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

已酉十一月。同李先生如嘉禾访沈先生。舟晓行。将至东门。有马孝廉船暗中与官舟相触。食器有碎者。官舟去。马舟适值李先生舟。牵之求偿。泊于岸。余舟亦相并。先生呼余同坐。见碎器陈于舟侧。亦不为意。俄沈使至。下舟尽踢碎者于水。马之舟人奉主命擒去捶之。纳于鹢首中。孝廉二人。怒目龂龂若不可解。先生呼曰。本官舟所触。我舟无与。我是李某。以名帖投之。亦不省。俄沈使至者渐多。沈先生亦至。乃出其人还之。默默移舟去。沈先生止自让其仆。不以为意也。
沈先生赴潘氏毘山之宴。竟日夕不倦。次早过余舟催行。从容问曰。外间谓我何如。余曰。谓公口太狠。好骂人。先生怃然曰。信有之。是我本色。我亦自知其非。然不可改也。余问故。因慷慨曰。人要做成一片段。若刓方为圆。敛噪而默。人将谓沈继山要做尚书。尚书宁不做。此片段不可改也。后入朝。与孙太宰大竞。孙一日过之。好言请曰。愿与解开。正色曰。公解可。我解决不可。竟被攻而去。此亦前舟中之意也。余既重其义。又感其情。廉顽立懦。自是有数人物。而议谥犹未之及。毋亦见其貌未得其情。泥于同而未稽于独与。
李先生初授新涂县令。萧公廪方为御史。有名。过之。先生来谒。未即见。先生曰。柱史至县界。则令为主。公为客。令来谒。则公为主。我为客。不得迟迟。萧颇愠曰。偏只知县多口。既见。色甚厉。后会曾见台谈及言状。曾曰。此贤令。未可轻议。萧后再过。李再见。深引过谢之。前辈风度如此。
李先生有口号云。朝里有官做不了。世间有利取不了。架上有书读不了。闲是闲非争不了。不如频频收拾身心好。此语极有省悟处。唐子畏一世歌云。世上钱多赚不了。朝里官多做不了。即此意也。得李先生而始详。
沈先生好古书画珍玩。李先生独否。颇好吟咏。亦尽有致。家贫。止一敝舟出入。或劝易之。不应。所雇乳母。适其夫至。留宿有娠。大恚曰。吾何面目见主翁。缢死舟中。先生怜而葬之。并弃其舟。一日。借它舟过余。颇华壮。余目之良久。先生笑曰。我已添得此舟矣。余曰。未然。必定有说。坐定吐实。为泫然久之。所云仁心为质者。于李先生见之。
丁石台、吴平山二先生
丁先生狷介方正。素师事黄博士晴川。榜登乡书。下第归。复延晴川于家。事之如旧。晴川绳趋尺步。动以礼法督诸生。呼必称名。稍不如意。长跪呵责。未尝以孝廉假借。先生尤斤斤率先。博士自南徐归。贫甚。廪之终身。没则赡其妻。先生既卒。子元荐缘其志。周给至今。且二十三年不少怠。吴先生敦朴。自孝廉时。出则授徒。归则力耕。置田百亩。下潦每渰于水。丁先生有祖业颇饶。辛未同第。时相过从。亦最相契。闻吴贫。周之。不肯受。曰。大丈夫不能自食。乃仰给于人。丁先生惘然自失曰。我乃不知吴公。吴以春秋魁其经。时总裁为张江陵。本房则王太仓两相公也。江陵将引入吏部。会丁丑分试。吴以次得与阅文。最精勤。所取多名士。为主考蒲州相公所称。江陵疑之。会居平亦自落落。乃止。后竟得脱党祸。出守江州。改扬州。孤孑行一意。众嫉之。坐墨罢归。家去太仓仅二百里。素以文字义气相知。岁必一往。馈飡十石。棉百两。太仓亦喜曰。吴生衣食我也。既罢复往。拒不见。饷亦不受。吴向门再拜恸哭。弃其米、棉、而去。然修岁事不废。凡数年。吴邑邑抱恨殊甚。后余过太仓谭及。百口明莫不然。相公喜。谓其子缑山曰。平??亟非妄言者。其冬吴复往引见。出不意。跪泣问故。告以实。乃就坐受馈。欢好如初。吴归。余适游其园。引入。垂涕曰。非公。谁为我剖此心者。
