀之礼。考邓艾灭蜀为蜀汉炎兴元年,即曹魏景元四年。艾仕魏至安西将军,目睹司马师自为大将军,杀中书令李丰及太常夏侯元、光禄大夫张缉,并废其主曹芳及皇后张氏,司马昭自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及都督相国,封晋王,加九锡,奏事不名,假黄钺,服衮冕赤舄,并弒其主曹髦,未闻出一言谏阻及起兵讨贼,乃党奸伐恶,为虎作伥,甘心从逆,拜官曹魏,感恩晋室,为之戮力効死。其心迹事实,无一不类荀彧、荀攸诸人,虽未尝无智略,实为小人之尤,以才济恶,罪不容诛者也。其入蜀灭汉,试问为曹魏乎?为司马晋乎?此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以艾之恶,未能声罪加戮,明正典刑,实为生于乱世,幸逃法网。后人以其父子无故为卫瓘斩于绵竹之西,死不以罪,遂怜之。樊建本蜀汉故臣,于晋泰始九年,犹为艾鸣冤于晋武帝,真人类中之毫无心肝者。
  
     宗室考试
  国朝宗室,自嘉庆四年,始恩准考试。至光绪十三年六月,宗室瑞睦庵□□联,以将及九十年正科、恩榜、乡、会已八十科,题名录向无刊本,乃编辑《宗室贡举备考》二卷,清荫堂京师自刊本。声木谨案:□□编辑此书,体例甚善,实可为考核之用。其卷首云:「康熙三十六年,谕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应一体应试,编号取中。于三十八年己卯科乡试一次,旋即停止。乾隆九年,宗人府议准,请钦命大臣,合试左右翼学生。凡本年考取一二等,及往年考取一等,并在家肄业愿观光者,咸准与考。拔取佳卷,进呈御览,恭候钦定名次。由府引见,以会试中式注册竣。礼部会试之年,习翻译者,与八旗翻译贡士同引见,赐进士,以府属额外主事用。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有差。十七年奉旨停止。」云云。是康熙、乾隆两朝,宗室亦曾举行乡会试,特未能如嘉庆四年以后,与天下士子同例乡会试。仁宗睿皇帝此例,殊足以平宗室与满汉之意见。若果能事事早行革除,真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焉有宣统辛亥之变!
  
     昌瑞山陵寝
  乾隆六年七月,署理直隶马兰口总兵官印务、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世袭云骑尉、降一级留任布兰泰,纂辑《昌瑞山万年统志》八卷,进呈御览,奉朱批:「知道了,然亦只可藏之汝衙门而已。钦此。」云云。声木谨案:原书奉旨未刊,高宗纯皇帝未尝无深意存焉。盖恐流传后世,异代按图索骥,不须用导引之人,即可发掘陵寝。书虽八卷,八卷分上下卷,实九卷。余见一本,系后人传钞本,非当日进呈原本。前有布总戎自序,略谓昌瑞山东接遵化,西达蓟州,北通密云,南通玉田诸县。其曰孝陵,实世祖章皇帝宝城。孝陵之东曰孝东陵,实孝惠章皇后宝城。孝东陵之东曰景陵,实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宝城。孝陵之南曰昭西陵,实为孝庄文皇后宝城,云云。余略撮其大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