先辈
直道厚道。先后一也。而先辈得之最多。一则气运醇庞。一则学问博洽。或师传。或庭训。其渊源又自有素。彼行之以为固然。初非分外稀奇事。有谈及称颂者。面即发赤。且怫然不悦。盖其意以为窥我浅。待我薄。且原无要名立誉之心故也。有此心。故其神常清。其理常直。其气常壮。历平陂夷险。略不为挫折。子孙亦有所承藉。得守其家法。衍其余庆。人徒见子孙富贵。以为才且贤。而不知精神命脉。乃祖宗积而培之。非偶然者。噫。不独因此见人品。抑可以观世道矣。
彭泽舣舟记
邹南皋先生。癸巳五月端阳前一日。至彭泽。母夫人舟泊大江。相去十余里。先生坐后舟。泊邑城。取夫。会郡丞署篆他之。邑簿尉相次来谒。先生惧母舟埜泊。欲亟得夫。辞簿尉不见。渠不无少望去。其夫见而星散。走入山。自卯至午。计无复之。乃持尺牍呼尉至。而厉词诘之。须臾。夫集舟行。家童喜。谓不厉词则不惧。不惧则夫不集而舟不行。先生退而深自惭悔。呼尉至。以好言慰劳之。遗祥刑要览一册。然尤悔不能已。因自讼曰。惟桑惟梓。必恭敬止。彭泽。吾桑梓地。奈何以尉而遂忘恭敬心乎。生平以理性为主。兹词暴气粗。恐不可令知者见。且不过谓尉可欺耳。万一尉有如陶彭泽其人者。束带以去。遂为世戮。人怒可轻视哉。或曰。圣贤处此何居。曰。圣贤宁从容以竢。不忍以一事而戾中和。因记之以昭过。谓不如是。与家童有喜心者何异。
断维
王塘南先生服阕北上。舟至仪真。时两岸巨舟林集。日且暮。风忽起。舟人系维于巨舟之尾。巨舟人断其维。先生舟飘入风浪中几覆。舟人皆号泣。先生危坐不为动。久之。复挽他巨舟得维焉。晨起。舟人欲白有司。究断维者。先生曰。舟幸安矣。不必问也。
槎捧
罗近溪自盱江赴讲学之会。舟触石败。溺漩涡中。众度不能救。呼号而已。俄一槎冲至足下。捧若盂。空中有神语曰。莫浸杀此。先生得出。整冠大笑曰。洗得清清净净。更好。江西讲会。莫多于吉安。在郡有青原、白鹭之会。安福有复古、复真、复礼、道东之会。庐陵有宣化、永福、二卿之会。吉水有龙华、玄潭之会。泰和有粹和之会。万安有云兴之会。永丰有一峯书院之会。又有智度、敬业、诸小会。时时举行。地多溪磵水。学者每揭裳而济。一生素滑稽。见渔舟方随流撒网。呼曰。鬼头渔父。网如张盖手如梭。舟中应声曰。兽面书生。口若悬河心若漆。众大骇且怒。拏舟将追之。渔父长啸放舟。倏忽不见。啸声彻林木。隐隐数里不绝。或疑为仙也。题曰。渔父何迁次。孙登事有无。直从烟水去。已绝洞庭湖。
修民敬
郭原平。会稽人。以孝义著称。常于县南郭凤埭助人引船。遇有鬬者。为吏所录。众皆逃散。惟原平独住。吏执以送县。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平解衣就罪。义无一言。左右大小咸稽颡请救。然后得免。由来不谒官长。自此以后。乃修民敬。余之缺敬于官长久矣。遇事安能免罚。故凛凛自防。不得少越。
往役
苏州曹太守新构官衙。欲藻绘。需诸画史。有侮沈石田先生者。阴入其姓名。出片纸摄之。先生谓摄者曰。无恐老母。第留其所当画者。旦夕赴事。不敢后。或曰。此贱役。谒贵游可以免。先生曰。义当往役。非辱也。遂潜往讫工。终亦不见曹而还。无何。曹入觐。铨曹问曰。亦知沈先生无恙否。则漫应曰。无恙。已而见相国李西涯。复问曰。君来。沈先生有书乎。则错愕对曰。有而未至。当附诸从事来耳。时吴少宰匏庵方在詹府。曹仓皇走谒。问。谁为沈先生者。其人能作何状。吴乃具语之故。曰。此其人。名重朝端。五侯七贵不足齿也。曹曰。然则奈何。吴曰。仆多其画。可代之缄而致之。第言沈先生适病。不能为书耳。曹乃徧谪过吏卒。敕之曰。归也。必无至郡斋。而先诣沈先生。比其诣也。则从容出肃曰。闾阎渺小。何至辱枉尊重乎。曹乃折节为礼。索田家餐。饭之而去。先生则至郡阙一投谒为谢。卒亦不蒲伏庭阶也。
笃行
叶广彬。字大宜。号月窗。少聪慧。日记万言。为举子业甚精。以亲老。凡为诸生。遂辍业。治田园杂事。然诵读自如。经史百家。下及阴阳算术。无不淹贯。貌甚谨朴。若无能者。见人疾言遽色。应之益恭。或有詈者。即走匿帷中。戒家人急闭户。毋外窥。俟其人去。乃听出。家大小皆笑其怯。恬然安之。父贾闽。清邑有谢生贷百金。计息当倍。而谢生亡。父怜其孤。悉蠲予之。后次子往征。尽得其数。分半归公。公曰。父蠲之。子受之耶。违亲获利。其失多矣。坚不受。事父母甚孝。妻没尚未艾。竟不再娶。有郑士者。尝贷金不偿。更贷其子。复不偿。往征有谩语。心不能无少望。欲讼之官。已思曰。彼贫。故负金。急征。且鬻田宅。是祸之也。检券还之。郑与妻子泣且拜曰。我无以谢公。闻公未孙。此乡有九天一炁真人祠。其神灵甚。我夫妇朔望为公祷。以此谢公。逾年生台山先生。乙巳大歉。贸粟于福安。馆人利其金。锁卧室。招矿夫三人。令杀公。漏初起。忽邑尉至。其家警夜达旦。晨发。邻人密告曰。公知夜来危乎。所共饭矿夫。磨刀霍霍者。意在公也。笑曰。有命。晚年结社谈诗。自题月窗曰。天光清浅夜如练。桂影高低月下明。坐向中宵犹白昼。却疑月窟在灵扃。又曰。小构幽窗与月通。清辉莹彻此心同。仰天不语无人会。坐对明蟾独省躬。喜熟寝。一日。其子桂山问曰。寝安乎。曰。安。殆将还造化矣。又曰。世人谓将死有鬼物。甚妄。我但觉气尽。如五谷黄熟自归。又天堂地狱亦杳茫。纵有之。吾行可质鬼神。非所惧。慎勿效世俗供佛、饭僧、荐福也。因自诵曰。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已复泣下。子曰。怛化乎。曰。非也。吾今安坐待往。思吾父母没时病苦。故悲耳。遂起拜天地祖先。复卧。语音尚琅琅。而耳鼻渐冷。又闻堂上客语。亟索衣。欲起迓。忽曰。吾逝矣。遂终。年八十二。居家俭素。课仆力耕。躬自饭牛。至老犹然。一日为牛触僵仆。子奎谓大人何不自爱。作此细事。公曰。百里奚饭牛而牛肥。此细事邪。汝试使仆往。牛必饥。牛饥则无以耕。是废农也。可不慎欤。
高行
关中贡士樊天叙。字敦夫。有行谊。其妻背而去之。故有一侍婢。即日遣之。诸子念公起居。跽请再娶。峻拒之曰。余德非曾、闵。恐贻家累。由是终身独居。许敬庵先生时为督学。吊以诗曰。丈人高行冠乡闾。闭户长安只著书。恬处萧斋同野衲。懒随尘鞅谢公交车。希踪古道贫逾力。问学吾门老更虚。奄尔少微星陨殁。令人洒泪满襟裾。
辞钱
张真。绛人。以贾之上郡。有僧行乞。辍所食食之。再乞再食之。三乞三食之。同人笑以为此细事。宁足博名高。真曰。吾食有余。而彼不足。损有余。补不足。天道也。僧因附耳语。极知公长者。尝掘地得钱如囷窌。不晓所从来。以畀公。固辞。僧谢曰。奈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久之。钱主迹盗。多所连染。真独得免。尝贷里人杨氏子百金。杨氏子病殆矣。举子母还之。辞曰。余藐焉畴依。持此何为。不听。内诸其箧而去。南游云间。晨泻盥水于地。水入壁隙中。如注。发视之。有钱一罂。遽掩之。子与行。举进士。官重庆太守。
引发
孙文曜侨居檇李。值岛寇。瘗死者以千百计。一日。邻人避乱相遇。夺其资。解与之。戒速去。毋返顾。则寇逼跬步间矣。投于河。若有人引发缘芦苇委曲出之。出而邻人已中三刀死矣。复取资以归。
不食官米
朱蕴奇。字子节。西安右护卫人。家贫甚。僦屋而居。妻子织网巾为生。读书古东岳庙。尝并日而食。晏如也。听讲宝庆寺。寒暑不辍。一日。其子因差徭下狱。会天雨。四日不食。气息奄奄待尽矣。时岳庙有大户收粮米者。黄冠怜之。因取其米少许。为粥以食。蕴奇知其故。心计以为此官米。何可窃也。曰。死即死耳。岂可临死改节。竟不食。而亦不明言其故。同舍生素诮蕴奇迂矫。至此始深服其节操。以为不可及。因出其食食之。蕴奇曰。此可食也。由是始得不死。而刘孝廉必达闻而义之。因白于卫官。始出其子于狱。当路诸公及士大夫有高其节而周之者。必择而后受。一毫不肯妄取。先是。尝之市途。有遗网巾二顶。其子拾之。蕴奇曰。彼之失。犹我之失也。使我失此二巾。则举家悬磬矣。即命其子追而还之。其人感之甚。欲分一为谢。蕴奇竟却不受。年五十一卒。盖己酉八月十八日也。今侍御杨鹤令长安。为屋三柚居之。扁曰高士。
酌水
嵇竹城。 【 元夫。】 川南太史之子也。以简傲。忤嘉禾节推坐死。高中玄当国。出太史门。营解得免。召入京。中玄执手示六卿云。此座主之子。天下奇才也。趣者辐辏。却之不应。商人以万金求请。亦不应。高失位。随至芦沟桥。检囊中仅三十金付之。归。贫甚。岁暮大雪。坐涯次酌水。给谏李临川时家居。谓侍儿曰。此时嵇必大困。载酒炽炭。棹舟从之。共醉。赠赀而归。未几卒。诗集传于世。
真我
沈涵。扬州府兴化县人。家贫。尝言。吾有真我。而假我者从我以丐衣食。一徇其请。则真我者丧矣。故我于饥寒疾病乃至风火倏至。一以真我御之。时大栗烈。或挟之炙于日中。谢曰。与吾妻同宅幽阴。而我暴日以自偏。以为不义。而不可为也。后生卒以饥冻垂毙。友人裹粮候之。至。曰。噫。涵死矣。
儒宗可儿
胡孔范。南昌人。倡理学。称儒宗。闻宁庶人厚招游士。避入匡庐。庶人反。有客过。言。兵威甚盛。大署宾客官职。公方饭。怒以筯击客。折其齿。子儒。方数岁。仰曰。客欲作贼。何不打杀。公摩其顶。大叫曰。可儿。可儿。儒亦明经世其家。